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应用三种不同浓度的中药复方四黄液与VSD联合持续灌注冲洗骨科感染缺损性创面后,比较创面的修复效果。方法:选择骨科感染创面患者共90例,随机分组为A、B、C三组,每组30例,三组创面均应用VSD覆盖,且分别选用不同浓度的复方四黄液持续灌注冲洗,即分别用100、200、300mL复方四黄液加入1000mL生理盐水中,制成浓度为10%、20%、30%的复方四黄液进行灌注冲洗。各组复方四黄液均经双层无菌纱布过滤后加入1000mL生理盐水中。各组分别于治疗后5d、10d再次更换VSD材料,并对创面修复情况进行评估,行创面外观评分。分别在术后5d,10d观察三组在不同时期对创面修复的效果,检测外周血CRP变化情况,并比较其差异性。结果:治疗前各项指标A、B、C三组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5d,A组创面外观评分与B、C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同期B组和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0d,B组创面评分明显优于A组和C组。治疗后5d、10d,各组CRP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后5d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性;治疗后10d,B组与A、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浓度的复方四黄液联合VSD对促进骨科感染性创面肉芽组织生长及组织修复,疗效不同,合适浓度更加有利于发挥中药与VSD的协同作用,更加有利于创面修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中药复方四黄液联合VSD持续灌注冲洗对骨科感染缺损性创面修复IL-6、TNF-a的表达。方法 :临床选择90例骨科感染创面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均30例,A组为复方四黄液联合VSD持续灌注冲洗,B组为复方四黄液外敷组,C组为VSD持续负压引流组。分别用ELISA法测定治疗前、治疗后5d、10d创面渗出液中IL-6和TNF-α的表达,并比较在不同时期的差异性。结果 :治疗前各项指标A、B、C三组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5d开始,A组IL-6、TNF-α与B、C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而同期B组和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四黄液联合VSD能有效促进骨科感染性创面肉芽组织生长及组织修复,可能是通过下调IL-6和TNF-α的表达,抑制炎症反应,促进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四黄液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持续灌注冲洗治疗对骨科感染创面修复的影响。方法:90例骨科感染创面患者,随机分为A、B、C组,每组30例,A组给予复方四黄液联合VSD持续灌注冲洗,B组以复方四黄液外敷,C组为VSD持续负压引流。比较3组的创面肉芽生长情况,测定经治疗后7、14天创面渗出液中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抽取静脉血检测治疗后1、7、14 d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检测C-反应蛋白(CRP)含量,测定红细胞沉降率(ESR)。结果:创面评分A组与B、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7 d、14 d,IL-6和TNF-αA组与B、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7 d、14 d WBC、CRP、ESR A组与B、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7 d、14 d 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四黄液联合VSD能有效促进骨科感染性创面肉芽组织生长及组织修复,可能是通过下调IL-6和TNF-α的表达,抑制炎症反应,促进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复方四黄液联合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持续灌注冲洗对骨科感染缺损性创面修复及WBC、CRP及ESR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9月1日—2014年9月30日在广东省中山市中医院显微创伤科治疗的感染缺损性创面患者90例,随机分为A组、B组、C组,每组30例。A组给予复方四黄液联合VSD持续灌注冲洗治疗,B组给予复方四黄液外敷治疗,C组给予VSD持续负压引流治疗。比较三组的创面肉芽生长情况,同时抽取静脉血检测治疗前后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检测C反应蛋白(CRP)含量,测定红细胞沉降率(ESR)。结果:A组治疗后第5天、第10天创面肉芽生长情况评分优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第5天、第10天WBC、CRP、ESR水平均优于B组、C组(P0.05)。结论:复方四黄液联合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持续灌注冲洗能有效促进骨科感染缺损性创面肉芽组织生长及组织修复,并能有效抑制炎症反应,促进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复方四黄液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感染创面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将90只家兔随机分成3组,均采用改良全层皮肤切除感染法造模。造模成功后,A组给予复方四黄液联合VSD治疗,B组给予复方四黄液治疗,C组给予VSD治疗。在治疗后第5,10,15天测定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及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观察创面外观并行组织学观察,计算肉芽组织中成纤维细胞数及新生毛细血管数。结果治疗后第5天开始,A组WBC、CRP、IL-6、TNF-α水平均低于B组和C组(P均<0.05),并持续降低。治疗后第5天,A组PCT明显低于B组和C组(P均<0.05),治疗后第10天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低于C组(P均<0.05)。创面外观评分各个时间段A组均优于B组和C组(P均<0.05);肉芽组织中成纤维细胞数、新生毛细血管数A组>B组>C组,且各组内在第10天时测得值最高。结论复方四黄液联合VSD治疗感染创面疗效更优,其机制可能在于二者联用能抑制病菌生长,减轻炎症反应,降低IL-6、TNF-α水平,刺激肉芽组织中成纤维细胞和新生毛细血管生长。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复方四黄液联合耳穴压豆的护理方法对断指再植患者预后的价值与作用。方法:90例(90指)施行手部断指再植手术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30例。分别进行术后护理,其中A组患者采取耳穴压豆联合复方四黄液湿敷法,B组采取耳穴压豆法,C组采取复方四黄液湿敷法。比较3组患者再植指渗出、肿胀、疼痛及血管危象的情况。结果:再植指中等量及以上渗出、中度及以上肿胀情况A组优于B、C组,C组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A组优于B、C组,B组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成活及血管危象比例均优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四黄液联合耳穴压豆的护理方法,能够有效地减少断指再植术后创面渗出、肿胀及疼痛情况,降低血管危象发生率,是一种新的有效的断指再植护理方法,在临床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比较负压拔罐与真空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不同类型慢性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19例慢性创面患者,其中创面类型属于浅溃疡50例、简单窦道28例、复杂窦道41例,每种创面类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拔罐组和VSD组。