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患者男 ,6 1岁。进行性吞咽困难 3个月 ,吞钡摄片提示食管中段癌 ,术前检查无远处转移。行食管中下段切除 ,胃食管主动脉弓上吻合 ,并行胸内淋巴结清扫。病理诊断 :食管溃疡型中分化鳞癌 ,食管旁淋巴结转移 (1/ 4)。出院 1月余发现左舌根部一小结节突起。再次住院 ,查左舌根部表面突起一 0 .5cm× 0 .5cm不规则小结节 ,结节表面有少许糜烂 ,不活动。结节穿刺细胞学检查为转移性鳞癌。其余检查未见异常。行手术切除左舌根部结节 ,病理检查为舌部转移性鳞癌。术后给予静脉化疗 2个疗程及免疫、中药治疗 ,随访 8个月 ,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  相似文献   

2.
周为 《实用癌症杂志》2002,17(2):208-208
1 病例介绍患者 ,女性 ,48岁。因进食梗噎感 4个月伴胸骨后疼痛于1997年 7月 7日入院。体检 :一般情况可 ,心、肺、腹部无异常 ,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胃镜检查提示食管中段癌。病理诊断 :食管鳞癌。B超及CT检查均提示肝血管瘤 ,脾脏正常。于1997年 8月 1日剖胸探查 ,行食管癌根治性切除、胃代食管弓上吻合术 ,术中见病变位于主动脉弓下约 3cm ,病变长 3.5cm。术后病理诊断 :食管鳞癌 (Ⅱ级 ) ,侵及深肌层 ,两切端阴性 ,食管旁淋巴结无转移 ( 0 /3)。痊愈出院。因左上腹肿块伴胀痛 6个月合并脾肿大 ,于 2 0 0 0年 5月 18日再次入院…  相似文献   

3.
胸段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强度和淋巴结清扫手术方式分析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Lu ZM  Zhang H  Wang MH  Cui DH  Yang YQ  Huang HZ 《癌症》2006,25(5):604-608
背景与目的:淋巴结转移强度包括淋巴结转移数量和淋巴结转移度。淋巴结转移度即术后病理证实的淋巴结转移数和切除淋巴结数的比值。这两个指标是评估食管癌分期和预后的重要指标。本研究探讨胸段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强度以及影响淋巴结转移强度的因素,进而探讨淋巴结清扫术式。方法: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手术切除的120例食管鳞癌患者,术中按美国胸科协会(AST)Casson修订淋巴结分组清扫淋巴结。结果:120例胸段食管鳞癌清扫淋巴结2631个,平均每例22个。胸上段食管鳞癌向颈部转移的淋巴结转移度(20.9%)大于胸中段(12.9%)和胸下段食管癌(6.8%)(P<0.05)。胸下段淋巴结向腹部胃周转移淋巴结转移度(37.5%)大于胸中段(17.5%)和胸上段食管癌(7.1%)(P<0.05)。隆突淋巴结转移以中段多见。食管癌浸润深度、食管癌分化、食管环壁生长程度与淋巴结转移强度显著相关(P<0.05),食管癌病变长度与转移强度不相关(P>0.05)。经右胸三野淋巴结清扫术后生存时间优于经左胸二野淋巴结清扫术(P<0.05)。结论:食管癌术中应注意淋巴结转移强度高的区域淋巴结清扫。食管癌浸润深度、食管癌分化、食管环壁生长程度是影响淋巴结转移强度的重要因素。在胸段食管癌淋巴清扫手术中,经右胸三野淋巴结清扫明显优于经左胸二野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4.
背景与目的:食管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率较高,但少有专门报道。本研究分析胸段食管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特点,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993年1月—2003年12月在福建省肿瘤医院行胸段食管鳞癌三野淋巴结清扫根治术患者1 131例,对术后病理证实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376例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全组颈部淋巴结转移率为33.2%,其中胸上、中及下段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43.7%、33.0%和16.0%。单因素分析显示,颈部淋巴结转移率与肿瘤部位、病理分化程度、病变X线长度、pT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个数有关(P<0.05),但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颈部淋巴结转移率只与肿瘤部位、pT分期及淋巴结转移个数有关(P<0.05)。颈段食管旁淋巴结转移最多见,其次是锁骨上淋巴结转移,颈深淋巴结及咽后淋巴结转移少见;胸上、中及下段的颈部淋巴结转移数占该段淋巴结总转移数的比率分别为57.7%、32.0%和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段食管癌右颈部淋巴结转移多于左颈部。结论:影响胸段食管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独立因素是肿瘤部位、pT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数;颈段食管旁淋巴结转移最多见,其次是锁骨上淋巴结转移,颈深淋巴结及咽后淋巴结转移少见。  相似文献   

5.
