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右室心肌梗塞的心电图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右室心肌梗塞(RVMI)并非少见,尸检材料中RVMI占心肌梗塞的3~43%,已成为冠心病的一个特殊类型。心电图是诊断RVMI的重要方法之一。本文介绍心电图诊断RVMI方面的研究概况。 RVMI的右心导联心电图表现 (一) 右心导联ST段抬高临床上有急性下壁或后下壁心肌梗塞的心电图证据,V4R导联或任何一个附加的心  相似文献   

2.
急性右室心肌梗塞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嗣华 《临床荟萃》1996,11(11):511-514
病理学家在本世纪三十年代开始发现右心室心肌梗塞(Righ Ventricalar Myocardial Infarcation,以下简称RVMI),然而由于当时医疗水平落后,临床上未受到重视。七十年代以后,由于诊断技术日新月异,对本病的认识不断提高,国内外关于RVMI病例的报道日渐增多。现就其临床诊断与治疗作一综述。 1 临床诊断 1.1 临床表现 1.1.1 RVMI患者除具有急性心肌梗塞的一般表现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常规心电图改变探讨对右心室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下壁合并右心室心肌梗死(RVMI)24例为RVMI组,未合并RVMI的下壁心肌梗死患者28例作对照组进行常规心电图对比分析.结果 RVMI组常规心电图主要改变:87.5%STⅢ↑/STⅡ↑≥1、83%STv2 ↓/STavF ↑≤0.5、75%STy3 ↓/STⅢ↑≤1、91.6%STavL ↑≥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辅助改变:梗死性电轴左偏、高度房室及右束支传导阻滞、心房颤动等,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常规心电图是RVMI简单可靠的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4.
李爱莲  许伟 《中国综合临床》2010,27(12):382-384
目的 通过常规心电图改变探讨对右心室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下壁合并右心室心肌梗死(RVMI)24例为RVMI组,未合并RVMI的下壁心肌梗死患者28例作对照组进行常规心电图对比分析.结果 RVMI组常规心电图主要改变:87.5%STⅢ↑/STⅡ↑≥1、83%STv2 ↓/STavF ↑≤0.5、75%STy3 ↓/STⅢ↑≤1、91.6%STavL ↑≥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辅助改变:梗死性电轴左偏、高度房室及右束支传导阻滞、心房颤动等,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常规心电图是RVMI简单可靠的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5.
急性右心室梗死心电图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学全 《中国综合临床》2000,16(10):732-733
心电图是早期诊断急性右室梗死 (RVMI)的最佳方法 [1 ,2 ]。本文对 RVMI的体表 ECG改变 ,简要综述如下。1  RVMI的常规胸导联 ECG改变   RVMI可引起 V1 ~ V6 ST段抬高 ,多见于 V1 ~V3导联 ,其幅度由 V1 ~ V6 导联逐渐减低 ,但并不出现病理性 Q波。V1ST段抬高≥ 1.0 mm,应疑及合并 RVMI。若出现 V1 的 ST段抬高 ,而同时 V2 有 ST段压低的不协调现象 ,则可能是并发RVMI的重要征象 ,但需除外急性间隔心肌缺血 [2 ]。国内马虹 [3 ]提出 ST段 V2 压低 ,a VF抬高≤ 5 0 % ,是 RVMI的早期表现。当 RVMI严重 ,而左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TI)联合血浆游离细胞DNA(cf DNA)评估急性下壁心肌梗死(AIMI)伴右室心肌梗死(RVMI)患者右心房(RA)各时相容积改变及心肌受损情况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1年1月于本院初诊为AIMI的98例患者,根据AIMI患者是否合并RVMI可分为AIMI组(50例)和AIMI+RVMI组(48例);另外选取38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术前均行常规二维超声心动图、RT-3DE、2D-STI检查以及血浆cf DNA检测。分析AIMI伴RVMI患者RA的RT-3DE、2D-STI测量指标与RV测量指标、血浆cf DNA水平之间的相关性。评估RT-3DE、2D-STI、血浆cf DNA单独或联合诊断AIMI伴RVMI的诊断效能。结果:AIMI组的常规二维超声心动图、RA的RT-3DE以及2D-STI测量指标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IMI+RVMI组E/e’、RA的RT-3DE测量指标(RAVmaxI、RAVminI、RAVpreI、TSVI、PSVI以及ASVI)显著高于对照组及AIMI组(P<0.05),而e’、TAPSE、PEF以及RA的2D-STI测量指标(LStot、LSpos)显著低于对照组及AIMI组(P<0.05)。AIMI+RVMI组的血浆cf DN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及AIMI组(P<0.05),而AIMI组的血浆cf DNA水平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IMI伴RVMI患者RA的RT-3DE测量指标(RAVmaxI、RAVminI、RAVpreI)均与E/e’、血浆cf DNA水平呈正相关(P<0.05),而与TAPSE呈负相关(P<0.05);AIMI伴RVMI患者RA的2D-STI应变功能测量指标(LStot、LSpos)均与E/e’、血浆cf DNA水平呈负相关(P<0.05),而与TAPSE呈正相关(P<0.05)。RT-3DE、2D-STI联合血浆cf DNA水平诊断AIMI伴RVMI的准确性、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最高(P<0.05)。结论:RT-3DE、2D-STI联合血浆cf DNA水平将有助于提高AIMI伴RVMI的诊断效能,并有利于对AIMI伴RVMI患者RA各时相容积改变及心肌受损情况的评估,进一步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7.
右室心肌梗塞(RVMI)是心肌梗塞(MI)的特殊类型,临床上应予重视,并应早期诊断,及时处理,对挽救患者的生命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将笔者收集的126例急性心肌梗塞中的萄例RVMI作以分析。  相似文献   