拔罐组给予拔罐负压治疗,每日1次;VSD组给予VSD持续负压治疗,3 d更换1次。记录不同创面类型中2组创面愈合时间和治疗3 d、7 d、14 d后愈合面积比例,观察不同创面类型中2组治疗前及治疗7 d后细菌培养阳性率和疼痛评分。结果浅溃疡、简单窦道中2组创面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杂窦道患者中拔罐组的创面愈合时间显著长于VSD组(P0.05)。浅溃疡、简单窦道中2组治疗3 d、7 d、14 d后创面面积比例均较治疗前逐渐降低(P均0.05),但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复杂窦道中拔罐组治疗3 d、7 d、14 d后创面面积比例无明显变化(P均0.05),VSD组治疗7 d、14 d后创面面积比例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同期拔罐组(P均0.05)。浅溃疡、简单窦道中2组治疗7天后创面细菌培养阳性率、疼痛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均0.05),但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复杂窦道中拔罐组治疗7 d后创面细菌培养阳性率、疼痛VAS评分无明显变化(P均0.05),VSD组创面细菌培养阳性率、疼痛VA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及拔罐组(P均0.05)。结论对于浅表溃疡及简单窦道患者,拔罐与VSD治疗疗效相等或相似;对于复杂窦道患者,只有VSD治疗是有效的,在临床中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邬素珍  许焕英 《新中医》2019,51(4):187-191
目的:观察健脾利湿法联合过继免疫疗法治疗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宫颈HR-HPV感染但液基细胞学检测(TCT)正常的8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A组) 22例、单纯过继免疫治疗组(B组) 23例、单纯中药组(C组) 19例和空白组(D组) 22例。观察4组宫颈HR-HPV转阴率、脾虚证症状体征和免疫指标改善情况。结果:治疗1疗程,4组转阴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停药3月,4组转阴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组转阴率高于B组、C组、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B组、C组、D组转阴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治疗1疗程和停药3月,A组、B组、C组中医证候疗效均优于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A组、C组中医证候疗效均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A组与C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A组、B组、C组IgA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 0.05);B组、D组IgG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 0.05)。4组间治疗后IgA、IgG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4组CD4+值均较治疗前升高(P 0.05),4组间CD4+值比较无显著差异(P 0.05);B组CD8+值较治疗前降低(P 0.05);B组、C组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及B组、D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 0.05),4组间CD8+值、NK细胞、TNF-α、白细胞介素-6 (IL-6)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利湿法有利于改善宫颈HR-HPV感染患者的脾虚证症状体征,提高宫颈HR-HPV清除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VSD技术治疗基层医院骨科下肢创伤感染患者的临床康复情况。方法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17年1月—2018年10月80例骨科下肢创伤感染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常规换药治疗;观察组则予常规换药与VSD技术治疗。记录比较两组创伤感染的治疗效果、创面愈合的时间、骨折愈合的时间、创面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下肢创伤感染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下肢创伤感染创面愈合的时间和骨折愈合的时间均明显较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前两组的创面疼痛程度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观察组创面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换药联合VSD技术,在治疗基层医院骨科下肢创伤感染的临床效果确切,能有效抑制炎症、促进创面和骨折愈合、缓解痛苦、加速患者康复进程,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冲洗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四肢软组织缺损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7例慢性四肢软组织缺损创面患者行VSD治疗后随机分为补阳还五汤冲洗组(A组,n=29)和生理盐水冲洗组(B组,n=28),术后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炎症指标变化、细菌培养结果、1周后肉芽组织覆盖率和首次植皮成活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及术后3 d的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7 d及14 d,A组患者CRP低于B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即刻、术后3 d、7 d的ESR及白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14 d的ESR及白细胞计数明显低于B组(P0.05)。术后1周A、B组平均肉芽组织覆盖率分别为(81.86±5.74)%和(73.11±4.1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拆除VSD后细菌培养结果显示:A组阴性为20例(70.0%),明显高于B组的11例(3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有24例(82.8%)首次植皮或皮瓣转移成功闭合创面,B组有16例(57.1%)首次植皮成活,两组首次植皮成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冲洗联合VSD治疗四肢软组织缺损创面能降低炎症反应、促进肉芽组织生长、缩短植皮时间,提高植皮成活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下肢幻肢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幻肢痛患者随机分为针刺配合康复训练组(A组)、康复训练组(B组)、针刺组(C组),每组20例。观察3组治疗前后简化Mc Gill疼痛评分量化表、步行速度、行走能力、HAMA评分的变化并进行临床疗效比较。结果:组间比较:PRI感觉项评分:A组与B组比较,治疗21 d、随访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与C组比较,治疗21 d、随访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PRP情感项评分:A、B组和C组各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VAS评分:A、B组和C组各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PI评分:A组与B组比较,治疗21 d、随访1个月、3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A组与C组比较,治疗21 d、随访1个月、随访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康复训练组、康复训练组、针刺组对幻肢痛的治疗均有疗效,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疗效最优。