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丽 《内蒙古中医药》2014,33(28):147-148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期间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非手术患者。结果:治愈率40%,好转率57%。结论:为达到预期治疗效果,应重视患肢护理,加强用药观察,做好心理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  相似文献   

2.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临床上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近年来发病率逐年增高。目前治疗DVT仍多采用静脉溶栓加抗凝治疗为主,但在溶栓过程中易发生出血倾向和肺栓塞,对治疗造成不利的影响,且肺栓塞是造成DVT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我科2002年5月-2005年10月采用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DVT患者79例,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下肢深静脉血栓后遗症(post-thrombotic syndrome,PTS)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远期并发症,其主要典型临床表现包括疼痛、肿胀、浅静脉曲张、皮肤改变(色素沉着、湿疹、硬化)等,严重者将发生静脉性溃疡。由于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4.
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 DVT)是周围血管疾病中的常见病,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下肢深静脉血栓后遗症(post-thrombotic syndrome PTS)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远期并发症,其主要典型临床表现包括疼痛、肿胀、浅静脉曲张、皮肤改变(色素沉着、湿疹、硬化)等,严重者将发生静脉性溃疡.大约有20%-50%的DVT患者在两年内发展为PTS,其中伴有静脉溃疡约5%~10%,严重影响着患者生活质量[1].……  相似文献   

5.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由于长期卧床、手术(骨科、妇科)、肿瘤、妊娠、股静脉穿刺、输液等多种诱因引起单侧或双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导致一侧或双侧下肢急性或亚急性肿胀疼痛,急性期易并发肺栓塞。目前许多患者,急性期虽经溶栓、抗凝,置放下腔静脉滤器治疗,仍遗留下肢静脉功能障碍,长期出现单或双侧下肢水肿,影响正常生活。我们于2002年以来应用自制制剂通脉散胶囊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68例,收到理想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为常见周围血管病,常遗留患肢瘀肿胀痛后遗症,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和工作。我们通过多年实践用自制抗栓通络丸治疗后遗症患者56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诊断依据按照中国中西医结合周围血管病研究会第四届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判定。1.2临床资料本组患者56例,其中男35名,女对名。工人18名,农民32名,教师4名,干部2名,发病诱因:外伤后24名,手术后匕名,产后8名,脚癣诱发3名,不明原因6名。发病部位:左下肢46名,右下肢5名,双下肢5名。发于骼股以上静脉40名,小腿深静脉血栓16名。合并肺栓…  相似文献   

7.
王海兰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5):141-142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病人的康复护理。方法:将DVT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由责任护士负责进行健康评估,实施康复护理计划,对照组按照常规的护理方法。结果:观察组病人了解疾病知识,正确掌握功能锻炼方法,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DVT病人实施相关护理康复计划,减轻了痛苦,促进了康复,防止了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雷伶俐 《河北中医》2010,32(10):1567-1568
<正>由于社会老龄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环境的改变,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1998-10—2008-09,我科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36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236例均为本院外围血管科住院患者,男167例,女69例;左下肢196例,右下肢28例,双下肢12例;治疗时  相似文献   

9.
鲁花  郭静 《河南中医》2006,26(9):88-88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较常见的周围血管病,近几年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临床上可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及手术治疗。护理上根据具体病情,实施整体有效的护理措施[1]。我科自2004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28例,其中男22例,女6例;年龄25~78岁,平均52岁;左下肢  相似文献   

10.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文娅 《中医正骨》2008,20(8):78-79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m thrombosis DVT)是骨科较常见的并发症。自2000年1月至2006年8月,作者对36例下肢DVT进行护理观察,无1例发生肺栓塞及出血性疾病,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非手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其发病因素比较复杂。最主要的因素是血液滞留;另外,静脉壁损伤、肿瘤性疾病也是重要的诱发因素。本病一旦发生,不仅严重影响下肢功能,而且可合并肺栓塞,甚至危及生命。现将非手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是血液在深静脉系统不正常的凝结。 DVT 90 %发生于下肢 ,表现为肢体肿胀、疼痛。笔者在开展这项工作方面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现将体会介绍如下。1 治  疗1.1 保守治疗 :包括溶栓、抗凝和祛聚三大原则。 1溶栓疗法 :主要是激活纤维酶原 (特别是在血栓内的纤溶酶原 )转变为纤维蛋白酶而溶解纤维蛋白 ,从而使血栓消融。常用的药物为链激酶和尿激酶 ,而以尿激酶应用最广泛 ,其剂量通常为 6万U~ 4 0万U/ d。 2抗凝疗法 :主要是抑制体内凝血过程中的一些环节 ,制止血栓形成和蔓延 ,常用的药物是肝素 ,剂量为 10 0 0…  相似文献   

13.
目的就中药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效果进行探究。方法对2017年5月—2018年5月来进行治疗的40例符合中医诊断深静脉血栓形成标准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病程时间在5周~6个月。所有病例均采用活血化瘀跟利湿通络的中药来进行治疗,同时口服肠溶阿司匹林来进行治疗,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探究。结果 40例患者在经过中药治疗之后,痊愈16例,有效21例,无效3例,治疗总有效率达到了92.50%。结论通过中药预先干预的模式,能够有效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提高患者的治疗跟预后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应用以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溶栓治疗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7年1月该院收治的110例接受溶栓治疗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措施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51例,有效率92.7%,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42例,有效率76.4%,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好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溶栓治疗过程中,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显著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帮助患者更好的康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为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属传统医学的肿胀、血瘀证等范畴。近年来,笔者对6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行辨证护理,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60例,其中男42例,女18例;年龄23~80岁,平均45.2岁;血栓发生于左下肢41例,右下肢11例,双下肢8例。发病到就诊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深静脉血栓形成非手术治疗期间的护理。方法:对我科从2006年6月至2009年7月98例非手术患者从一般处理饮食护理心理支持并发症护理健康教育出院指导等各个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出院患者治愈率为71%好转率为20%。结论:为了使疾病达到预期治疗效果。护理工作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7.
刘辉  张宏亮 《中医研究》2011,24(12):47-48
目的:观察瘀水同治法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的疗效。方法:选取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患者38例,给予桂枝茯苓丸(改汤剂)辨证加减治疗,同时注意休息,避免久站久立。30 d为1个疗程,1~3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临床痊愈10例,显效12例,有效10例,无效6例,有效率占84.2%。结论:瘀水同治法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不可忽视的重要方法,临证运用得当,常可收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非手术治疗期间的护理经验。方法:对我科76倒非手术患者,从一般处理、用药观察、饮食护理、心理支持、并发症护理、健康教育、出院指导等各个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出院患者治愈率为32.5%,好转率为67.5%。结论:为了使疾病达到预期治疗效果,护理工作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19.
郑燕  饶艳 《中国中医急症》2004,13(4):265-266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目前发病有增长的趋势,对其的治疗及护理日益引起临床重视.我院 1999年 4月~ 2002年 4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26例,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将治疗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