目的 近年来虽然食管鳞癌的治疗方法在不断改进,但是其预后仍然较差.淋巴结转移情况是影响预后的因素之一,本研究旨在探讨胸段食管鳞癌孤立淋巴结跳跃转移的分布情况以及淋巴结跳跃转移对食管鳞癌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01-01-2013-12-31就诊于山东大学附属山东省肿瘤医院的62例手术切除的胸段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建立数据库.选取年龄、性别、肿瘤长度、肿瘤部位、T分期、分化程度、清除淋巴结数、术后治疗方法等临床特征因素,应用寿命表法计算患者术后总的1、3、5年生存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患者累积生存率,并绘出生存曲线,组间比较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模型分析.统计分析采用SPSS 17.0软件包进行分析.结果 全组患者有淋巴结跳跃转移31例,转移率为50.0%.其中中段及下段发生跳跃转移数分别为26例(83.9%)和5例(16.1%).生存分析显示全组中位生存时间和5年生存率为43.7个月和26.0%.伴随跳跃转移者中位生存时间及5年生存率为33.6个月和16.0%,无跳跃转移中位生存时间及5年生存率为51.9个月和35.0%,P=0.036.单因素分析发现,淋巴结跳跃转移(P=0.005)和术后治疗方式(P=0.037)影响预后;多因素分析表明,淋巴结跳跃转移(P=0.039,HR=1.793,95%CI:1.031~3.120)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跳跃转移在胸段食管癌中常见,淋巴结跳跃转移是食管鳞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性,53岁,因右颈转移性鳞癌术后放疗后4年余,鼻咽鳞癌并左颈淋巴结转移术后放疗后半年余,头晕、头痛、一过性意识丧失半月再次就诊。1992年2月因右颈无痛性渐增肿块3月就诊,在积极寻找原发灶未果的情况下,予以右颈肿块单纯切除。术后病理:淋巴结转移性鳞癌(Ⅲ级)。行术后全颈切60Co放疗Dm60Gy,1996年8月左颈亦出现一无痛性肿块。当时病人全身情况良好,无头痛、头晕及回吸涕带血症状,无咳嗽、咳痰,吞咽困难等症状。鼻咽部CT、食管镜检查及胸片均未见异常。行左颈肿块单纯切除,病理同前。此时复诊鼻咽部,间接鼻咽镜示:鼻咽各壁粘…  相似文献   

7.
病例 患者男性 ,5 5岁 ,因胸骨后疼痛伴吞咽阻挡感月余 ,经钡餐透视诊断为“贲门癌” ,于 2 0 0 0年 2月 2 5日在全麻下经左胸行贲门癌根治切除、胃食管胸腔内吻合术。术中见 :肿瘤位于贲门部 ,约 6× 5× 4cm ,累及食管下段约 5cm ,侵出浆肌层及食管外层 ,部分膈肌受累并和胰尾侵润粘连 ,胃左血管旁淋巴结串珠样增大 ,直径约 0 .5~ 1.5cm ,予以切除肿瘤 ,清除淋巴结 ,手术顺利。术后病理为低分化粘液腺癌 ,局部淋巴结查见转移。术后未能及时化疗 2月后发现腹部皮下多发结节 ,并在数天内全身其它部位出现同样结节 ,遂来院诊治。查体…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胸段食管鳞癌根治术患者的淋巴结转移数和区域与术后放疗的疗效进行分析,评价术后放疗价值.方法 选择2007年前14年内我院胸段食管癌根治术后病理诊断鳞癌、淋巴结转移阳性及无远处血道转移的N_1期患者945例,其中单纯手术590例,术后放疗355例.术后3~4周开始2 Gy/次放疗,中位剂量50 Gy分25次5周完成.结果 随访率为94.5%,随访满5年者189例.5年生存率单纯手术组和术后放疗组分别为29.6%和38.0%(X~2=10.44,P=0.001).分层分析术后放疗较单纯手术可提高淋巴结转移数3~5个、>5个和仅有锁骨上区及上纵隔区淋巴结转移的5年生存率(30.5%:23.1%,χ~2=4.11,P=0.043;16.7%:8.9%,χ~2=6.87,P=0.009;45.5%:34.9%,χ~2=5.37,P=0.020),而不能提高淋巴结转移数1~2个和仅有中下纵隔及上腹部区淋巴结转移的生存率(50.7%:41.2%,χ~2=3.30,P=0.069;32.0%:27.7%,χ~2=2.22,P=0.137),但可降低锁骨上区及中上纵隔区淋巴结转移例数(15:76,χ~2=18.10,P=0.000;18:97,χ~2=26.81,P=0.000).结论 N_1期胸段食管鳞癌三野根治术后放疗可提高淋巴结转移数≥13个和仪有锁骨上区及上纵隔区淋巴结转移者的生存率,并能降低锁骨上区及中上纵隔区淋巴结转移率.  相似文献   

9.
