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综述了后半规管栓塞术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机理、适应症、手术方法与效果及可能的并发平,并与单管神经切除术治疗良性位置性眩晕进行了比较,认为后半规管栓塞术治疗BPPV比单管神经切珍重术更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大部分患者可通过耳石复位法等保守治疗得以好转或治愈;但对于难治性良性BPPV的患者。治疗较为棘手。作者对1例患者进行后半规管激光封闭术,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后半规管阻塞术治疗难治性位置性眩晕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位置性眩晕一般呈良性经过,只有少数患者需要手术治疗。对于需要手术治疗的难治性病例,目前多采用后壶腹神经切断、迷路切除、前庭神经切断等术式治疗,但存在不足之处,近年来,国外耳科工作者开展了半规管阻塞手术治疗的基础与临床研究[1,2]。我们于1994年为...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估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患者半规管损伤与异位耳石的关系及其损伤频率特征.方法 BPPV患者214例,包括后半规管管石症(posterior semicircular canal canalithasis,PSC-Can) 107例,水平半规管管石症(horizontal semicircular canal canalithasis,HSC-Can) 80例,水平半规管嵴顶结石症(horizontal semicircular canal cupulolithiasis,HSC-Cup) 27例;其中合并有其他疾病者190例(88.8%),无合并疾病者24例(11.2%).三组患者均完成高频视频头脉冲试验(video head impulse test,vHIT)、中频摇头试验(head shaking test,HST)和低频冷热试验三项检查,以vHIT的增益值(vHIT gain,vHIT-G)、HST诱发摇头眼震(head shaking nystagmus,HSN)和冷热试验单侧半规管反应非对称值(unilateral weakness,UW)为指标,分析三组不同责任半规管BPPV患者的三项试验结果特点及其相互关系.结果 所有BPPV患者vHIT、HST及冷热试验的阳性率分别为7.0%、24.3%和71.0%,相差比较明显,经x2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有和无合并疾病的两类BPPV患者上述三项试验的阳性率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三组BPPV患者每一项试验(vHIT、HST及冷热试验)结果进行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三组BPPV患者各组内上述三项试验结果之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为0.000).三组冷热试验单侧异常者UW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970,P=0.383).结论 BPPV多存在与椭圆囊病变同源的半规管损伤,该损伤主要发生在低频区,异位耳石不是其损伤的主要原因;中频HST和高频vHIT不宜用作BPPV半规管损伤的筛查项目.  相似文献   

5.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 Positional Vertigo,BPPV)是一种阵发性、由头位变动引起的伴有特征性眼震的短暂发作性眩晕,是最常见的前庭疾病。后半规管BPPV(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ofPosterior Semicircular Canal,PSC-BPPV)是最常见的BPPV类型,临床上推荐Dix-Hallpike试验作为诊断PSC-BPPV的"金标准",Epley法是目前治疗PSC-BPPV最有效的复位方法。水平半规管BPPV(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of Horizontal Semicircular Canal,HSC-BPPV)发病机制复杂,是仅次于PSC-BPPV的常见BPPV亚型,其实际发病率可能被低估。临床实践中,HSC-BPPV其诊断与复位治疗方法与PSC-BPPV均不相同。本文即围绕HSC-BPPV研究的发展史及流行病学、分类、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复位方法的相关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paroxysmalpositionalvertigo,BPPV)为比较常见的前庭障碍,除使人烦恼与不愉快外,还可使病人有严重的伤残。其眩晕可能是病理性颗粒漂浮于后半规管内淋巴液中。1921年Barany首次描述该病,药物治疗难以奏效。Parnes等(1990)描述堵塞后半规管治疗本病,而后设计了多种堵塞后半规管内淋巴液流动的方法。最引人注意的是Anthony(1991)用激光分隔迷路术,对听力影响最少。该文作者从1991~1995年以改良的后半规管堵塞术治疗BPPV17例,术后立即见效且持久,均无听力影响。女9例,男8例;年龄18~72岁,…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继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研究继发性后半规管BPPV的内耳疾病6例病历资料,诊断依据为病史及Dix-Hallpike试验诱导出现的眼震结果。结果 6例内耳疾病(分别为突发性聋3例, 梅尼埃病2例, 前庭神经元炎1例)伴有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被确诊,通过Dix-Hallpike试验诱发出垂直扭转型眼震。结论 继发性BPPV临床较少见,常为后半规管受累,通过Dix-Hallpike试验和Epley手法复位可以确诊和治愈。  相似文献   

