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析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及特点,以便于更好的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6年8月在我院进行中药注射剂治疗的病历150例作为研究对象,统计患者年龄、性别、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临床表现及其累及系统等,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发生不良反应的150例患者中,男女比例基本持平,以60~80岁的患者居多,共66例,所占比例为44%;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最多,共145例,所占比例为96.7%;其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主要有:皮肤瘙痒、皮疹、发热、寒颤、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所累及的系统主要有皮肤及其附件78例,占52%,全身性损害32例,占21.3%。结论通过加强中药注射剂的安全评价及临床使用中的合理性,完善不良反应监测,尽量减少或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我院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减少ADR的发生。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收集阳江市中医医院上报的61例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发生的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次统计的61例ADR个案中,涉及9个中药注射剂品种,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品种为红花注射液(32.79%);男女构成比分别为45.90%和54.10%;60岁以上患者发生ADR比例最高,占60.66%,平均年龄为(61.72±21.84)岁;用药后30 min内发生ADR占47.06%;ADR累及器官/系统以全身性损害为主(占44.09%),主要表现为寒战、发热;严重的ADR报告共有3例,占4.92%。结论:应加强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监测,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尽可能的减少ADR的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中药注射剂致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上报的106例中药注射剂致ADR报告,分别按患者性别、年龄、原发疾病、ADR发生时间、涉及的药品种类、累及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描述性的统计分析。结果:106例中药注射剂致ADR报告中,男女构成比分别为48.11%和51.89%;年龄60岁患者发生ADR最多,占57.55%;用药后30min内发生ADR最多,占58.7%;涉及4个类别19种中药注射剂,以活血类中药注射剂引起的ADR居多(占66.98%),又以红花注射液所致ADR例数最多,有27例;ADR累及器官/系统以全身性损害为主(占43.67%),主要表现为寒战、发热;106例ADR患者经及时停药、对症处理全部好转或痊愈,未出现药物后遗症或死亡病例。结论:重视中药注射剂致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注重患者个体差异,根据中医辨证规范使用中药注射剂,加强用药监护,是减少ADR发生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药注射剂静脉滴注所致不良反应及预防。方法:在某医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诊治的因中药注射剂静脉滴注所致不良反应患者中抽取85例作研究对象,对其不良反应累及部位、涉及药物等相关资料予以回顾性分析,并据此提出相应预防措施。结果:(1)本组85例患者因中药注射剂静脉滴注所致不良反应主要累及的器官系统按照所占比率依次是皮肤及其附件、肝脏系统、消化系统、血液循环系统及其他,其中以皮肤及其附件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P0.05);(2)本组中药注射剂静脉滴注所致不良反应所涉及药品主要如下:生脉注射液所占比率是16.47%,双黄连注射液所占比率是14.12%,清开灵注射液、参附注射液、血必净注射液所占比率均是11.76%,参麦注射液所占比率是10.59%,复方丹参注射液、黄芪注射液所占比率均是8.24%,醒脑静注射液所占比率是7.06%。结论:中药注射剂以静脉滴注方式给药容易使患者产生不良反应,应严格掌握中药注射剂适应症、重视药物说明书、患者个体差异,从而保障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分析常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为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中药注射剂用药提供科学支持和理论指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8月接受中药注射剂治疗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100例,对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临床用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血栓通有4例,占20.00%,灯盏花素有4例,占20.00%,醒脑静有4例,占20.00%,血塞通有8例,占40.00%,参麦有2例,占10.00%。这五组不良反应中血塞通占比最高,占40.00%,血栓通、灯盏花素、醒脑静均占20.00%,参麦占比最低,为10.00%。在患者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方面,出现附件及皮肤损害的有32例,占32.00%,临床表现为痛痒和皮疹;出现心外血管损害的有4例,占4.00%,临床表现为静脉炎;出现肌肉骨骼系统损害的有2例,占2.00%,临床表现为肌肉疼痛;出现呼吸系统损害的有22例,占22.00%,临床表现为胸闷和呼吸急促;出现消化系统损害的有20例,占20.00%,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和腹泻;出现全身性损害的有20例,占20.00%,临床表现为发热、乏力和寒战。在所有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中,出现附件及皮肤损害占比最高,为32.00%,出现肌肉骨骼系统损害的最低,为2.00%。结论:在临床上,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治疗时,加强预防中药注射剂常出现的不良反应因素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并为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的中药注射剂用药提供科学支持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邢淑华  朱志鸳 《新中医》2015,47(2):172-174
目的:分析中药注射液引发不良反应的原因,探讨降低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的对策,为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476倒因使用中药注射液出现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基本情况、用药情况、不良反应等进行总结分析,探寻临床合理应用中药注射液的对策。结果:使用中药注射液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以老人及儿童为主,所占比例分别为58.99%、28.36%:使用较多的科室分别为消化内科、心内科和皮肤科;在使用频次占前十的中药注射液中,不良反应发生率占前三的分别为复方丹参注射液、醒脑静注射液及清开灵注射液,发生率分别为1.01%、0.88%、0.70%;不良反应主要集中在用药后30min内,不良反应累及的组织以皮肤为主,临床主要表现为皮肤瘙瘁、潮红、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等。