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缺血性中风、出血性中风与中医诊断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应用临床流行病学方法,通过对400例中风急症病人1:2的配对研究,探讨缺血性中风、出血性中风与中医病类、证类诊断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缺血性中风被诊断为中经络者占90.49%,属气虚血瘀证者占29.28%;出血性中风被诊断为中脏腑者占55.64%,属阴虚阳亢证者占41.94%。统计学处理均有显著性差异。说明缺血性中风多为中经络,以气虚血瘀证居多;出血性中风多表现为中脏腑,以阴虚阳亢证常见。  相似文献   

2.
对90例出血性中风病人的脑CT,中医辨证与血液流变学的关系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中脏腑多为内、外侧混合型脑出血,出血破入脑室及出血量>30ml者;中经络多为内、外侧型脑出血及出血量<30ml者。两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差异有显著意义。提示脑CT表现与血液流变学指标可作为脑出血中医辨证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通过 2 0 6例脑卒中急性期病人回顾性研究分析 ,探讨脑卒中急性期中医证候的有关诊断与病机。结果按照传统中医证候诊断 ,有 2 0 %病人难于下中风诊断 ,认为中医中风诊断应临床症候与头颅CT扫描结果相结合。中风病人肝阳暴亢型及阴虚风动型所占比例较高 ,其他证的肝阳上亢型或肝肾阴虚型病人要关注预防中风的治疗。中医中风病理复杂 ,体现在风、痰、火、虚、气、血六端。中经络主要为小病灶 ,中脏腑主要为大病灶。中医治疗中风病要抓住在综合措施治疗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脑卒中急性期中医证治研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206例脑卒中急性期病人回顾性研究分析,探讨脑卒中急性期中医证候的有关诊断与病机。结果按照传统中医证候诊断,有20%病人难于下中风诊断,认为中医中风诊断应临床症候与头颅CT扫描结果结合。中风病人肝阳暴亢型及阴虚风动型所占比例较高,其他证的肝阳上亢型或肝肾阴虚型病人要关注预防中风的治疗。中医中风病理复杂,体现在风、痰、炎、虚、气、血六端。中经络主要为小病灶,中脏腑主要为大病灶,中医治疗中风病要抓住在综合措施治疗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出血性中风病人的脑CT,中医辩证与血液变学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90例出血性中风病人的脑CT,中医辩证与血液流变学的关系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中脏腑多为内、外侧混合型脑出血,出血破入脑室及出血量〉39ml者。中经络多为内,外侧型脑出血及出血量〉30ml者。两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差异有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出血性中风中经络、中脏腑客观指标的差异.方法 临床观察270例出血性中风患者,分为中经络组、中脏腑组,比较相关实验室指标、颅脑CT表现的不同.结果 中经络组与中脏腑组的血脂、凝血功能、血液流变学指标,除低密度脂蛋白(P<0.01)外,均无统计学差异;基底节区、丘脑为脑出血中脏腑的好发部位;中经络组脑出血量多小于30 mL,平均(12.79±11.06)mL;中脏腑组脑出血量多大于30 mL,平均(32.42±24.45)mL,明显大于中经络组(P<0.01).结论 中经络组、中脏腑组实验室指标无明显差异,中脏腑组出血量明显大于中经络组.  相似文献   

