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日圣 《临床医学》2008,28(2):54-56
目的 探讨非瓣膜病心房纤颤致老年心源性脑栓塞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 对46例老年心源性脑栓塞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临床表现以偏瘫、各种失语症和意识障碍为主.65.22%的病例为大面积脑梗死,82.61%发生在颈内动脉系统,梗死后出血性转化率34.78%.无一例在发病前服用过华法令抗凝治疗.结论 非瓣膜病心房纤颤是老年心源性脑栓塞的主要危险因素,梗死多为大面积,未进行抗凝预防治疗可能是这类患者发生脑栓塞的原因之一.治疗心房纤颤及强化抗凝治疗是预防脑栓塞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合并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的心脏超声和临床特征,评价AF对DCM患者的预后意义。方法 DCM患者173例,分为AF组和非AF组,比较2组心脏超声、临床特征及脑栓塞发生率和心源性病死率。结果 AF组62例,AF发生率35.8%;AF组男性比例、心室率、高血压比例、QRS时限、左心室收缩末直径、左心室收缩末容量、左心房直径、脑栓塞发生率及心源性病死率均高于非AF组(P<0.05,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F是DCM患者心源性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DCM患者并发AF时脑栓塞发生率增高,是心源性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3.
缺血性卒中的抗凝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几个大规模、多中心、随机试验发现,天然肝素(UFH)或低分子肝素(LMWH)并不能改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总体预后。紧急抗凝可预防长期卧床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伴房颤及附加危险因素,如附壁血栓和(或)新发心肌梗死的心源性栓塞性卒中患者具有较高复发性卒中危险,若无显著出血可紧急抗凝。华法令抗凝可作为伴心房纤颤卒中患者的初级和二级预防。颅内静脉窦栓塞形成、颈动脉夹层和抗磷脂抗体综合征患者可常规抗凝,而非心源性栓塞性卒中或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综合征患者长期抗凝治疗证据不足。  相似文献   

4.
永久性心房颤动的抗凝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心房颤动(Af)是常见的心律失常,发病率为0.5%~1.0%,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其独立危险因素有年龄、瓣膜病、心力衰竭、高血压、糖尿病、左心房扩大、左室肥厚等.Af与栓塞性中风的关系密切,可使中风的危险性增加5倍.因此,对永久性Af的抗凝治疗是预防栓塞性疾病的重要措施.我科自1996年5月-2001年4月共观察治疗86例Af,研讨预防脑栓塞的治疗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心源性脑栓塞的临床特征。方法对60例心源性脑栓塞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心源性脑栓塞占全部脑梗死的11.1%。心源性脑栓塞最常见的原发病是风湿性心脏病,其次是冠心病。治疗困难,预后差。结论心源性脑栓塞在临床上常见,心房纤颤是脑栓塞的主要病因,应积极治疗心房纤颤以防止脑栓塞的发生。抗凝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6.
37例心源性脑栓塞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心源性脑栓塞在中青年与老年人群中不同病因、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对37例心源性脑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7例脑栓塞中风湿性心脏病22例,冠心病8例,高心病4例,急性心内膜炎1例,先天性室缺1例,先天性房缺1例.心房纤颤共27例中,风湿性心脏病合并房颤16例,其中60岁以下15例;非瓣膜病变性房颤11例,60或60岁以上8例.结论 房颤是心源性脑栓塞的主要危险因素,中青年人多因风湿性心脏病合并房颤而发生脑栓塞,老年人则多因非瓣膜病变性房颤引起脑栓塞.对于房颤病人,为防止脑栓塞,应早期使用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患者抗凝治疗后不良临床结局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在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治的227例采用抗凝治疗的AF患者,根据治疗后病情转归1年内的主要不良心 脑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and cereb...  相似文献   