8.
右室心肌梗塞(Right ventricular myocardial infarction,RVMI)是心肌梗塞(MI)的特殊类型,从30年代开始,RVMI已为病理学家所认识,然而,由于生前诊断困难,临床上未受重视。近年来由于人们对其认识的加深及诊断技术的发展,其检出率明显增加,掌握其特点,并早期诊断,及时处理,对挽救患者的生命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将我院自1994年以来收住的126例急性心肌梗塞中的25例RVMI作一分析,并对其几个临床问题进行探讨。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情况:25例中,男15例,女10例:年龄40岁~78岁,平均60.5岁。均为Q波型MI,诊  相似文献   

9.
常规心电图诊断右室梗塞的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万进 《临床荟萃》1998,13(17):808-809
临床工作中,右胸导联(V_3R~V_5R)目前仍未列入常规心电图(ECG)检查中.右心梗塞的早期诊断主要依据右胸导联上ST段的改变,如V_4R导联ST段抬高幅度≥lmm.但V_aR导联ST段抬高持续时间较短,约50%在发病10小时内降至正常,同时一些医院对急性心梗患者未能加做V_3R~V_5R导联心电图.容易漏诊右室心梗(RVMI).为此,常规ECG诊断RVMI日益受到关注,为解决这一课题,国内外学者致力研究,并相继报道常规ECG诊断RVMI的一些方法,本文对此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0.
右心室梗塞     
近年来对于右心室梗塞(RVMI)进行了大量病理解剖、临床及心电图研究,逐步作到生前确诊。此不仅对判定心肌梗塞范围大小,而且对了解心肌梗塞的血液动力学,给以恰当治疗有密切关系。今复习国内外文献报导,对RVMI作简要复习供参考。 1 RVMI的发生解剖基础 RVMI的发生有三方面解剖学基础:(1)右心室供血为右冠状动脉,RVMI的发生约80~90%为右冠脉(尤其右冠脉根部)闭塞,(2)约10~15%为左冠脉回旋支的右心室分支(供血右心室)闭塞,只有左冠脉回旋支闭塞方能引起RVMI,(3)少数RVMI为左室前壁AMI的延伸,累及室间隔前部及右心室所致。  相似文献   

11.
心电图常规12导联及在胸导联仍是目前诊断在室心肌梗死较简单、可靠的方法。现选择我院1995年6月~1998年6月临床症状、心电图和血清心肌酶演变均符合急性了壁心肌梗死的住院患者46例,对其心电图改变与冠脉造影进行比较分析,以探讨心电图对右室心肌梗死的(RVMI)诊断价值。1临床资料1.1对象46例患者除外来支阻滞、心包炎和慢性肺部疾患。根据冠脉造影为急性下壁并右室心肌梗死者为RVMI组(18例),急性于壁未合并右室心肌梗死者为对照组(28例)。RVMI组中男12例.女6例;年龄41~86岁,平均56±10.8岁。1.2方法患者就诊即刻描记…  相似文献   

12.
选择我院下壁合并右心室心肌梗死(RVMI)患者25例为RVMI组,未合并RVMI的下壁心肌梗死(MI)患者25例为对照组,分析两组常规心电图。结果RVMI组STⅢ↑/STⅡ↑≥1、STV2↓/STaVF↑≤0.5、STV3↓/STⅢ≤1、STaVL↓≥1、电轴左偏、高度房室及右束支传导阻滞、心房颤动各项指标检出率均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STⅢ↑/STⅡ↑≥1、STV2↓/STaVF↑≤0.5、STV3↓/STⅢ≤1、STaVL↓≥1、电轴左偏、高度房室及右束支传导阻滞、心房颤动可作为下壁合并RVMI的参考指征。  相似文献   