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联合丹黄消炎液治疗感染性糖尿病足坏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感染性糖尿病足坏疽患者4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4例在常规手术清创后予丹黄消炎液冲洗;治疗组24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另予VSD联合丹黄消炎液滴注引流。观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2周、3周的创面面积,视觉模拟评分(VAS),肉芽组织菌落计数,白细胞计数(WBC),体温等以及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情况。记录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血糖(FPG)、血脂[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1周后,治疗组感染得到控制;治疗2周、3周后治疗组患者的创面面积、VAS评分、肉芽组织菌落计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周后,两组FPG、TC、TG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SD联合丹黄消炎液可以有效控制感染、加快创面愈合速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一味蒲公英饮联合14 d序贯疗法治疗H.pylori感染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60例H.pylori感染的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一味蒲公英饮联合14 d序贯疗法组(A组)、14 d序贯疗法组(B组)、10 d序贯疗法组(C组)、标准三联疗法组(D组),每组40例。A组和B组予14 d序贯疗法,其中A组同时予一味蒲公英40 g煎剂口服,C组予10 d序贯疗法,D组予标准三联疗法,疗程均为14 d。观察各组患者临床疗效、H.pylori根除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和依存性和H.pylori复发率。结果 A组临床疗效优于B组、C组和D组,B组优于C组和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H.pylori根除率方面,A组和B组优于C组和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患者依存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和B组复发率明显低于C组和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和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组和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味蒲公英饮联合14 d序贯疗法更适合H.pylori阳性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复方四黄液联合闭式引流技术对感染化脓创面患者创面修复的影响。方法:病例来源于2014年1月-2015年7月来我院门诊就医的化脓感染创面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应数字偶数为观察组,奇数为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单独应用封闭负压引流术处理创口,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复方四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疼痛程度及临床疗效,并测定治疗后患者创面渗出液中IL-6、TNF-α的表达及静脉血检测WBC计数、CRP含量。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11%(41/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78%(35/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红肿消退时间、肉芽生长时间、上皮组织生长时间、疼痛程度评分均明显短(或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IL-6、TNF-α的表达、CRP含量、WBC计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四黄液联合闭式引流技术可有效地促进感染化脓创面肉芽组织的生长及修复,此外还可下调IL-6、TNF-α的表达,抑制炎症反应,促进患者创面愈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盐酸胺碘酮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并快速型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35例冠心病并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三组(A组、B组、C组)进行临床治疗研究。A组采用盐酸胺碘酮进行治疗,B组采用复方丹参滴丸及虚拟性治疗,C组采用盐酸胺碘酮联合复方丹参滴丸进行治疗。结果 A组和B组治疗后临床各项指标检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A组和B组治疗后临床各项指标检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患者治疗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A组和B组治疗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盐酸胺碘酮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并快速型心律失常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复方黄柏液与京万红软膏联合治疗湿热盛型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7月—2020年6月赣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湿热盛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B、C、D 4组,每组患者例数均为30例。A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复方黄柏液联合京万红软膏治疗; B组采用常规治疗+复方黄柏液治疗; C组采用常规治疗+京万红软膏治疗; D组采用常规治疗。比较4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生活质量水平、创面肉芽形态评分、疼痛评分、瘙痒评分以及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 A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B、C、D组,A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B、C、D组,A组患者创面肉芽形态评分、疼痛评分、瘙痒评分均显著低于B、C、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A组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与B、C、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复方黄柏液与京万红软膏联合应用治疗湿热毒盛型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疗效确切,能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同时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联合中药辨证治疗对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及微量元素的影响。