8.
心房颤动 (atrialfibrillation ,AF)治疗上有两种方案可供选择 :一种是节律控制 ,即转复并维持窦性心律 ;另一种是室率控制 ,即仅控制心室率 ,不转复AF。既往一直认为 ,由于窦性心律是生理性心律 ,保持窦性心律能够更好地减轻症状 ,改善心脏功能 ,减少血栓栓塞危险 ,且不需长期服用抗凝药物 ,对AF患者的治疗应首选节律控制策略 ;只有在复律失败或不能复律时才退而求其次 ,施行室率控制治疗。然而 ,历时长达 6a ,先后入选了 4 0 6 0例AF患者 ,被美国心脏学会(AHA)列为 2 0 0 2年 10项主要科研成果之一的房颤节律控制随访研究 (atrialfib…  相似文献   

9.
脑栓塞是指各种栓子随血流进入颅内神经系统致脑血管急性闭塞引起相应供血区脑组织缺血坏死及脑功能障碍。脑栓塞急性期病死率5%~15%,存活的脑栓塞患者多遗留严重的后遗症。如果栓子来源不消涂,多数患者可能复发,复发的死亡率更高,经积极治疔死亡率可降5%。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溶栓、抗凝、介入、手术治疗等,抗凝治疗是脑栓塞的基本方法,其治疗目的是预防形成新的血栓、杜绝栓子来源、促使血栓溶解。  相似文献   

10.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 AF)是老年人十分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血栓栓塞并发症(尤其是脑卒中)为老年人致死及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房颤患者脑卒中的危险性是窦性心律者的5~6倍,在有血栓栓塞危险因素的老年房颤患者中,应用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是目前比较可靠的改善患者预后的药物治疗手段,华法林抗凝治疗使脑卒中的发生率下降68%,病死率下降33%,而对于华法林抗凝预防脑卒中的老年患者往往又缺乏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自我防护意识,所以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现将老年心房颤动患者预防脑卒中的健康教育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心源性脑栓塞是缺血性卒中最常见致病病因之一,临床上心源性脑栓塞患者需要抗凝治疗,而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需要抗血小板和降脂治疗,因此,如何早期识别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对临床治疗决策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1-2].  相似文献   

12.
正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简称房颤,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重要的致病因素之一,口服抗凝剂被推荐用于房颤相关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来预防卒中再发。目前指南对于房颤患者出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启动抗凝治疗的最佳时机方面尚缺乏循证医学证据。本文就近些年在抗凝启动时机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医师更合理地启动抗凝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心源性脑栓塞是缺血性卒中最常见致病病因之一,临床上心源性脑栓塞患者需要抗凝治疗,而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需要抗血小板和降脂治疗,因此,如何早期识别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对临床治疗决策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1-2].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100例具有中风先兆症状的门诊病人和90例患中风的住院病人(经CT诊断为脑栓塞80例.脑出血10例)进行了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观察。 观察结果表明:脑栓塞和中风先兆均有血液流变学相应指标的明显增高.与本地区正常值比较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而脑出血病人可因出血后血液粘滞性反应性降低的作用.在短期内各项指标的升高均不明显(P>0.05) 作者在治疗前后对以上190例病人进行了“中风预测”.结果有85.0%的病人提示有中风危险;而在治疗后仅有12.5%病人仍提示有中风的危险。本组病例反映了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检测对中风顶测的积极作用,尤…  相似文献   

