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温胆汤临床应用广泛,历代诸多医家均有不同的拓展应用,罗增刚教授从医数十载,秉承导师学术经验,擅于运用温胆汤化裁或联合其他经方治疗疾病,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温胆汤源于孙思邈的《千金要方》,由半夏、茯苓、枳壳、竹茹、陈皮、生姜、甘草、大枣组成,具有理气化痰、清胆和胃之功,主治胆胃不和、痰热内扰而引起的胆怯易惊,虚烦不寐,失眠多梦,呕吐呃逆,头晕目眩,胸闷口苦等症。笔者在儿科临证中常以温胆汤随证化裁治疗多种疾病,只要辨证准确,用之灵验,兹举案例如下。  相似文献   

3.
温胆汤最早载于《备急千金要方》,后世医家习用其治疗胆胃不和、痰热内扰所致的各种疾病。王素梅教授结合小儿"脾常不足"、易生痰湿、体禀纯阳、痰易热化特点,擅长用温胆汤治疗儿科疾病,如小儿厌食、肺炎、夜啼、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及多发性抽动症等,凡辨证属痰热互结为主者,均以温胆汤为主方,随证加减,在临床上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张蒙  宁俊云 《国医论坛》2010,25(1):10-10
<正>温胆汤首见唐代孙思邈所著的《千金要方》,书中记载用以治疗"大病后虚,烦不得眠。"后世医家通过临床实践发现温胆汤治疗范围广,疗效佳,在《千金要方》的基础上,加减化裁,又有了新的发展。王增祥教授是陕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从事中医临床40余载,学验俱丰,本人有幸随王老临诊,发现王老善用温胆汤治疗各类精神疾病,收效甚好,现举例介绍如下。1抑郁症  相似文献   

5.
温胆汤源出自南北朝《集验方》,经南宋陈无择化裁而大行,为中医临床常用名方,后世化裁甚多,亦有衍方名世,如二陈汤、蒿芩清胆汤、黄连温胆汤等。其方证辨识要点有三:痰湿困阻、神明不昌、胃失和降,临证应根据病机变化而灵活化裁或合方应用。根据温胆汤及其类方在心血管病中的应用,举案分析,抛砖引玉,以候明教。  相似文献   

6.
温胆汤是一张古代名方,在南北朝时期的《集验方》、唐代孙思邈的《千金方》、宋代陈无择的《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均有记载。之后的历代医家对其不断地灵活运用。徐福松教授临床喜欢用该方,并且对该方进行适当化裁,组成匠心独运的徐氏温胆汤,用之于男科临床,治疗男性不育症、阳痿、慢性前列腺炎等男科疾病,每每收效显著。本文对徐氏温胆汤的方药组成、辨治要点逐一介绍,并且介绍了使用徐氏温胆汤治疗不育症、阳痿、慢性前列腺炎各一例病案。  相似文献   

7.
《辽宁中医杂志》2017,(4):706-708
宋代医学家陈言的《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所载温胆汤,主治胆失疏泄,气郁生痰,痰浊内扰,脾胃不和所致胆郁痰扰证。万远铁教授遵"百病皆由痰作祟""怪病多痰"之旨,临证治疗各类疑难杂症时常从治痰着眼,善用温胆汤灵活化裁,治疗各类以"痰"为基本病机的疾患,疗效甚佳。文章选取万教授运用温胆汤治疗痰证之精神分裂症、美尼尔氏综合征、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胃炎的几个典型案例以论之。  相似文献   

8.
温胆汤是古今治疗内科杂病的名方,原方出自孙思邈《千金要方》,由半夏、枳实、陈皮、竹茹、甘草、生姜6味药组成,具有清热化痰、和胃降逆之功,主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宋代陈无择对该方进行了加减化裁,在原方基础上加茯苓、大枣,生姜减为五片,主治"虚烦"、"惊悸"等病证.《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对药物进行调整后,遂使温胆之性由温而平,实为清胆,临床运用也更加广泛,后世所用黄连温胆汤、十味温胆汤及蒿芩清胆汤等均为《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化裁而来.笔者在临床中对气郁痰结、痰热内扰、痰瘀互结型多种疾病,灵活运用该方,异病同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温胆汤及其化裁方在临床上的应用。方法:通过案例分析法对不同病证的患者应用温胆汤及其化裁方疗效进行观察。结果:温胆汤化裁治疗中风、心悸、失眠、癫痫等有良效。结论:温胆汤及其化裁方的主治病证主要包括:精神神志病证,脾胃病证等。  相似文献   

