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64层CT诊断双肺多发肺动静脉畸形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病例资料 患者,女,29岁。以胸痛2天来诊。胸部CT平扫片示双下肺及右肺上叶外围多发不规则团块影,界清,有的与增粗扭曲之血管影相连(图1),考虑为肺动静脉畸形,追加1mm薄层重建后的MPR冠状位及矢状位像已可确诊(图2、3),为明确病变的血供情况建议做肺动脉CTA检查。CT增强片示病灶于动脉期明显均匀强化,经多方位旋转观察的VRT图像显示病变及其血供清晰直观(图4、5)。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下颌升支区骨折影象学检查的特点。方法 对45例60处下领角及髁状突骨折,分别作X线片及CT片检查,X线片包括全景片,头颅侧位片(左或右),CT片包括横断位及冠状位扫描,对X线片和CT片报告不一致的病例,作手术切开探查,以明确骨折诊断。结果 (1)共有2例2侧下颌角骨折,4例4侧髁状突骨折X线片和CT片报告不一致;(2)全景片及横断位CT片有漏诊现象。结论 X线片是下颌升支骨折检查的主要方法,冠状位CT片在髁状突骨折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彭国球  陈宁  胡毅  孟祥才  张铁 《当代医学》2011,17(19):66-66
目的探讨CT多平面重建技术在诊断骶骨隐匿性骨折中的价值。方法对29例X线平片检查正常的骶骨骨折患者进行64层CT扫描,在工作站上进行矢状位、冠状位及斜位MPR重建及容积再现(VR)三维技术等方法后处理。对各种方法检出骶骨骨折的检出率进行x2检验。结果横断面扫描诊断骶骨骨折16例,矢状位MPR28例,冠状位MPR19例,VR17例,矢状位MPR对骶骨隐匿性骨折检出率与其他方法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CT各向同性扫描MPR成像,尤其是矢状位PMR成像可提高骶骨骨折的检出率,可作为对骶骨骨折检查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MRI用于疲劳骨折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12例疲劳骨折患者分别行X线、CT检查,并使用0.2T永磁型MR!对患肢进行扫描检查,观察分析疲劳骨折的X线、CT及MRI表现。结果 常规X线平片及CT检查常常不能明确显示骨折线,而MRI能很好地显示疲劳骨折的信号变化,本组MRI诊断12处骨折。包括X线平片所显示的肱骨上段疑似骨折1处,CT所显示的足跖骨基底部骨折2处。9处为MRI所发现的明确骨折。结论 MRI具有多平面成像的能力和良好的软组织对比,能清晰而敏感的显示疲劳骨折及局部骨髓内和软组织损伤等信号变化,是对疲劳骨折具有重要诊断价值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5.
杨欣燕  张英杰  王瑶  张方信 《中外医疗》2011,30(13):176-176
目的分析探讨婴幼儿肺结核X线误诊原因。方法将我院2000年至2009年经X线检查后,由痰检、OT试验、尸检、抗痨治疗等证实25例婴幼儿肺结核X线检查误诊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5例均在入院当日或次日摄取胸片,随访复查。X线表现:(1)按肺叶或肺段分布大片状密度增高影(8例),累及同侧胸膜(3例)。(2)斑片和结节状密度增高影(9例),8例伴有肺气肿。(3)小雪团状密度增高影,部分病灶融合成大片影,部分病灶中心见大小不等囊状低密度区(7例),有4例伴有纵隔和皮下气肿。结论婴幼儿肺结核临床、X线表现均不典型,放射科医师应密切结合临床,充分认识其X线表线的多样性,密切结合痰检,OT等相关的试验室检查,高度警惕婴幼儿肺结核的可能,以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低荆量多层螺旋CT(MSCT)儿童序列及多平面重组(MPR)技术探索儿童鼻咽部气道狭窄的CT征像。方法收集鼻及鼻咽62例3~14岁患儿临床资料及CT表现,将其中31例主要表现为张口呼吸,手术证实有腺样体肥大者设为狭窄组;另31例鼻出血或鼻部外伤儿童,CT平扫未发现器质性病变者设为对照组。在横断住、冠状住、矢状位观察鼻咽部形态学特点,并在正中矢状住测量狭窄组及对照组鼻咽部A值、N值,计算A/N值。结果狭窄组正中矢状位鼻咽部气道后缘呈锯齿状或小丘状,A值均数为(14.37±3.5)mm,N值为(19.3±3.9)mm,A/N值〉0.7;对照组正中矢状位鼻咽部气道后缘光整,鼻咽腔呈弓向上的镰刀形,周围脂肪间隙清晰,A值均数为(9.23±4.85)mm,N值为(20.6±3.5)mm;A/N值范围为0.2~0.6。两组A值均数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儿童鼻咽部气道狭窄者在正中矢状位上气道后缘呈锯齿状、小丘状,A/N值〉0.7。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胃肠道穿孔病人的放射学检查资料。方法:本组(131例)均摄上腹部前后立体位片及双斜位片,其中膈下气腹征阴性共21例加摄上腹部左侧卧水平投照位片,8例经上述方法检查膈下气腹征仍为阴性行上腹部CT平扫。结果:前后立位片示63例出现膈下游离气体,双斜位片示92例出现膈下游离气体,21例左侧水平投照位片示5例右侧腹壁下方出现游离气体,8例CT扫描均于腹壁与肝外缘间出现极少量游离气体。结论:上腹部双斜位片膈下游离气体显示率较前后立位片高;CT扫描能显示极少量游离气体,可以通过调整窗宽窗位,改变扫描体位及测CT值定性分析游离气体。故对临床高度怀疑胃肠道穿孔而普通X线仍不能明确诊断的病人,上腹部CT检查为行之有效的方法,优于其它放射学检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肺郎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PLCH)的临床、X线及CT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影像学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病理证实的PLCH患者的临床、X线和CT资料。2例患者均行胸部螺旋CT、高分辨CT(HRCT)扫描及X线胸部平片摄影,1例行头颅CT扫描。结果 2例患者CT及HRCT均为双中上肺野广泛分布的高密度小结节状影、纤维条索影及囊状和蜂窝状影。1例头颅CT示右枕骨局限性骨质破坏;胸部平片示双肺野透光度减低,双肺纹理模糊;另1例胸部平片示双肺纹理紊乱,右肺中野可见多个小囊状低密度区;纵隔影明显增宽。结论 PLCH的X线、CT及HR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尤其是HRCT显示病变更加清晰,结合临床资料可提高对此病的诊断,确诊仍需病理学诊断。  相似文献   