8.
1921年Barany首次提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流性病学显示普通人群BPPV年发病率0.6%[1],是最常见前庭源性眩晕疾病。BPPV是常见内耳自限性疾病,指头部移动至某一特定位置时所激发短暂性、阵发性眩晕、三个半规管均可以累及,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PSC-BPPV)是最常见的,占57.2%~90.2%[2,3]。目前主要采用Epley复位法治疗PSC-BPPV。本研究对我院2011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130例PSC-BPPV患者进行诊治分析,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报告1例应用外半规管阻塞术治疗位置性眩晕的患者。患者女,63岁,因位置性眩晕11个月于1998年11月10日就诊。当病人处于右侧或左侧侧头位时出现眩晕,持续时间约30秒。当病人处于右侧侧头位时,眩晕症状较重,不能在此体位入睡。病人无听力减退、耳鸣、头痛、运动失调、肢端麻木等症状。临床资料:患者发育良好,耳鼻喉检查正常,听力图正常,颞骨放射学检查、血细胞计数、血清学检查正常。平衡功能检查:平……  相似文献   

10.
管石解脱法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是因特定头位改变而诱发的阵发性短暂眩晕。后半规管(posterior semicircular canal,PC)发病率最高。2000年2月~2002年6月,我科门诊运用Semont管石解脱法治疗PC-BPPV 38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vertigo,BPPV)是因特定头位改变而诱发的阵发性短暂眩晕。后半规管(posterior semicircular canal,PC)发病率最高。2000年2月-2002年6月,我科门诊运用Semont管石解脱法治疗PC-BPPV 38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报告 1例应用外半规管阻塞术治疗位置性眩晕的患者。患者女 ,6 3岁 ,因位置性眩晕 11个月于 1998年11月 10日就诊。当病人处于右侧或左侧侧头位时出现眩晕 ,持续时间约 30秒。当病人处于右侧侧头位时 ,眩晕症状较重 ,不能在此体位入睡。病人无听力减退、耳鸣、头痛、运动失调、肢端麻木等症状。临床资料 :患者发育良好 ,耳鼻喉检查正常 ,听力图正常 ,颞骨放射学检查、血细胞计数、血清学检查正常。平衡功能检查 :平衡功能试验 (Mann′s test,stepping test,body swaytest)正常。颅神经检查正常。无凝视性眼震。来诊第 1天 ,病人在仰卧位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多半规管受累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类型、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502例诊断BPPV患者,通过Dix-Hallpike及滚转试验同时出现相对应的复合特征性眼震,诊断多半规管BPPV,并进行复位治疗。结果 多半规管BPPV162例(10.8%),外半规管合并后半规管者74例(45.7%),双侧后半规管48例(29.6%),后半规管合并前半规管20例(12.3%),双侧外半规管10例(6.2%),外半规管合并前半规管6例(3.7%),双侧前半规管4例(2.5%)。多半规管耳石与头部外伤明显相关,多半规管BPPV比单半规管BPPV需要更长的治疗时间及复位次数。结论 多半规管BPPV中最常见的是外半规管合并后半规管,多半规管BPPV通过复位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14.
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诊断。方法自2003年1月至2006年9月,本眩晕中心共确诊为水平半规管BPPV(HSC BPPV)患者46例。诊断依据为典型的病史及用红外视频眼震电图仪记录患者在Dix—Hallpike试验和滚转试验中的眼震结果,并排除其他疾病。研究HSC BPPV的眼震特点。结果441例诊断为BPPV患者中,46例(10.43%)为水平半规管BPPV。其中38例(82.61%)为单侧病变,5例(10.87%)患者合并同侧后半规管病变,3例(6.52%)为双侧病变。35例患者通过两种试验诱发出水平眼震,11例患者仅通过滚转试验诱发出水平眼震。25例患者眼震方向向地,13例患者眼震方向背地,3例患者眼震方向不固定,5例患者各种手法诱发出同一方向的眼震。29例患者在双侧手法中出现眼震,17例患者在一侧手法中出现眼震。结论HSC BPPV眼震为完全水平性且多为快相向地。通常受累耳在双侧手法中均可出现眼震,以向患侧为重。一侧水平半规管和后半规管可同时受累。滚转试验在HSC BPPV检查中比Dix—Hallpike试验更加敏感。Dix—Hallpike试验结合滚转试验可使更多的HSCBPPV患者得到确诊.  相似文献   

