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经食管左心房调搏术 (TEAP)引发心律失常的纠治措施。方法 :对我院 73 0例行TEAP检查引发的5 3例心律失常进行分类。并分析其发生机制及制订纠治方案。结果 :5类心律失常分别为房性过早搏动、室性过早搏动、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心脏停搏。若各种类型早搏在数分钟后不能自行终止 ,则可应用阻断植物神经的药物 ;对持续时间较长的房颤、房扑 ,可静脉注射西地兰 ;在心脏停搏时间≥ 2 5s时 ,应进行保护性起搏。结论 :TEAP引发的心律失常 ,可以得到有效的纠治。  相似文献   

2.
食管心房调搏对阵发性快速性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提高对阵发性快速性心律失常的诊断率。【方法】对40例疑诊为阵发性快速性心律失常门诊患者利用食管心房调搏进行诱发,分析病因。【结果】通过食管心房调搏,37例患者诱发了阵发性快速性心律失常,成功率达92.5%,并全部终止了阵发性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发作,其中36例在食管心房调搏检查中终止(97.3%),1例静推西地兰终止(2.7%)。【结论】食管心房调搏检查安全、有效,是“捕捉”、诊断、终止阵发性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捷径,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男性,74岁。因反复心悸、胸闷7a住院。心电图示:变界性心律,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体检:BP19/11kPa,心界无扩大。心率72次/min,律齐.A1>P2.各瓣膜区来闻及扁理性杂音。动态心电母示窦性停搏伴交界性逸搏,窦房结恢复时间延长。经食道心房调搏(TEAP)结果为窭房结最大恢复时间(SNRTmax)2700mS,确诊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给予应用静脉滴注氨茶碱500mg/d.并每晚口服氨茶碱200mg,而未使用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一个月后患心悸、心脏停跳感消失,胸闷缓解。心电图仍表现为交界性心律.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但复查TEAP提示SNRTmax为1600ms.较前明显缩短,已近正常。遂改为单纯口服氨茶碱500mg/d达1a,复查心电图提示恢复窦性心律,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消失。停药.随访3a仍维持窦性心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食管左心房调搏术(TEAP)引发心律失常的纠治措施。方法:对我院730例行TEAP检查引发的53例心律失常进行分类。并分析其发生机制及制订纠治方案。结果:5类心律失常分别为房性过早搏动、室性过早搏动、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心脏停搏。若各种类型早搏在数分钟后不能自行终止,则可应用阻断植物神经的药物;对持续时间较长的房颤、房扑,可静脉注射西地兰;在心脏停搏时间≥2.5s时,应进行保护性起搏。结论:TEAP引发的心律失常,可以得到有效的纠治。  相似文献   

5.
2005年12月~2007年11月,我们共收治30例经食管心房调搏(TEAP)终止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患者,经精心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食管心房调搏(TEAP)是心脏电生理检查最常用的无创性技术,由于操作者或患者等方面的原因,有时会发生失败.我院1997年2月~1999年4月共行TEAP检查160例,其中12例失败,占检查病例数的7.5%.现对12例失败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寻找失败原因并探讨其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7.
1984年国内有多篇治疗心律失常的经验,兹简述如下供临床参考。一、经食管心房调搏治疗心律失常:全组15例,其中10例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2例房扑,3例房颤,均经各科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改用食管心房调搏超速抑制治疗。用国产DXT—1型多能心脏调搏器,刺激电极系国产双柱心内膜起搏导管,起搏持续时间45—120秒。治疗结果,  相似文献   

8.
心房扑动(AF)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临床上药物治疗效果欠佳时可用电击复律。自1967年Haft等首先报道经静脉右心房起搏终止AF成功后,国内外报道日渐增多,尤其是经食道心房调搏(TEAP)为无创伤性方法,更易为临床医师和患者所接受。我们于1992年2月至1993年11月对14例AF患者应用TEAP治疗,效果颇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润滑止痛胶对经食管心房调搏检查不良反应的作用。方法:采用常用法及润滑止痛胶法,对198例心律失常患者,进行食管心房调搏检查。结果:①润滑止痛胶法,润滑性能好,易于食管电极导管顺利插入食管,不引起或很少引起恶心、呕吐反应。②起搏阈值均值对比,润滑止痛胶法20.1±4.0V低于常用法23.2±4.0V(P<0.05)。③调搏中出现的灼痛、刺痛、撞击等不适反应,经口吞咽0.5~1.0g润滑止痛胶后,不适反应减轻或消除。结论:应用润滑止痛胶法进行食管心房调搏检查,可减少受检查者因插管及调搏刺激造成的不良反应,病人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10.
静注三磷酸腺苷与食管心房起搏治疗PSVT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比较三磷酸腺苷(ATP)、食管心房调搏(TEAP)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疗效。方法 96例住院PSVT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TP治疗组48例,TEAP治疗组48例,限定半小时为复律与否的终点。结果 ATP治疗组的转复律为89.6%,TEAP治疗组的转复律为93.7%,两组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副作用发生率:ATP治疗组为95.8%,TEAP治疗组为37.5%,两组对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瞬间心律失常发生率ATP组为95.8%,TEAP组为35.4%,两组对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 静脉注射ATP及TEAP均能有效终止PSVT,ATP引起瞬间心律失常较常见。TEAP副作用少,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1.
心脏电生理检查对阐明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PSVT)的发生机理、分型及指导治疗有重要价值。有认为电生理检查对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及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诱发率几乎为 10 0 % [1] 。但国内应用食管心房调搏对确有PSVT史的部分患者并不能诱发PSVT。本文报道 5 0例经食管心房调搏与 3 1例心内电生理检查诱发PSVT的成功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1 资料与方法1 1 食管心房调搏 共 5 0例 ,男 2 6例 ,女 2 4例 ;年龄 17~ 73(平均 3 9 6)岁。均经心电图证实有PSVT发作史或因PSVT发作住院者。检查前停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相似文献   

