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右心室梗死心电图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学全 《中国综合临床》2000,16(10):732-733
心电图是早期诊断急性右室梗死 (RVMI)的最佳方法 [1 ,2 ]。本文对 RVMI的体表 ECG改变 ,简要综述如下。1  RVMI的常规胸导联 ECG改变   RVMI可引起 V1 ~ V6 ST段抬高 ,多见于 V1 ~V3导联 ,其幅度由 V1 ~ V6 导联逐渐减低 ,但并不出现病理性 Q波。V1ST段抬高≥ 1.0 mm,应疑及合并 RVMI。若出现 V1 的 ST段抬高 ,而同时 V2 有 ST段压低的不协调现象 ,则可能是并发RVMI的重要征象 ,但需除外急性间隔心肌缺血 [2 ]。国内马虹 [3 ]提出 ST段 V2 压低 ,a VF抬高≤ 5 0 % ,是 RVMI的早期表现。当 RVMI严重 ,而左室…  相似文献   

2.
右室心肌梗塞的心电图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右室心肌梗塞(RVMI)并非少见,尸检材料中RVMI占心肌梗塞的3~43%,已成为冠心病的一个特殊类型。心电图是诊断RVMI的重要方法之一。本文介绍心电图诊断RVMI方面的研究概况。 RVMI的右心导联心电图表现 (一) 右心导联ST段抬高临床上有急性下壁或后下壁心肌梗塞的心电图证据,V4R导联或任何一个附加的心  相似文献   

3.
急性右室梗死(ARVI)主要依靠右胸导联V3R~V7R抬高≥0.1mV作出诊断。但目前多数医院仍未把右胸导联列入常规ECG检查,且右胸导联ST段抬高持续时间短,约50%在10h内降至正常。因此ARVI容易漏诊。为此常规ECO诊断ARVI日益受到重视。为解决这一课题,国内外学者致力研究,相继报道常规ECG诊断ARVI的一些方法。本文对此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4.
侯清奎  王维练 《临床荟萃》1996,11(5):210-211
急性右室梗塞(ARVI)的心电图特征是右胸前导联(V_(3R)~V_(7R)),尤其是V_(4R)导联ST段的抬高。然而右胸前导联并非常规记录,因而难免会遗漏右室梗塞的诊断,这就有必要探索根据常规心电图的某些导联诊断右室梗塞的简便方法。我们通过对20例急性下、后壁MI合并右室梗塞者以及30例单纯急性下、后壁MI患者心电图研究发现,急性下、后壁MI合并ARVI者Ⅱ、Ⅲ导联以及V_2、avF导联ST段存在一定的规律性,这些规律性对于心电图诊断ARVI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王志贤 《临床荟萃》1989,4(10):445-446
一 右室梗塞的诊断 (一)急性下壁、后下壁、广泛性后壁(下壁并正后壁及后侧壁)梗塞等患者,要进一步检查有否RVI。 (二)临床表现 心梗患者出现低血压休克;右心功能不全表现。 (三)x线检查 显示右室扩大,心胸比值增加及无肺瘀血征象等。 (四)心电图检查 右胸导联V_1、V_(3R)~V_(5R)及CR_(nR),尤其是V_(4h)、IR_(4R)等导联ST段抬高≥0.5~1.0mm以上;并参考梗塞性Q波形成。 综合上述四项可以确立RVI的诊断,进而作以下检查亦有助于诊断。 (五)血液动力学监测  相似文献   

6.
急性右室梗塞(ARVI)的心电图特征是右胸前导联(V_3R~V_7R),尤其是V_4R导联ST段抬高。然而右胸前导联并非常规描记,因而难免遗漏右室梗塞的诊断。因此,有必要探索根据常规心电图的某些导联即能诊断右室梗塞的简便方法。我们通过对20例急性下、后壁心肌梗塞合并右室梗塞者以及30例单纯急性下、后壁心肌梗塞患者心电图研究发现,急性下、后壁心肌梗塞合并ARVI者Ⅱ、Ⅲ导联以及V_2、aVF导联ST-段存在一定的规律性,这些规律对于心电图诊断ARVI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右室心肌梗塞渐被人们重视。其诊断方法越来越多。本文对我院自1991年以来确认的10例急性右室梗塞病例的右胸头胸导联与右胸导联心电图对比研究,以探讨头胸导联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及诊断标准 患者10例,男8例,女2例。年龄38~80岁(平均66.2岁)。常规心电图示急性下壁梗塞4例,急性下后壁梗塞6例。同时具有急性右室梗塞的诊断依据:(1)右胸导联V_3R~V_7R连续2个以上导联S-T段抬高≥1.0mm;(2)有右心功能不全表现如颈静脉怒张、Kussmaul's征、肝大及低血压或休克,无肺部罗音;(3)超声心动图示右室增大。 3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男女各15名,年龄24~71岁(平均45岁),常规心电图正常。  相似文献   