1病例报告 患者男,65岁。因进行性吞咽困难伴进食时胸骨后疼痛1个月,于2003年4月28日收入院。经检查确诊为胸中上段食管鳞癌,于2003年4月31日在全麻下经右胸、上腹、左颈三切口行食管癌切除,左颈部食管胃段侧Gabmee’s吻合术,手术操作过程及术后恢复均顺利。病理报道为食管髓质型鳞癌Ⅰ~Ⅱ级,侵达外膜,中段食管旁淋巴结2/7见转移癌。于术后1个月给予PF方案(DPP20mg,静脉滴入,d1~d5;5-FU750mg,静脉滴入,  相似文献   

10.
我院于1987~1998年间收治原发性胃鳞状细胞癌(简称胃鳞癌)2例,现报告如下:例1.患者男,56岁,上腹部疼痛伴返酸6余月.腹部探查见胃窦部有6.0cm×4.0cm×4.0cm肿物,已浸出浆膜层,胃大小弯均见肿大的淋巴结,术中诊断为胃癌.行胃癌根治术,结肠前BillrothⅡ胃肠道重建术,并行D_2淋巴结清扫.术后病理诊断为胃窦鳞癌,侵及全层,胃小弯淋巴结1/4转移性鳞癌,大弯2/6转移性鳞癌.术后恢复良好,未化疗,随访2年健在.例2.患者女,49岁,上腹部不适,伴消瘦2个月.术前胃镜活检诊断为胃鳞癌.术中见胃体小弯侧10cm×8cm×4cm肿物.质硬,活动度差,浆膜受侵.胃小弯以及结肠中动脉旁均有肿大的淋巴结与胰腺粘连,胰腺质软.行胃癌根治术,结肠前BillrothⅡ胃肠道重建术,并行D_2淋巴结清扫.术后病理诊断为胃体鳞癌,侵及全层.术后恢复良好,因经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胸段食管鳞癌根治性左侧开胸二野清扫术后复发的规律,为术后辅助性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998年6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11例胸段食管鳞癌术后复发的患者,分析其复发情况。结果:111例患者中位复发时间为16.0个月,82.9%患者在术后3年内复发,复发时临床表现以声音嘶哑为最常见(36.0%)。复发类型:单纯局部区域复发76.6%,单纯远处转移6.3%,区域复发合并远处转移17.1%(P=0.000)。局部复发中纵隔淋巴结转移60.4%,下颈锁骨区淋巴结转移48.6%,腹腔淋巴结转移10.8%,吻合口复发15.3%,瘤床区复发1.8%。远处转移26例中,肺转移占50.0%。不同原发部位食管癌之间复发区域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纵隔淋巴结转移中,上纵隔复发率55.9%,中纵隔19.8%,下纵隔淋巴结转移1.8%(P=0.000),在纵隔淋巴结复发中,1、2区淋巴结复发率分别为42.3%和34.2%,4区22.5%,7区18.0%。采用logistic分析复发部位与临床资料相关性,结果显示纵隔淋巴结转移与T分期有关。结论:胸段食管鳞癌根治性左开胸二野清扫术后复发多在术后3年内发生,以声音嘶哑常见,淋巴结复发为主要复发类型,其中下颈锁骨区及上纵隔1、2区淋巴结复发多见,不同原发部位食管癌之间复发区域无差异。  相似文献   

12.