13.
急性右室心肌梗死(RVMI)可以和各部位左室心肌梗死并存,约30%~50%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在某种程度上累及右心室,大多是由于右冠状动脉或左回旋支的急性闭塞引起。由于RVMI的治疗有其特殊性,为了提高对RVMI的认识及其诊治水平,对我院1999~2004年收治的RVMI26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右心室合并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ST段抬高急性下壁心肌梗死(IWMI)伴或不伴右心室心肌梗死(RVMI)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前瞻性研究92例急性IWMI患者的临床特点,根据入院时心电图V4R-V6R导联ST段是否抬高将患者分为IWMI合并RVMI组(34例)和单纯IWMI组(58例)。比较两组患者在主要危险因素、临床表现、治疗和并发症方面的差异。结果①单纯IWMI患者较IWMI合并RVMI患者有较高的冠心病家族史(P〈0.05)。②IWMI合并RVMI的惠者出现低血压、颈静脉怒张和Kussmaul征的比例明显增加(均为P〈0.01)。③IWMI合并RVMI患者需要更多的容量负荷(P〈0.01)和应用正性肌力药物维持血压(P〈0.01)。④IWMI合并RVMI患者有较高的病死率(P〈0.05)。结论与单纯IWMI患者比较。IWMI合并RVMI患者冠心病家族史较少,低血压、颈静脉怒张、Kussmaul征均较常见。病死率较高,治疗上更多需要容量负荷和应用正性肌力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评价急性下壁心肌梗死(IMI)伴或不伴右室心肌梗死(RVMI)患者右心房容积及功能变化。方法将44例IMI患者分为单纯IMI组(29例)和IMI+RVMI组(15例),另选择30例冠脉造影结果阴性者为对照组。采用RT-3DE测量右心房各相容积,经体表面积校正得到各容积指数(RAVmaxI、RAVpreI、RAVminI),计算右心房总排空指数(TSVI)、被动排空指数(PSVI)、主动排空指数(ASVI)、扩张指数(EI)、总排空分数(TEF)、被动排空分数(PEF)、主动排空分数(AEF)。结果与对照组及IMI组比较,IMI+RVMI组右心房各相容积指数均增大,PEF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右心房容积指数做ROC分析,RAVmaxI曲线下面积最大(AUC=0.894,P=0.000),以30.45ml/m~2为截点,预测IMI伴RVMI的灵敏度为80%、特异度为89.7%。结论 IMI伴RVMI患者右心房各相容积均增大,管道功能降低,存储功能及泵功能无明显变化。RT-3DE测量的RAVmaxI可作为预测IMI是否伴RVMI的一项替代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依那普利、单纯补液对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RVMI)心源性休克时血流动力学指标的作用。方法结扎犬冠状动脉造成大面积RVMI并发心源性休克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补液组、依那普利组。观察各组正常时、梗死后即刻及给药后即刻、1h、1周时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排血量(CO)、右心房压力(RAP)、右心室收缩压(RVSP)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并评价疗效。结果快速补液后,RAP进一步升高,加重了血流动力学变化。依那普利治疗后RAP降低,CO增加,血流动力学变化得以改善。结论大面积RVMI心源性休克时,快速扩容治疗在RAP≥13mmHg时会进一步损害左、右心室功能,依那普利可降低右心后负荷,增加CO,能有效纠正休克。  相似文献   

17.
对我院2004年以来收治的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RVMI)12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消心痛联合补液对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RVMI)心源性休克时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结扎犬冠状动脉,造成大面积RVMI并发心源性休克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补液组和消心痛组.观察各组正常时、梗死后即刻以及给药后即刻、1 h、1周时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心排血量(CO)、右心房压力(RAP)、右心室收缩压(RVSP)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力(LVEDP)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并评价疗效.结果:模型成功后,MAP、RVSP及CO分别下降了45.41%、20.60%和36.14%,而RAP显著升高达(12.98±1.88)mm Hg(1 mm Hg=0.133 kPa).快速补液后,RAP进一步升高,加重了血流动力学变化.结论:大面积RVMI并心源性休克时,快速扩容治疗在RAP≥13 mm Hg时会进一步损害左、右心室功能,消心痛可降低右心室后负荷,增加右心室每搏量,增加左心室前负荷,增加CO,能有效地纠正休克.  相似文献   

19.
近 5年来 ,我院收治 1 0例右室心肌梗死 ( RVMI)患者 ,占同期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 ( AMI) 8% ,并非少见 ,为提高对本病进一步认识 ,及时做出诊断和有效的治疗 ,在此对其临床资料做一回顾性分析。1 临床资料1 0例中 ,男 9例 ,女 1例 ,年龄 43~ 75 (平均 5 6 .2± 5 .1 )岁。发病时有明显胸痛 7例 ,表现为上腹部持续性疼痛 1例 ,咽部疼痛不适 1例 ,胸闷、心悸、憋气、伴出汗 1例。在 1 0例中有 3例伴恶心、呕吐。 7例有低血压或休克 ,1例以上腹部持续性疼痛 1 0天入院时有明显右心衰 ;颈静脉怒张、肝大、腹水、双下肢水肿 ,后死于全心衰 (…  相似文献   

20.
我院内科1990年收治急性下壁心肌梗塞6例,2例合并右室梗塞(RVMI),经大量输液休克纠正,病情好转,现报告如下。病例报告例1:男,49岁。以发作性心前区不适1年,胸骨后疼痛反复发作5天,加重4小时于1990年4月14日下午入院。体检:脉搏48次/分,血压8/5千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