方法:将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180例在辨证的基础上分为3组,穴位贴敷联合补肺固本合剂组(A),穴位贴敷联合补肺益寿合剂组(B),匹多莫德对照组(C)。观察治疗前后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及微量元素变化情况。结果:A、B组治疗前后I gG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治疗前后I gG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I gA、IgM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A、B组与C组I g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 gA、IgM无差异(P0.05)。A、B组治疗前后CD4~+、CD8~+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治疗前后CD4~+、CD8~+组内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CD4~+、CD8~+水平A、B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钙元素治疗前后3组变化不明显(P0.05),铁、锌含量治疗前后A、B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铁、锌含量A、B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贴敷联合中药辨证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可明显提高患儿免疫力,改善血清微量元素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改良型双乌祛痛膏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急性踝关节扭伤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组(改良型双乌祛痛膏)和B组(双乌祛痛膏)和C组(冰敷联合扶他林软膏)。每组各40例,疗程14 d,1个月后随访。对三组患者治疗前、第7天、第14天及随访期的VAS,AOFAS踝-后足评分及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和随访期三组的VAS及AOFAS踝-后足评分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7)。治疗后第7天VAS及AOFAS踝-后足评分比较,A和B组分别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4天VAS及AOFAS踝-后足评分比较,三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三组间VAS评分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AOFAS踝-后足评分比较,A和B组分别与C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三组间的临床疗效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7);随访期A和C组分别与B组的临床疗效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17),A与C组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结论:改良型双乌祛痛膏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在缓解疼痛和恢复踝关节功能等方面疗效更显著,安全性好,随访期疗效更稳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核苷类抗病毒药物联合强肝丸与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HBeAg阳性的HBV感染失代偿期肝硬化的疗效。方法选取肝硬化患者114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38例。A组给予恩替卡韦治疗,B组给予恩替卡韦+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C组给予恩替卡韦+强肝丸治疗。观察3组治疗前后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及HBV DNA载量的变化,比较3组HBV DNA转阴率及HBeAg转阴率。结果 3组治疗后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均0.05);B组、C组治疗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透明质酸、层黏连蛋白、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水平均明显低于A组(P均0.05),白蛋白(ALB)水平明显高于A组(P均0.05),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脾脏厚度较A组明显减少(P均0.05),HBV DNA载量下降幅度、HBV DNA转阴率及HBeAg转阴率均显著高于A组(P均0.05);B组、C组间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核苷类抗病毒药恩替卡韦联合强肝丸或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HBeAg阳性的HBV感染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均能明显改善肝功能,减轻肝纤维化程度,并有效抑制HBV复制,2组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滋肾育胎丸配合针刺治疗肾气虚证小卵泡排卵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7例患者随机分为滋肾育胎丸加针刺治疗组(A组)30例,滋肾育胎丸对照组(B组)27例,和枸橼酸氯米芬对照组(C组)30例。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检测3组治疗前后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_2)等激素水平变化,比较3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情况,并对3组排卵率、妊娠率、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并进行相关数据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A组排卵率为53.3%(16/30),B组为33.3%(9/27),C组为66.7%(20/30),A组排卵率与B组和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妊娠率高于B组及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妊娠率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血清FSH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LH、E_2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A组FSH、LH、E_2改善水平优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与B组中医症状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且A组优于B组及C组(P0.05),C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临床疗效优于B组及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疗效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滋肾育胎丸配合针刺治疗对小卵泡排卵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可改善患者血清激素水平,提高患者成熟卵泡排卵率和妊娠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