例1 患者女,53岁。因左耳后黄豆大黑色肿块增大1年,于1996年8月5日行左耳大部切除术,病理诊断:结节型恶性黑色素瘤。术后行免疫治疗。1997年2月11日因左颈部淋巴结肿大,行左颈淋巴结廓清术,病理诊断为淋巴结转移性黑色素瘤(5/7),术后治疗同上。1999年6月16日因右股后肿块6个月入院。查体右股后皮下触及一约4cm×4cm肿块,边界清楚、质硬、固定、轻压痛,皮色正常。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胸部X线及腹部B超检查未发现异常。6月21日在局麻下行右股后肿块切除,术中见肿块约4cm×4cm×3cm,呈暗黑色,边界尚清,基底与肌膜粘连,完整切除肿块及周边组织。病理诊断:转移性结节型恶性性黑色素瘤,血管内见瘤栓。患者拒绝治疗,仍在随访中。 例2 患者男,51岁。因左上臂肿块40年渐大1年于1997年4月24日入院。查体:左上臂6cm×4cm菜花样黑色肿块,表面破溃、出血。左腋下触及一直径约1cm肿大淋巴结,固定、无压痛。鼻、咽部无异常。胸部X线及腹部B超检查均正常。于1997年5月6日行左上臂肿块及左腋窝肿大淋巴结切除,病理诊断:左上臂恶性雀斑型黑色素瘤,血管内见瘤栓,淋巴结瘤转移(1/1)。出院后未行任何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胸中下段食管鳞癌隆突下淋巴结转移与CT影像学特征之间的相关性,为CT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2—2014年间手术切除的174例胸中下段食管鳞癌患者,分析隆突下淋巴结转移与影像学CT扫描淋巴结特点的关系。结果 全组共清扫4 862枚淋巴结,平均每例清扫淋巴结(27.94±11.6)枚,转移淋巴结306枚,转移率57.47%(100/174),转移度为6.29%(306/4862)。其中,隆突下淋巴结转移率为17.24%(30/174),转移度为6.57%(44/670)。隆突下淋巴结转移与CT扫描淋巴结的短长径之比及淋巴结短径具有相关性(rs=-0.448, P<0.001; rs=0.378, P=0.002)。隆突下淋巴结转移的CT诊断与术后病理具有一致性(Kappa=0.628, P<0.001),一致率为89.66%,特异性为94.44%,敏感度为66.67%,误诊率为5.56%,漏诊率为33.33%,阳性预测值为71.43%,阴性预测值为93.15%。结论 (1)胸中下段食管鳞癌隆突下淋巴结转移与CT中淋巴结的短长径之比及淋巴结短径具有相关性;(2)术前CT扫描隆突下淋巴结转移与术后病理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14.
患者 男 ,71岁 ,因体检时胸部X线片和CT发现右上叶团块状阴影于 2 0 0 1年4月 2 5日入院。胸部X线片及CT检查显示右肺上叶后段有一约 4cm大小团块状阴影 ,密度均匀 ,有分叶及毛刺。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见右上叶支气管后段粘膜充血 ,未见新生物。头颅和腹部CT以及全身同位素骨扫描均未发现癌转移灶。入院查体 ,双侧锁骨上及腋下均未触及肿大淋巴结。诊断为右肺上叶支气管肺癌 ,行右肺上叶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 :右肺上叶腺鳞癌 ,细胞分化不良 ,支气管残端未见癌侵及 ,支气管旁淋巴结可见癌转移。术后 1个月发现右侧腹股沟有一肿物 ,…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食管中下段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并构建诊断模型,为临床选择合理手术方式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20年6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行食管癌根治术+三野淋巴结清扫的240例食管中下段鳞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依据术后病理分为颈部淋巴结转移组和颈部淋巴结无转移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诊断模型,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其诊断效能。  结果  240例食管中下段鳞癌患者中有62例(25.8%)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最大径、食管旁淋巴结转移、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和CT诊断颈部淋巴结转移是食管中下段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诊断模型为P=1/(1+exp(-(-3.764+0.361×肿瘤最大径+1.281×食管旁淋巴结转移+1.614×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1.155×CT诊断颈部淋巴结转移))),其阴性预测值为89.89%,阳性预测值为45.16%,准确度为78.33%。ROC曲线分析显示,ROC 曲线下的面积为0.827(95%CI :0.767~0.886),约登指数为0.530,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0.97%和82.02%。  结论  肿瘤最大径、食管旁淋巴结转移、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和CT诊断颈部淋巴结转移是食管中下段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以此为基础建立的诊断模型具有一定的临床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食管癌以鳞癌最常见,其次为腺癌,小细胞未分化癌比较少见,本文报告1例。 病人男性,53岁,因进行性吞咽困难2个月,胸骨后针刺样疼痛1个月入院。食管钡剂检查:食管中下段交界处见2.5cm粘膜皱襞不规整,管壁略僵硬。食管镜检查:距门齿31cm,食管腔左前壁见有约3cm×2cm溃汤型肿物,活检诊断食管癌。于1997年12月17日手术,术中所见:食管中段(距主动脉弓约2cm)管壁增厚,长约3cm,肿物无明显外侵。行食管中下段切除,食管胃弓上吻合术。术后病理诊断:食管小细胞未分化癌。术后行DAE方案化疗2次,MCFD方案化疗2次,随访1.5年病人健在。 讨论:食管小细胞未分化癌患者以中老年多见,部位多  相似文献   

17.