9.
黄泽和 《当代医学》2009,15(28):92-93
目的探讨X线和CT诊断肺硬化性血管瘤(Dulmonary sclerosing hemangioma,PSH)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PSH的X线和CT扫描表现。结果X线和CT示PSH呈类圆形,边缘清楚的结节/肿块影;CT增强扫描显示病灶明显均匀增强。结论CT增强检查对PSH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CT薄层及三维重建对其诊断提供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10.
读片窗(2)     
李小虎  刘斌 《安徽医学》2010,31(2):192-193
患者,男,53岁,外伤致左上肢疼痛,活动受限1周。 CT检查所见:左肱骨近端见一不规则囊状骨质破坏区,三维重建冠状位及矢状位可见左侧肱骨外科颈移位,并可见多处骨折线,左侧肱骨头处部分骨小梁消失,周边未见明显硬化边,病变区未见明显软组织肿块影。  相似文献   

11.
临床资料 患女性,40岁,已婚,育一女。1997年因左侧自发性气胸住外院,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后好转出院。2002年8月113因少量咯血、胸闷、气促入我院,X线胸片示双肺呈弥漫性网格状及小结节改变(图1);胸部CT示双肺广泛分布粟粒状、网状病变,考虑粟粒性肺结核可能性大;血气分析示Ⅰ型呼吸衰竭,临床诊断:肺间质性疾病,粟粒型肺结核进展期?予抗感染和抗结核治疗11d,复查胸片示肺部病变部分吸收,患拒绝继续抗结核治疗出院。同年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因气促进行性加重,需行家庭氧疗,于2004年8月行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TBLB),病理诊断为“肺问质纤维化”,给予泼尼松口服治疗3个月无效而自行停药。2005年1月到广州某医院行胸部高分辨CT(HRCT)检查发现:双肺野弥漫分布蜂窝状改变,夹杂大小不一的囊泡,考虑肺淋巴管肌瘤病(PLAM)可能(图2);复诊TBLB(右下肺)病理切片,见肺组织血管及细支气管周围有平滑肌细胞增生,并见大疱形成。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大蛛网膜颗粒X线、CT及MRI的影像学表现. 方法18例脑静脉窦内蛛网膜颗粒患者均行CT检查,其中5例行X线检查,12例行MRI检查,对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特征性征象. 结果 18例患者中,13例位于横窦,5例位于上矢状窦;10例病灶呈类圆形.8例病灶呈蜂窝状.X线检查显示病灶呈类圆形或蜂窝状骨质破坏.CT影像中均表现为低密度影.MRI检查中与脑脊液信号类似.结论 MR I能显示大蛛网膜颗粒特征性影像学表现,对于蛛网膜颗粒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3.
结核性腹膜炎的CT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结核性腹膜炎的CT表现特点,以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经临床病理证实结核性腹膜炎的CT表现.结果 (1)腹水21例,其中17例表现为高密度腹水(CT值〉20HU),4例表现为低密度腹水,少量11例,中量7例,大量3例;(2)壁腹膜光滑增厚15例,3例轻微不规则增厚,增强扫描有强化:(3)肠系膜改变26例,表现为系膜增厚成团,呈结节状.片状或“污点”状改变;(4)大网膜改变19例,表现为饼状增厚、结节状或“污点”状改变;(5)伴腹腔淋巴结肿大8例,5例环形强化,3例无明显强化。结论 污迹腹膜增厚及少,中量高密度腹水,为结核性腹膜炎常见CT表现:鉴别诊断主要与癌性腹膜炎鉴别。  相似文献   