8.
<正> 患者陈××,女,50岁。因间歇性前胸痛伴肢体麻木二天,于1990年2月19日急诊入院。心电图报告: 第一次心电图(图一): Ⅱ、Ⅲ、aVF呈qR型,ST段抬高2~4.5mm,T波直立;Ⅰ、aVL的ST段压低2~3mm,aVL的T波倒置,无病理性Q波;左胸导联V_2~V_5的ST段轻度上斜型压低,惜未作右胸导联。诊断:早期(或超急性期)下壁心肌梗塞。第二次心电图(图2):Ⅱ、Ⅲ、aVF显示病理性Q波,ST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时各导联的心电图特点。方法对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全胸导联心电图检查(包括右胸导联V7~V9)。结果除急性下壁、下后壁心肌梗死心电图表现外,其中V1导联ST段抬高≥0.1 mV;22例I、aVL、V5、V6导联q波消失;40例V3R~V6R ST段抬高≥0.1 mV。结论全胸导联心电图检查是诊断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的简便敏感性及特异性较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125例首次急性下壁或下后壁心肌梗塞(MI)患者记录常规12导联心电图(ECG),并加作 V_7~V_9、V_3R~V_7R、CR_3R~CR_7R,发现合并右室梗塞者43例。结果提示:急性下壁或下后壁 MI时,除 STⅢ/Ⅱ>1可作为右室梗塞的诊断依据之一外,STaVL↓/aVF↑≤50%,STV_2+V_3↓/Ⅱ+Ⅲ↑≤50%可作为常规12导联 ECG 诊断右室梗塞的参考条件。  相似文献   

11.
李益民 《临床荟萃》1991,6(5):196-198
右室梗塞(RVI)是左室下壁梗塞常见并发症,发生率在20%~43%,是目前临床熟悉的一种RVI类型.随着放射性核素、冠脉造影等技术的发展,使心电图,包括右胸心电图对右室缺血和相应冠脉病变的诊断率有了更多的对比手段.右胸V_(4R)导联ST段抬高诊断急性下壁时的RVI与血液动力学、核素心肌显象、超声心动间均有统计学上的良好相关.本文旨在综述急性下壁梗塞时心电图变化及运动心电图右胸图形变化,对右室缺血和右冠狭窄的判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心脏右室的全貌及电学变化规律,用日本6151型心电图机描记50例健康人全部右胸导联(V_1、V_3R~V_9R)心电图.结果:距心脏右室近的导联,R波振幅均值大,反之,均值小.S波振幅均值自V_1、V_3R~V_9R依次减小.正常人出现的Q>0.04秒>R/4,S—T段抬高>0.05毫伏,难与发病的右室梗死鉴别.上述结果表明:全右胸导联心电图不能客观反映心脏右室的全貌,故亟应寻找新导联、新方法,全方位观察心脏.  相似文献   

13.
许放华  石湘芸 《临床荟萃》1998,13(20):916-917
急性下壁心肌梗塞(心梗)常合并右室梗塞,早期诊断对治疗及预后有重要意义.目前临床上常采用右心前导联心电图ST段抬高或在急性下壁心梗时ST段抬高Ⅲ>Ⅱ来诊断右室梗塞,而观察心电图Ⅱ、Ⅲ、aVF导联QRS波形态与右室梗塞的关系,国内外很少报道.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急性下壁心梗以探讨Ⅱ、Ⅲ、aVF导联QRS波形态变化与右室梗塞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蔡晓玉  杨新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4):3612-3613
目的 探讨根据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电图(ECG)特点来判断梗死相关动脉(IRA).方法 对照研究76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冠脉造影资料,分析梗死相关动脉及体表心电图变化.结果 梗死相关动脉为右冠状动脉(RCA)可能性大的有:心电图ST段抬高Ⅲ>Ⅱ(83.6%),心电图ST段压低AVL>Ⅰ(82.1%),V3导联ST段压低与Ⅲ导联ST段抬高比值≤1.2(83.3%),aVL S/R> 1/3伴ST段压低>1 mm(90%),梗死相关动脉为左回旋支动脉(LCX)可能性大的有:ST段抬高Ⅲ≤Ⅱ(80%),ST段压低aVL≤Ⅰ(71.4%),V3导联ST段压低与Ⅲ导联ST段抬高比值>1.2(83.4%),如S/R≤1/3伴ST段压低≤1mm(85.7%).结论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时体表心电图与梗死相关动脉有明显相关性,且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体表心电图(ECG)对 ST 段抬高性急性下壁心肌梗死(IAMI)患者梗死相关动脉及闭塞部位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 ST 段抬高性 IAMI 患者95例,记录入院时18导联 ECG,并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按照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ST Ⅲ抬高>STⅡ预测右冠状动脉(RCA)闭塞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3.4%、73.7%;ST V3/Ⅲ≤1.2、ST aVL 下移>STⅠ预测 RCA 闭塞的敏感度分别为88.2%和92.1%;而 ST V3R-V5R 抬高判断 RCA 闭塞的特异度为100%;ST V3/Ⅲ<0.5预测 RCA 近段闭塞的敏感度为86.7%;ST V4R 抬高判断 RCA 近段闭塞的特异度为93.5%,ST Ⅲ抬高≤ STⅡ判断左回旋支(LCX)闭塞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3.7%和93.4%,ST V2压低>0.15 mV 预测 LCX 近段闭塞的敏感度为87.5%。结论体表心电图Ⅲ、V3、V4R、aVL 导联 ST 段改变对预测 RCA 闭塞有价值,而 ST V2压低有助于预测 LCX 闭塞。  相似文献   

