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某地区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GPⅠbα基因VNTR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GPⅠbαVNTR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DNA测序分析技术,对119例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和117例健康对照者进行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Ⅰbα基因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VNTR)分析。结果该地区汉族人群中不仅存在B、C、D等位基因和CC、DD、CD、BC、BD基因型,而且还发现了A等位基因和AC基因型;其中以C、D等位基因和CC、CD基因型为主;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病例组血小板膜GPⅠbαVNTR CC基因型和CD基因型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地区汉族人血小板膜GPⅠbαVNTR CC基因型和CD基因型与缺血性脑梗死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2.
血小板是构成动脉血栓的重要成分之一 ,血小板的黏附、聚集功能是通过血小板膜糖蛋白 (GP)来完成的。 1996年Weiss等[1] 首先报道了血小板膜GPⅢaPLA2 基因多态性与心肌梗死相关 ,随后对GPⅠb的基因多态性与血栓性疾病的关系展开了广泛的研究。GPⅠbα基因具有高度多态性 ,第一个被确定的多态性为编码巨球肽区域的 39个碱基的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 (VNTR) ,但是VNTR多态性是否为动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子目前尚未确定 ,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报道甚少。我们的研究目的旨在探讨心、脑血管疾病发病与血小板膜GPⅠbα受体表达及VNTR亚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国哈尔滨地区汉族人群血小板膜糖蛋白Ⅰbα(platelet membrane glvcoproteinⅠbα,GPⅠbα)基因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variable Brimber of tandem repeats,VNTR)多态性与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哈尔滨地区汉族人,137例经脑CT或MRI及临床检查确诊的脑梗死患者作为脑梗死组,其中男73例,女64例;105例查体者作为对照组,应用PCR技术进行VNTR多态性检测。结果脑梗死组中有吸烟、高血压及糖尿病史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脑梗死组与对照组之间年龄、性别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中检测出五种基因型,分别为BC、BD、CC、CD、DD。未发现含A等位基因的个体,也没有发现B等位基因纯合子。脑梗死组GPⅠbαVNTR基因型分布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309)。B等位基因频率在脑梗死组较对照组高,但无统计学意义(OR=3.16,P= 0.06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不是影响脑梗死的独立因素。结论哈尔滨地区汉族人群血小板GPⅠbα基因VNTR多态性与脑梗死可能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小板膜糖蛋白Ⅰbα(GPⅠbα)表达水平与急性脑梗死(ACI)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FCM)分别检测119例ACI患者与117例健康对照者GPⅠbα的表达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ACI组的GPⅠbα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GPⅠbα表达降低是AC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GPⅠbα的表达水平与ACI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测定高血压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指标,为临床治疗高血压脑梗死提供有用的参考数据。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对80例高血压脑梗死患者、30例正常血压脑梗死患者及3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进行检测。结果高血压脑梗死组、正常血压脑梗死组与原发性高血压组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且高血压脑梗死组、正常血压脑梗死组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均明显高于高血压组。高血压脑梗死组与正常血压脑梗死组血小板膜糖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小板膜糖蛋白不同梗死灶各组之间均有明显差异。结论脑梗死和高血压患者均存在血小板活化,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活化与病情及梗死灶大小有关。血小板膜糖蛋白检测对高血压患者的病情分析和脑梗死的预防及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哈尔滨地区汉族人群血小板膜糖蛋白(glycoprotein,GP)Ⅰbα基因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variablenumberoftandemrepeats,VNTR)多态性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的分布状况。