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用不同方法治疗的临床价值及可行性。方法:将12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予以针灸推拿治疗,n=60)和对照组(予以物理牵引治疗,n=60),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疼痛评分变化情况,颈椎功能恢复时间及生活质量评分等指标。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及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组间治疗前后疼痛评分变化情况及颈椎功能恢复时间对比,观察组所得结果明显比对照组更为理想,P0.05。结论:针灸推拿在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辽宁中医杂志》2014,(8):1721-1723
目的:探析中药联合针灸综合治疗对神经根型颈椎病(CRS)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3年5月收治的CRS患者76例,按照就诊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各38例,对照组行针灸治疗,观察组行针灸配合中药联合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疼痛程度及颈椎活动度积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2.1%(35/38)显著高于对照组71.1%(27/38),两组治疗前VAS评分及颈椎活动度评分大体一致,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2.4±0.4)分显著低于对照组(3.8±0.8)分,颈椎活动度评分(50.4±2.1)分显著高于对照组(46.2±2.5)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针灸联合中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全面改善临床症状,恢复颈椎活动功能,是临床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理想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平衡针灸联合推拿治疗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3月到2018年9月治疗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5),两组均给予美洛昔康分散片和颈痛颗粒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颈椎牵引治疗,观察组给予平衡针灸联合推拿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VAS)和颈椎功能障碍评分(NDI),并评价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VAS评分、NDI评分和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NDI评分和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改善,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VAS评分、NDI评分和各项生活质量评分的改善幅度均明显更优,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更高(P0.05)。结论:神经根型颈椎病采用平衡针灸联合推拿治疗,可有效缓解颈椎疼痛,改善颈椎功能及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神经根型颈椎病采用中药外敷联合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9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单一针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运用中药外敷联合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PPI、VAS以及PR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症状体征量化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运用中药外敷联合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可以获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辽宁中医杂志》2016,(12):2627-2630
目的:观察腹部推拿配合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综合疗法在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入选的87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综合治疗组和单纯针灸对照组,综合治疗组患者予以腹部推拿配合针灸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针灸治疗。于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VAS评分及NDI指数、临床疗效、生活质量评分指标、颈椎活动度、疗程结束3个月后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分别经12 d治疗后,发现治疗组的临床疗效与对照组比较没有明显差异性(P0.05),但是VAS评分及NDI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并且上述指标均以治疗组的改善幅度较显著,与对照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治疗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两组生活质量评分、颈椎活动度指标升高(P0.05),与单纯针灸对照组相比,综合治疗组生活质量评分指标、颈椎活动度较高(P0.05)。结论:常规针灸疗法与综合疗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都有一定疗效,但是腹部推拿配合针灸治疗更能够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促进颈椎功能的恢复,同时也能有效减少临床复发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针灸、牵引联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74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以随机数表抽取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针灸、牵引联合治疗护理干预,对2组患者护理有效率和疼痛情况进行观察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给予针灸、牵引联合治疗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疼痛程度,改善患者颈椎功能,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龙氏手法联合针刺及中药颈椎熏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用龙氏手法治疗,观察组用龙氏手法、针刺、中药颈椎熏蒸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后颈椎曲度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颈椎曲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颈椎活动度均大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颈椎活动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龙氏手法联合针刺及中药颈椎熏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可改善颈椎曲度及颈椎活动度。  相似文献   

8.
《陕西中医》2017,(10):1386-1387
目的:观察消痰通络饮Ⅰ号方联合针灸辨治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内服联合颈椎牵引;观察组患者则加用消痰通络饮Ⅰ号方联合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的临床效果,评价治疗前后颈肩疼痛程度、分级指数及强度变化,比较治疗前后患者颈椎功能障碍指数变化。结果:观察组、对照组经治疗后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0.0%、7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VAS、PRI、PPI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颈椎功能障碍程度减轻程度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优势,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痰通络饮Ⅰ号方联合针灸辨治神经根型颈椎病收效满意,利于促进颈肩痛感的缓解,是中医内外合治颈椎病的优势体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取针灸推拿联合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16年1月到2018年10月8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康复治疗,研究组给予针灸推拿+康复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80.0%(P0.05);治疗前两组颈椎VAS评分差异不明显,治疗后均降低,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颈椎曲度差异不明显,治疗后颈椎曲度均增加,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推拿联合康复治疗疗效确切,能显著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所致的疼痛,改善颈椎曲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针灸牵引结合颈椎练功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94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针灸牵引法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颈椎练功疗法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颈肩痛、上肢麻木、腱反射、感觉)评分、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牵引结合颈椎练功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可减轻患者疼痛,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用针灸联合颈椎熏蒸护理治疗后其运动功能变化情况。方法:将2015年3月至2016年8月间我院收治的8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针灸联合颈椎熏蒸护理治疗,对照组仅采用颈椎熏蒸护理治疗;治疗结束1个月时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估;治疗前及治疗结束1个月时采用标准Borden法测量颈椎X线颈椎曲度,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评估患者疼痛症状进行;治疗前、治疗结束1周、治疗结束1个月时采用Fugl-Meyeer对患者运动功能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有效率为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颈椎曲度及颈椎活动度均显著提高(P0.05),且观察组颈椎曲度及活动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体征评分及VAS评分均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运动功能均显著改善(P0.05),且治疗后1周、治疗后1个月时观察组运动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中医针灸联合颈椎熏蒸护理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治疗后,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颈椎曲度、活动度、症状体征评分及VAS评分,并可有效提高患者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2.