15.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是最常见的周围性眩晕,主要表现为随头位变化出现的短暂性眩晕发作,该病分为后半规管型、外半规管型、上半规管型及多半规管.其中后半规管BPPV最常见,其次为外半规管BPPVo外半规管BPPV根据发病机制、原理、眼震方向等有多种分类方法.近年来外半规管BPPV的手法复位逐渐被熟悉,但一些患者复位后效果不佳,如外半规管嵴帽结石症,部分患者行常规手法复位后发作性眩晕仍然存在.我们将这部分手法复位后眩晕症状改善不明显的类型归结为难治型外半规管嵴帽结石症.本文主要围绕外半规管BPPV的概念及分类、流行病学、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及复位方法,尤其对于难治型外半规管嵴帽结石症的复位方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是能引起位置性眩晕的内耳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外半规管BPPV(horizontal canal BPPV,HC-BPPV)是第二常见的BPPV类型,其发病机制复杂,实际发病率常被低估,自1985年首次报道以来,诊断和治疗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本文就HC-BPPV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分别采用Epley和Semont手法复位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PC-BPPV)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263例PC-BPPV患者随机分为Epley治疗组(133例)与Semont治疗组(130例),分别采用Epley和Semon手法复位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263例经手法复位治疗一周后随访总有效率84.8%(223/263),其中Epley治疗组有效率为85.7%(114/133),Semont治疗组有效率为83.8%(109/130),3个月后随访总有效率92.4%(243/263),其中Epley治疗组有效率为91.7%(122/133),Semont治疗组有效率为93.1%(121/130).随访中有21例患者复发,其中Epley组11例,Semon组10例,再次行手法复位治疗,眩晕症状仍可缓解.结论 Epley和Semon手法复位治疗PC-BPPV疗效明显,总体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8.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在引起眩晕的内耳疾病中最常见,BPPV因病变累及部位不同分类,后半规管BPPV (PC-BPPV)最多见,外半规管BPPV (HC-BPPV)次之,上半规管BPPV较少,其中两种半规管或两种以上组合较少.BPPV中HC-BPPV占10%~ 42%[1,2],比以前文献报道更为多见,1985年Cipparrone及McClure首次报道HC-BPPV,本文主要报道HC-BPPV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比较两种不同的手法复位方法对HC-BPPV疗效.  相似文献   

19.
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三例周传理李建华我们从1995年2月到1996年12月共遇到3例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报道于下。例1女,49岁。因反复发作旋转性眩晕于1995年2月3日来诊。1个多月前1次午餐后弯腰低头时突发眩晕,呕吐3、4次...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上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诊断和治疗的最佳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41例上半规管BPPV患者的病历资料,并对所有患者的诊断及复位进行评估分析。结果 SRM-Ⅳ模拟Dix-Hallpike试验诱发出典型垂直向下眼震28例(68.3%),其中眼震伴有向地扭转的成分19例,不伴有扭转成分9例;SRM-Ⅳ上半规管BPPV诱发试验诱发出典型垂直向下眼震35例(84.6%),其中眼震伴有向地扭转的成分30例,不伴有扭转成分5例。在所有41例患者中有38例能通过两种诱发试验对受累侧别做出判断,其中因诱发眼震伴有扭转成分而判断侧别30例,单侧诱发诱发出垂直向下眼震且不伴有扭转成分3例,双侧诱发出垂直向下眼震5例,且不伴有扭转成分,但因眩晕及眼震的强度有明显差别而判断出侧别,患者对受累侧别不能判断3例。在能判断出侧别的38例患者中有左侧上半规管受累25例,右侧上半规管受累13例。对41例采用SRM-Ⅳ上半规管BPPV复位法进行治疗,通过一次治疗痊愈28例,有效12例,无效1例。结论 上半规管BPPV 临床上被越来越重视,应用SRM-ⅣBPPV诊疗系统对上半规管BPPV进行诊治效果好,应该在临床得到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