7.
中风病人中医辨证分型的血液流变学初步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56例正常人和68例中风病人的红细胞压积、全血粘度、纤维蛋白原浓度、血浆粘度和血沉5项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了观察,按照中医辨证分型把中风病人分为中脏腑组和中经络组。结果:两组中风病人的5项指标均高于正常组,中脏腑组的各项指标又高于中经络组。提示:中医辨证分型与中风病人的血液流变学是密切相关的,血液流变学可以反映中风病人的病情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观察用中医综合治疗中风康复期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神经内科和中医科用中医治疗的85例中风康复期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愈59例,显效17例,有效8例,总有效率为98%。结论在中风病中经络和中脏腑恢复期的临床治疗中用中医综合治疗,病人恢复快,效果好,应该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9.
汉、维吾尔族中风病辨证分型与脑CT表现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汉族与维吾尔族中风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与脑CT表现的关系,旨在根据脑CT检查的客观指标来指导中风病中医辨证分型.方法:378例中风病患者行CT扫描,分析患者的中医证型与病变性质、病变部位、病变范围的关系以及汉、维吾尔族患者的中医证型与病变性质间的关系.结果:(1)中经络证CT表现脑梗塞占80.7%,中脏腑证脑出血占76.0%,病变性质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脏腑脱证者脑出血发生率(91.2%)明显高于闭证患者(67.7%)(P<0.05);(2) 中经络证病变部位以基底节区为主,而中脏腑证则以基底节区、脑叶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中脏腑证脑出血量多于中经络证,中脏腑脱证患者脑出血量多于闭证者(P<0.01);(4)中经络证以小病灶为主,中脏腑以大病灶为主,中脏腑脱证大病灶发生率高于闭证患者(P<0.01);(5)汉、维吾尔族中经络证以脑梗塞为主,汉族患者脑梗塞的发生率高于维吾尔族(P<0.05);(6)中经络证Ⅰ型者汉族发生脑梗塞的机率高于维吾尔族(P<0.01).结论:CT是中风病的重要检查方法,对于临床辨证为中风病者,需做CT检查协助诊断,明确病变性质、部位及病变大小情况,从而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0.
脑出血是临床急重症 ,属中医中风病范畴 ,致死率、致残率高 ,笔者根据该病中医临床变化的特点 ,运用痰瘀同治法 ,自拟祛瘀化痰通脉汤治疗该病并取得良好临床效果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39例均按《中风病中医诊断标准》[1] 诊断为中风 ,并经颅脑CT检查确诊为脑出血 ,其中男 2 3例 ,女 16例 ;年龄 4 6~ 78岁 ,平均 5 6 5岁 ;发病 3天内入院 19例 ,3天~ 1周入院 12例 ,1周~ 1个月入院 8例 ;出血量最小 3ml,最大 4 0ml;内囊出血 2 6例 ,脑叶出血 6例 ,丘脑出血 7例 ,其中 3例并破入脑室。中医辨证为中脏腑 2 2例 ,中经络 17例。2 …  相似文献   

11.
114例出血性中风中医证型及脑部CT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作者以114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了CT和中医证型的分析。结果见出血性中风中经络的发生率多于中脏腑的发生率,经为3:1。  相似文献   

12.
<正>妊娠中风系中医命名,其症状表现为孕妇肌肤不仁,手足麻木,口眼歪斜,甚则半身不遂;严重者为中于脏腑,症见卒然昏倒,痰涎壅盛,不省人事。其病因为孕妇平素体弱,孕后聚血养胎,经络、脏腑失荣,或为风邪所袭而致。中医治疗妊娠中风,依据症状当辨明风邪中脏腑或中经络,中于经络者,孕妇患此症应以补虚安胎、佐以祛风为主,而不可按中风常法治疗。方用增损八物汤。增损八物汤来源于《胎产心法》卷上。方药为:人参、黄芪、白术、甘草、当归、川芎、牛蒡子、赤芍、防风、荆芥穗、连翘、桔梗、葛根。主治:妊  相似文献   

13.
中风包括现代医学中的脑血管意外,临床上根据病理的不同分为出血性中风和缺血性中风,临床辩证又分为中经络和中脏腑,根据病程的不同又可分为急性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使用中医的方法治疗中风病疗效确切,随着近年对该病的中医治疗研究的深入,出现了一些新的观点和方法,并取得较好的疗效,本文就近年中医治疗缺血性中风的有关临床和研究报道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脑梗死脑部CT表现与中经络中脏腑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脑梗死中脏腑或中经络与脑部CT表现的关系。方法 根据脑梗死的临床表现将373例病人分为中经络和中脏腑,根据CT表现分为腔隙性脑梗死和皮层动脉分布区脑梗死;分析梗塞部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结果 腔隙性脑梗死293例,中经络291例,中脏腑2例。皮层动脉分布区脑梗死80例,56例为中经络,24例为中脏腑。中经络与中脏腑间的年龄差异,P<0.01。腔隙性脑梗死、皮层动脉分布区脑梗死及脑梗死、脑出血之间出现中脏腑的差异,P均<0.01。结论 中脏腑较中经络发病年龄大;腔隙性脑梗死以中经络为主;中脏腑以皮层动脉分布区脑梗死为主。脑出血出现中脏腑的机率大于脑梗死。  相似文献   

