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心室晚电位(VLP)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与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中阳性发生率的差别.方法 对我院心血管内科2011年1-7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76例(其中STEMI组304例及NSTEMI组72例患者)进行VLP检测.结果 STEMI组VLP阳性率为53.6% (163/304),NSTEMI组VLP阳性率为38.9% (28/7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53,P<0.05).VLP阳性患者恶性心律失常(心室颤动、室性心动过速)发生率为14.1% (27/191),VLP阴性患者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为7.0%(13/18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96,P <0.05).VLP阳性是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OR=2.178,95% CI为1.087 ~4.366,P<0.05).结论 STEMI组VLP阳性率明显高于NSTEMI组.VLP阳性患者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VLP阴性患者.VLP是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对50例正常老年人及75例陈旧性心肌梗塞(OMI)患者应用体表信号叠加心电图检测心室晚电位(VLP)的结果作了分析,进而探讨了 VLP 检测与心肌梗塞及/或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结果表:OMI 并室壁瘤患者的 VLP 检出率明显高于无室壁瘤患者(5/12对11/63),OMI 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 VLP 检出率明显高于 OMI 无室性心律失常患者(13/23对3/52),MI 患者作 VLP 检测,对于预报室性心律失节及判别高危病人确有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心病 )患者心室晚电位 (VLP)各项异常指标的发生率及临床价值。方法 对 380例冠心病患者结合临床各项资料并与 80例无冠心病者对比 ,进行VLP结果分析。结果 对照组无VLP(+) ,5例为 (± ) (6 2 5 % )。冠心病组 139例VLP(+) (36 5 8% ) ,6 8例 (± )(17 89% ) ,两组差异显著 (P <0 0 5 )。有心肌梗死病史者中 2 9例进行了随访 ,其中 10例VLP转为异常之后 ,6例发生急性心肌梗死 ,2例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 ,2例合并室壁瘤。有 6例VLP异常转轻 ,其中 3例为急性心肌梗死后恢复期。结论 冠心病及心肌梗死者VLP(+)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疾病。随冠心病的病程变化 ,VLP相应出现动态改变。不论VLP(+/ - )对冠心病均有价值。定期随访可提高VLP预测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4.
心室晚电位(Ventricular late poten-tial 简称 VLP)是一项无创性心脏检测手段,国内1986年始用于临床,对冠心病(CHD)尤其心肌梗塞和心肌病患者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但尚未见有关糖尿病(DM)患者 VLP 检测报道。我们于1991年1月至1992年12月间检测50例DM 患者的心室晚电位,分析如下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心室晚电位(VLP)阳性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380例心脏病患者利用体表信号平均心电图(SAECG)进行心室晚电位检测后分析其结果 .结果 冠心病组VLP阳性率20.50%(41/200)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6.67%(12/180);急性心肌梗死组阳性率32.05%(25/78)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冠心病伴心律失常患者的VLP阳性率36.21%显著高于不伴有心律失常者14.10%.结果 心室晚电位阳性对预测心脏恶性事件有一定的价值,加强时VLP阳性患者的有效防治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6.
自1979年Berbari等报道采用信号平均心电图记录犬的体表心室晚电位(VLP)以来,各国相继开展了VLP的临床研究,并已证实VLP是折返性心律失常的重要机制,是室速、室颤出现的先兆,与猝死关系密切。因此,研究各种能有效遏止VLP的药物或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1988年以来,国内有关遏止VLP的研究文献对抗心律失常药物(如慢心律、利多卡因、氨酰心安等)能否改变VLP的时限、振幅尚无统一意见,有关采用中药(黄芪、刺五加注射液)等的治疗使VLP转阴、急性心梗溶栓治疗降低VLP发生率的报道亦不多见。本研究采用改良极化液治疗VLP阳性病人,旨在探讨评价其在消除VLP的作用和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心室晚电位对高血压性左室肥厚高危亚群预测价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测试了经超声心动图证实有左室肥厚(LVH)和非 LVH 的322例Ⅰ、Ⅱ期高血压病患者的心室晚电位(VLP),并结合24小时 Holter 心电图记录的室性心律失常(VA)进行分析。探讨 LVH—VA—VLP 三者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09例 LVA 患者中81.7%有 VA,其中47.7%为恶性 VA,显著高于非LVA 者(38.5%和10.8%),P<0.01。LVH 患者 VLP 阳性检出率为34.9%,非 LVH 者为9.9%,两者间差异显著(P<0.01)。并发现 VLP 阳性者中94.7%有 VA,其中81.5%为恶性 VA,而 VLP 阴性者仅为74.6%和32.%(P<0.05和 P<0.01)。在 VLP 定量指标中,D_(40)及 V_(40)与恶性心律失常的关系十分密切,具有显著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8.
高血压病亚临床期左心功能不全与心室晚电位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血压病伴左心功能不全是高血压性心脏病发展的终末阶段,晚近证明心室晚电位(VLP)与左心功能不全有显著相关性。但在疾病发展过程中VLP在何时期开始出现尚未见报道。本研究对高血压病亚临床期(无症状期)左心功能不全患者检测VLP,旨在探讨此期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功能与VLP的相关性。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高血压病组:选择1996年1月~1997年2月,在我院门诊或住院的符合本文要求的高血压病患者50例。男32例,女18例,年龄20~74岁,平均51岁。高血压病诊断均符合WHO标准。所有入选患者均无劳力性气喘、肺部啰音及胸片肺充血等左心功能不全表现。但均为经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射血分数(EF)<  相似文献   

