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显红  陈刚毅 《新中医》2018,50(4):96-98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尿酸血症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特征及与其相关指标的关系。方法:对2013年8月—2016年12月门诊及常规体检诊断为原发性高尿酸血症的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分析中医体质分布特征和相关指标的关系。结果:原发性高尿酸血症的患者中医体质类型以气虚体质为主,共364例,占53.8%;单纯体质416例,占61.4%;兼夹体质261例,占38.6%;男性患者血瘀质和痰湿质类型的血尿酸高于其他体质,女性患者湿热质体质类型的体重指数(BMI)、血尿酸高于其他体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高尿酸血症患者可表现为单一体质,也可表现为复合型体质,其中以气虚体质为主,提示气虚体质易发生高尿酸血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人群的中医体质辨识,分析其体质分布特点,探讨不同体质人群该病发病特点及其与血尿酸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对入选的30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体质辨识,采用中华中医药协会发布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及"炎黄东方中医体质辨识软件"进行规范化评分量化,并由2位以上中医师进行体质分析,判定其体质分布类型。结果:入选的3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合并高尿酸血症者93例,该组人群体质类型分布前3位依次是痰湿质、湿热质、阴虚质。平和质、痰湿质及湿热质患者的血尿酸水平明显高于其它体质类型的患者。结论:对于2型糖尿病伴高尿酸血症患者,痰湿、湿热、阴虚是其发病的主要病机,是临床防治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无症状高尿酸血症与中医体质关系。方法以符合纳入标准的18~60岁之间的6853例样本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一般特性,采用chi-square test分析;不同中医体质人群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病率,采用chi-square test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中医体质类型与高尿酸血症的关系。结果①无论什么体质,TG均与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有正相关关系;平和质人群LDL-C、年龄与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有正相关关系;气虚质人群FBG、吸烟与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有负相关关系;湿热质人群年龄、TC、与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有负相关关系,LDL-C与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有正相关关系;痰湿质人群BMI与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有正相关关系;特禀质人群LDL-C与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有正相关关系;阳虚质人群BMI、LDL-C、FBG与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有正相关关系,TC与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有负相关关系;阴虚质人群BMI与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有正相关关系。②痰湿质和气虚质是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结论通过调理体质偏颇和对多种代谢危险因素进行早期干预,能有效降低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新疆地区高尿酸血症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情况。方法:采用标准化的9种中医体质分类量表对1400例高尿酸血症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辨识。结果:9种体质类型按照出现频次的高低进行以下排列:处于前三位的依次为痰湿质,总计人数为621例,占总人数的18.74%;湿热质总计人数为543例,占总体的16.39%;平和质类型的总计人数为160例,占总体的4.83%。最终结果显示偏颇体质类型的总人数为600例,占总体比例的90.91%;单一体质类型的人数为223例,其比例为占总病例人数的33.79%,此外兼夹体质类型的人数为437例,占总体人数的66.21%。结论:高尿酸血症患者的偏颇体质主要以痰湿质、湿热质和瘀血质3种体质为主。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体检人群中高尿酸血症患者相关因素的调查,探讨高尿酸血症相关因素及其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以2008年度在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珠海市干部为研究对象,按照预先制定的临床观察表格,开展相关因素调研,筛查出高尿酸血症人群,调查结束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际调查和检测了3653人,筛查出高尿酸血症1294人,结果显示:高尿酸血症总患病率为35.42%,并随年龄增长而上升,男性患病率(43.74%)显著高于女性(15.39%);高尿酸血症人群合并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高血糖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高尿酸血症人群(P0.05)。高尿酸血症组高血压病的患病率比非高尿酸血症组略高,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脾虚夹痰湿证型为高尿酸血症患者的临床主要证型。