方法选择2005年6月至2005年8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体检中心体检的人员300例,男142例,女158例,皆为汉族,年龄26~72岁,均出生并生活在哈尔滨地区,无血缘关系。采集受检者空腹静脉血2ml,用2%EDTA-2K抗凝,-20℃环境中保存或立即提取基因组DNA。抽提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基因组DNA后,经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扩增,扩增产物经2%琼脂糖凝胶电泳30min,放入凝胶成像仪下观察,判断VNTR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结果在试验中,男、女两组及总样本基因频率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规律,我们只观察到了三种等位基因:B、C、D,未见A等位基因出现。C等位基因出现频率最高(69.50%),其次是D等位基因(29.83%)。基因型只出现5种:BC、DB、CC、CD、DD,其中CC所占比例最大(49.33%),其次是CD(39.67%)和DD(9.67%)。经χ2检验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在男、女两组中未见差异(P﹥0.05),即VNTR多态性的分布与性别无关。结论哈尔滨地区汉族人群血小板膜GP1bα基因VNTR多态性分布等位基因以C、D为主,基因型以CC和CD多见,各等位基因与基因型分布无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小板糖蛋白Ⅰbα基因HPA2多态性在脑梗死发病中的作用。方法以分子生物学技术采用PCR方法测定100脑梗死患者与正常对组血小板糖蛋白Ⅰbα基因HPA2多态性。结果100例脑梗死患者组、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组及小动脉闭塞型脑梗死患者组(TOAST分型)与相应对照组之间GPⅠbαHPA2基因型频率的分布差异无显著性;大动脉粥样硬化型中杂合突变型比例(16.1%)要高于小动脉闭死型中杂合突变型比例(10.1%),但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GPⅠbαHPA2基因杂合突变型可能并非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Ⅰbα基因kozak位点基因多态性及GPⅠb/ⅠⅩ/Ⅴ复合物表达量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变化特点,明确二者在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GPⅠb/ⅠⅩ/Ⅴ的表达量。采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确定缺血性脑血管病组和对照组GPⅠbαkozak位点基因多态性。采用二磷酸腺苷诱导比浊法测定血小板聚集率。结果 (1)缺血性脑血管病组血清GPⅠb/ⅠⅩ/Ⅴ复合物的表达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缺血性脑血管病组和对照组比较,GPⅠbαkozak位点基因型分布和C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缺血性脑血管病组和对照组在GPⅠbαkozak位点,C等位基因携带者血清GPⅠb/ⅠⅩ/Ⅴ复合物表达水平高于TT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血小板聚集率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缺血性脑血管病组血小板聚集率与GPⅠb/ⅠⅩ/Ⅴ复合物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684)。结论 (1)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高表达GPⅠb/ⅠⅩ/Ⅴ复合物。(2)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的易感基因是GPⅠbαkozak位点C等位基因。(3)血小板聚集率增高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有很大相关性。(4)GPⅠbαkozak位点基因突变作为遗传因素引起血清GPⅠb/ⅠⅩ/Ⅴ复合物表达增高。(5)GPⅠb/ⅠⅩ/Ⅴ复合物高表达导致了血小板聚集率的增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中国北方地区汉族人群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Ⅰbα数目可变串联重复(VNTR)多态性与阿司匹林抵抗(AR)的关系。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检测300例健康人及110脑梗死患者基因型。脑梗死患者服用阿司匹林(100mg/d)至少7d以上,用二磷酸腺苷(ADP)和花生四烯酸(AA)作诱导剂测定血小板聚集功能。结果中国北方地区汉族人群中只检测出GPⅠbα三种等位基因B、C、D,没有发现A基因型。阿司匹林敏感(AS)患者CC基因型比阿司匹林半抵抗(ASR)患者更多见。结论中国东北地区仅检测出B、C、D三种基因型。GPⅠb VNTR多态性CC基因型的出现对于低剂量阿司匹林抗血小板作用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0.
血小板膜糖蛋白及其多态性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血小板是动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参与者,其功能是通过其表面的受体糖蛋白来实现的,血小板膜糖蛋白的基因多态性能够改变其抗原性,从而影响血小板的粘附、聚集和活化反应。本文将对目前进行深入研究的几种血小板膜糖蛋白的结构、功能及其多态性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1.
