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距小腿(踝)关节的解剖结构并不复杂,但其生物力学关系十分重要.距骨参与组成3个关节,对距小腿关节功能起极其重要作用.因此恢复踝穴的解剖关系,稳定距骨在其中的位置甚为重要.目的探讨踝部骨折的治疗与距骨生物力学的关系.设计非随机非对照的研究.地点和对象1985-01/2000-10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距小腿关节骨折患者95例.收集患者因恶性肿瘤截肢后小腿标本3只.干预通过离体小腿标本,对距骨在踝部骨折中生物力学关系做简要观察,并对95例距小腿关节骨折治疗后的临床及X射线加以分析.主要观察指标①观察不同骨折类型受力情况.②观察距小腿关节恢复的临床疗效与距骨生物力学变化的关系.结果随访65例,优41例,良12例,尚可7例,差5例.生物力学结果双踝骨折时,头颈压缩0.48 cm;外踝骨折,垂直压力时外踝面受力大于内踝面,腓骨下1/3骨折,内翻位时距骨外踝面受力轻于内踝面.结论距小腿关节骨折不论手法复位外固定或手术复位内固定,均应注意距骨在踝穴内解剖关系,并注意下胫腓关节间隙距离.恢复踝穴和距骨的生物力学关系是极为重要的治疗标准.  相似文献   

2.
踝关节是人体负重量最大的屈戍关节,站立时全身重量均落到踝关节上,当发生骨折、脱位或韧带损伤时,如果治疗不当,都会对关节功能造成严重影响。踝部骨折均是关节内骨折,需要完全复位。踝关节骨折复位后的x线片应满足下列要求:(1)必须恢复踝穴的正常解剖关系;(2)踝关节负重面必须与小腿纵轴线垂直;(3)踝关节面的轮廓应尽可能光滑。三踝骨折常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踝关节完全失去稳定性,踝穴完整性受到严重破坏,目前多倾向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以骨折解剖复位、损伤韧带愈合良好为原则。我院自2003年5月~2005年6月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11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踝部骨折和下胫腓联合分离,使踝穴的完整性受到破坏,需手术恢复踝穴的完整或关节的稳定,总结本院1986~1999年间手术治疗严重踝关节损伤28例,随访98例,效果较好。1资料与方法 男62例,女36例,年龄16~70岁,平均32岁。右侧46例,左侧52例,损伤类型:内翻外旋型Ⅳ度41例,外翻外旋型Ⅲ度33例,Ⅳ度9例,外翻外展型Ⅲ度15例。治疗:(1)手术治疗:外踝关节骨折先行外踝或腓骨的复位固定。根据损伤情况,使用钢板或与外踝角度一致约15°的钩型钢板,恢复腓骨或外踝的长度和方向。内踝骨折固定采…  相似文献   

4.
踝关节骨折在创伤骨科中发病率较高。踝关节损伤的处理和分类治疗比较复杂,处理不当容易造成关节疼痛、行走不稳,甚至关节畸形和创伤性关节炎,导致病员的残疾。以前常把重点放在胫骨、内踝骨折的治疗上,相对忽视了外踝的治疗。但近年来证明这一严重后果的发生,多因早期处理中对外踝骨折及下胫腓关节分离认识不足所致。外踝的损伤时常发生距骨在踝穴内的位置改变,可导致踝关节负重面应力的严重改变,引起创伤性关节炎。需后期外科治疗的踝部骨折多数是由于外踝骨折畸形愈合和下胫腓关节的分离所致。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三踝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 内侧采用前弧形内踝切口显露内踝骨折,外侧采用经腓骨的Gatrllier—chastang手术入路同时切开显露内、外及后踝。整复固定顺序是后、外、内和下胫腓联合。骨折复位固定完成后,行踝部正侧位及踝榫位x线检查。结果 全部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3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12—16周。随访时疗效评定根据BairdJackson评分系统进行评定:优13例、良6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82.6%。术后未发生感染、骨不连、骨折畸形愈合等并发症。结论 踝关节的解剖复位,可获得最佳的临床效果,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三踝骨折,可保证踝关节获得解剖复位,最大限度地恢复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经内踝截骨入路带血管蒂舟骨瓣转位治疗距骨颈骨折疗效。方法:15例距骨颈骨折,采用内踝截骨入路带血管蒂舟骨瓣转位治疗。结果:全部病例获随访,按Weber评分标准,优7例,良4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73.3%。均获骨性愈合,无距骨缺血性坏死发生。结论:经内踝截骨入路带血管蒂舟骨瓣转位治疗距骨颈骨折显露良好,复位方便,能有效防止距骨颈骨折后缺血性坏死。  相似文献   