易璐  冯晓琳  何江 《河南中医》2023,(10):1586-1590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子午流注穴位按摩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7月宜春市中医院针灸康复科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血瘀气滞证患者8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针灸联合子午流注穴位按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颈椎功能及症状改善情况,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 NDI)评分低于对照组,田中靖久颈椎病症状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有效率为97.62%,对照组有效率为80.95%,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子午流注穴位按摩能降低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疼痛程度,改善颈椎病症状,促进颈椎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推拿法联合针刺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干预效果。方法:将我院8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中医辨证推拿法联合针刺)与对照组(常规针刺治疗)各43例。对比两组中医症候疗效、疼痛积分、颈椎生理曲度及颈椎活动度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时间推移,两组治疗后疼痛积分呈降低趋势(P0.05);组间比较,两组治疗2周后疼痛积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4周后疼痛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随着时间推移,两组颈椎活动度评分、颈椎生理曲度均呈升高趋势(P0.05);组间比较,两组治疗2周后颈椎活动度评分、颈椎生理曲度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4周后颈椎活动度评分、颈椎生理曲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辨证推拿法联合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疼痛症状、颈椎活动及颈椎生理曲度,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齐刺加温针灸颈夹脊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及对颈椎活动度的影响。方法将8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给予直刺颈夹脊穴治疗,观察组40例给予齐刺加温针灸颈夹脊穴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疼痛评分、颈椎活动度变化情况,统计2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PRI、VAS及PPI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颈椎前屈、后伸、左侧屈、右侧屈、左旋转、右旋转6个方向活动度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齐刺加温针灸颈夹脊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较佳,且可显著提高颈椎活动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针灸、牵引结合颈椎练功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从我院2015年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中抽取160例做回顾分析,依据其治疗方式分组,用针灸牵引方式治疗对照组80例患者,用针灸牵引+颈椎练功疗法治疗研究组80例患者,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总疗效(95.00%)高于对照组的70.00%,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比较两组患者VAS、NDI评分,治疗前,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研究组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临床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采用针灸、牵引联合颈椎练功疗法能更明显的缓解疼痛,有利于恢复颈椎功能,进而提升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1例。对照组仅给予针灸治疗,治疗组在针灸基础上联合穴位注射治疗,均治疗1个月。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量表(VAS)评定两组颈椎疼痛程度,对比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变化情况及治疗后总有效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2.2%高于对照组70.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针灸联合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可提高治疗效果,减轻其疼痛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药联合靶点射频消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02例,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1例患者,分别命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中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中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靶点射频消融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前的疼痛评分、中医证候评分无显著差异;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中医证候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中药联合靶点射频消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筋理论指导小针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清P物质(SP)含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于单县中医医院就诊的169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依次纳入观察组(n=85)、参考组(n=84)。观察组予以经筋理论指导小针刀治疗,参考组予以针灸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颈椎活动度、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NDI)评分与SP含量。结果:治疗后,与参考组比较,观察组颈背酸痛、颈肌肉痛、上肢麻木、舌质暗紫评分与NDI量表中的疼痛强度、日常生活评分相对较低,颈椎屈曲、侧屈、旋转角度相对较大,SP含量相对较低,上述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筋理论指导小针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不仅能够缓解临床症状,增大患者颈椎活动度,还可以改善其颈椎功能障碍,减少SP含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自拟方联合针灸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针灸推拿治疗,观察组联合自拟中药方口服治疗,以4周为1个疗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疼痛评分(VAS评分)、生活质量(SF-36量表)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SF-36量表评分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患者改善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方联合针灸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明显,可改善患者颈椎功能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针灸理疗联合小续命汤加减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33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17)和对照组(n=16)。观察组采取针灸理疗联合小续命汤加减治疗,对照组采取针灸理疗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8.2%,高于对照组68.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针灸理疗联合小续命汤加减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