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分析肺癌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为辨证分型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在本院确诊并治疗的肺癌合并肺部感染患者224例,根据中医辨证方法,参照肺癌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症候诊断标准,依据主症特点、伴随症状、舌象、脉象对224例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并采用SPSS19.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24例患者主要有8种症候分型,症候数为438个。其中12例(5.36%)患者症候数为1,另外212例(94.64%)患者症候数为2个以上单证组成。结论:肺癌合并肺部感染中医证型分布广,多数为两个以上症候合并,且多为气虚、痰结、阴虚相兼。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合并华支睾吸虫感染的肝硬化患者与未合并华支睾吸虫感染的肝硬化患者,两者舌、脉、症候表现及证型分布规律。方法:慢性乙型或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酒精性肝硬化患者共138例,按有无合并华支睾吸虫感染分为感染组和对照组,观察其舌象、脉象和症候,并按《肝硬化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的诊断标准进行辨证分型。结果:感染组肝气郁结证和瘀血阻络证较对照组多见(P<0.05),而水湿内停证、湿热蕴结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则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合并华支睾吸虫感染的肝硬化患者舌、脉、症候有其分布特征,辨证类型有着不同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辨证分型提供依据。方法:研究对象为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47例,对所有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按照统计学方法,探讨该病的证型分布规律。结果:147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平均年龄为(64.03±8.06)岁,老年人发病率较高,尤以60岁以上的发病率高。男女发病比例为1∶1.53,糖尿病病程在0~10 a者最多。本病各证型出现比例为:阳虚寒凝血瘀证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血瘀证痰瘀阻络证肝肾亏虚证阴虚血瘀证。结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多发生于老年人,与糖尿病病程关系并不密切,辨证多以阳虚寒凝血瘀证、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血瘀证较为多见,血瘀贯穿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始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硬化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规律。方法:统计分析近30年来国内公开报道的肝硬化辨证分型文献,运用多组间χ2检验对总结出的各组病例数据进行两两比较。结果:明确提出肝硬化辨证分型的有78篇,病例共5283例,肝硬化常见中医证型依次为:气滞血瘀证、血瘀证、湿热内蕴证、肝肾阴虚证、脾虚湿盛证、脾肾阳虚证。结论:肝硬化病例的统计结果对确立该病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肝炎肝硬化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及其与Child-pugh分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同步检测TB、ALB、PT、腹水、肝性脑病并计算Child-pugh分级。结果:肝郁脾虚组以Child-pugh分级A级为主占81.0%,在气滞湿阻组及湿热内蕴组中以Child-Pugh分级A级和B级为主,在肝肾阴虚组中C级呈上升趋势。结论:Child-Pugh分级与肝炎肝硬化中医证型存在一定规律,可用于指导肝炎肝硬化的中医辨证分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华北地区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方法:选取由华北地区各大医院收治的共计125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中医证候分型,制定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调研表,统计患者相关信息。对各中医证候和常见症状在患者中出现的概率,以及常见症状在中医证候中出现的概率进行统计。结果:患者中医证候可以分为风犯肺卫、肝火犯肺、肺脾气虚和气虚血瘀,4种症候中出现频次最高的症状分别为咽痒咳嗽、咽干口苦、自汗畏风和胸闷气短,中医证候与临床辨证症候的符合率为50%。结论:对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的诊断应以中医诊断和临床辨证相结合的方式,提升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运用因子分析方法,探讨进展期胃癌的证型分布规律以及辩证要点。方法对506例进展期胃癌患者频数>10%的症候及舌脉进行因子分析,提取5个公因子,归纳为5个证型。结果进展期胃癌常见中医证型为:脾胃虚损瘀毒内蕴证、心脾气血两虚证、脾虚痰湿凝结证、肝胃不和证、胃热伤阴证,并得出各型辨证要点。结论因子分析法对进展期胃癌临床辨证分型标准的确立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乙肝后肝硬化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其与HBV复制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25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同步检测乙肝5项、HBV-DNA。结果:HBV-DNA在湿热内蕴型中复制最为活跃,肝肾阴虚型次之,在脾虚湿盛、肝气郁结两型中最低。结论:乙肝后肝硬化常见的证型依次为湿热内蕴、肝气郁结、脾虚湿盛、肝肾阴虚及脾肾阳虚,均以血瘀为基础证型。HBV复制与肝硬化中医证型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因子分析探讨乙肝后肝硬化的症状组合规律和证候分类及分布规律,为该病的中医辨证分型客观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的原则和方法,应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对276例乙肝后肝硬化的症状及体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因子分析结果显示乙肝后肝硬化基本中医证型的分布依次为血瘀证(21.01%)、脾气虚证(16.30%)、肝郁脾虚证(14.49%)、湿热内蕴证(13.41%)、脾虚湿盛证(12.32%)、脾肾阳虚证(11.59%)、肝肾阴虚证(10.87%)。结论:乙肝后肝硬化基本中医证候有7类,以血瘀证、脾气虚为最常见。  相似文献   

10.
