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评价青光眼小梁切除联合可松解巩膜瓣缝线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36眼,均行小梁切除联合可松解巩膜瓣缝线术。结果:同手术前1日比,术后3眼远视力提高,28眼远视力无变化,5眼远视力下降。术后36眼前房立即形成,其中Ⅰ度浅前房5眼,正常深前房31眼。术后早期6眼眼压>15 mmHg,30眼眼压6~14 mmHg。术后第1天、第3天分别拆除单侧可松解巩膜瓣缝线30眼;第6~9天及第12天,同时拆除两根可松解巩膜瓣缝线30眼。结论:同单纯小梁切除术报道情况比,小梁切除联合可松解巩膜瓣缝线术具有术后并发症少、疗效佳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青光眼小梁切除联合可松解巩膜瓣缝线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36例,均行小梁切除联合可松解巩膜瓣缝线术。结果:同手术前1日比,术后3眼远视力提高,28眼远视力无变化,5眼远视力下降。术后36眼前房立即成,其中Ⅰ度浅前房5眼,正常深前房31眼,术后早期6眼眼压>15mmHg,30眼眼压6-14mmHg。术后第1天、第3天分别拆除单侧可松解巩膜瓣缝线30眼;第6-9天及第12天,同时拆除两根可松解巩膜瓣缝线30眼。结论:同单纯小梁切除术报道情况比,小梁切除联合可松解巩膜瓣缝线术具有术后并发症少,疗效佳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小梁切除术广泛应用于各类青光眼的治疗,是当代最流行的一种青光眼滤过引流术。巩膜瓣松解缝线技术是近代小梁切除术的主要改进,可有效的解决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并发症,术后数周内通过控制巩膜瓣缝线拆除和松解的时间和数目,提供合适的房水流量,我们对91例(109眼)青光眼患者施行现代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经观察获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中采用可拆巩膜瓣调整缝线以青光眼患者的治疗效果和观察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在小梁切除术中作巩膜瓣可拆式调整缝线。术后根据眼压、前房和滤过泡情况拆除调整缝线。结果:术后浅前房发生率:对照组为36.36%(8/22),实验组为20%(5/25);出字时眼压控制在1.33-2kPa之间的:对照组为31.8%(7/22),实验组为40%(10/25)。结论:小梁切除术中采用可拆巩膜瓣调整缝线较常规小梁切除术在防止术后浅前房、提高治疗效果方面具有显著优越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可拆除巩膜瓣松解缝线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54例(61眼)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2眼行可松解缝线的小梁切除术,对照组29眼行常规小梁切除术,术后1、3、7、14、90d分别观察比较前房深度、眼压、视力及滤过泡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第1d1例出现浅前房,对照组发生浅前房7例(24.1%),术后3~7d发生浅前房5例(17.2%),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术后随访眼压平均为(2.08±0.32)kPa,眼压在2.74kPa以下者29只眼(90.6%)。对照组术后随访眼压平均为(2.28±0.51)kPa,眼压在2.74kPa以下者20只眼(69.0%)。观察组术后功能性滤过泡占92%,对照组占68%,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青光眼小梁切除术联合可拆除巩膜瓣松解缝线术不仅能通过调控缝线来控制滤过量,而且能明显减少并发症,提高抗青光眼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巩膜瓣可调整缝线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对80眼青光眼患者,做常规的梯形巩膜瓣与小梁切除术.在巩膜瓣两侧做可调整缝线.术后观察眼压、前房深度、结膜滤过泡.当手术后前房形成稳定或眼压回升大于10mmHg时,拆除巩膜瓣调整缝线.结果:术后第1天全部前房形成良好,术后巩膜瓣可调整缝线2周内拆除,平均7天,缝线拆除后,结膜滤过泡明显增大.结论:巩膜瓣可调整缝线能促进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早期前房的形成,能有效预防术后浅前房发生,术后2周内拆线对眼压具有调节作用,提高青光眼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巩膜瓣下小梁组织转位联合巩膜瓣可松解缝线术治疗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对完成追踪观察的264例(363只眼)各型青光眼随机分为观察组(巩膜瓣下小梁组织转位联合巩膜瓣松解缝线术组)132例(185只眼)和对照组(传统小梁切除术组)132例(178只眼),观察组术中扭转巩膜条带并缝合于巩膜床上,联合应用巩膜瓣调节缝线技术控制房水渗漏量。结果:术后随访5~84个月,平均34.6个月,其中≥12个月者占81.3%。术后12个月时,观察组和对照组平均眼压分别为(15.1±2.18)mmHg和(18.40±1.89)mmHg,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7.5,P<0.01);两组功能性滤过泡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χ2=26.351,P<0.01);术后并发症观察组亦低于对照组。