9.
申梅华  董平栓 《临床荟萃》1996,11(13):602-603
八十年代文献报道体表心室晚电位(VLP)可识别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和(或)心室纤颤(VTS/VT)患者。我院采用信号平均心电图(SAECG)来检测1992年~1995年住院及门诊病例中,冠心病301例,非冠心病353例,心室晚电位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3.3%和0.5%,而VLP发生率与急性心肌梗塞较为密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开搏通对急性心肌梗塞 (AMI)恢复期心室晚电位 (VLP)及心电图V1 导联P波终末电势(Ptfv1 )的影响。方法 :将 134名初发AMI患者分为服用开搏通组 (服药组 )及对照组 ,于AMI后 (2 1± 6 )d检测VLP及Ptfv1 。部分患者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 (CAG)。结果 :开搏通组VLP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VLP阳性率在梗塞血管再通者中 (TIMI≥ 3级 )明显低于未再通者 (服药组P <0 0 5 ,对照组P <0 0 1)。两组间Ptfv1 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Ptfv1 在左室射血分数 (LVEF)≤ 40 %患者中阳性率明显增加 (服药组P <0 0 5 ,对照组P <0 0 1)。结论 :开搏通可减少AMI患者VLP发生率 ,因而有利于对严重心律失常的防治 ;开搏通对AMI恢复期Ptfv1 阳性发生率影响不大 ,其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1.
心室晚电位(VLP)作为一种心电监测应用于临床,VLP与致命性室性心率失常及心脏猝死关系密切。本组用灯盏花素治疗冠心病,观察其对冠心病患者心室晚电位的影响及VLP阳性转阴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86例心室晚电位(VLP)阳性的室性心律失常(VA)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分别服美托洛尔用心律平,4周后复查24小时动态心电图(DCG)及VLP.结果表明:心律平虽能有效控制VA,但不能使阳性的VLP转阴,且有致心律失常作用(2/40),而美托洛尔不但能较好控制VA(38/46),且可使阳性的VLP逆转(39/46),又无致心律失常及其它明显副作用,50~100mg/d剂量与疗效之间无明显关系.作者认为,对VLP阳性的VA药物治疗,只要无β-受体阻滞剂应用的禁忌症,应首选美托洛尔.  相似文献   

13.
心室晚电位(VLP)的体表检测是近年来开展的一种无创性新技术,对恶性心律失常的产生有预报价值。本文分析了48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VLP的测定资料,以探讨其临床意义。 1 临床资料 1.1 检测对象 48例患者均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心电图动态变化以及心肌酶学的升高,临床确诊为AMI。 1.2 方法 采用美国ART公司EPX 1200型心室晚电位仪,窦性心律下记录VLP。VLP阳性的标准:①总QRS时限≥120ms;②QRS终末部低于40μV的时距(D_(40))≥40ms;③QRS_(40ms)电压<25μV。三项均符合者为阳性。统计数字采用卡方检验。  相似文献   