结论:脾虚夹痰湿证型为高尿酸血症患者的临床主要证型,其发病与性别、年龄、血脂、血糖水平有密切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加味四妙汤在治疗高尿酸血症方面的临床疗效并评价其在临床推广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7月高尿酸血症患者100例,将100例高尿酸血症患者按照随机抽签法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50例高尿酸血症患者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50例高尿酸血症患者采用加味四妙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对照组50例高尿酸血症患者中显效15例,有效25例,无效10例,治疗总有效率80.00%;观察组50例,显效26例,有效20例,无效4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2.00%,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加味四妙汤在治疗高尿酸血症方面有着较佳的疗效,且治疗过程中患者耐受较好,未见任何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正高尿酸血症是一种由于嘌呤代谢异常而引起的代谢性疾病,尿酸生成过多和(或)排泄减少均可使人血尿酸的升高进而导致高尿酸血症,目前高尿酸血症的诊断标准为:血尿酸水平女性357μmol/L(6mg/dl),男性420μmol/L(7mg/dl)~([1])。临床可分为无症状性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性高尿酸血症,后者因尿酸盐沉积而引起急性的炎症反应。由于无症状性高尿酸血症的患者日常生活中并不会出现不舒服的症状,所以极易被忽视。然而,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引发政府机关公务员高尿酸血症的相关因素,提出健康教育这一预防高尿酸血症的重要措施。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860名参与体检的政府机关公务人员,检测血尿酸指标及体质指数,并采用问卷形式,了解其饮食情况。结果:检出高尿酸血症患者304例,总患病率为35.35%。40~49岁年龄段患者最多,检出166例,所占比例为57.05%。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高尿酸血症中肥胖、超重较非高尿酸血症发病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同时,高尿酸血症患者中食用高嘌呤食物及饮酒人数较非高尿酸血症人群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政府机关公务员高尿酸血症的发生和不良饮食习惯、肥胖、性别存在显著正相关性,而健康教育可纠正公务员不良饮食习惯,降低高尿酸血症的发生机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高尿酸血症达标治疗的健康管理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40例高尿酸血症达标治疗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其开展健康管理流程干预。结果:高尿酸血症达标治疗患者在进行健康管理流程干预后,患者均对疾病有所了解,包括合理运动、概念认知、药物副作用、相关检查等认识度有明显提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患者管理前后的血尿酸、收缩压、舒张压、胆固醇、三酰甘油、血糖指标变化进行比较,其中血尿酸、胆固醇、三酰甘油、血糖等指标较管理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尿酸血症达标治疗患者施行健康管理,可以让患者综合防治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尿酸检测指导诊断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的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00例痛风、高尿酸血症患者作为本次调查对象,将该20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同时选取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血尿酸水平进行测量,比较组间血尿酸水平的差异。结果:痛风患者及高尿酸血症的血尿酸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痛风患者的血尿酸水平高于高尿酸血症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尿酸检测指标诊断高尿酸血症及痛风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既可判定患者是否有高尿酸血症,又可反应病症的严重程度,为患者疾病诊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西藏高原地区人群高尿酸血症的高患病率与泌尿系统结石高发病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本地区连续3年体检人群中的高尿酸血症患者与泌尿系统结石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分为高尿酸血症组132例和正常尿酸组132例,进行统计分析,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高原地区高尿酸血症组泌尿系统结石的发病率显著高于尿酸正常组。结论:西藏高原地区高尿酸血症的高患病率与泌尿系统结石的高发病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高尿酸血症相关因素调研及其中医证候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高尿酸血症患者相关因素调查,探索其与中医证候之间的关系,并确定基本证候类型,为中医辨证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与前瞻性相结合研究方法,以高尿酸血症诊断标准选择病例,按照预先制定的临床研究表格对每份病例进行调查,调查结束后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临床共收集原发性高尿酸血症病例109例,研究结果显示: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高龄患者发病率明显增加,冠心病以及高血压患者高尿酸血症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疾病;尿酸水平与血脂、体质量指数、饮酒关系不明显;气虚血瘀为高尿酸血症患者临床主要证候。结论:气虚血瘀扶湿是高尿酸血症患者临床主要证候;其发病与性别、年龄、冠心病、高血压关系密切;与高血脂、肥胖、饮酒关系不明确。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家庭访视对高尿酸血症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选择65例高尿酸血症患者调查其遵医行为,给予家庭访视,记录访视前后患者遵医行为的变化。结果:遵医行为有所改善。结论:通过家庭访视,可促进高尿酸血症患者的遵医行为。  相似文献   

14.