检测MUC1 mRNA对诊断食管癌淋巴结隐匿性微转移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iu XY  Chen G  Wang Z  Liu FY 《癌症》2007,26(2):194-199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 ,2 7岁。发现右腮腺肿块 5个月 ,于 1991年 5月入院。行右腮腺浅叶切除 ,术后病理示右腮腺良性混合瘤。术后 17个月 (1992年 10月 )在原右腮腺手术区出现复发肿块再次入院。X线肺片提示两肺外侧带结节状影 ,疑转移灶。右腮腺复发灶切除后 ,病理仍示良性混合瘤 ;左肺转移灶切除后 ,病理诊断为 :左肺转移性混合瘤 (病灶位于肺泡周围 ,排除细支气管以上支气管腺体来源混合瘤 )。患者在首次术后 2年 (1993年 5月 )、4年 (1995年 6月 )又因右肺转移灶和左胸膜转移灶在我院分别行转移灶切除 ,术后病理均示转移性混合瘤。首次术后 6年半 (1…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Ivor-Lewis 手术后辅助放疗对胸中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性复发的预防作用,旨在于提高食管癌手术的局部控制率。方法:回顾1999年6 月~2004年6 月间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胸外科采用改良Ivor-Lewis手术并胸、腹二野淋巴结清扫治疗366 例胸中段食管鳞癌患者的完整临床资料,应用SPSS13.0 软件包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Kaplan-meier 法计算复发率;Log-rank 检验比较复发率差异;Cox 回归分析判定手术后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术后3 年内,366 例患者中105 例(28.7%)发生淋巴结转移,占全部复发患者的52.2%(105/201)。 181 例辅助放疗患者中,37例发生淋巴结转移(20.4%),与单纯化疗和未经系统性辅助治疗患者相比,淋巴结转移率显著降低(P<0.05)。 103 例单纯化疗患者中,33例发生淋巴结转移(32.0%),低于未经手术后辅助治疗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 Cox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的T 分类、淋巴结转移和手术后辅助放疗是术后淋巴结转移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改良Ivor-Lewis 手术无严重的手术后并发症。术后辅助放疗患者的局部淋巴结转移率显著降低。肿瘤的T 分类、淋巴结转移和手术后辅助放疗是术后淋巴结转移的独立预后因素。Ivor-Lewis 手术辅助术后放疗,是对胸中段食管鳞癌实现预防淋巴结转移性复发的有效候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0.
女,32岁。胃癌根治术后11个月发现双乳肿块。左右乳外上象限分别有5cm×4cm×3cm、3cm×4cm×2cm肿块,不光滑,欠规则,活动度差,双腋下无肿大淋巴结。彩超提示双乳小叶增生伴结节形成。病理:胃体后壁溃疡型印戒细胞癌,浸润至浆膜层,淋巴结转移(1/28),No12、13(1/4),双侧卵巢转移性印戒细胞癌;双乳转移性印戒细胞癌,脉管内见癌浸润,ER、PR均阴性。行双乳肿块切除术加全身化疗,方案:足叶乙甙 阿霉素 希罗达。术后19个月死于脑转移。小结胃癌转移至乳腺较罕见,尸检报告为0.3%[1]。由于乳腺恶性肿瘤的病理类型中也有印戒细胞癌,故胃癌乳腺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