120例难治性抑郁症中医征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难治性抑郁症的中医证候特点及辨证分型规律。方法:通过对120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采集病史、症状、舌、脉等基本信息,以频数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分析难治性抑郁症的证候分布规律及证候特点。结果:难治性抑郁症常见症状共36种,出现频率较高的有:忧愁善感、烦躁、神疲乏力、兴趣索然、食欲下降、倦卧少动等,常见辨证分型分为5类:肝郁脾虚、气郁化火、脾肾阳虚、肝郁痰阻、肝郁血瘀。结论:难治性抑郁症与普通抑郁症在证候特点有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生存质量状况及中医证候积分、辨证分型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2014年1月—2015年1月应用调查问卷调查416例肝硬化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其中医证候积分。结果肝硬化患者生存质量评分40.47~91.27分,平均(70.14±6.63)分;中医证候积分4~50分,平均(14.60±1.99)分。肝硬化患者生存质量得分与中医证候积分呈负相关,且不同证型的肝硬化患者生存质量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在肝硬化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医辨证治疗,消除患者症状,以全面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肝硬化腹水属中医“鼓胀”范畴。病深势笃,证候复杂,虚实兼夹,预后不佳,现今仍是临床常见的难治病证。笔者采用中医辨证为主的方法治疗肝硬化腹水122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22例均为本院2001年2月至2006年10月收治的住院患者及门诊患者,所有病例均符合  相似文献   

13.
肝硬化的中医辨证分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通过对临床肝硬化患者的各项临床信息进行分析,探讨肝硬化的临床辨证分型的规律。方法:选择肝硬化患者100例,对患者的一般情况、症状、临床辨证分型、Child-pugh分级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肝硬化患者中,腹胀、少尿、舌淡苔薄或腻出现的频率最高。通过对ALT、AST的数值、Child-pugh分级、并发症的出现等结果进行分析,气滞湿阻证病情最轻,肝肾阴虚证病情最重。结论:肝硬化的中医证型由气滞湿阻→湿热壅盛→肝脾血瘀→脾肾阳虚→肝肾阴虚逐渐加重。  相似文献   

14.
辨证分型治疗肝硬化腹水17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鲁明 《四川中医》2007,25(7):59-60
目的:探讨中医中药治疗肝硬化腹水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172例肝硬化腹水患者按中医辨证分型治疗。结果:中医中药治疗总有效率为75.6%。结论:从病因病机、辨证、治疗、证型与疗效以及预后的判断等方面,认为本病的形成多因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肾失气化,使气、血、水瘀积于腹内而为病,舌象对本病的辨证尤为重要,在治疗上以攻补兼施之法为好,并发现气滞血瘀型临床疗效较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肝硬化中医辨证分型与CT影像学特征具有的关系。方法:选取肝硬化患者190例,共包括6种中医证型,对所有患者的肝脏体积进行测量,对患者肝脏CT灌注参数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脾肾阳虚证患者以及瘀血阻络证患者,在HAP方面表现较高(P0.05);水湿内阻证患者的PVP表现较高,湿热蕴结证以及肝肾阴虚证患者表现较低,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结论:肝硬化中医辨证分型同CT灌注影像表现出相关性,伴随着证型的逐渐发展,患者自身肝脏体积以及CT关注血流动力学随之变化。  相似文献   

16.