痛风合剂治疗高尿酸血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痛风合剂治疗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高尿酸血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痛风合剂组和别嘌呤醇组、立加利仙组,现察3组疗效。结果:痛风合剂可治疗高尿酸血症,有降低血尿酸、血β2-微球蛋白、尿β2-微球蛋白的作用,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痛风合剂对高尿酸血症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并能保护高尿酸血症病人的肾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HUA)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高发生率之间存在的密切关系。方法:对我院2007年3月-12月收治的120例高尿酸血症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以探讨高尿酸血症患者血尿酸的变化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结果:尿酸升高组较尿酸正常组在体质指数、收缩压、高密度脂蛋白、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平均值和最大值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同时,应加强对高尿酸血症的防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有效控制高尿酸血症.方法:对2008年1~12月份在我院体验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符合高尿酸血症诊断标准的125例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并针对性地实施干预.结果:通过干预,改变不良生活方式,2009年1~12月份上述125例高尿酸血症患者再进行检验,有100例指标降到正常,有效率80%.结论:不良生活方式是导致患高尿酸血症的重要因素,通过干预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对控制高尿酸血症确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的作用。方法:将我院内分泌科2014年1月~2016年12月之间收治326例糖尿病肾病患者根据患者有无高尿酸血症情况分为A、B两组,同时选择1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C组,比较分析三组观察对象的肾功能情况。结果:三组观察对象SCr、FPG、UAER、SUA以及肾病指数等临床检查结果比较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直线相关性研究结果证实,全部326例观察对象的UAER、肾病指数均逾期SUA水平之间呈现为正相关关系(P0.05,r=0.401)。结论:高尿酸血症的发生会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加速肾小球和肾小管损伤程度,因而需要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我国膳食结构的变化,高尿酸血症的人群呈井喷样增多,患病率达到9. 2%,并且男性患者多于女性~([1])。临床发现高尿酸血症多伴随肾脏病、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出现~([2])。近年来有更多的证据表明,高尿酸是心血管疾病和肾脏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可直接损害这些靶器官~([3])。随着中医中药的不断发展,通过辨证论治采用中药治疗高尿酸血症在临床中取得一定疗效,痛风饮颗粒是由黑龙江省中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伴高尿酸血症的老年及老年前期Ig A肾病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48例老年及老年前期Ig A肾病患者,分成伴高尿酸血症Ig A肾病患者与不伴高尿酸血症Ig A肾病患者,比较两组临床与病理差异。结果:高尿酸血症组与尿酸正常组比较,血肌酐、24 h尿蛋白定量、血总胆固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尿酸血症组肾脏病理改变以Lee氏Ⅲ、Ⅳ级多见,而正常尿酸组组则以Lee氏Ⅱ、Ⅲ级为主。结论:伴有高尿酸血症的老年及老年前期Ig A肾病患者临床和病理损伤均重于尿酸正常的老年及老年前期Ig A肾病患者,应重视老年及老年前期Ig A肾病患者的血尿酸控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高尿酸血症人群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并对其与血脂水平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随机抽取佛山市南海区桂城医院于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348例高尿酸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检测患者Hp感染情况以及血脂水平。结果:348例高尿酸血症患者中Hp阳性检出率为39.37 %,Hp阴性检出率为60.63 %。两组患者平均年龄、平均病程、是否饮酒、吸烟及病程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Hp阳性组患者尿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水平均高于Hp阴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低于Hp阴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高尿酸血症合并Hp感染的影响因素包括LDL–C、HDL–C、TC及TG。结论:高尿酸血症人群Hp感染与血脂异常存在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