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结合小儿生理特点及脾胃生理特性,探析"调其饮食,适其寒温"对于小儿脾胃调理的重要意义,阐述调其饮食,适其寒温是顾护脾胃之根本;饮食不调,寒温不适则脾胃受损,罹患疾病;而患病后以饮食调理脾胃,当节戒饮食,并注意食物与药物的相互作用,避其害而趋其利,充分发挥食养、食疗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小儿生理、病理上与成人有很多不同,因此饮食禁忌与病后调养也有其自身特点. 强调饮食禁忌 小儿"脾常不足",消化力弱,一旦患病,则脾胃功能更处于低下状态,致胃口不开,饮食少思,故在护理中应特别注意饮食调摄,尤其对肠胃病的患儿,更应加以注意.正如清·徐灵胎<医学源流论·幼科论>所说:"小儿纯阳之体,最宜清凉.今人非太暖,即太饱,而其尤害者,则在于有病之后,而数与之乳,乳之为物,得热则坚韧如棉絮,况儿有病,则食乳甚稀.乳久不食,则愈充满,一与之吮,则迅疾涌出,较平日之下咽更多,前乳未消,新乳复充,填积胃口,化为顽痰,痰火相结,诸脉皆闭而死矣……其余之不当食而食,与当食而及不与之食,种种失宜,不胜枚举,医者岂能做而守之……故小儿病之所以难治者,非尽不能言之故也."可见,小儿患病之后,在食欲不振的情况下不可哺乳过量,否则乳食不消,积蓄为患,往往使患儿病情加重,不能达到及时治愈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按祖国医学理论,小儿面黄肌瘦是由于其脾胃虚损,运化失常消化吸收功能长期障碍而形成的一种慢性改变。主要原因有饮食无节、喂养不当以及疾病消耗等三个方面。小儿乳食无度,或食肥甘生冷,则易伤脾胃,胃伤则纳差,脾伤则运化失职,久之,则水谷精微无从消化吸收,致使脏腑、  相似文献   

4.
《辽宁中医杂志》2015,(12):2308-2309
小儿厌食症,李玉奇教授将其归为"小儿疳积"病,认为本病的根本病机是由于饮食或情志伤脾,造成脾胃运化失司,小儿脏腑娇嫩,脾胃受损,食积不化,久则蕴湿生热,阻滞气机所致气血生成障碍终至厌食及发育迟缓,治疗不单以健脾和胃为法,更注重清热凉血。  相似文献   

5.
万全以"调乳母、节饮食、慎医药"作为小儿养护思想,始终不离脾胃以平为期,以和为贵的纲领。如果小儿"乳食能进,大小便调,此肠胃之气足也。",则诸证皆安。不病时,强调预防,重视母乳喂养。治疗时,注重协调脏腑,尤重脾胃。诊断时,四诊合参,重视望诊。万全发展了儿科的辨证论治,提出的小儿疾病的养护思想和治疗方法,现在仍然是儿科的重要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6.
肥儿胶囊配合针刺四缝穴治疗小儿厌食症126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小儿厌食症是指小儿较长时间内不食 ,食欲不振 ,甚则拒食的一种常见病。一般认为 ,引起厌食症的主要原因有 :禀赋不足、喂养不当、饮食不节、脾胃虚弱、脾阳不振或思虑、虫积等 ,亦因小儿偏食[1] 和喜吃零食等不良习惯所致。长期如此 ,形成厌食。随着时间的推移 ,患儿病情加重  相似文献   

7.
<正>小儿厌食症是指小儿食欲不振,厌恶进食,或偏食,饮食无规律,食量明显少于同龄正常儿童,甚至拒食的一种病症。中医病名归属"恶食"、"不思食"、"不嗜食"、"不饥不纳"等。中医药治疗小儿厌食症具有较好的疗效,然而患厌食的患儿多数拒用针药,不能配合治疗,甚至被迫停止治疗。捏脊疗法是中医学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治疗小儿疳积、厌食症等疾病的有效方法,因其操作简单、疗效确定而被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8.
卫严蓉  冯璐  崔文成 《河南中医》2020,40(4):541-544
崔文成教授提出小儿变应性鼻炎多为肺虚食滞胃热证。小儿变应性鼻炎肺虚食滞胃热证的内因:一是内有肺虚特禀体质,二是鼻有湿邪伏遏;外因为"非时之感",六淫、异气、情志、饮食均为非时之感。崔教授认为,本病病位在鼻,病变脏腑在肺,涉及肝、脾与胃肠,病性为本虚标实,肺气虚为本,饮食聚为标。其基本病机为内有肺虚特禀体质,外有非时之感,鼻有湿邪伏遏,三者相合,闭据鼻窍则发病。崔教授常用《济生方》苍耳子散、《医宗金鉴》平胃散和《丹溪心法》保和丸加减治疗,并注重小儿的预防调护,将"军事化治理"的理念告知家长,使之运用于小儿的日常调理,双管齐下,收效显著。"军事化治理"有五个要点:①起居有常有定时;②饮食有节有规律;③适度锻炼;④调畅情志;⑤全家总动员。  相似文献   

9.
小儿厌食的中医治疗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厌食是指小儿较长时期见食不贪,食欲不振,甚则拒食的一种常见病证。其发病原因主要由于饮食喂养不当,导致脾胃不和,受纳运化失健。若因外感,或某些慢性疾病而出现的食欲不振者,则不属本病范围。本病多见于1~6岁的小儿。九十年代以来,中医治疗小儿厌食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现将有关内容综述如下:1 辨证分型治疗 秦氏报道王玉玲对小儿厌食的治疗分为六法:  相似文献   

