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2.
3.
白光教授认为,功能性腹泻病位在肠与脾胃,但与肝肾关系密切,主要病理因素为湿邪为患,情志失调,气机升降失常。故治疗关键在于疏肝理气,佐以健脾益气。经验方为解郁固肠汤,临证辨证加减。另注意综合调理患者全身气机及脾胃的升降,注意饮食调摄,保持乐观情绪。 相似文献
4.
牛学恩教授认为功能性腹泻的发病关键在于肝郁脾虚,注重柔肝、舒肝、肝脾同调的思路,选方用药有其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5.
樊斗霜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10,23(8):8-9
慢性腹泻是临床一种常见的内科疾病,属中医“泄泻”、“久泻”范畴,本文从“泄泻”的病因病机入手,阐发“泄泻”与湿的关系,并重点论述除湿法应运于临床治疗慢性腹泻的具体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7.
顽固性功能性便秘虽无器质性病变,但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中医药对本病治疗在提高疗效、降低复发率、避免不良反应等方面显示出巨大优势,临证发现在现代人饮食结构的改变、精神心理及社会等因素的影响下,以大便黏涩不爽为主要特点的顽固性便秘的患病率越来越高,认为其基本病机为湿邪内生,肠道气机阻滞,大肠传导失职,提出湿易从热化、... 相似文献
8.
9.
慢性胃炎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中医认为湿邪易犯脾胃,是其重要的致病因素之一。本文介绍了笔者团队治疗慢性胃炎湿邪致病的临证思路及用方用药特色,并附以验案,具体治湿方法包括健脾化湿法、清热化湿法、温化寒湿法、升阳化湿法。 相似文献
10.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由于含有胆汁的十二指肠内容物异常地反流入胃引起的胃黏膜炎症。胆汁反流性胃炎是临床一种常见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临床治疗中存在难以根治、复发率高等特点,其病因可能与幽门生理功能异常、胃肠蠕动功能障碍、幽门螺杆菌感染、胃肠激素水平异常以及胆囊切除术等外科手术有关。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任顺平教授从事医疗、教学、科研40多年,他结合多年临床经验,提出该病病位在胆、胃,与肝、脾关系极为密切。病机主要为脾胃气机不利,胆失疏泄,胆汁上逆。临床治疗上从脾胃气机角度入手,采用疏肝利胆、健脾和胃、活血化瘀方法,使胆汁循胆道下行、脾胃气机运转正常。任师非常注意饮食及心理调摄。嘱患者少食多餐,规律进食,选择易消化食物,避免酸甜辛辣、腌制及油炸食品。且反复强调患者应自行调整情绪,保持乐观,避免焦虑,积极配合药物治疗,在临床实践中取得显著疗效,充分体现中医药治疗本病的优势。文章结合案例,介绍任顺平教授从脾胃论治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经验,以期为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1.
《时珍国医国药》2015,(11)
目的探讨从脾论治功能性腹泻的临床疗效及机制。方法 60例功能性腹泻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记录治疗前后腹泻次数,采用Bristol粪便性状量表、总体印象量表、中医症状积分表、SF-36生活质量量表进行评分,并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腹泻次数在治疗后2周(P=0.02)、4周(P=0.33)、停药后4周(P=0.04)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两组bristol粪便性状积分在治疗后2周(P=0.19)、4周(P=0.03)、停药后4周(P=0.011)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前后总体印象量表积分在治疗4周后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两组治疗前后在胃脘痞满、气短、畏寒怕冷、纳呆、口吐清涎、四肢乏力、全身困重、大便稀溏中医症状积分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2);两组生活质量SF-36积分在一般健康状况(GH)、精神健康(MH)社会功能(SF)、精力(VT)四个维度治疗前后积分改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从脾论治功能性腹泻既能改善消化吸收功能,减少腹泻次数、改善便质、减轻中医症状,又能调畅情志,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功能性发热中医辨证为内伤发热,与痰湿郁热、瘀血发热、气虚发热、血虚发热、阴虚发热等有关。本例患者见面色不华,头身困重,胸闷纳呆痞阻,舌红,苔黄腻,脉滑,是为湿邪,气机阻滞,加上脾虚不运而生湿,湿邪留恋,郁而发热,误投滋阴,湿邪更甚,当以化湿为主,兼以清热。 相似文献
13.
14.
赵炳南先生是近现代著名的中医皮外科名家,燕京学派的开山祖师。其对“天疱疮”的学术见解,是根据个人的临床实践,在继承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有所发挥和创新,认为“湿”是辨证论治的核心,临征中既强调原则性,又不失灵活性,在口服汤剂同时辅以外治法。 相似文献
15.
16.
遗尿为儿科常见病、多发病,从古至今,众医家多从肾、脾、肺论治遗尿.刘竹云认为遗尿不只与肺、脾、肾等脏腑相关,湿邪亦为影响患儿遗尿的重要因素,认为其基本病机为湿邪困脾、脾失健运,治疗以利湿健脾为主.刘竹云临床上通过自拟止遗方加减以利湿健脾、固涩止遗,取得显著疗效,附医案 1 则以资验证. 相似文献
17.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