结论:巩膜瓣下小梁组织转位联合巩膜瓣松解缝线术是治疗青光眼的安全而有效术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巩膜瓣下咬切结合膜瓣可调节缝线和单纯巩膜瓣下咬切术治疗青光眼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平行对照临床验证的方法,将148例(175眼)青光眼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实验组手术效果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术后浅前房、低眼压、无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等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巩膜瓣下咬切术结合可调节缝线能明显减少并发症,提高抗青光眼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探讨青光眼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对各型青光眼40例57例,行小梁切除术联合巩膜瓣缝线松解,术中应用丝裂霉素为治疗组,观察术后眼压及浅前房等并发症,并为16例18眼常规小梁切除术(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主后1个月平均眼压11.98mmHg,浅前房发生率为12.3%(7/57),对照组为55.5%(1018),两且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结论小梁切除术联合巩膜瓣缝线松解及丝裂霉素应用可提高小梁切除  相似文献   

10.
小梁切除术已广泛应用于各种类型的青光眼治疗,但术中巩膜瓣常规缝合的松紧度较难主动调控,致使术后前房过浅或一段时间内眼压又高。而采用巩膜瓣可拆除缝线的方法,使小梁切除术的滤过量得到人为的控制,可大大减少手术并发症。我们对56例(63眼)青光眼行可拆除缝线小梁切除术,获  相似文献   

11.
梁凤宜 《当代医学》2014,(24):26-27
目的 对间断环形缝合术在前置胎盘剖宫产宫颈出血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中煤矿建总医院前置胎盘剖宫产宫颈出血患者14例,以6例采取常规“8”字缝合术进行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以8例采取间断环形缝合术加以治疗的患者为观察组,对比2组患者产后出血量、产后成功止血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产后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其成功止血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前置胎盘剖宫产宫颈出血治疗中采取间断环形缝合术进行治疗具有良好的宫颈止血效果,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司长峰  项燕  张万峰  王佳 《吉林医学》2012,33(21):4487-4488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联合可调节缝线治疗青光眼的效果。方法:将58例,62眼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32眼行小梁切除联合可调节缝线术,对照组30眼行常规小梁切除术。结果:试验组的早期眼压控制率、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浅前房、脉脱等并发症明显减少。结论:小梁切除联合可调节缝线术在抗青光眼手术中操作简单,早期并发症少,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寻求一种快捷而并发症少的腹壁缝合方法。方法对716例开腹手术者分别采用全筋膜层连续缝合法和分层间断缝合法进行对比观察。结果全筋膜层连续缝合法明显优于分层间断缝合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腹手术后腹壁的全筋膜层连续缝合手术时间明显较传统缩短,手术重要并发症明显较传统减少,符合“3W”原则,值得向普通外科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脊柱手术中发生脑脊液漏的处理方法,对比分析两种处理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2015年间我科室120例脊柱手术致脑脊液漏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有60例,其中观察组给予 EC 耳脑胶结合阔筋膜术中进行封堵,再放置明胶海绵保护硬脊膜;对照组给予直接丝线连续缝合,再用筋膜、明胶海绵覆盖保护硬脊膜。两组术后均放置伤口引流管经椎旁肌由切口旁引出,再接无菌负压引流袋低位引流。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引流量、拔管时间以及脑脊液漏、伤口脑脊液渗、皮下积液、头痛、伤口感染、颅内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引流(257.3±46.2)mL,拔管时间(2.75±1.13)d,均少于对照组的(524.6±83.3)mL 和(7.05±1.68) 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发生脑脊液漏、头痛、伤口脑脊液渗、皮下积液、伤口感染、颅内感染的例数分别是2例、2例、3例、1例、1例、0例,对照组术后发生脑脊液漏、头痛、伤口脑脊液渗、皮下积液、伤口感染、颅内感染的例数分别是9例、8例、10例、3例、2例、0例,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EC 耳脑胶结合阔筋膜、明胶海绵术中封堵处理脊柱手术致脑脊液漏的效果优于直接丝线连续缝合+筋膜、明胶海绵覆盖。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5):56-59