15.
张鸣明 《华西医学》2000,15(2):129-131
一、中风组(Stroke Group) 1.抗促凝对急性局部缺血性中风的作用(摘要) 背景和目的:大多数局部缺血性中风由阻塞在脑内动脉的血块引起.采用抗凝疗法预防血块形成可对病人的存活率、病废以及中风复发有明显影响.本篇评价的目的是评估在急性局部缺血性病人的早期治疗中抗促凝疗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心房颤动(AF)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抗凝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65例老年AF患者,根据缺血性脑卒中发生情况进行分组。比较AF伴发缺血性脑卒中与AF未伴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特点,主要包括HAS-BLED评分、CHA2DS2-VASc评分、平均年龄、合并疾病情况。对老年AF伴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抗凝治疗情况进行评价。结果 165例患者中,98例伴发缺血性脑卒中,67例未伴发缺血性脑卒中。老年AF伴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HAS-BLED评分、CHA2DS2-VASc评分、平均年龄以及合并冠心病、周围动脉病、心力衰竭的比例均显著高于老年AF未伴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P 0. 05)。98例老年AF伴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均采取抗凝治疗,其中56例口服达吡加群,42例口服利伐沙班。经过抗凝治疗的患者AF发作频率明显降低,经颅脑CT检查脑部血流动力学明显改善。在抗凝治疗期间,仅4例发生轻微胃肠不适,均可自行缓解。结论对老年AF患者而言,高龄、合并冠心病、周围动脉病及心力衰竭等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合并缺血性脑卒中的老年AF患者有较高的出血及血栓风险。对于此类患者需要采取合理的抗凝药物进行治疗,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7.
史旭波  胡大一 《临床荟萃》2007,22(22):1597-1598
许多设计良好的临床试验表明维生素K拮抗剂可有效应用于不同疾病,其适应证包括静脉血栓形成的一级和二级预防,人工瓣膜或心房颤动的体循环栓塞的预防,有外周动脉疾病或其他高危因素患者的心肌梗死的预防,中风、心肌梗死复发或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的预防。虽然尚未被随机试验证实,但维生素K拮抗剂尚有应用于预防二尖瓣狭窄高危患者体循环栓塞的指征。1最佳治疗范围维生素K拮抗剂的单一治疗范围不适用于所有适应证。然而,中等强度的抗凝治疗[国际标准化比值(INR)2.0~3.0]可有效应用于大部分适应证,其中急性心肌梗死二级预防是例外,较强的抗凝…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心房颤动(auricular fibrillation,AF)患者接受华法林(warfarin,WF)抗凝治疗的现状和对AF患者中未使用WF抗凝的因素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0-05—2014-05资料完整的365例AF住院治疗患者的病历及相关资料,并着重收集AF患者个人的血管栓塞因素、用药禁忌、抗凝药使用情况和未使用WF进行抗凝的临床原因等信息。结果在无抗凝禁忌的289名AF患者中,有224名患者为标准规定的栓塞高危风险因素,占77.5%;在265例接受抗凝治疗的AF患者中,有31例使用了WF抗凝,WF应用率仅有11.7%;另外通过对不存在抗凝禁忌的AF患者的用药总体正确率仅14.9%。对未接受WF抗凝治疗因素分析可知,患者拒绝及AF阵发为主要原因。结论 WF作为抗凝标准中规定的抗凝药物,其在对于AF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的应用较为不足,今后在我科工作的范围内应加强医生对患者关于WF抗凝药使用和基本知识的健康宣教,并严格按照规定用药、正确用药,从而使AF患者接受更加合理的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19.
施陈刚 《临床荟萃》1993,8(23):1060-1061
脑栓塞(CE)是三大急性脑血管疾病之一,约50%以上的栓子来自心脏,即所谓心源性脑栓塞(CCE),发病率随年龄而增多,加拿大多伦多中风监护病房资料,60岁以上的缺血性中风患者中,缺血性心脏病和充血性心衰的发生率显著增高。此外,随着增龄在中风患者中发现,潜在的心脏原因显著增加。因此早期识别CCE更显重要。本文就其诊治现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心脏换瓣手术成功后仍有较高的死亡率 ,许多病人不是死于心脏问题 ,而是死于脑栓塞或者脑出血。主要因为没有对这部分病人管理起来 ,很好地监测、随访和正确合理的使用口服抗凝药物 ,致使抗栓不足或者抗栓过度 ,既不能有效的防止血栓栓塞的发生 ,又不能及时发现抗凝过度的情况 ,导致严重出血。1 机械瓣根据美国胸科医师学会 (ACCP)的推荐 ,强烈推荐所有机械瓣病人都要接受长期(永久 )口服抗栓治疗 ,是预防瓣膜置换术后血栓栓塞事件的根本措施。主动脉部位的二叶机械瓣 ,如为窦性心律 ,左心房不大 ,心功能 (射血分数 )正常 ,推荐的目标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