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对中风恢复期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中风恢复期患者104例按照护理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3个月后比较2组患者康复疗效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观察组患者康复总有效率为92.3%,高于对照组的76.9%;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为(89.3±11.2)分,高于对照组的(82.8±10.6)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能显著提高中风恢复期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药熏洗加中医辨证施护对中风患者恢复期的护理效果,总结护理经验。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于本院治疗的112例中风恢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每组56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中药熏洗和中医辨证施护,2组均连续护理15d为1疗程,比较2组护理后的疗效情况。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2%,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风恢复期患者在接受常规治疗的同时,积极实施中药熏洗和中医辨证施护,能明显促进中风恢复期患者功能恢复,降低病残率,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医整体护理对脑中风患者恢复期的护理效果。方法:50例中风恢复期患者,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施以正确的中医整体护理,观察其效果。结果:50例患者在中风康复期开展的中医整体护理,总有效率达86%。结论:中风恢复患者在接受常规治疗同时,积极配合中医整体护理,是提高生活质量比较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分析系统中医康复护理对早期中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50例早期中风偏瘫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系统中医康复护理,将研究情况纳入结果中。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00%,高于对照组的72.00%,观察组患者FMA、MBI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结论:针对早期中风偏瘫患者,系统中医康复护理可改善肢体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加快康复速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运用中医辨证康复护理后患者运动功能所受到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0月―2018年8月我院共收治的42例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4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1例、对照组21例。在护理的过程中对观察组运用常规护理和中医辨证康复护理,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Fugl-Meyer量表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Fugl-Meyer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医辨证康复护理在促进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运动功能中的作用非常显著,值得广泛推荐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讨中医养生理论对于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随机抽取脑卒中恢复期患者90例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常规的脑卒中康复治疗方案,观察组患者在接受脑卒中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采用中医养生理论制定其他相应的康复治疗措施,通过MRS、NIHSS量表和改良Barthel指数比较两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康复效果优于对照组。经过统计学分析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养生理论对于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康复效果明显,与常规康复治疗措施相比较为优秀,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技术在脑梗死恢复期延续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延续性护理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还引入中医护理措施。结果:两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存在一定的差异;观察组50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在接受中医护理治疗后,有47例患者对护理过程与结果表示满意,患者满意度为94.00%(47/50);对照组50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在接受常规延续性护理治疗后,有39例患者对护理过程与结果表示满意,患者满意度为78.00%(39/50)。此外,观察组采用常规延续护理联合中医护理措施后,生活质量的平均得分为63.53±6.85(分),而对照组采用常规延续护理措施后,生活质量的平均得分为48.79±5.44(分)。结论:在脑梗死恢复期延续护理中引入中医护理措施,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同时,还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中风恢复期的中医康复护理要点。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中风恢复期患者76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医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护理前和护理后抑郁情绪、焦虑情绪;护理前和护理后NIHSS评分、吞咽试验评分、FMA评分、ADL评分。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抑郁情绪、焦虑情绪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抑郁情绪、焦虑情绪改善幅度更大(P0.05)。护理前两组NIHSS评分、吞咽试验评分、FMA评分、SF-36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NIHSS评分、吞咽试验评分、FMA评分、ADL评分改善幅度更大(P0.05)。结论:中风恢复期的中医康复护理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神经功能,减轻抑郁情绪、焦虑情绪,改善吞咽、肢体功能,促进生活质量的提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方案在脑梗恢复期后便秘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8月在本院康复科治疗的60例中风后便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中风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中医护理方案,观察2组患者便秘改善情况。结果试验组便秘改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护理方案实施对改善中风(脑梗死恢复期)后便秘具有积极的作用,对临床护理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在骨科患者术后恢复期引入中医康复护理模式的价值。方法:于2016年10月~2017年10月间,采用电脑随机分组方式,将收治于医院的骨科术后恢复患者12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61例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62例给予中医康复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和依从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骨科患者术后恢复期引入中医康复护理模式,能够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依从性,促进患者尽早康复,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应用于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气虚血瘀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60例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气虚血瘀症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基础护理干预结合现代康复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中医康复护理,观察2组患者2个月后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良的Barthel指数)的变化。结果:2组患者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较护理前显著增加,治疗组护理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者护理后改良Barthel指数均较护理前显著上升,治疗组护理后改良的的Barthel指数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气虚血瘀症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实施中医护理方案在中风(脑梗塞恢复期)患者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将148例经确诊为中风(脑梗塞恢复期)患者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4例和对照组74例,2组患者均采用相同的针刺治疗方法,对照组只实施针刺治疗,观察组在实施针刺治疗的基础实施中医护理方案中中风(脑梗塞恢复期)中医护理技术,观察并比较2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 2组临床效果、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护理方案可提高中风(脑梗塞恢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使患者及家属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施护联合足三里艾灸对中风患者恢复期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5月—2016年6月于我院神经内科确诊为中风恢复期的81例患者纳入研究并随机分组,对照组40例患者予常规护理及足三里艾灸,观察组41例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医辨证施护,4周为1疗程。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FMA及MBI评分。结果护理干预后2组患者FMA及MBI评分均显著升高,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且观察组FMA及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施护联合足三里艾灸应用于中风恢复期患者疗效显著,可更好地改善血患者生活质量和肢体功能,优于常规护理,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模式在骨科术后恢复期的护理效果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自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骨科术后恢复期患者142例,随机分成观察组71例,对照组7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骨科常规护理模式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运用中医康复护理模式,对比分析两组在术后并发症、恢复期疼痛程度评分等指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在术后并发症、恢复期疼痛程度评分评价上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中医康复护理模式在骨科术后恢复期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常规护理模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陈雪华 《内蒙古中医药》2011,31(24):164-164
目的:探讨中风患者的心理康复措施及其效果。方法:将我院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120例中风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心理康复护理,比较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抑郁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现象,护理后观察组的焦虑、抑郁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康复护理措施有利于减轻中风患者的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医康复护理在老年中风恢复期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来我院诊治的80例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实验组采用中医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95%护理效果理想,高于对照组(85%)(P0.05);实验组95%对我院护理总体满意,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护理后FMA评分为(56.23±6.65)分、ADL能力评分为(78.5±4.23)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人中风恢复期采用中医康复护理效果理想,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76例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医辨证康复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Fugl-Meyer评定量表评分、Barthel指数定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上肢与下肢干预后Fugl-Meyer量表评分不同时间比较、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Fugl-Meyer量表评分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两组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时间比较、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2.1%,较对照组的73.7%显著升高(P0.05)。结论:中医辨证康复护理能够显著提高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恢复期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护理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医康复护理干预对中风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90例中风患者,依据护理干预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肢体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肢体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肢体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康复护理干预对中风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非常大,患者的各项症状得到有效改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运动功能恢复加快,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医康复施治对中风患者恢复期的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7年06月-2009年07月间对252例中风恢复期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中医康复护理的的临床资料。结果:252例患者,3w及5w后的复查结果,总有效率分别为79.8%和97.2%。结论:中风恢复期患者采用中医护理方法,配合常规治疗,可有效降低中风的发生及复发,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中医辨体调护"改善气郁质中风恢复期失眠患者睡眠质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20例气郁质中风恢复期失眠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均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针对气郁质的中医体质护理,对照组给予中医常规护理,采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定睡眠质量,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抑郁程度,并评价2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3.33(56/60),对照组为81.67%(49/6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PSQI、HAMD评分干预前后组内比较及干预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体调护"改善气郁质中风恢复期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疗效确切,优于中医常规护理,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