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 “手足口病”是近年新发现的病毒引起的儿科常见流行性传染病。1957年首先发现于新西兰和加拿大,英国、美国、日本等国亦有流行。自1958年 Robinson 等对“手足口病”加以描述,陆续报道该病病原是肠道病毒 Coxs-ckic—A16.Ertrovr—us71,亦有分离出 A_5、A_4,A_9、A_(10)者。临床以口腔、手、足发生疱疹为主要特征,可并发心肌炎、病毒性脑膜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医药治疗手足口病普通型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其经济学评价。方法将145例手足口病普通型患儿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中药(汤剂)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利巴韦林)治疗,对比观察两组在退热时间、皮疹及口腔疱疹消退时间、总医疗费用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治疗组在退热时间、皮疹消退及临床有效率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治疗手足口病疗程短、疗效可靠、费用低廉。  相似文献   

3.
手足口病病因为湿热。病位心肺脾胃,病性多属实证、热证,常以卫气营血的规律传变。中医治疗该病常采用辨证论治和中成药治疗。  相似文献   

4.
手足口病的中医辨证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手足口病又称手足口综合征、是由肠道病毒感染所致的以口腔、手足等部位发生丘疱疹为主要临床特征的小儿传染病.本病主要通过呼吸、接触形式进行传播.3—6岁幼童发病较多,多发于夏秋季节.笔者认为该病系由内蕴湿热,外受时邪,留于肺脾心三经而成.小儿肌肤薄弱,腠理不密,极易感受时邪疫毒;又因小儿饮食不节,过食辛热肥甘,以致损伤脾胃,积滞不化,酿成湿热.时行疫毒与内蕴湿热相搏于气分,正气抗邪外出,毒随气泄,邪达肌肤则出现丘疱疹,湿热蕴于脾胃熏蒸于口,故口舌疮疹溃烂.由于病邪多  相似文献   

5.
手足口病的中医辩证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宏 《四川中医》1996,14(3):43-43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实施《广西中医药防治手足口病临床技术方案(试行)》中药治疗手足口病的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方法,将210例手足口病普通病例按区组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5例,治疗组按照《广西中医药防治手足口病临床技术方案(试行)》辨证分型予以中药内服结合外洗治疗,对照组予利巴韦林含片为主要药物口服治疗。结果:治疗后第3天,治疗组愈显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第5天,治疗组痊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在退热、皮疹消退和口腔疱疹消退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第3天和第5天治疗组症状积分下降值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病例在入组时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干预后,治疗组总病程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按照《广西中医药防治手足口病临床技术方案(试行)》运用中药治疗手足口病普通病例可提高疗效、减轻症状和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小儿手足口病的治疗方法及其临床疗效,观察患儿症状及体征变化。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3月该院收治的70例手足口病患儿纳入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应用利巴韦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喜炎平,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为94.29%,与对照组的77.14%比较显著更高(P0.05);在退热时间、疱疹消退时间及住院时间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显著更短(P0.05)。结论喜炎平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显著,值得采纳应用。  相似文献   

8.
徐秀娟 《新中医》2014,46(12):147-148
目的:观察口炎清颗粒联合利巴韦林泡腾颗粒治疗手足口病临床疗效。方法:将25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22例予利巴韦林泡腾颗粒治疗,治疗组130例予利巴韦林泡腾颗粒联合口炎清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疱疹溃疡消退、皮疹消退、热退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84%,对照组为72.13%,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热退、疱疹溃疡消退、皮疹消退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口炎清颗粒联合利巴韦林泡腾颗粒治疗手足口病能快速减轻症状,促进愈合,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中医药治疗儿童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收治的手足口病(HFMD)儿童患者9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0例。观察组患儿给予金莲清热泡腾片治疗,对照组给予柴黄冲剂治疗,同时给予两组患儿退热、抗感染等辅助治疗,重症患儿入本院住院部治疗。两组患儿门诊治疗5 d,治疗结束后随访3 d。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和临床症状消退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退热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口腔疱疹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3 d和5 d后的治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下呼吸道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金莲清热泡腾片在治疗普通型HFMD的疗效好,患儿退热时间快,能明显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0.
一段时间,手足口病在我国部分地区暴发。手足口病是由数种肠道病毒引起,常见的有肠道柯萨奇病毒A-16型和埃可病毒71型。感染后可在人体肠壁细胞内增殖,在血液中以游离形式存在,并游离于体表的皮下组织,因而出现斑疹或疱疹。  相似文献   