14.
心室晚电位(Ventricular Late Potential VLP)是心室肌除极化过程中或结束后,在QRS波终末处及ST或T波处记录到的高频低振幅电活动,是心脏严重局部电活动障碍的结果。最初在试验性心肌梗塞(MI)的心外膜记录到这种延迟的碎裂电位,即VLP,并发现室性心动过速与其有着密切关系。近年来,随着无创性检查的发展,许多发达国家相继开展了对VLP的临床研究。我院自1987年10月以来对30例正常人及174例心肌梗塞患者进行了VLP检查,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一、对象:30例正常人(健康成人及非心血管疾病患者),其中男22例,女8例,平均年龄47岁(21~64岁);MI患者174例,男性146例,女性28例,平均年龄59岁(39~78岁),病程2天~13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室晚电位(VLP)在不同年龄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阳性率差别。[方法]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2011年2~8月收治的AMI患者357例:其中高龄老年(≥80岁)AMI组32例,老年(60~79岁)AMI组154例、非老年(34~59岁)AMI组171例进行VLP检测。【结果】高龄老年AMI组32例患者中,VLP阳性23例(71.9%);老年AMI组154例患者中,VLP阳性82例(53.2%);非老年AMI组171例患者中,VLP阳性74例(43.3%),三组VLP阳性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x^2=9.87,P〈0.01)。VLP阳性179例患者中,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包括室颤、室速)的27例(15.1%),VLP阴性178例患者中,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11例(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44,P〈0.01)。[结论]:IAMI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高,VLP阳性率明显上升。VLP阳性患者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VLP阴性患者。尽早进行心电监护并检测VLP对预防和避免老年AMI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扩张型心肌病心室晚电位检测及其动态变化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检测53例扩张型心肌病(DCM)及35例健康人心室晚电位(VLP),结果DCM组VLP阳性率为39.6%,健康人2.9%,差异非常显著。DCM伴室速(VT)/室颤(VF)者VLP阳性达84.2%,无VT/VF者阳性率14.7%。VLP预测DCM VT/VF的敏感性、特异性、和标准性分别为76.2%、90.6%、84.9%。对25例DCM病人VLP作治疗前后(间隔20天~30天)动态观察,各项参数无显著差异,但少数病人可随QRSD延长而猝死,VLP可随心功能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17.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心室晚电位及QT离散度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心室晚电位和QT离散度,两种心电检测新技术应用于临床,发现VLP和QTcd与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及心性猝死的关系密切。但发现AMI合并DM检测VLP和QTcd报道较少。观察AMI合并DM对VLP和QTcd的影响。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选择 自1997年5月至1999年5月我院收治冠心病监护室AMI患者80例,随机选择合并DM40例,非DM40例。AMI诊断依据临床表现,心电图特征性变化及动态演变,血清心肌酶学而确定。DM根据2年以上DM病史及按照DM诊断标准(1980年WHODM专家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报道)入选。1.2 检测方法 将入选所有的患者入院2周后测…  相似文献   

18.
吴向明 《现代诊断与治疗》1993,4(4):392-394,406
<正> 心室晚电位(Ventricular Late Potential, VLP)这一概念由Durrer和Fontain分别于1961年和1977年提出,即指在心室刚刚结束除极后出现的电活动,表现为低振幅、高频率的多形性尖波。我国于1986年起逐渐普遍地开展此项检查技术。业已证实,VLP与心室内折返之间有肯定的关系。当VLP延长,形成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在心外膜等时标测上显示出8字形折返环,折返环共同通道的连续除极表现为连续的碎裂电位。VLP已成为心血管领  相似文献   

19.
近十余年来,对心室晚电位(VLP)的研究证实其存在与室性心动过速(VT)的发生有关。用来预测心源性猝死的高危病人确有价值,目前已经成为心电学研究韵一个热点。VLP 及其产生机理VLP 是心室某处小块心肌内延迟除极  相似文献   

20.
心室晚电位(ventricular late potential,VLP)与室性心律失常,尤其是室性心动过速、室颤及猝死等关系密切,常用其预测相关疾病的发生及评价相关药物的治疗效果,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本文对VLP的概念、检测方法及临床应用作一综述。1 VLP的概念VLP最早报道见于1961年,Durrer等在犬心肌梗死动物实验中,用差分电极记录到梗死部分的外膜区,在心肌兴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