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90例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分成两组,穴位敷贴治疗组60例,安慰剂贴敷对照组30例,分别在中脘穴给予贴敷治疗,疗程2周。结果:治疗组治疗后1周、2周、治疗结束4周后尼平消化不良指数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110);两组患者除了治疗组有3例脱落,对照组有5例脱落,未能坚持完成疗程,其余82例患者均进行了治疗后的安全性评价。通过治疗过程中生命体征检测和穴位贴敷过程中出现的皮疹、皮肤不适、皮肤瘙痒、皮肤潮红和水泡不艮反应观测,无1例贴敷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穴位贴敷治疗组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其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而且穴位贴敷疗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是十分安全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治疗脾胃虚寒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脾胃虚寒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穴位贴敷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穴位贴敷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均有改善,且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贴敷治疗脾胃虚寒型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疗效显著,可较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中药汤剂口服联合健脾益气穴位贴敷治疗餐后不适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餐后不适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中药汤剂联合健脾益气穴位贴敷观察组和中药汤剂对照组各40例,治疗28天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5%,对照组总有效率75.0%,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总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益气穴位贴敷治疗在缓解功能性消化不良餐后不适综合征临床症状方面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健胃消食口服液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疗效及对胃动力的影响。方法将98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对照组给予穴位贴敷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健胃消食口服液治疗,疗程4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胃电图、临床主要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统计2组临床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餐前及餐后波形平均频率、波形反应面积、平均幅值等均有显著改善(P均<0.05),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餐前及餐后发生胃动过缓及胃电节律异常的比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饭后上腹部饱胀、厌食早饱、上腹部疼痛、上腹部灼热感及总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现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健胃消食口服液联合穴位贴敷能够显著增强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胃动力,改善胃肠功能及临床症状,疗效显著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配合腹部按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胃虚寒型的疗效。方法: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两组均进行腹部按摩治疗,观察组加用穴位贴敷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优良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分生活质量评价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贴敷配合腹部按摩治疗脾胃虚寒型功能性消化不良,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改善中医症候,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东垣“同精导气法”针刺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18例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予枸橼酸莫沙必利片口服;治疗组予“同精导气法”指导下的针刺联合穴位贴敷治疗,疗程均为4周,分别记录患者治疗前后上腹痛、餐后饱胀、早饱、上腹烧灼、餐后恶心、食欲不振症状评分及SF-36生活质量评分变化,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并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 两组均可改善FD患者上腹痛、餐后饱胀、早饱、餐后恶心、食欲不振症状,与治疗前差异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可改善FD患者上腹痛、餐后饱胀、食欲不振,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14%(52/59),对照组为69.5%(41/59),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可以改善患者生理、社会心理及生活质量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在生理、生活质量评分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东垣“同精导气法”针次联合穴位贴敷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健脾理气法内服中药汤剂配合外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餐后不适综合征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1例餐后不适综合征的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口服吗丁啉治疗)41例、中药组(口服中药汤剂治疗)40例、中药联合穴贴组(口服中药汤剂联合外用穴位贴敷治疗)40例,治疗28 d后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1)3组治疗前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症状积分中药联合穴贴组明显低于中药组以及西药组(P0.05);2)中药联合穴贴组总有效率为92.5%,中药组总有效率为82.5%,西药组总有效率为80.5%。经组间两两比较发现,中药联合穴贴组临床疗效优于其他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理气法内服中药汤剂配合外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餐后不适综合征能较好的缓解临床症状,且疗效优于西药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香砂六君子汤配合穴位贴敷治疗脾胃虚弱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接受治疗的脾胃虚弱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114例,随机将患者分为3组,每组38例,A组香砂六君子汤加味配合穴位贴敷治疗,B组纯服香砂六君子汤加味治疗,C组服多潘立酮片治疗,观察疗效。结果:经治疗4周后,A组的总有效率为92.1%,B组的总有效率为76.3%,C组的总有效率为63.2%,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明显优于B组和C组。结论:香砂六君子汤配合穴位贴敷治疗脾胃虚弱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明确。  相似文献   

9.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指具有上腹痛、上腹部不适,尤其是上腹胀,餐后加重,并伴有早饱、恶心、胀气等上消化道症状的一组证候群。FD症状可能是心身疾病的躯体形式障碍,常伴有失眠、焦虑、抑郁等症状,应用SF-36健康调查量表可以更全面地评价开郁颗粒剂治疗这类疾病的疗效。笔者2008年12月~2012年12月采取开郁颗粒剂治疗伴焦虑抑郁情绪的功能性消化  相似文献   

10.
