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并分析结核性脑膜炎患者抗结核治疗致药物性肝炎的临床特点及发病率。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120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对其规则抗结核治疗的方法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所有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在系统抗结核治疗期间有44例患者被确诊为药物性肝炎,患者的发病率为36.7%,针对这一情况,我院改变治疗方案,采用个体化治疗及加强护肝治疗,44例药物性肝炎患者有42例治愈,治愈率为95.5%,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4.2%。结论在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抗结核治疗中,需要对药物性肝炎给予更高的重视,一旦患者被确诊为药物性肝炎,应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个体化治疗,这样能够最大程度的提高药物性肝炎的治愈率和提高结核性肝炎的治疗有效率。  相似文献   

2.
抗结核药物致药物性肝损害临床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抗结核药物所致药物性肝炎的临床特点,探讨抗结核药致肝损害的诊断与及其预防和合理的治疗。方法根据临床用药史、临床症状、肝功能检查、影像学检查及药物性肝病诊断标准,对本站2004年至2006年管治的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后出现肝损害的61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48例结核病人接受抗结核药物治疗后,有61例病人出现药物性肝病,药物性肝病发生率17.53%,348例病人中HBsAg阳性32例,其中13例出现药物性肝损害,占40.63%。结论抗结核药所致肝损害多见于具有危险因素的患者,且多发生在用药的第1~8周。在进行抗结核治疗前应常规检查肝功能、HBsAg,在治疗过程中应定期检查肝功能、对抗结核药致肝损害的早期诊断和及时合理的治疗,可以使患者肝功能恢复正常,帮助患者顺利完成抗结核治疗疗程。  相似文献   

3.
王升 《中国实用医药》2014,(32):151-152
目的 探讨神经内科结核性脑膜炎规范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结核性脑膜炎患者55例,根据患者病情给予其激素、抗结核、脱水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本次研究中,未出现治疗无效病例,其中31例痊愈,24例好转,治疗总有效率100%。所有患者治疗后均未出现不良后遗症。结论 对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实施神经内科规范治疗,能够有效的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改善,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建议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莫西沙星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难治性结核性脑膜炎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64例难治性结核性脑膜炎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2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抗结核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莫西沙星治疗,评价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脑脊液相关指标葡萄糖、氯化钠、蛋白质、白细胞数以及脑脊液压力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莫西沙星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难治性结核性脑膜炎的疗效较高,应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重症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护理体会,提高效果。方法对24例重症结核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24例患者经抗结核、降颅压、激素及对症支持治疗后,22例好转,2例因经济困难自动出院。结论心理护理、颅内高压护理、生活护理、药物护理,对重症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康复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分析电针联合药物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9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药物抗结核治疗,研究组则在对照的基础上加用电针治疗,比较分析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8%,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9.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与异烟肼、利福平等抗结核药物联合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疗效显著,患者的症状与体征均可以较快消失,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首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摘 要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对骨关节结核合并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实施药学监护的方法与思路。 方法: 临床药师参与1例骨结核合并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会诊,从针对病情调整抗结核治疗方案、关注抗结核药不良反应、患者的用药教育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结果:临床药师在疾病治疗过程中,提出的会诊意见和建议得到了临床认可,对协助医师合理用药发挥了一定作用,明显提高了药物治疗效果。结论: 临床药师为患者进行个体化的药学监护,能帮助临床医师优化药物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用药安全性、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莫西沙星与抗结核药物联合综合治疗难治性结核性脑膜炎的疗效。方法纳入我院80例2017年1月10日至2018年2月11日难治性结核性脑膜炎患者。随机数字表分组,抗结核组采取抗结核药物治疗,联合组则采取抗结核药物加上莫西沙星治疗。比较效果。结果联合组各项指标更好,P <0.05。联合组不良反应和抗结核组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抗结核药物加上莫西沙星治疗难治性结核性脑膜炎的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和研究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药对结核性脑膜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近年来收治的42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其中对照组给予抗结核和保肝、激素以及脱水剂等常规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脑脊液置换与鞘内注药进行治疗.