7.
梁羽  方跃  姚相雨 《华西医学》2014,(1):172-178
踝关节骨折的发生率正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增加而逐步增长,其中,跌倒伤是踝关节骨折的主要受伤机制。关于不稳定性踝关节骨折,目前的治疗金标准仍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关于三踝骨折的处理,应先行内外踝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后再行后踝处理,而后踝骨折的固定与否,由后踝骨折块的大小或胫距关节的稳定性决定。若存在踝关节上方5cm以外的腓骨骨折或踝关节上方3.0~4.5cm以外的腓骨骨折合并不能修复的内踝损伤应行下胫腓联合螺钉固定。若踝关节骨折合并严重的软组织损伤且明确的固定方式未定之前,临时性跨踝外支架是一种明智的选择。踝关节术后因创伤性关节炎引起的持续疼痛,去神经支配可望成为未来一种尝试性的治疗方式。踝关节镜为新型微创手术的代表,简单骨折类型如Cedell骨折、撕脱性骨折、创伤后的异化骨,都能通过该方式治疗。关于小于关节面25%的后踝骨折块是否应该固定以及下胫腓联合螺钉使用的适应证的判断有待于未来进一步的生物力学及临床研究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单纯踝上骨折或胫骨中下段骨折较常见,但踝上骨折和并胫骨中下段骨折,临床比较少见。多采用骨牵引的方法治疗,但因疗程较长,弊病较多.同时踝上骨折其骨折线多波及踝关节面及踝穴,预后涉及负重.要求骨折解剖复位,故常需要手术治疗。我院过去踝关节骨折采用松质骨螺钉固定,胫骨中下段采用普通或加压钢板固定,由于切口较多,石膏固定时间长,  相似文献   

9.
手术治疗严重踝关节骨折病人91例,其中旋前外展型Ⅲ度2例,旋前外旋型Ⅲ级Ⅳ度19例,旋后外旋型Ⅳ度70例。早期采取急症手术达到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使腓骨恢复长度 及力线,踝穴的解剖学对合,大小恢复,进行早期功能锻炼,同时注意在腓骨远端与外踝行钢板内固定时,钢板必须作相应侧预弯,使之与外踝弯度相适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异体皮质骨螺钉在治疗踝关节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踝关节骨折48例,其中内踝骨折14例,外踝骨折16,双踝骨折13例,三踝骨折5例。内踝后内侧+外踝后外侧切口,按后踝→外踝→内踝的整复顺序复位骨折。采用祝天经等研制的异体皮质骨螺钉内固定治疗,手术后伤口无感染及渗出。术后定期临床及X线随访。结果:48例随访8个月-9年,平均4.6年。48例达到骨性愈合,无断钉及退钉,异体皮质骨螺钉在术后1.2年逐渐吸收消失。按Limbird评定标准评定。优31例,良13例,可4例,优良率92%。结论:踝关节骨折用异体皮质骨螺钉内固定疗效可靠,生物相容性好。可自行吸收,不需二次取出,可安全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1.
关于外踝骨折的再认识及其治疗方法探讨赵红平311700浙江省淳安县第一人民医院外踝或合并内踝、后踝的骨折,传统的治疗方法是采用闭合复位外固定,而且更强调对内踝的复位固定[1],但治疗效果不尽人意,特别是严重的踝部骨折。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外踝对踝关节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对56例踝关节骨折冶疗,总结踝关节骨折治疗经验,方法 内外踝骨折解剖复位后分别以螺丝钉或者克氏针加张力带钢丝或者用钢板固定,后踝骨折及伴有胫腓关节分离者以螺丝钉固定,手术的重点放在外踝的治疗上,结果 手术治疗后,经12-18个月的随访,踝关节功能良好率为96.4%.结论 踝关节骨折治疗后的解剖复位是踝关节功能恢复的重要前提。手术复位内固定是实现解剖复位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改良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三踝骨折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改良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方式治疗三踝骨折的疗效。【方法】对47例三踝骨折行改良的切开复位内固定,选择Colonna和Ralston后内侧入路显露内踝,Gatellier和Chastang后外侧入路显露外踝及外踝后方。直视下行骨折复位内固定,骨折复位固定顺序是后踝、外踝、内踝、下胫腓联合。【结果】所有病例得到随访,骨折全部愈合。根据Baird-Jackson评分系统进行评估:优38例,良4例,可5例,优良率89%(20/23)。【结论】采用改良的三踝骨折手术方法,可减少对骨折远端血运的干扰,减少骨不连的发生,提高骨折愈合率,其疗效好,优良率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腓骨远端解剖型钢板联合空心螺钉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36例三踝骨折行切开复位、腓骨远端解剖型钢板固定外踝,后踝和内踝用空心拉力螺钉固定.结果 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4个月.无骨不连和畸形愈合,采用Cedell标准进行评定,优25例,良11例.结论 腓骨远端解剖型钢板联合空心螺钉治疗三踝骨折,适应证广,固定牢靠,并发症少,功能恢复良好,是理想的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15.
1999年~2004年期间,我院共收治52例跟骨骨折患者,该52例经手法复位后,闭合行两根交叉克氏针固定,并结合尸体跟骨标本描述了进针角度和深度。通过对踝关节改变负重方向X线片的观察,提出了踝关节和距跟周围关节,可代偿骨折时减小的Bohlenr‘s角的观点。认为距跟周围关节代偿,对日后功能恢复、减少跟骨骨折后期并发症的发生至关重要。但复位必须矫正外观畸形、恢复足弓外形,以掌合负重着功试验为标准。该方法简单易行,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应用内、外踝纵行切口,治疗Ⅲ、Ⅳ度旋前-外旋型踝部骨折的经验和疗效。方法:于1997年7月~2003年4月,对56例Ⅲ、Ⅳ度旋前-外旋型踝部骨折病人采用内、外踝纵行切口进行手术。操作按照从外踝→内踝→后踝的顺序进行。外踝或腓骨骨折用钢板或克氏针张力带固定,用1枚螺钉通过腓骨、胫骨固定下胫腓关节;内踝骨折使用l枚或2枚松质骨加压螺钉或克氏针张力带固定;后踝行加压螺丝钉固定。对下胫腓韧带联合等所有断裂韧带均予以修复。结果:其中45例随访3~5年,根据Leed’s临床评定标准,优33例,占73%;良9例,占20%;优良率93%。差3例,占7%。结论:踝部骨折内外侧路径安全,易行。用此方法治疗Ⅲ、Ⅳ度旋前-外旋型踝部骨折,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7.
踝关节骨折是一种波及关节的损伤,术后关节面的解剖复位对预后有重要意义。本文对25例踝关节骨折术后内外踝结构恢复不佳病例进行分析,提出了预防方法,以提高踝关节骨折的复位水平。  相似文献   