15.
经络辨证在针灸治疗中风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通过古代文献对经络辨证的记载及其在针灸治疗中风中的应用,强调了经络辨证作为一种辨证方法,结合脏腑辨证及气血辨证,更能体现中医的整体观,同时为针灸治疗中风提供了更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老年人脑梗塞的中西医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脑梗塞属中医“中风”范围,主要包括中经络、中脏腑,是老年常见的急性病之一。中经络主要表现为口眼歪斜及肢体麻木,活动功能障碍,但神志清醒;中脏腑的主要表现为神志改变。在目前对脑梗塞的尚无特效治疗时,细致的中医辩证护理对减少并发症,加快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现将我们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出血急性期舌象变化,提高舌诊在急性期脑出血辨证中的作用。方法选88例符合标准的患者,在入院后24h内观察其舌色、舌苔,按病情、出血量、中经络与中脏腑等分组分析舌象变化。结果病人的舌色改变多见红舌;次为紫舌,再为暗红舌。舌苔以黄厚苔多见,次为薄黄苔,再为黄腻苔。中经络与中脏腑组间比较,中经络多见紫舌、紫/暗红舌合并,中脏腑多见红舌、红/绛舌合并。从病情看,轻、中型舌色多见紫舌、紫/暗红舌合并,重型多见红舌、红/绛舌合并。舌苔改变各分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脑出血急性期舌色多见红、紫、暗红,舌苔多见黄、腻苔,舌色变化与病情程度有一定相关性,能反映中风的病理变化,是辨证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8.
清开灵注射液为安宫牛黄龙经过改良制成的纯中药复方制剂,我们选择148例缺血性中风病人,分为两组,即清开灵治疗组(8例)与低右对照组(68例)(简称低右组)经两个疗程的观察治疗,初步对两组的疗效作一评估。资料与方法一、病历选择情开灵治疗组80例中,男48例,女32例,平均年龄为49-73岁,中医辨证届中经络75例,中脏腑5例;低右组68例中,男43例,女25例,平均年龄为48-70岁中医辨证属中经络64例,中脏腑4例。二、治疗方法:1.治疗组在发病1周内给予情开灵注射液40毫升加5%葡萄糖300毫升静滴,1天1次2-3周为1疗程.对照组亦在…  相似文献   

19.
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以颈、臂部疼痛麻木、无力为主证。该病属中医“痹证”的范畴,临床治疗颇为棘手我们根据中医“不通则痛”理论,以疏通经络,活血化淤,祛风止痛为主,自拟“通络解痛汤”治疗颈椎综综合症26例,取得较好疗效,简介如下: 1 临床资料 治疗26例病人中男性23例,女性3例。年龄最小41岁,最大62岁,病程最短25天,最长两年余。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了观察中风病患者的各项脑 CT 指标,以便分析中风与脑 CT 的关系,进行中风与脑 CT 正像表现分析。方法:自2014年3月至2015年9月该院一共收治中风患者203名,我们对这部分患者的脑 CT 进行检测,并且对脑 CT 检测为阳性的患者从病变的性质、部位、大小进行观察。结果:经过分析我们得出,中风与脑 CT 正像表现分析的结果是中经络证以脑梗死为主,中脏腑证以脑出血为主;中经络证以小病变为主;中脏腑证以大病变为主,中脏腑阳闭病变在脑的深部。结论:经过我院周密的分析与细致的诊断,我们得出中风病的严重程度可以通过脑 CT 检测出来,二者的变化是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