在治疗结束后统计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和相关指标并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和显效率分别为95.24%和71.4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和显效率分别为71.43%和52.38%,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压力、脑脊液细胞和脑脊液蛋白的恢复时间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药对结核性脑膜炎的治疗有着令人满意的效果,是安全可靠的,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影响结核性脑膜炎预后的主要因素。方法回顾分析78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平均住院天数为(76±22)d,54例(69.2%)痊愈,9例(11.5%)遗留不同程度肢体后遗症,视听觉障碍3例(3.8%),癫痫4例(5.1%),死亡8例(10.3%)。结论影响结核性脑膜炎疗效的因素很多,早期诊断和治疗尤其重要,早期使用抗结核药物治疗及开始治疗的方案是影响预后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复方甘草酸苷预防抗结核药物对肝损害的临床作用,观察其疗效、安全性及可靠性.方法 2009年1月-2010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60例初治肺结核病患者,分为观察组260例(抗结核药物+复方甘草酸苷)和对照组200例(抗结核药物+肝泰乐),观察两组药物性肝炎的发病情况.结果 观察组发生5例药物性肝炎,对照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草分子杆菌注射液对难治性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改变的影响。方法选取住院的未经抗结核治疗的难治性结核病脑膜炎患者84例,其中男59例,女25例;年龄15~78岁。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草分子杆菌注射液+HRZE+氟美松+鞘内注药方案;对照组仅用HRZE+氟美松+鞘内注药方案治疗;用药12周。分别统计: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2组T淋巴细胞亚群治疗前后变化、X线摄胸片显示病变吸收情况、痰菌的转阴情况、脑积液检查以及测定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6%,对照组为83.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显效率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组治疗前各项免疫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CD3^+、CD4^+细胞增加(P〈0.01),CD4^+/CD8^+比值升高(P〈0.01),CD8^+减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草分子杆菌注射液对难治性结脑患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有免疫调节作用,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小,是理想的抗结核辅助用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系统评价利奈唑胺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检索PubMed、Cochrane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等国内外数据库,搜索发表于2020年7月13日前的关于利奈唑胺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由2位研究者提取文献资料及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利用Revman 5.2和STATA 10.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7篇RCTs,包含1 19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利奈唑胺联合抗结核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OR=3.53,95% CI=2.09~5.95,P<0.05);联合治疗4周后,试验组脑脊液压力(SMD=-50.79,95% CI=-53.86~47.72,P<0.05)指标和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分(SMD=1.22,95% CI=0.97~1.48,P<0.05)优于对照组;在不良反应方面,4周内利奈唑胺联合抗结核药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近似(RR=1.12,95% CI=0.90~1.38,P=0.32)。结论 当前证据表明利奈唑胺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结核性脑膜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近,且可防可控,故该药用于治疗结核性脑膜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草分枝杆菌对难治性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取2005年4月至2007年9月住院的未经抗结核治疗的难治性结核性脑膜炎患者84例,随机均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草分枝杆菌+HRZE+氟美松+鞘内注药方案.对照组仅用HRZE+氟关松+鞘内注药方案治疗,用药4周。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与治疗组比较,CD3^+及CD4^+细胞明显增加.CD8^+细胞降低,CD4^+/CD8^+值显著升高(P〈0.01)。结论草分枝杆菌对难治性结脑患者具有细胞免疫调节作用,疗效肯定,副作用小.是理想的抗结核辅助用药。  相似文献   

15.
银春莲  黄欣欣 《中国药房》2011,(36):3415-3416
目的:观察两性霉素B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结核性脑膜炎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结核性脑膜炎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均采用抗结核、降颅内高压、应用激素、保肝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两性霉素B注射剂,以1mg·kg-1·d-1为首次剂量逐渐递增治疗;对照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氟康唑注射剂200mg·kg-1·d-1,首次剂量加倍。2组均治疗45d,均于治疗期间每周复查脑脊液蛋白量。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脑脊液蛋白量下降至正常率为84.6%,对照组为57.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5例(19.2%)、对照组有4例(15.4%)发生不良反应,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性霉素B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结核性脑膜炎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可明显降低脑脊液蛋白量,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6.