穴位贴敷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分成三组,穴位敷贴治疗组,普通针刺对照组,西药对照组各40例,分别给予治疗,疗程1个月。结果穴位敷贴治疗组和普通针刺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均为90.0%,明显高于西药对照组总有效率77.5%,而且穴位敷贴治疗组在治疗结束后1个月的远期疗效明显高于普通针刺对照组和西药对照组(P〈0.05)。PRO量表方面三组在治疗后均有明显改善,穴位贴敷治疗组和普通针刺对照组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西药对照组,而且穴位贴敷治疗组在生理机能方面的远期疗效要高于普通针刺对照组(P〈0.05)。三组在治疗4周结束时复查GAS、IsA、IgM时较治疗前均有上升,其中治疗组上升趋势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敷贴和普通针刺在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方面均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其疗效明显优于西药促胃动力药吗叮啉、抑酸药雷贝拉唑等药物的疗效,而且穴位敷贴治疗组远期疗效优于西医药物和普通针刺对照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运用子午流注学说指导下穴位贴敷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以腹胀为主要表现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运用子午流注时辰表将行气止痛中药药膏择时贴敷于中脘、神阙穴,同时配合促胃动力药和中药汤剂等基础治疗。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促胃动力药加中药汤剂的基础上,每日随机将行气止痛中药药膏穴位贴敷于中脘、神阙两穴位。结果:治疗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腹胀治愈率为96.7%,对照组患者腹胀治愈率为9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住院天数较对照组下降显著(P 0.05)。结论:运用子午流注学说穴位贴敷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腹胀的疗效优于随机穴位贴敷治疗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莱菔子等中药贴敷中脘穴,对照组采用淀粉加赋型剂组成的安慰剂贴敷中脘穴,治疗方法相同。结果治疗组治疗后、随访时尼平消化不良指数与治疗前比较均有降低(P0.01),治疗前后及治疗前随访时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组治疗后、随访时SF-36生活质量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黛力新口服联合曼吉磁贴穴位敷贴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上腹疼痛综合征(EP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6例EPS患者采取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8例予黛力新联合曼吉磁贴敷贴、按压中脘及双侧内关、足三里穴;对照组68例予奥美拉唑胶囊及伊托必利口服。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变化,评估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2%,对照组为70.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降低患者腹痛、饱胀单项症状积分等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改善精神状态方面,通过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2项表格评分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黛力新口服联合曼吉磁贴穴位敷贴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上腹疼痛综合征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以上腹痛、上腹烧灼感、餐后饱胀、早饱为主症,有慢性、易复发、难以缓解等特点,目前西药大多是对症治疗。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很有特色,常用俞募配穴、郄会配穴、郄合配穴、合募配穴、八脉交会穴、远近配穴、辨证取穴及原络配穴法,且毫针、灸法、罐、耳针、芒针、电针、穴位注射、穴位埋线、穴位贴敷、物理疗法、按摩多种方法配合应用,其优势在于能使多种症状缓解或消失,改善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远期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5.
目的:系统评价中药穴位贴敷疗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系统检索Cochrane Library, PubMed, Web of Science, CBM, CNKI, VIP,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1年1月,收集穴位贴敷疗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研究员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质量评价、数据提取,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项随机对照试验,包括91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穴位贴敷治疗组有效率、治愈率优于常规西医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R=1.23, Z=5.26, 95%CI (1.14, 1.33),P<0.01; RR=1.96, Z=4.49,95%CI (1.46, 2.64),P<0.01],穴位贴敷疗法能改善患者消化不良症状,降低尼平消化不良指数评分[SMD=-0.40,95%CI (-0.73,-0.07),P=0.02]。结论:穴位贴敷疗法能有效改善患者消化不良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轻微。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的限制,上述结论需更多大样本、高质量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穴位贴敷疗法在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应用文献的整理,综述穴位贴敷疗法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应用概况,对临床起到指导作用。结果:穴位贴敷疗法已经广泛用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肠易激综合征、泄泻、胃脘痛、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便秘、慢性乙肝、肝硬化腹水、胆石症等消化系统疾病,无论是单用还是与其他疗法配合使用,均表现出其独特的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耳穴埋豆与穴位贴敷联合治疗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腹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0年7月我院收治的254例儿科功能性消化不良腹痛患儿,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7例,将王不留行籽用胶布贴于耳部相关穴位,穴位贴贴于神阙穴、中脘穴联合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并结合中医情志护理,饮食、起居多方面干预。结果:127例患儿经治疗后,观察组痊愈48例,有效71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93.70%,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随访无复发病例。结论:利用中医耳穴埋豆与穴位贴敷联合治疗和护理功能性消化不良腹痛患儿,疗效确切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李跃文 《中国中医急症》2014,(12):2331-2333
目的 观察穴位敷贴联合中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5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中药联合穴位敷贴治疗组(A组)、中药治疗组(B组)和西医常规治疗组(C组),各35例,分别给予相应的治疗,治疗4周.比较各组治疗后证候总积分的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4周后,A组和B组证候总积分明显低于C组(P<0.05),A组和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4周,A组证候总积分明显低于B组和C组(P<0.05),且B组低于C组(P<0.05).治疗4周后,A组和B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C组(P<0.05),A组和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穴位贴敷联合中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优于西药治疗,且远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贴敷疗法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时间与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6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治疗组与对照组都给予药物治疗,治疗组另加中药穴位敷贴疗法,根据治疗前与治疗7天后,观察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时间与疗效的变化。结果:1、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时间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穴位贴敷疗法结合基础药物对于小儿手足口病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时间,以及疗效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周槐娜  周玉平 《光明中医》2014,(8):1641-1643
目的评价双枳术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气滞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56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采用双枳术汤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疗程4周;采用临床症状积分法,观察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上腹痛、上腹饱胀、早饱、烧灼感症状的改善情况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4周的治疗,两组均可以明显改善患者上腹痛、餐后饱胀不适、上腹烧灼感、早饱感症状(P〈0.05);治疗组症状总积分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枳术汤可以显著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