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目的:观察康复训练与电针、理疗综合治疗早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102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采用针灸理疗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康复训练和电针。结果:治疗4周后,在面神经功能分级上、在治愈率和总有效率上,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二者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P<0.01、P<0.05)。结论:康复训练结合电针、理疗综合治疗周围性面瘫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尔兆娟  张洪秀 《四川中医》2011,(12):103-104
目的:观察康复训练与电针、理疗综合治疗早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115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7例)和对照组(58例),对照组采用针灸理疗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康复训练和电针。结果:治疗4周后,在面神经功能分级上、在治愈率和总有效率上,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二者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P〈0.01、P〈0.05)。结论:康复训练结合电针、理疗综合治疗周围性面瘫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四关穴温针灸配合穴位敷贴与单纯针灸(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60例周围面瘫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30例,行单纯电针治疗)以及实验组(30例,行四关穴温针灸配合穴位敷贴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的H-B面神经功能分级。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总有效率为1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H-B面神经功能分级均有显著的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降低的更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周围性面瘫患者采用慢性鼻窦炎患者选用四关穴温针灸配合穴位敷贴显著优于单纯针灸(电针)治疗,具有进一步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中风面瘫患者实施中医针灸理疗配合中药汤剂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收取本次研究中风面瘫患者60例,时间为2015年10月18日-2017年12月26日,后对收取对象进行随机分组,即观察组:实施中医针灸理疗配合中药汤剂进行治疗;对照组:单独采用中医针灸理疗治疗,对两组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和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观察组中风面瘫患者治疗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各项指标,P0.05。观察组中风面瘫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两组间相比较,P0.05。结论:采用中医针灸理疗配合中药汤剂治疗中风面瘫患者效果显著,同时还能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和治疗时间,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四关穴温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我院神经内科所收治的10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分布原理将所有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在急性期、稳定期以及恢复期均采用针灸治疗,在稳定期与恢复期增加电针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急性期采用针灸+四关穴温针灸治疗,稳定期与恢复期采用针灸+电针治疗。对2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以及面神经功能分级进行对比统计。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8%,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8%,实验组患者在治疗有效率方面要明显优于对照组,统计学具有明显差异性(P0.05)。实验组患者在面神经功能分级评价方面要明显优于对照组中的患者,统计学具有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相对于传统针灸方法,四关穴温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效果相对较好,应该在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灸康复理疗联合盆底肌锻练治疗产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产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患者11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5例。其中对照组行盆底肌锻练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针灸以及康复理疗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盆底肌肌力值、肌疲劳度值以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36%,显著高于对照组78.18%,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盆底肌Ⅱ级肌力、Ⅲ级肌力、Ⅳ级肌力的肌电位均值以及疲劳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各项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患者行针灸康复理疗联合盆底肌锻练治疗,能够改善盆底肌肌力,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针灸配合康复理疗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72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针灸配合康复理疗,所有患者连续治疗4周,根据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评分及MRS评分的变化评价其临床疗效,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4.4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配合康复理疗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较佳,可提高患者治疗效果以及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林辉  张男 《新中医》2021,53(8):148-150
目的:观察中药敷料、穴位按摩联合针灸理疗对重症监护室(ICU)压疮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ICU压疮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50例,予以西医治疗),以及观察组(5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中药敷料与穴位按摩联合针灸理疗),均治疗14 d,比较2组治疗总有效率、疼痛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00%)高于对照组(82.00%)(P0.05)。干预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敷料与穴位按摩联合针灸理疗对ICU压疮患者的临床效果确切,不仅能够促进疗效,减轻疼痛,同时还能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针灸联合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于2013年8月-2014年8月入我院的8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将其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患者给予针灸联合中药的治疗方法,对照组只给予针灸疗法。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有效率及治疗前、后面神经功能评分。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中37例(92.5%)有效,对照组有31例(77.5%)有效,实验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而且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面神经功能评分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评分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且观察组的评分较对照组高。结论:周围性面瘫患者可以考虑针灸配合中药治疗,其有效率更高,而且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面神经功能,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分析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脑中风后遗症患者132例,按照抽签的方法将其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66例。研究组患者予以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康复训练方法进行治疗,观察2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2组患者予以不同治疗方法,研究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6.67%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72.73%,数据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中风后遗症患者具有较好临床效果,保证患者身体恢复,具有较大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早期偏瘫患者通过康复训练以及针灸使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抽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科及神经内科会诊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通过康复训练联合针灸进行治疗,对照组单纯通过康复训练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FMA-L、AROM、FC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训练联合针灸方法治疗早期偏瘫患者,有益于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医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4例中风偏瘫患者按双盲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7例。对照组行早期康复治疗,实验组行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评估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有效率为91.49%(43/4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34%(34/47)(P0.05)。实验组治疗12周后基本生活活动能力(BADL)及Parker-Palmer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疗效确切,有助于改善行走能力及基本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牵正散配合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66例周围性面瘫患者,按照入院编号进行随机抽签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3例。实验组患者采用牵正散配合针灸治疗,对照组患者则进行单纯针灸治疗,对比两组的效果。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3.9%,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周围性面瘫患者进行治疗时采用牵正散配合针灸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利于患者早日恢复健康,在临床治疗中值得借鉴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温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4例和对照组76例,治疗组用电针配合温针灸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电针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3%,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8.2%,两组比较,P0.05。结论:电针配合温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析对类风湿关节炎病症予以针灸理疗结合康复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86例为研究资料,按照双盲法将其划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针灸理疗治疗,在针灸理疗基础上研究组接受康复护理,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0.7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7.44%(P0.05);研究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及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针灸理疗结合康复护理用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能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针灸配合理疗治疗面瘫的效果。方法将98例面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针灸配合理疗方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比较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及治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灸配合理疗治疗面瘫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讨论对周围性面瘫患者使用电针结合梅花针的具体效果和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4月-2016年11月周围性面瘫患者60例,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分为两组,每组30例,1组为对照组,使用常规针灸治疗;2组为观察组,使用电针联合梅花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起效时间、康复时间和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起效时间和康复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依次为96.67%和80.0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联合梅花针治疗周围性面瘫起效快,康复时间短,整体治疗效率高,可在各大医院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周围性面瘫风寒证型温针灸与常规针刺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周围性面瘫风寒证型患者,按照针灸类型不同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针灸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温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5.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周围性面瘫风寒证型患者给予温针灸能有效促进患者面部肌肉抽动、口角下垂等症状。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针灸与艾灸治疗面瘫的临床效果。方法:100例面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中医针灸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采用艾灸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Pormmnn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针灸联合艾灸治疗面瘫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早期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56随机分为两组各28例,观察组给予温针灸治疗,对照组给予电针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针灸治疗早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