10.
黄连温胆汤出自清代陆廷珍的《六因条辨》,是清热化痰的常用方剂。王强主任中医师应用黄连温胆汤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气综合征(OSAHS)的经验颇丰,研究总结王强主任中医师应用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OSAHS的脉证标准和加减化裁方法经验,为临床治疗OSAHS提供一有效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高少才  屈小元  马战平 《陕西中医》2016,(10):1423-1424
温胆汤首见于唐代《备急千金要方》和《外台秘要方》中,其中《外台秘要方》注明其源于《集验方》。考《集验方》乃南北朝名医姚僧垣(公元499~583年)所撰,原方由生姜、半夏、橘皮、竹茹、枳实、炙甘草六味药物组成。宋代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温胆汤凡"三见",其中,见于"虚烦"和"惊悸"的两方用药相同,即用《千金》原方加茯苓、大枣,生姜则由原来的四两减为五片,指证不再说是"胆寒",而说是"气郁生涎(痰),变生诸证",《三因方》这一调整,遂使温胆汤之药性由温而平,临床运用也更广泛了,后世所沿用温胆汤,也大都为陈无择之温胆汤。历代医家由于未能搞清这一嬗变关系,所以不免曲为之说。刘华为教授倡导气化论,擅用活用温胆汤化裁治疗疑难危重症可谓是别出心裁。  相似文献   

12.
王小芸  宋明锁 《光明中医》2014,(10):2055-2057
宋明锁老师的经验方栀子温胆汤是在温胆汤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减化裁而成。此方在临床上应用广泛,特别是治疗小儿疾病每获良效。本文简要列举其在抽动症、癫痫、眩晕、梦魇、遗尿等的灵活使用。  相似文献   

13.
《辽宁中医杂志》2016,(8):1635-1637
通过查阅记载有温胆汤的古籍、现代学者有关温胆汤的专著及论文,对温胆汤源流及方名进行考证与分析发现:温胆汤最早记载于南北朝时期姚僧垣的《集验方》,后经宋代的陈无择化裁,被后世医家广泛运用于临床;温胆汤的方名存在"温"应如何解释及本方为何着眼于"胆"的疑问,存在疑问的原因为:后世医家对温胆汤的认识在不断发展,对方中药物的认识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14.
温胆汤(《千金方》)主治胆胃不和,痰热为患。方由陈皮、半夏、茯苓、枳实、竹茹、甘草组成。我们根据原方之机理,加减化裁治疗小儿厌食症(排除器质性消化系统疾病),取得较好的疗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痰饮作为心系疾病一个重要致病因素,一直以来深受各中医名家学者重视。温胆汤作为祛痰名方,因其疗效显著被历代医家广泛应用。于睿教授在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从事中医药治疗心系疾病工作已20余年,在大量临床患者的治疗实践之中,逐渐地对古方治疗临床常见病有了深入的理解,形成独到的治病理论依据,注重舌脉辨别,寻找疾病本质,精准辨性辨证,对中医经典中的古方灵活化裁,从而体现经典古方的显著疗效。温胆汤是于睿教授临床工作中治疗心系疾病常用方剂,凡经过辨证属于痰饮所致出现惊悸、胸闷、失眠等症状者,都会选用温胆汤的加减化裁治疗,取得良好疗效。通过整理于睿教授妙用祛痰名方温胆汤治疗痰饮引发的心悸、失眠、胸痹心痛等多种心系疾病的案例,总结出理气化痰,继而祛瘀、养心的治疗之法。这些案例不仅显示出经典古方的神奇疗效,而且深刻体现了辨证论治在中医临床治疗工作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异病同治"的中医观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温胆汤的组方机理及临床应用.方法:通过查阅文献,总结临床医家经验,结合自身的临床实践,对温胆汤的扩大应用进行探索.结果:温胆汤及其加减方针对的病机是“痰湿”“郁热”,凡由“痰”所引起疾病,均可用温胆汤化裁,其治疗范围广泛.结论:“百病皆为痰作祟”,温胆汤可广泛应用于痰证的治疗,临床灵活辨证加减,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温胆汤见于唐代孙思邈所著的《千金要方》,用以治疗“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后世医家通过临床实践,发现温胆汤的疗效极佳,治病范围又广,在《千金要方》的基础上,加减化裁,又有新的发展。为此,根据  相似文献   

18.
温胆汤治疗儿科疑难杂证的经验江苏省镇江市云台医院彭立群(212002)温胆汤首见于唐代孙思逸之《千金要方j。当时用于治疗大病后虚烦不得眠,后世用于治疗眩晕、心悸、呕吐、嘈杂、癫痫等症.近年来多用于治疗内科疾患如冠心病、高血压、甲状腺机能亢进,神经官能...  相似文献   

19.
从温胆汤看历代医家对痰病的论治及发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胆汤出自宋陈无择所撰之《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由半夏、竹茹、枳实各二两,陈皮三两,甘草一两,茯苓一两半,生姜五片,大枣一枚组成。原方述“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后世多有发挥,应用广泛,凡痰热内郁,胆气不和,皆可用之。后世医家将温胆汤加减化裁,用于治疗痰症,其对现代临床实践也有着很强的指导作用。本文旨在发掘历代医家治疗痰证之温胆汤及其类方的应用,用来指导临床各科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临床应用温胆汤化裁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高血压病、病毒性心肌炎、心脏神经官能症、高脂血症等心系疾病的概况.凡符合胆胃不和、痰热内扰的病机,不论病种,皆可在临床各科使用温胆汤.本文同时还提出了目前温胆汤治疗心系疾病的临床研究中所存在的诸多问题,如临床研究设计不完善、综合疗效判定标准不统一、随症加减方案不统一、治疗机理不明确、剂型单一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