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 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前进,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广度、深度,及其对未来的影响更是难以估量的。为了适应前进,跟  相似文献   

2.
<正>在人类不断演变、进化过程中,各个器官都发生了潜移默化的巨大变化。由于环境的改变,人类的食物经历了由生到熟,由粗到细,由硬到软不断变化的过程,随之而来的口颌系统也发生了明显变化。第三磨牙位于颌骨的末端,是发育、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心血管药物米力农晶体的吸附水、结晶水、熔点、晶型变化等理化性质.方法: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和热重分析(TGA)法研究其热变化,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实验研究其晶型变化.结果与结论:米力农样品不含结晶水.试样从201.04℃开始失重,脱去吡啶环,并有对应的吸热峰产生;在293.06℃发生微小吸热反应,可能是样品中的少量亚稳态晶体组分发生熔化反应,或是发生了微小的晶型转变;最后,到达314.66℃(熔点)开始熔化,随即样品发生完全分解反应.  相似文献   

4.
<正>高血压病是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血压的变化与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及临床预后密切相关[1,2]。笔者动态观察了急性脑梗死及脑出血患者在发病后的血压变化,探讨急性脑血管病发生后血压管理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蒋俊杰 《中国医药》2013,8(2):245-247
目的分析注射剂序贯滴注时的理化变化,促进用药安全。方法检索1994-2010年中国知网数据库中有关非单组输液药物序贯滴注时输液管中发生理化性质变化和药物相互配伍时发生配伍禁忌的文献报道,对注射剂序贯滴注时的用药安全性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注射剂序贯滴注时存在安全隐患,可发生变色、沉淀、降效等明显理化性质变化。文献报道中以抗菌药物、中药注射剂、化疗药物、酸碱性较强的药物等为主,例如头孢匹胺钠与各种药物产生配伍禁忌的报道有88篇,关于头孢哌酮的则有138篇。结论临床用药时应注意合理选择,了解药物配伍相关知识;药师应加强对处方的审核;输液时注意顺序、必要时更换输液器,对有些药物滴注前后采取冲管处理等措施可避免发生理化性质的变化,促进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6.
阿托伐他汀致相关性肌病的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致相关性肌病的特点、影响因素、临床转归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统计分析他汀相关性肌病的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并统计患者的年龄、性别、服用日剂量、发生ADR时服药时间、合并用药、基础疾病以及ADR临床表现、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的变化、转归情况。结果 检索到38篇阿托伐他汀导致肌病发生的相关病例报告,共计41例。男性的发生率(60.98%)明显高于女性;>70岁老人(68.29%)是肌病发生的高危人群;初次服药或既往服用阿托伐他汀正常患者在服用阿托伐他汀过程中新增合并用药的前2个月内是肌病发生的危险期;肌病始发症状多见乏力、肌痛,偶见血尿/褐色尿/棕红色尿,恶心/食欲不振、抽搐、皮肤黄染,少见发热、心慌、局部肿胀。结论 阿托伐他汀致相关性肌病发生严重时可导致致死性事件;加强用药教育,避免自行添加药物,注意肌病发生的症状,用药后1~2个月密切监护肝肾功能及CK的变化,一旦出现肌病症状或CK升高,及时就医,避免致死性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硬膜外阻滞行剖宫产术时,置入硬膜外导管误入血管,产生不良反应的处理方法和经验。方法分析3197例剖宫产发生硬外阻滞时导管误入血管41例(占1.28%及临床处理、操作方法的改进。结果①与硬膜外操作有关;②与导管老化变硬有关;③与置入导管过长有关;④与强行置入导管有关。处理方法:①改用麻醉方式;②改间隙重新麻醉;③退管试验给药;④对有毒性反应者立即停药,面罩吸氧,给予镇静剂,防止血压变化和惊厥治疗。结论剖宫产硬膜外阻滞导管误入血管与妊娠末期的生理、解剖及血液动力学变化有关。且在硬膜外操作中应方法正确、慎重,减少付损伤发生。早期诊断、即时诊断,可杜绝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8.
<正>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是冠状动脉闭塞,血流中断,使部分心肌因严重的持久性缺血而发生局部坏死。临床上有剧烈而较持久的胸骨后疼痛发热、白细胞增多、红细胞沉降率加快血清心肌酶活力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  相似文献   

9.
注射用奥美拉唑钠与70种针剂配伍结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保证临床用药安全 ,对注射用奥美拉唑钠与 70种针剂进行了理化变化配伍。结果显示 ,与 2 1种抗微生物药物配伍有 6种发生配伍变化 ,占 2 8.5 7% ;与 40种常用针剂配伍有 12种生成白色沉淀 ,发生率为 30 .0 0 % ;与 9种大输液配伍未发生配伍变化 ,但配伍后 p H值均不同程度升高。配伍变化总发生率为 2 5 .71%。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感染-炎症性疾病病原体结构发生了变化;在抗菌疗法中各种抗菌药物的作用显著改变后,耐药的革兰阴性和阳性菌菌株增多;对苄青霉素、四环素和早期氨基糖苷类耐药的菌株广泛扩散.在这种背景下,利福平应用的适应证也发生了变化,它不仅可作为抗结核药物,而且可作为病原菌、条件致病菌、衣原体和非典型分枝杆菌所致感染性疾病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1.
中医时间医学强调根据疾病的节律变化择时治疗、择时用药;本文综合临床所见和近年文献发现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具有节律性,因此提出在治疗上也应根据其节律变化选择适宜的时间治疗和服药。  相似文献   