12.
经食管心房调搏诊治150例心律失常的体会张家界市人民医院申圣春龚雪平王润华雷登山王作球吴胜平经食管心房调搏(TEAP)技术已在国内开展,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我院1994年6月至1995年11月开展TEAP技术150例,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  相似文献   

13.
室上性心动过速是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有时相当顽固难以控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与工作,甚至造成血流动力学障碍而危及生命,抗心律失常药物有时很难奏效。我院应用食管心房调搏超速抑制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37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韩爱荣 《护理研究》2008,22(6):1621
室上性心动过速是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有时相当顽固难以控制,严重影响病人生活与工作,甚至造成血流动力学障碍而危及生命,抗心律失常药物有时很难奏效。我院应用食管心房调搏超速抑制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68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食管心房调搏与药物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胡婷婷 《中国急救医学》2003,23(12):894-895
目的 探讨食管心房调搏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食管心房调搏与药物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进行分组对比观察。结果 食管心房调搏组成功率为89.7%,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9%;药物组成功率71.2%,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结论 食管心房调搏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方法安全、有效、明显优于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6.
卢建平  马洪峰 《临床荟萃》1997,12(14):650-650
经食道心房调搏(TEAP)在诊查病窦、房室结双径道及旁道等方面,具有简易、方便、无创伤及不需X线条件等优点。但其插管反应和调搏反应可导致操作失败或结果不准确。为此,笔者把3%利多卡因胶浆应用到TEAP中,能明显减轻插管反应和调搏反应,且起搏阈值较低。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巴胺联合食管心房调搏负荷试验(TEAP)在诊断冠心病的准确性.方法:选取30例有胸痛或胸闷症状临床怀疑心绞痛但常规心电图无明显心肌缺血表现者,先行TEAP,30min后静脉使用多巴胺10μg/(kg·min),当血压达到稳定后,再次行TEAP.记录先后两次负荷试验结果,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作为诊断冠心痛标准(冠脉狭窄≥50%为阳性,诊断冠心病;<50%为阴性,诊断非冠心痛).比较两种负荷试验方法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TEAP敏感性为57.1%,特异性为77.8%;多巴胺联合TEAP敏感性为81.0%,特异性为88.9%.联合负荷试验敏感性高于TEAP(P<0.05),两组特异性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常规的TEAP比较,多巴胺联合TEAP能提高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不降低特异性,可作为诊断冠心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宽QRS波心动过速患者食管电生理检查误漏诊的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宽QRS波心动过速食管电生理误漏诊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文2例均以心悸就诊,行食管调搏检查,例1诊断为隐匿性房室旁道并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伴室内差异性传导,例2诊断为左室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合并左侧隐匿旁管并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后经心内电生理检查,例1确诊为右侧马海姆(Mahaim)纤维参与的逆向性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例2漏诊室性心动过速.均经射频消融术治疗痊愈.结论 食管电生理是临床诊断快速心律失常的常用方法,对复杂少见的宽QRS波心动过速应尽量将食管心房调搏资料收集齐全,使心动过速的机制明朗化,避免临床误漏诊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食管心房调搏(TEAP)在射频消融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中的价值。方法:对135例接受射频消融术患者进行食道心房调搏和心内电生理检查。结果:135例食管心房调搏有123例与心内电生理相符合,但是食道法不能对房室房路精确定位,12例误诊。结论: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TEAP在射频消融治疗室上性心功过速中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室上性心动过速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多种方法及药物不能有效终止。作者应用食管-心房调搏终止室上性心动过速32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