11.
中医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振怀  谢爽  魏志敏  张梅  孟连柱 《河北中医》2009,31(10):1497-1498
根据手足口病的发病特点和病证传变规律,其临证治疗应以清热化湿、祛暑解毒为基本原则,抓住肺、脾、心三脏,慎防传变。  相似文献   

12.
目的:用中医理论和方法对手足口病普通病例进行辨证论治,观察临床疗效。方法:将2010年10月-2018年3月接诊的58例手足口病普通病例,通过四诊和辨证分析,采用中医中药治疗。结果:痊愈40例,好转1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4.8%。结论:中医中药治疗手足口病普通病例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联合西药治疗小儿手足口病(HFM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HFMD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6例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46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中医辨证治疗,2组均治疗1周,比较2组疗效,观察2组发热持续时间、手足皮疹或疱疹持续时间、口腔溃疡愈合时间及总病程。结果治疗组痊愈率58.70%,对照组痊愈率39.13%,2组痊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发热持续时间、手足皮疹或疱疹持续时间及总病程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辨证联合西药治疗小儿HFMD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我院中医辅助治疗肝硬化的效果。方法:住院肝硬化病人共5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5例,两组都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正肝化瘀方治疗。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为80.0%,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ALT与AST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都有明显降低(P〈0.05),同时组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肝化瘀方辅助治疗肝硬化能降低转氨酶活性,促进受损肝细胞向正常转化,从而提高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采用中医治疗直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36例直肠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8例。对照组采用康复新液治疗,观察组采用参苓白术散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积分及治疗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采用参苓白术散治疗直肠炎,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程度轻,可在临床上予以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分析高血压采用中医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95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7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观察组应用中医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的血压水平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采用中医治疗的安全性更高,且效果显著,可帮助患者改善血压水平,减轻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8.
小儿手足口病的中医治疗概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手足口病 (HandFootMouthDisease ,HFMD) ,又称手足口综合征、发疹性水疱性口腔炎、夏季疱疹综合征。该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 ,主要是肠道病毒 71型 (Enterovirustype71,EV71)和柯萨奇A16 (CoxsackioA16 ,CVA16 )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的发疹性传染病 ,以手足臀等处皮疹及口腔黏膜疱疹或者溃疡为其主要临床特征。本病一般每年 5~ 9月 ,夏秋季节 ,湿热交蒸之际多见 ,传染源为患者或带毒者的唾液、疱疹液及粪便 ,主要经飞沫、唾液、粪便、日常接触传染 ,少数通过饮水、食物、昆虫间接触传染。发病年龄多为 4周岁以内的儿童 ,可能与其脏腑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手足口病患者的证候学特点,阐述其病因病机,总结出符合临床实际的分期辨证模式。方法以卫生部手足口病的诊断标准,采集手足口病患者的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1)手足口病的中医学基本病因性质是温热挟湿,以温热为主;(2)普通病例的病程的第1阶段患者表证期的中医证候主要归类为温热挟湿,郁阻肺卫证;(3)普通病例的病程的的第二阶段,处于里证期,中医证候主要归类为肺脾湿热证和湿热郁蒸;(4)重症病例中医证候主要归类为热毒动风型和肺热津伤型,手足口病病机演变中风动是病情的转折点;(5)温热挟湿、郁阻肺卫证顺传肺脾,逆传心肝;(6)温热挟湿、郁阻肺卫证组与肺脾湿热证组和湿热郁蒸证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之间有差异。结论手足口病中医证候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  相似文献   

20.
百蕊颗粒治疗手足口病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百蕊颗粒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00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50例及对照组50例,治疗组口服百蕊颗粒及利巴韦林静脉点滴,对照组给予静脉点滴利巴韦林,两组治疗5d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体温下降、皮疹、口腔溃疡消退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66% (P<0.01),从发热、皮疹、口腔溃疡消退情况观察,治疗组病程明显短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百蕊颗粒配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普通型病例具有明显抗病毒、退热及改善症状作用,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缩短病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