16.
梁韶春 《临床荟萃》1990,5(9):424-425
一、早期复极综合征(Premature Repolarization Syndrome) 为心电图学上一个极为重要的综合病征,常可误诊为心梗的超极性损伤、心包炎、左室肥厚,右束支传导阻滞。心电图特点改变如下:S-T段抬高,常见于心前导联V_2至V_5,在V_3或过渡区导联最明显。S-T段抬高呈凹面向上型,通常小于2毫伏,少数高达5毫伏。抬高的S-T段极短,其后为一对称高大的T波,T波可呈不稳定型。QRS波与S-T段连结处可出现明显胚胎型J波,R波降支模糊,有明确的J点。有些患者可出现假性R波,类似右束支传导阻滞,但其水平面向量QRS环终末向量前或稍向左,而不向右,此系QRS波终末部份与J点融合所致。 本病的另一特点是:运动后或者静点钾盐,服普鲁本辛后T波从倒置变直立,S-T段抬高恢复正常(运动后),本症多见青年人,持续可数年。Spodick将48例早朗复极综合征与急性心包炎早期ST段移位进行区别,认为在肢导联和心前导联上同时出现P-R段移位,加上ST向量呈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体表心电图(ECG)各指标判断急性下壁心肌梗死(MI)患者梗死相关动脉(IRA)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16例急性下壁MI患者的体表ECG与冠状动脉造影(CAG)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判定IRA为右冠状动脉(RCA)的ECG各指标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Ⅰ导联ST段压低或水平为100%、19%;Ⅰ、aVL导联ST段同时压低为75%、100%;ST段抬高水平Ⅲ导联>Ⅱ导联为95%、91%.判定IRA为左回旋支(LCX)的ECG各指标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Ⅰ导联ST段抬高为21%、100%;ST段抬高水平Ⅲ导联<Ⅱ导联为93%,92%.[结论]Ⅰ导联ST段压低或水平,Ⅰ、aVL导联ST段同时压低,ST段抬高水平Ⅲ导联>Ⅱ导联可判定IRA为RCA.Ⅰ导联ST段抬高,ST段抬高水平Ⅲ导联<Ⅱ导联可判定IRA为LCX.  相似文献   

18.
在基层医院,心电图仍是常用而重要的诊断心血管病的手段,但不可否认,心电图对某些心血管病的诊断确有一定的限度和缺陷。我们体会到,某些限度和缺陷是可以通过描记技术来弥补的。本文介绍描记时特殊要点及附加导联、附加操作的应用。一、某些附加导联的应用1.下壁导联呈梗塞图形时,加做(1)右胸导联V_3R~V_6R,以明确有无右室梗塞;(2)V_7~V_9导联,以明确有无正后壁心肌梗塞。2.V_1R/S>1时,加做V_3R 和V_(7~9)导联,可分  相似文献   

19.
我院近年收治AMI中有30例急性期发生梗塞面积扩大,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例中男28例,女2例,年龄60~79岁,平均年龄65.5岁 1.2 诊断依据 根据WHO的AMI诊断标准,并在急性期出现心绞痛、急性左心衰、心源性休克、酶学改变、ECG梗塞面积扩大, 1.3 面积扩大原因 30例中3例有明确诱因,情绪波动,其余无明确诱因。 1.4 梗塞扩大部位、时间及酶学改变 7例心梗后36小时至6天内原来是梗塞图形的导联ST段又抬高,相邻的导联无qR型,ST段也抬高。如1例原V_1~V_4是梗塞图形,6小时后降至正常的ST段又抬高,V_6呈qR型,ST段抬高。 15例心梗后30~70小时内与原梗塞区同一血管供血的近端相邻分支供血区发生梗塞,如1例原是Ⅱ、Ⅲ、avF梗塞图形,70小时后V_7~V_9出现梗塞图形。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急性右心室梗死早期心电图不同导联ST段改变的诊断意义.方法 连续选择2000~2005年首次因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住入我院心内科患者,回顾性分析临床诊治资料, 其中91例有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重点分析心电图不同导联ST段改变与下壁心肌梗死相关动脉的关系以及对急性右心室梗死诊断的意义.结果 下壁心肌梗死相关动脉分别为右冠脉(RCA)病变组73例(80%),左回旋支(LCX)病变组18例(20%).显示ST段抬高V4R≥1 mV阳性发生率、抬高程度Ⅲ>Ⅱ导联、ST段下移程度aVL>Ⅰ导联,RCA组明显多于LCX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为0.001).结论 利用常规心电图检测不同导联的ST段改变有助于识别梗死相关动脉,可以早期判定急性右室梗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