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为中医辨证论治提供依据。方法:将618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采用临床问卷调查,填写高血压病患者登记表格及中医症候分级量化表后进行辨证分型,分为无症状者、肝火亢盛型、阴虚阳亢型、痰湿壅盛型、阴阳两虚型、证型不明确者,分析其证型分布规律性。结果: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肝火亢盛证型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证型。辨证分型从高向低依次为肝火亢盛型〉痰湿壅盛型〉阴虚阳亢型〉阴阳两虚型。结论:研究表明,随着高血压病痛程的延长及中医辨证病机由实至虚的进展,患者的血压会逐渐增高,为辨证治疗高血压病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析理气渗湿汤治疗肝硬化腹水气滞湿阻证的疗效观察及其对RAAS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21年4月-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肝硬化腹水气滞湿阻证患者进行研究,以电脑随机分组功能进行分组,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各30例,参照组采用基础西医治疗,研究组在参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理气渗湿汤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腹水深度、中医症候评分、及肝功能指标及血管活性物质指标。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96.66%高于参照组73.33%,(P<0.05);试验期前,腹水消退情况、中医症候评分、血管活性物质(RAAS)、肝功能指标两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试验期后,两组患者,腹水消退情况、中医症候评分、RAAS检测指标、肝功能指标均有降低,且研究组患者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理气渗湿汤治疗肝硬化腹水气滞湿阻证患者,可起到提高治疗有效率,缓解患者肝硬化腹水症状,改善肝功能指标及血管活性物质指标的效果,建议临床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医证型与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及Child-Pugh分级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12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就诊的319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中西医临床资料,对比不同中医证型患者的肝功能分级、血流动力学差异。结果:依据病例数多少,各证型分布依次为肝郁脾虚证、瘀血阻络证、湿热蕴结证、脾虚湿盛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不同证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门脉血流动力学存在一定差异,与肝郁脾虚证相比,瘀血阻络证、湿热蕴结证、肝肾阴虚证和脾肾阳虚证的门脉内径明显增宽,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瘀血阻络证、湿热蕴结证、脾虚湿盛证门脉流速明显降低(P0.05,P0.01),瘀血阻络证门静脉血流量降低(P0.05)。肝功能A级的患者以肝郁脾虚证为主,肝功能B级以湿热蕴结、脾虚湿盛为主,肝功能C级以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瘀血阻络证为主。结论: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医证型呈一定规律分布,不同证型与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及肝功分级有一定相关性,可为中医辨证分型、病情评估提供更加客观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基于聚类分析探讨儿童难治性抽动障碍的临床特点及证型分布。方法横断面研究。选择2015年10月-2022年1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小儿脑病专科门诊183例3~18岁难治性抽动障碍患儿, 应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16和IBM SPSS Statistics 26.0进行频数描述性分析、系统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 探讨该病临床特点及证型分布。结果 183例难治性抽动障碍患儿的中医症状聚类为6类, 得到5类证型, 其中类脾虚肝旺夹湿证占比最大(27.32%), 后依次为类痰火扰神证(21.31%)、类风热犯肺证(18.03%)、类痰气交阻证(17.49%)、类阴虚夹湿证(15.85%)。结论通过对本院儿童脑病专科门诊难治性抽动障碍患儿相关信息的挖掘与分析, 得出该病症的常见中医证型, 为其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乙肝后肝硬化中医证型与肝、脾血流动力学参数的相关性,以发现对其中医辨证有价值的超声检查参考指标.方法 对符合乙肝后肝硬化标准的135 例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和肝脾超声检查.对门静脉内径及平均血流速度、脾静脉内径及平均血流速度、门静脉每分钟血流量、脾静脉每分钟血流量、门静脉淤血指数、脾静脉淤血指数等指标进行检测并分析.结果 脾肾阳虚、瘀血阻络证与肝气郁结、湿热内蕴证相比较,门静脉淤血程度更重,具体表现为主干内径更宽、主干血流量更大、血流流速更缓、淤血指数更高等.脾静脉血流动力学参数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不甚明显.结论 乙肝后肝硬化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伴随病情进展呈动态演变的规律.门静脉主干内径、门静脉主干血流量及流速、门静脉淤血指数可以作为脾肾阳虚证、瘀血阻络证的判断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