结论:临床需重视中药注射液的不良反应,采取有效的对策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中药注射液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分析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药品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运用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治疗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统计分析。结果:经分析,既往药物过敏史患者29例。中药注射剂中红花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为11.76%;注射用血栓通不良反应发生率最低,为0.16%。丹红注射液不良反应主要发生于呼吸、神经与循环系统,注射用血塞通不良反应主要为药物热,刺五加注射液不良反应主要为静脉炎,疏血通注射液不良反应主要发生于血液系统。结论:适应症状基本相同的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应选用安全性较高的制剂。不同种类的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各不相同,临床中应根据药品不良反应主要症状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中药制剂导致发生的613例严重不良反应(ADR)报告进行研究分析。方法:对2010年1月-2013年1月我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收集的613例中药制剂致严重ADR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患者性别、年龄、用药剂型、ADR发生时间以及累及器官/系统等进行分析统计。结果:45岁以上的患者有387例,占63.1%;共包含60种中药制剂品种,前3位分别是清开灵注射剂、脉络宁注射剂以及双黄连注射剂;中药注射剂严重ADR主要累及器官/系统的前三种为呼吸系统、全身性系统以及皮肤及附件;314例好转,294例治愈,3例有后遗症,2例未好转。结论:中药制剂导致发生的不良反应具有普遍性特点,为降低其不良反应发生率,需要加强注射剂ADR监测,做好中药注射剂安全性的评价工作,有效防止不良反应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9.
冒有平 《内蒙古中医药》2013,32(21):111-112
目的:调查中药制剂在临床使用中的不良反应情况。方法:以2011年9月到2012年8月在我院使用中药注射液的住院患者300例为研究对象,对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观察统计。结果:共报告不良反应的患者有40例,发生率为13.3%,多为参麦注射液、生脉注射液、黄芪注射液所导致。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主要累及系统与表现为消化道反应、中枢神经系统反应与过敏反应。结论:中药注射液制剂导致的不良反应相对比较高,临床可累及机体多个器官系统,临床使用要加强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0.
172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与原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医院患者因使用中药注射剂所致的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并分析其原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医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收集的172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72例不良反应中,60岁以上患者96例,占55.81%。痰热清注射液引起的药品不良反应占首位,其次为脉络宁注射液、生脉注射液等。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系统损害(占34.04%)。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主要由药物自身因素、患者因素以及临床使用不当等原因造成。结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危害大,应引起高度重视。应加强基础研究,规范临床合理使用,同时完善安全性再评价,加强对中药注射剂生产和临床使用的监管力度,才能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127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0岁以上患者49例,占38.58%。滴注30min内发生不良反应占总例数的40.16%。参麦注射液、注射用血栓通引起的药品不良反应占首位,其次为生脉注射液、刺五加注射液等。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占32.98%。结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患者、药物以及临床使用不当等因素有关。应重视并加强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监测,促进合理用药,保证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探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临床特征及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12月深圳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以下简称市中心)监测收集到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45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中药注射剂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49.67%),其次为循环系统损伤、肝脏受损、发热、神经系统损伤、呼吸系统损伤及消化系统损伤,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率与患者的年龄及给药途径有密切关系,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增高,在给药途径中,静脉滴注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95.21%,显著高于静脉注射及肌内注射。结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患者年龄、体质、给药途径以及自身质量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医院使用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分析其原因及影响因素,为临床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医院2020年上报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对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不良反应中男29例,女27例;年龄段以51~60岁最多,占23.21%,其次61~70岁,占19.64%;发不良反应最多的是生脉注射液共16例,占28.57%;新的严重2例,严重5例,新的一般9例,一般40例;主要累及器官和(或)系统:全身性损害36.67%,呼吸系统15.00%,皮肤及附属器21.67%,心外血管系统6.67%,胃肠系统损害8.33%,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损害5.00%,用药部位损伤3.33%,心血管系统一般损害3.33%。结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与药物自身原因、患者体质、联合用药、临床应用等因素相关。医院应该加强药品管理、药学监护、护理管理,不断加大培训和宣教力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从而提高中药注射剂使用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当地医院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为临床中药注射剂(TCM)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当地医院上报的78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系统分析。