18.
改良前内侧入路加外踝入路治疗三踝骨折3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改良前内侧入路加外踝入路治疗三踝骨折的疗效。方法对32例三踝骨折采用改良前内侧入路加外踝入路显露内、后踝骨折及外踝骨折,先复位固定外踝,后复位固定后踝,最后是内踝。结果 32例三踝骨折均取得良好的疗效。结论采用改良前内侧入路加外踝入路治疗三踝骨折手术操作方便,骨折直视下复位,软组织损伤少,手术时间缩短,疗效好。  相似文献   

19.
距小腿关节损伤是创伤骨科的常见疾病,除有距小腿关节骨折外,往往伴有下胫腓关节分离。在损伤后早期处理时多重视距小腿关节骨折的处理,对下胫腓关节分离的治疗忽视或对此认识不足,术后均有不同程度距小腿关节功能障碍。在行二期手术开放复位基础上,采用超声治疗、中频电治疗、关节活动训练器综合康复疗法,治疗陈旧性下胫腓关节分离患37例,取得了消除疼痛,使患肢距小腿关节活动度(ROM)得到良好恢复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背景:有限元力学分析在生物力学领域广泛应用。目的:采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对踝关节三维有限元数字模型进行生物力学分析,探讨踝关节各组成骨的应力分布规律及其发生形变、位移情况。方法:把经MIMICS、Geomagic和ANSYS处理后生成的踝关节三维数字模型导入软件ANSYS中,经过约束条件、施加载荷、求解试算等阶段,对其各组成骨进行有限元分析。结果与结论:①静止直立位时,踝关节各组成骨最大应力区集中在内踝与距骨相关节处、胫骨远端关节面髁间线前部、胫骨中下段前缘皮质区及距骨滑车外侧部;最小应力区集中在外踝、胫骨远端内侧皮质区、距骨头、距骨颈;最大位移发生在距骨头,位移自下而上逐步减小;最小位移发生在胫骨、腓骨中下段1/3处。②高空坠落时,最大应力区集中在胫骨中下段前缘皮质区、距骨滑车前外侧、内踝内侧皮质区以及胫骨远端关节面髁间线前部。其中胫骨中下段应力集中区随着压力的增加,稍向内侧移位。距骨滑车外侧部最大应力集中区位置无明显变化,范围逐渐加大。最小应力区集中在外踝、胫骨远端关节面外侧部、距骨头、内踝的外侧皮质;随着压力不断加大,内踝外侧皮质的小应力蓝色区域范围逐渐减小;外踝逐渐出现应力稍大的淡蓝色区域,提示所受应力加大。最大位移发生的部位自距骨头向上,经距骨颈、胫距关节面到胫腓骨中下段逐渐减小,到胫腓骨中下段时减到最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