血小板于机体止凝血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作用.随着对出凝血疾病相关研究的逐步深入,大量相关研究结果证实,血小板特异性受体糖蛋白(GP)Ⅵ与GPⅠb-Ⅸ-Ⅴ复合物中的主要配体结合亚基GPⅠb,在血小板生理功能,如血栓与止凝血过程中起重要调节作用,其表达水平或功能异常与诸多出凝血疾病发生相关.深入研究血小板特异性受体GPⅠ b与GPⅥ的调节机制,有助于评估或预测相关疾病患者出凝血倾向,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笔者拟就血小板特异性受体GPⅠ b与GPⅥ结构、功能、调节机制及其在出凝血疾病中的临床意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张志  刘萍 《中国临床医学》2016,23(6):857-858
正近年来,我国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血栓形成易导致冠状动脉闭塞,引起心肌梗死、心绞痛,是CHD患者病情加重的主要始发因素~[1]。血小板膜糖蛋白(glycoprotein,GP)覆盖在血小板质膜表面,在血小板活化和血栓形成中发挥关键作用~[2-3]。目前已发现GP的5种血小板膜受体;GP与受体在一定条件下形成复合体,调节血小板性血栓的形成,其中GPⅡb HPA-3基因具有重要作  相似文献   

13.
顾萍  王静  张帆  姚如恩  傅启华 《检验医学》2013,28(9):770-774
目的通过对98例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基因多态性及血小板抗体的检测,探讨其与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结合测序的方法检测患者GPⅡb/Ⅲa基因中5个外显子的9个多态性位点,采用固相凝集法检测患者血小板抗体。结果98例患者中只检测到GP11b基因的第26外显子存在T18809G变异,导致Ile843Ser多态性,产生HPA-3aa/ab/bb血型的3种基因型。此3种基因型均与血小板抗体产生相关,造成血小板输注无效。98例患者的血小板抗体阳性率为52.0%,1468袋血小板输注总有效率为77.8%,其中65袋配合性血小板输注的有效率为83.1%。3种基因型之间均无明显差异。结论血小板特异性及相关性抗体的存在是造成血小板输注无效的主要免疫性因素,GP11b基因上的HPA-3多态性与血小板输注无效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我国北方地区人群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Ⅲa基因多态性与脑血栓的关系。方法运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ELP)技术检测100例脑血栓患者及100例健康对照者GPⅢa的P1A的多态性。结果所有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均为PIA1/A1基因型,PIA2基因型的检出率为0%。结论我国北方地区人群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Ⅲa基因多态性与脑血栓的发生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凝血酶受体活化与血小板膜糖蛋白Ⅰbα的异位分布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凝血酶受体活化过程中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Ⅰbα的动态分布及其细胞骨架蛋白的改变,揭示GPIⅠbα的异位分布机制与凝血酶受体在血小板信号传递中的作用。方法以凝血酶受体活化肽(thrombin receptor activating peplide,TRAP)诱导血小板活化,应用流式细胞术比较刺激前后血小板膜表面GPIbd及P-选择素的表达,并通过转移电泳及免疫沉淀技术,分析细胞骨架中GPⅠbα、肌动蛋白、肌球蛋白的变化。观测细胞松弛素(cytochalasin)D与腺苷三磷酸双磷酸酶(Apyrase)Ⅶ对血小板活化过程的影响。结果TRAP作用后促使血小板活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其P-选择素水平显著升高,而GPⅠbα先呈现进行性减少,而后逐渐回升的可逆性变化。抑制剂作用后这一过程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其中细胞松弛素D能阻滞GPⅠbα的内移,ApyraseⅦ对活化过程巾GPⅠbα的逆转没有影响,只对它的恢复起作用,促使GPⅠbα迅速返回细胞表面。细胞骨架蛋白分析结果也表明肌动蛋白、肌球蛋白与GPⅠbα受刺激后呈先增加后减少的动态变化趋势。细胞松弛素D能阻滞GPⅠbα、肌动蛋白与肌球蛋白向骨架中心的转位,Apyrase Ⅶ则能加快骨架蛋白在骨架中心的消散。免疫印迹证实GPⅠbα的这种可逆性变化与血小板膜骨架紧密相关。结论凝血酶受体活化在血小板信号传递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导致GPⅠbα由血小板膜表面向内转移而后又逐渐返回至胞膜外,这种动态变化与细胞骨架重组及二磷酸腺苷(ADP)有关。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血小板糖蛋白Ibα基因HPA2多态性在腑梗死发病中的作用。方法以分子生物学技术采用PCR方法测定100腑梗死患者与正常对组血小板糖蛋白Ibα基因HPA2多态性。