10.
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可是,小儿常“脾胃不和”,“肠胃脆弱”,倘若不注意养护,一旦生病,则脾胃功能更处于低下状态,致胃口不佳,饮食少思,影响小儿身体健康。 哪些原因易使小儿脾胃受损呢?常见原因有二:一是饮食不当。有些家长缺乏育儿保健知识,饮食不讲科学,不重视卫生,片面强调吃些高营养的滋补食品,伤及小儿娇嫩的胃肠,造成胃肠不能正常消化、吸收,以致食欲  相似文献   

11.
厌食是指小儿较长时期食欲减退,甚则拒食的一种常见病,在城市儿童中发病率较高,以1~8 岁小儿为多.病因为饮食喂养不当,恣食肥甘,过食生冷,损伤脾胃正常运化功能,或因素禀脾胃虚弱,后天不足,脾虚则不运,胃弱则不纳,从而产生见食不贪,日久消瘦,甚至影响生长发育.中医药疗法在治疗小儿厌食方面具有特色优势,笔者运用推拿手法配合中药汤剂治疗小儿厌食62 例,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中医认为小儿泄泻的病因以感受外邪、伤于饮食、脾胃虚弱为多见。笔者将针对岭南药源组方的"小儿止泻脐贴"新制剂的研发背景,研发的关键技术与思路进行研析,从而为小儿腹泻的"小儿止泻脐贴"中医治疗方提供一定的支撑。  相似文献   

13.
小儿厌食症病在脾胃,治疗关键在"运脾",以清轻之剂解脾气之困,恢复转运之机,脾胃调和则胃纳自开。的7种证型。以"益气健脾""促运化益胃气,养胃阴""消积导滞、和中养胃""健脾胃除疳气,调合气血以养先天"为原则。针对不同病因病机,分为七型:食积内热、脾运失健、胃阴不足、脾胃虚弱、内伤饮食、虚实夹杂、脾胃虚弱兼虫积、疳气,创立千金肥儿饮1~7号与之对应;用药切忌攻下,以调理为主,可获良效。附小儿厌食症兼疳气(虚实相兼)、小儿厌食症(脾胃虚弱、肺肾气虚),验案2则。  相似文献   

14.
雷丽萍 《西部中医药》2005,18(11):17-17
小儿厌食症是指小儿较长时间食欲不振,甚则拒食的一种病症。本病的发生以家长溺爱,喂养不当,饮食结构不合理,过多饮用碳酸饮料等为主要原因。主要的症状有食欲不振、拒食、饮食过少、便秘、间断性腹痛、盗汗、消瘦、反复感冒等。传统的治疗原则多以调和脾胃,恢复运化功能为主。  相似文献   

15.
浅析万全重视顾护、调理小儿脾胃之气,提倡"调乳母、节饮食、慎医药"的观点,以期为临床诊治小儿疾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小儿非感染性腹泻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小儿药证直诀>有"小儿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之说.其病因多由于受凉、饮食不节、肠道菌群失调或腹泻治不得法而致.临床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1日数次,甚则十几次.大便呈蛋花状或水样,间或夹杂有未消化食物或黏液.小儿脏腑娇嫩,一旦发生腹泻,若不及时就医,往往因大量水液脱失,严重影响健康,甚至危及生命.近年来,笔者运用推拿手法辨证治疗小儿非感染性腹泻47例,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张吉仲  郭瑜 《河南中医》2003,23(2):19-19
脾胃乃后天之本 ,气血生化之源 ,机体生命活动的持续与气血津液的化生 ,都有赖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脾胃升清降浊 ,相辅相成 ,润燥相济 ,阴阳相和。得宜则谷食得消 ,精微得布 ;失宜则疾病丛生。读万全之《育婴家秘》 ,万氏谓小儿脾常不足 ,因而在临证及护养上时时注意护惜不足之脾胃 ,尤其在饮食护养、临证用药及用药途径方面有其独到的见解。现简述如下。1 节其乳食万氏认为调理脾胃 ,当适其寒温 ,节其饮食 ,饱则伤胃 ,饥则伤脾 ,热则伤胃 ,寒则伤脾。因而主张小儿饮食 ,要适其寒温 ,宜吃七分饱。“小儿肠胃尚脆而窄 ,若稠粘干硬 ,酸咸…  相似文献   

18.
刘卓教授认为小儿多发性抽动症可归属"慢惊风""抽搐"等范畴,与"肝风""痰火"关系密切;脾常不足,脾主运化水湿,开窍于口,饮食伤脾,或久病体虚,脾失健运,痰浊内生,痰阻心窍,心神被蒙,则脾气乖戾,喉发异声。肝风夹痰走窜于经络,因此出现抽动的症状。运用文静汤加减与饮食情志治疗,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正>中医认为,小儿腹泻主要是由感受外邪、内伤饮食和脾胃虚弱等原因所致,主要病变在脾胃。本病以夏秋季节多见,因为刚刚结束的长夏暑湿当令,容易湿困脾胃而发病。天气原因也易于导致食物变质,小儿误食后易致脾胃损伤而发生腹泻。中医辨证施治,一般把腹泻分为5种类型:伤食泻:主要症状是不思饮食、打嗝酸馊味大,甚则呕吐、腹泻、腹痛,痛则欲泻,泻后痛减,且大便酸臭、夜卧不安,舌苔厚腻或微黄。风寒泻:症见腹泻清稀、  相似文献   

20.
厌食是指小儿较长时间不欲饮食、甚至拒食的一种常见病症.临床以食欲不振为主要特征.尤以1~6岁小儿多见,其发病无明显季节性差异,若因外感,或某些慢性疾病而出现的食欲不振者,则不属于本病范围.近年来我们采用小儿推拿疗法加四缝穴刺血,治疗本病125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