目的探讨PPH结合外痔切除一期缝合术在环状混合痔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5年6月~2016年6月入住我院肛肠外科的10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招募入组。随机将患者分为研究组(n=50)和对照组(n=50)。研究组行PPH结合外痔切除一期缝合术治疗,对照组行外剥内扎术,观察两组术后疗效、并发症及恢复情况。结果研究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4%vs 74%,P0.05),术后并发症(出血、水肿、延迟拆线)显著少于对照组,且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6.7±2.3)d vs(7.8±3.4)d,P0.05]。结论 PPH结合外痔切除一期缝合术治疗环状混合痔具有疗效满意、术后并发症少、缩短住院天数等优势,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理想改良术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对以穹隆部为基底的结膜瓣采用两种不同缝合方法的手术效果,虎泡形态,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方法:两组维洋族烤角型青光眼病人每组25只眼,共50只眼,均施行小梁切除术,采用以窟隆部为基底的结膜瓣。其中一组仅将结膜瓣对位间断2~3针缝合在角膜缘处,另一组将结膜瓣行连续锁边缝合,成为一密不漏水的结膜瓣。结果:结膜瓣连续锁边缝合组形成功能性滤过泡的比率明显大于术对结膜瓣做特殊处理组  相似文献   

17.
刘永红 《中国现代医生》2013,(23):140-141,144
目的分析研究B—Lynch缝合术在剖宫产术巾难治性宫缩乏力性出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在2011年1月~2013年1月期间共接收剖宫产术中难治性宫缩乏力性出血患者20例,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均在采用手法按摩、缩宫素、益母草针剂、前列腺素治疗无效后,对照组(10例)给予传统的宫腔填塞纱布术,实验组则使用B—Lynch缝合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实验组有效10例,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有效6例。有效率为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手术时问、术中及术后24h的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无并发症,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Lynch缝合术可明显提高剖宫产术中难治性宫缩乏力性出血的治疗有效率,并明显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更简单、更迅速,应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无缝线后房人工晶状体 (IOL) 巩膜层间固定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2月玉溪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行人工晶状体植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研究组 (n=30) 与对照组 (n=30) , 对照组给予睫状沟缝合固定后房型人工晶体, 研究组给予无缝线后房人工晶状体巩膜层间固定术治疗, 并分析2组患者视力、人工晶状体稳定性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视力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研究组人工晶状体稳定性好于对照组 (P<0.05)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 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6.67% (P<0.05) .结论 无缝线后房人工晶状体巩膜层间固定术是无晶状体伴无充分囊膜支撑眼植入后房型IOL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较之巩膜缝线固定后房型人工晶体术创伤小, 并发症少, 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视力, 明显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有利于患者预后, 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考察低热量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对消化道肿瘤术后的临床辅助疗效。方法回顾浙江省宁波市第二医院2008年3月-2012年7月收治的消化道肿瘤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筛选150名消化道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为75名,对照组给予单独的肠外营养治疗,实验组给予低热量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的联合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营养状况、免疫状况和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进行对比评价,考察两种治疗方案的疗效差异。结果在营养状况方面,实验组患者术后1、7、10d的白蛋白、转铁蛋白等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免疫状况方面,实验组患者术后1、7、10d的IgA、IgM等免疫指标的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在住院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体重变化以及合并症发生率等方面,实验组也优于对照组[(8.00±1.67)d比(12.00±1.83)d,(53.2±5.4)h比(74.1±5.9)h,(2.81±0.32)%比(3.12±0.84)%,9.33%比34.67%],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低热量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能够有效加速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的康复进程,降低合并症的复发率,具有较大的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