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盛永梅 《中国中医急症》2007,16(9):1155-1156
急性心肌梗死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其发病率逐年提高,初次发病年龄不断降低。急性发作期1周内患者因绝对卧床休息、进食减少,便秘发生率极高。便秘排便时因胸腹及  相似文献   

2.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常伴有大便秘结,部分患者会因用力排便而诱发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合理、恰当的护理,能有效地预防便秘的发生,从而减少心脏事件的发生.我院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和观察,总结出一系列引起便秘的相关因素及相应的护理方法,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便秘是急性心肌梗死常见的并发症,如护理得当,将有助于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笔者回顾多年来我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便秘的护理病例,将其防治措施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急性心肌梗死(AMI)便秘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对66例AMI患者进行评估采取个性化的护理干预。结果:44例发生便秘,占68.2%,排便诱发心绞痛5例,心动过速4例,心律失常导致死亡2例。结论:指导患者合理饮食,掌握正确的排便方法,提供舒适的排便环境,控制患者的情绪是预防患者排便发生并发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便秘的护理体会。方法:对我科12例心肌梗死患者产生便秘的原因进行护理并总结护理体会。结果:根据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便秘的不同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结论: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便秘的原因,早期预防,积极做好相应的护理,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病情急、变化快、并发症多、死亡率高,其中便秘是AMI患者常见的并发症。据报道有40.0%~72.9%的AMI患者伴有便秘,用力排便时会增加猝死的危险。因此,处理好AMI患者的便秘问题,对AMI患者的治疗乃至康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对我科收治的AMI  相似文献   

7.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便秘的中医分型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翠苏  魏艿 《河北中医》2010,32(8):1248-1249
急性心肌梗死属中医学胸痹、真心痛范畴。患者由于疼痛、恐惧、绝对卧床、进食减少、消化功能低下及不习惯床上使用便盆等原因导致便秘;抗生素、镇痛药的使用抑制和减慢胃肠蠕动,形成便秘。便秘时,排便困难,腹内压急剧升高,反射性影响心率及冠状动脉血流量,诱发或加重病情,甚至导致不可逆的死亡。因此,如何保证患者大便通畅,  相似文献   

8.
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便秘及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姜玉萍 《光明中医》2009,24(1):149-15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便秘及预后影响.方法:观察21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比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其便秘的发生率及其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之间的关系.结果:在各项观察指标的对比中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有目的,有效的护理干预,可减少患者便秘的发生率,其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也明显降低.提高了病人生存率,降低死亡率,对病情及预后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预防急性心梗患者便秘的护理措施的效果。方法:通过心理护理,指导饮食保健,腹部按摩,引导正确排便习惯,加强盆底肌功能锻炼,必要时应用缓泻剂预防便秘。结果:护士及时发现便秘患者84例并及时解决,无因便秘再次诱发心梗。结论:通过全面观察评估患者的病情,制定有效的护理措施,达到防患于未然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患有冠心病的人,为了减少心肌梗死的发生,在寒潮活动的冬季,必须加强保健,具体措施是:①要注意御寒保暖,在气温骤降时少到室外活动.②应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在医生指导下坚持服用药物.③忌暴饮饱食,不吸烟,少饮酒,保证充足睡眠,注意节制性生活.④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机体对寒冷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大黄粉敷脐预防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便秘的效果。方法:60例急性心肌梗死伴便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大黄粉敷脐。比较两组患者自主排便的情况及排便费力反应的效果。结果:干预组在自主排便效果及排便不费力效果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黄粉敷脐能有效地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肠道功能,预防便秘的发生,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在我国的发病率有逐渐上升的趋势。AMI具有发病急、病情凶险、病死率高等特点,溶栓和冠脉介入治疗的应用大大降低其病死率[1]。临床急性心梗患者由于身体因素(卧床导致膈肌、腹肌、肛门括约肌收缩力减弱,腹压降低而使排便动力不足)、精神心理因素(恐惧、焦虑导致便意消失)、饮食因素(流食、半流食缺乏维生素)、药物因素(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成药通秘丸预防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病人便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急性心肌梗死的常规治疗,必要时开塞露塞肛治疗,观察组在其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小剂量中成药通秘丸,观察两组病人便秘发生率及排便过程中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便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排便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口服通秘丸预防急性心梗便秘的效果明显,可显著减低AMI患者便秘的发生率,减少由此引发的严重心力衰竭、心脏破裂、心脏猝死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便秘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按照临床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用药及护理以预防便秘的效果。方法:对3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个体化的辨证施护,以饮食指导、精神支持及辅助药物治疗等预防便秘。结果:所有患者给予预防便秘的护理,除1例住院12天后出现便秘,5天未解大便(经开塞露后排便),其余35例血压稳定,均无便秘及并发症发生。结论:按照临床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预防便秘的各种护理可收到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加味增液汤预防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便秘所致并发症2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加味增液汤预防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便秘及排便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将60例AMI患者随机分为3组。常规组20例,给予硝酸酯类药、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等治疗;大黄苏打组20例,在常规组基础上加服大黄苏打片;加味增液汤组20例,在常规组基础上给予加味增液汤。观察3组患者便秘发生率及排便过程中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乳头肌断裂及心脏破裂、猝死发生情况。结果:加味增液汤组患者便秘发生率及排便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大黄苏打组及常规组(P0.05)。结论:加味增液汤可以有效地预防AMI患者便秘及排便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患此病后需绝对卧床休息,加之环境、情绪、饮食结构等影响,患者常出现排便困难,甚至便秘问题。穴位按摩疗法具有疏通筋络、活血祛瘀、推动气机以调整机体脏腑功能的作用,近年来少量急性心肌梗死便秘患者的穴位按摩临床护理文献见诸于报道,兹以综述。  相似文献   

17.
急性心肌梗死具有起病急、发展快,复杂多变,并发症多,死亡率高等特点。据有关资料报道: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约有1/2~1/3在住院前死亡,其中不少患者是在无先兆的情况下突然死亡,或在发病2h内死于严重并发症,如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血管栓塞、心脏破裂等。若能及早发现,及时处理,多能抢救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18.
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病情急,变化快,并发症多,病死率高。无论是急性期还是恢复期的AMI患者,常因排便用力而诱发各种并发症或猝死。因此,处理好AMI患者的便秘问题,对患者的治疗乃至康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院2006年6月-2008年12月对40例AMI患者实施了家庭干预护理,效果明显,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赵洁 《光明中医》2012,(10):2115-2116
CCU是专科ICU,又叫做冠心病监护病房。便秘是指大便秘结不通,排便间隔时间延长或有便意而排出困难的一种病症,主要是燥热内结、气机郁滞、津液不足、脾胃虚寒等所致,CCU病人由于病情限制活动,饮食减少,肠蠕动减慢,大便容易干结,形成便秘。便  相似文献   

20.
孙秋红 《光明中医》2013,28(9):1834-1835
目的观察中医疗法大黄粉小量保留灌肠配合穴位贴敷预防急性心肌梗死后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运用大黄粉小量保留灌肠配合穴位贴敷治疗。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首次排便时间明显缩短、有效率97.5%;对照组有效率75%。两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医疗法大黄小量保留灌肠配合穴位贴敷治疗预防急性心肌梗死后便秘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