林跃平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9):1308-1309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抗结核药所致肝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9例抗结核药引起的药物性肝炎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32例,观察组给予复方甘草酸苷联合还原型符胱甘肽治疗4周,对照组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情况、治疗总有效率及药物不良作用.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9%和71.9%(P<0.05),未见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对于抗结核药引起的药物性肝炎具有较好的降酶保肝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葶苈大枣泻肺汤"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辅助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检索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数据库中所有有关"葶苈大枣泻肺汤"联合抗结核药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随机对照实验文献,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 4.2.10软件对数据进行系统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2篇文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葶苈大枣泻肺汤"能显著增加结核性胸膜炎的治愈率(P<0.000 01);减轻抗结核药的不良反应如肝肾损害、胃肠道反应等;未见"葶苈大枣泻肺汤"引发不良反应的报道。结论:现有资料表明"葶苈大枣泻肺汤"对结核性胸膜炎具有较好的辅助治疗作用,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8.
Linezolid is an oxazolidinone antibiotic. Linezolid-associated lactic acidosis has been reported in 6.8% of linezolid-treated patients. Lactic acidosis is associated with poor clinical outcomes, with high blood lactate levels resulting in organ dysfunction and mortality. This case report describes the development of lactic acidosis in a 64-year-old Chinese woman who had received 33 days of treatment with antituberculosis drugs and 28 days of treatment with oral linezolid for tuberculous meningitis. Severe lactic acidosis was reversed by withdrawing antituberculosis drugs and using 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diafiltration (CVVH). When the patient's condition was stable, she was transferred to the infectious disease department, and antituberculosis drugs, with the exception of linezolid, were reintroduced. This did not result in recurrence of lactic acidosis. The causal relationship between lactic acidosis and linezolid was categorized as ‘probable’ on the Adverse Drug Reaction Probability Scale. This case demonstrates that CVVH has potential as an alternative to discontinuation of linezolid alone for rapid reversal of linezolid-associated severe lactic acidosis.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儿童重症监护病房结核性脑膜炎患儿的临床特征及诊断方法,加强对结核性脑膜炎的早期诊断治疗,改善预后。方法:分析2009-2015年我院两个儿童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重症结核性脑膜炎患儿的临床特征、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应用小儿危重病例评分对病情进行评估。所有重症结核性脑膜炎患儿均根据病史、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国家结核病规划指南中儿童结核病管理明确诊断。结果:34例重症结核性脑膜炎患儿中,6例接种卡介苗但上臂未见卡疤,29例存在脑外结核感染,8例前囟隆起,3例存在动眼神经麻痹,5例存在面瘫,6例诉有视物模糊。结核杆菌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实验29例阳性。5例体液免疫低下,16例存在细胞免疫功能低下。16例存在不同程度的侧脑室扩张,9例丘脑及基底节低密度灶。10例存在大小脑半球脑沟裂稍增宽、加深。6例经未闭前囟行侧脑室穿刺减压,4例患儿行脑脊液侧脑室腹腔分流术。26例好转后转结核病专科医院治疗,5例放弃治疗出院,3例死亡。结论:儿童重症监护病房颅内感染的危重病患儿需警惕重症结核性脑膜炎,T-SPOT.TB试验可作为早期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重要辅助手段,脑脊液脑室穿刺减压或侧脑室腹腔分流术对改善预后有帮助。  相似文献   

20.
杨洪英 《黑龙江医药》2011,24(5):787-789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了2006~2011年收治的69例确诊为药物性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引起药物性肝炎的常见药物是中草药、抗结核药、抗生素、抗肿瘤药等.结论:引起药物性肝炎的药物种类多,许多临床常见的药物可引起肝脏损害,应加强临床用药指导及药物性肝炎的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