14.
陈刚 《基层医学论坛》2016,(4):505-506,578
目的:探讨肩关节斜位片对单纯性肱骨大结节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013年至今8例肩关节正位片显示正常、斜位片显示肱骨大结节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肩关节斜位片可清楚显示肱骨大结节骨折线。结论肩关节斜位片提高了X线诊断的精确性,可作为单纯性肱骨大结节骨折X线诊断的补充体位。  相似文献   

15.
肱骨重复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畸形,我们在工作中遇到1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患儿男,7岁,因外伤3小时入院。查体:右侧肘关节处皮肤肿胀,压痛明显,其余无特殊。摄正侧位X线片显示:右肱骨内侧自中上段1/3处向下呈叉状重复畸形(图1),其大小、形态与主肱骨相近,近端和主肱骨关系密切,远端止于肘关节,未见肱骨内外髁及滑车骨质形成,边界清晰,其骨质结构同主肱骨,远端略显骨质疏松,X线诊断:右侧肱骨重复畸形。于次日行畸形肱骨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正常骨细胞。2 讨论肱骨重复畸形临床极为罕见,国内外少有报道。本病系胚…  相似文献   

16.
患者范某是一位60多岁的老太太,半年前开始感觉左肩隐痛,时轻时重,经补钙及中药治疗,未见疗效。后在某医院诊断为肩周炎,经理疗、针灸、按摩等治疗,病情一度好转,但不久又加重。一月前患者在家属陪同下来我院就诊,经过拍X线片检查,先后发现她的左肩肱骨头及双肺多发转移瘤。后经CT检查,终于在她的左肺尖找到了核桃大小的原发性肺癌肿块。令人意外的是,这位因肺癌全身广泛转移的患者至死也未出现过咳嗽、咯血等呼吸道症状。  相似文献   

17.
患男 ,32岁 ,右额部无痛性渐增大肿块 6月余。查体 :右额部有 4 .5 cm× 4 cm肿块 ,表面光滑、质硬、固定、边界尚清、压痛 ( -) ,头颅 X片示右颅部肿块处有一椭圆形低密度区 ,囊壁菲薄 ;切线位片示内外板变薄 ,外板向外膨出。头颅 CT片示右额部有一类椭圆形囊形混杂密度肿物。实验室检查 :血钙、血磷正常、血常规正常。局麻下行肿块切除术 ,术中见头皮、骨膜完整 ,外壁下发紫 ,颅骨外板菲薄 ,囊内有陈旧性血性液体约 4 0 ml,予以完整切除 ,一期颅骨成型。病变组织送病理检查。光镜下所见 :囊壁为纤维结缔组织和骨小梁 ,间夹少量胶原组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改良的颈椎斜位X线片测量方法测得动态颈神经根管矢状径,确定对诊治神经根型颈椎病有指导意义的X线片测量指标。方法:选取100名成年人动态颈椎斜位X线片,应用ACR-2000i型计算机影像系统行颈椎侧位、双斜位、过屈过伸斜位X线投照。测得椎间孔矢状径(a),同一椎体下缘斜位矢状径(b),并计算神经根管率(a/b)。结果:颈椎动态神经根管率的均数:中立位0.37;过屈位0.45;过伸位0.35。标准差为0.06。颈椎动态神经根管比率的95%理想值范围底限为0.30。结论:动态颈神经根管矢状径率≤0.30时应考虑有颈神经根管狭窄;动态颈神经根管矢状径率,是诊断神经根型颈椎病有效和敏感指标,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方案的选择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过伸过屈位功能摄片在腰椎不稳症X线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51例有腰腿病症状的患者进行过屈过伸腰椎侧位片检查,观察腰椎椎体向前及或向后移位、椎体间成角情况.结果:经Dupuis法测量,29例患者在腰椎侧位片示椎体前后缘连线光滑,在腰椎过屈或过伸侧位片示腰椎矢状位滑移>3mm或角度位移>10°.结论:过屈过伸位检查常能够发现常规腰椎正侧位及CT、MRI所不能显示的腰椎失稳和功能改变,对临床提供诊断治疗依据及治疗前后对于疗效的观察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报告30例老年人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应用X线胸片与CT或高分辨率CT(HRCT)扫描,扫描层厚5-10mm,HRCT扫描层厚2mm,并对其影像特点进行对比分析,着重比较X线与CT或HRCT的优缺点和两者对诊断和鉴别诊断应用价值,HRCT对显示肺内粟粒型、小结节型、小空洞型及支气管扩张等病变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对判断肺结核的活动性有良好的帮助。并提出临床疑为肺结核而胸部X线检查不典型或阴性者均应首选胸部CT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