12.
耐受性可能是药物接触靶组织的时间缩短而发生的代谢性变化,或由于靶组织敏感性减弱而发生的功能性变化所致。口服有机硝酸酯短时间内引起明显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和运动时间延长;但继续服药效应明显减弱。这说明发生了耐受性。当用有机硝酸酯治疗心绞痛病人时,常引起头痛,但在继续治疗中其强度逐渐减弱或消失,说明发生了耐受性。  相似文献   

13.
王希柱  宋月霞 《中国药房》2005,16(18):1408-1410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降低急性心肌梗死(AMI)死亡率的可能机制。方法:60例AMI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美托洛尔,比较2组恶性心律失常和再发心肌梗死的发生情况以及QT离散度、左室重构指标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恶性心律失常、再发心肌梗死的发生例数明显降低(P<0.01~0.05),QT离散度显著减少(P<0.01),左室重构变化更小(P<0.05)。结论:美托洛尔可能通过降低恶性心律失常及再发心肌梗死的发生、减少QT离散度、抑制左室重构等方面降低AMI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异常变化与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入选AMI患者46例,发病后分别于7、10、14d采血测定血清cTnI,将患者分为A组28例,血清cTnI变化符合AMI正常规律;B组18例,血清cTnI变化异常,延迟下降或下降后又升高,随诊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B组患者的恶性心律失常、梗死后心绞痛、心力衰竭、死亡等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MI患者血清cTnI异常变化可预测近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头孢曲松钠与9种大输液配伍的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HPLC法测定头孢曲松钠含量并考察头孢曲松钠与9种大输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 采用Spherisorb ODS柱(4.0 mm×250 mm,5.0μm);柱温25℃;流动相为0.1%三乙胺水溶液∶甲醇(99∶1);流速0.9ml·min-1;检测波长240 nm,内标苯巴比妥.测定配伍液中头孢曲松含量变化,同时观测pH颜色、产气、沉淀和气味变化.结果 头孢曲松钠与10%葡萄糖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木糖醇注射液、替硝唑葡萄糖注射液、甲硝唑注射液配伍后,25℃6h内含量和pH值稳定,外观变化较小;与碳酸氢钠注射液配伍后,发生产气现象,pH值变化明显.与复方氯化钠注射液、乳酸林格注射液配伍后发生沉淀,6h内含量变化大,降解产物有明显增加趋势.结论 头孢曲松钠与复方氯化钠,乳酸林格氏液、碳酸氢钠注射液不宜配伍.与其它6种输液可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16.
蚌埠铁路分局女职工妇科普查分析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剑南 《安徽医药》2007,11(7):630-632
目的 了解近年来蚌埠铁路分局女职工妇科病发病情况,为进一步制定相应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1999-2005年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妇产科医护人员四次对蚌埠铁路分局已婚女职工10 456人次进行普查,分析近年来蚌埠铁路分局已婚女职工妇科病发病率和构成比变化情况.结果 已婚女职工妇科病总患病率1999~2003年呈逐年下降,2005年有上升的趋势;宫颈糜烂总患病率高达27.08%;四次普查盆腔炎、性病、乳腺增生等妇科病患病率均呈上升的趋势;阴道炎患病率呈明显下降趋势.病种的构成比发生一定的变化,盆腔炎、性病、乳腺增生等所占比例逐渐上升.结论 已婚女职工妇科病患病率不容忽视,妇科病构成比随着时间变化也在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后发生脑心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发病机制。方法将318例60岁以上老年人急性期脑卒中患者分为脑出血组、脑梗死组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组,分析并比较三组患者心肌酶、心电图(ECG)的变化及其发病机制。结果三组老年脑卒中患者均有心肌酶升高,所测心肌酶三组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正常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ECG的变化主要表现为ECG的复极异常、心律失常。结论急性脑卒中后可发生心脑损害,病情越重,脑心综合症症状越明显,发病率越高,其发生机制可能与脑特定部位受损导致对心脏神经支配紊乱,神经、体液调节障碍,血管病变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等有关。  相似文献   

18.
<正>严重有机磷中毒患者由于脑水肿、肺水肿、呼吸肌麻痹等常导致呼吸衰竭,需呼吸机治疗[1]。这类患者由于特殊的致病因素及用药,使得气道的生理功能发生显著变化,呼吸道  相似文献   

19.
<正> 几种药物配成一种制剂或几种制剂混合给药,各药之间由于直接产生物理或化学的变化,而使药效或毒性发生质和量的变化,则属于药剂学上的配伍变化或配伍禁忌。在药物治疗中常需同时或在短期内先后应用两种或更多种药物于病人,称为联合用药,联合用药的目的是为了增强疗效、减少耐药性、纠正不良反应或付作用,或是为了分别治疗不同症状及合并症等。联合用药时在体内各药物之间可能发生相互影响,使它们的作用、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起了质或量的变化,则属于药理学上的配伍变化,称为药物作用的相互影响,也有简称为  相似文献   

20.
对应激源导致心血管疾病的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激源包括物理环境变化、工作生活环境变化及心理、精神、身体等诸多变化,严重者可导致人体发生的身心不适,甚至导致疾病发生、发展。其中,在心血管疾病中较常见的冠心病、心律失常、心肌梗死、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发展中,应激源尤其是各种应激源导致的心理、精神应激是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