结果100例脑梗死患者组、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组及小动脉闭塞型腑梗死患荇组(TOAST分型)与相应对照组之间GPIbα HPA2基囚型频率的分布差异无显著性;大动脉粥样硬化型中杂合突变型比例(16.1%)要高于小动脉闭死型中杂合突变型比例(10.1%),但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GPIbα HPA2基因杂合突变型可能并非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观察脑梗死及Ⅱ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及纤维蛋白结合的改变,确定其在血栓及血栓前状态研究中的价值。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85例Ⅱ型糖尿病患者和28例脑梗死患者血小板纤维蛋白原结合率及糖蛋白(GP)Ⅰb、GPⅡb、GPⅢa、GPⅡb-Ⅲa复合物及P-选择素的表达,并与30例健康成人所测结果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中国人缺血性脑卒中与血小板膜糖蛋白 (GP)Ⅱb/Ⅲa基因Leu33Pro多态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利用PCR技术和分子杂交技术对北京地区 2 94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GPⅡb/Ⅲa基因Leu33Pro多态性的检测和分析 ,并与 2 79例北京地区的非卒中对照进行比较。结果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GPⅡb/Ⅲa基因Leu33Pro多态性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 :GPⅡb/Ⅲa基因Leu33Pro多态性可能不是中国人群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遗传学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陆锋  张梅  郭力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28):126-128
目的:血小板活化在血栓形成和脑血管疾病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分析血小板活化因子-血小板膜糖蛋白在脑血管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变化水平,进一步揭示二者的关系。推动脑血管病的预防和诊治。 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数据库1990—01/2004—12有关检测血小板活化因子与脑血管疾病关系的文章,检索词“P1atelet activation,Platelet glycoprotein,Cerebral artefial thrombosis,Atherosclerosis”。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观察对象为人类。同时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清华同方期刊网数据库1994—01/2004—12有关血小板活化与脑动脉硬化、脑血栓形成关系的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汉语,检索词“血小板膜糖蛋白,脑动脉硬化。脑梗死”。 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符合要求的有关文献,并查找全文。纳入标准:①有关血小板膜糖蛋白的结构、检测原理及在血小板活化过程中如何作用的研究原著。②有关定量检测血小板膜糖蛋白对脑血管病的诊断预防有意义的研究原著。排除标准:文献中重复的研究和与本研究无关的其他种类血小板膜糖蛋白的文章。 资料提炼:共收集到64篇有关血小板活化因子的检测与脑血管病关系的文献。排除重复或无关血小板膜糖蛋白的研究.纳入19篇。血小板膜糖蛋白的结构及检测原理3篇,血小板活化与脑动脉硬化的关系1篇.血小板活化因子与脑血栓形成的关系12篇.血小板活化与心血管病的关系1篇.血小板膜糖蛋白受体拮抗剂的应用2篇。资料综合:在脑血管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血小板活化起重要促进作用,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促使血小板活化的因素无法逆转,使得血小板长期处于活化状态.临床抗凝治疗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血小板的活化.但不能完全消除致活化因素的作用。活化的血小板与静息的血小板相比。其血小板膜糖蛋白发生显著变化。并在血小板膜上大量表达,成为活化血小板的分子标志物。随着血小板膜糖蛋白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深入及血栓形成分子机制的阐明.新型血小板膜受体拮抗剂的合成将会取代或补充阿司匹林和溶栓剂的作用,推动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诊治。 结论:在血栓性疾病中,血小板活化起了关键作用.因此研究血小板活化作为脑血管内血栓形成和梗死的早期因素。准确测定其活化标志物GPⅡb/Ⅲa、GPⅠb和GMP-140对脑血管疾病发生的诊断、预防、治疗效果监测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