结果:在78例报告中涉及16种中药注射剂,热毒宁注射液引起不良反应所占比例最大(21.79%);50岁以上老年人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47.43%);不良反应的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42.22%)。结论:临床应高度重视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加强中药注射剂用药监护,提高临床安全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获得悦安欣苦碟子注射液不良反应(ADR)发生率、发生特征和影响因素。方法:多中心、大样本、前瞻性医院集中监测方法,对使用悦安欣苦碟子注射液的住院患者进行监测。结果:在全国20家监测医院完成监测病例30013例。首例入组时间为2012年10月,末例结束监测为2015年8月,共发生ADR/ADE 50例,经过三级判定方法,判定ADR 43例,发生率为1.43‰,属于偶见不良反应(发生率1‰~1%)。其中新的ADR1例,表现为结膜出血;一般ADR共42例,不良反应表现为皮肤瘙痒、皮疹、头痛为主,累及全身8个不同系统损伤;无严重ADR。ADR多发生在用药当天30 min内,不良反应影响因素分析提示:年龄段为65以上,有过敏史,高浓度,有合并用药时应重点关注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安全性医院集中监测是获得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有效途径,悦安欣苦碟子注射液的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及管理对策。方法:随机抽选医院神经内科2018年2~10月期间收治6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中药注射剂治疗,观察记录用药期间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制定并实施针对性管理对策。另随机抽选管理对策实施后神经内科收治行中药注射剂治疗患者600例,再次记录用药期间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与管理前比较差异,评估管理对策应用效果。结果:神经内科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患者年龄分析发现,60岁以上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引起神经内科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主要用药方式以静脉用药为(7.17%)主,其次为口服和外用给药;神经内科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累及主要器官和系统包括:皮肤及附件(3.50%)、消化系统(2.83%)、呼吸系统(2.33%)、循环系统(2.00%)等;管理对策实施后神经内科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神经内科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多见于60岁以上老年患者,以静脉用药为主,累及器官和系统多样,制定针对性改进管理对策,对保障用药安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分析梧州市中医医院70例中药注射剂配伍不良反应的特征,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梧州市中医医院上报的70例中药注射剂配伍引起的不良反应报告,总结不良反应的特征,研究应对策略。结果中药注射剂与溶媒、化学药品、中药注射剂之间以及生物药品配伍可能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70例发生中药注射剂配伍不良反应的类型主要有皮肤系统28例(40.00%)、消化系统18例(25.71%)、中枢神经系统12例(17.14%)、心血管系统4例(5.71%)、其他8例(11.43%);配伍不良反应的中药注射剂药品种类主要有复方丹参注射液、参麦注射液、痰热清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丹红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等。结论中药注射剂配伍使用可能发生难以预测的不良反应,建议规范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以确保临床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我院2016~2017年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调取2016~2017年我院中药注射剂的用药数据,对品种、销售金额、用药频率(DDDs)、日均费用(DDC)等进行统计、排序和分析;对2016~2017年由中药注射剂引发的不良反应病例报告进行整理、分析;并利用PASS系统评价中药注射剂的用药合理性。结果2016~2017年中药注射剂用药金额的构成比分别为7.36%、6.31%;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的使用金额和DDDs稳居前列,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也较高;丹红注射液的DDC偏高;中药注射剂引发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皮疹、瘙痒、发热等;中药注射剂使用中存在无适应症用药、用法用量不适宜、溶媒不适宜、联合用药不当等情况。结论我院中药注射剂使用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临床药师应加强对不合理用药的干预,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9.
蒋维尔  徐军烈 《新中医》2015,47(10):136-139
目的:分析本院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液的临床应用情况,探讨临床中应用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液的安全性对策,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12年1月-2013年12月涉及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液的处方资料,并对临床出现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预防对策。结果:临床因使用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液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为584例,所占比例为1.79%;主要集中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49.14%)及12岁以下的儿童(28.25%);不良反应主要集中在用药后30 min之内;累及的组织、器官、系统主要有皮肤、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等,以皮肤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最高,临床主要表现为皮肤瘙痒、潮红、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等。结论:本院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液的临床应用基本合理,但存在部分不合理应用的状况,临床可通过加强引导、合理用药、规范给药、培养意识等措施,提高临床应用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液的安全性及合理性。  相似文献   

20.
中药注射剂致儿童不良反应情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中药注射剂在儿童人群中的ADR发生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932例中药注射剂致儿童不良反应病例,从性别、年龄、用药情况、严重程度、发生时间及ADR的主要表现、转归等多角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药注射剂致儿童ADR占中药注射剂ADR总体的23.7%;中药注射剂引起的儿童ADR以对皮肤及其附件的损害为主,占42.38%,其次是全身性损害,占31.99%,对消化系统的损害占8.88%;清热类的中药注射剂引起儿童ADR例次数最多,占88.84%,其中又以双黄连注射液引起的ADR病例数最多,占29.51%。结论:对儿童患者要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加强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