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穴位按摩结合五行音乐疗法治疗肝火亢盛型高血压失眠患者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将在我院就诊的103例肝火亢盛型高血压失眠患者纳入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高血压病常规药物治疗及护理,并施以穴位按摩。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结合五行音乐疗法。在干预前、干预4个疗程后比较2组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得分以及治疗效果。结果:干预4个疗程后,观察组及对照组血压、睡眠及中医证候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6.79%vs 66.00%、83.02%vs 68.00%、88.68%vs80.00%,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及对照组PSQI总分较干预前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更大;各维度得分,除日间功能外,2组得分较干预前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更大,以上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穴位按摩配合五行音乐疗法能改善肝火亢盛型高血压患者失眠,提高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2.
刘月霞 《新中医》2015,47(1):232-233
目的:观察穴位敷贴联合护理应用于中风抑郁患者的效果。方法:将80例中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采用穴位敷贴联合护理干预治疗,对照组仅使用常规治疗及护理措施。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2组患者入院时和4周后的抑郁水平。结果:2组护理干预前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2组HAMD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P<0.05),对照组HAMD评分高于实验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将穴位敷贴联合护理应用于中风抑郁患者可有效降低患者的抑郁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芳香药枕联合头部穴位按摩治疗中风后失眠的护理效果。方法将收治的80例中风后失眠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中医护理干预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芳香药枕联合头部穴位按摩进行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睡眠质量等相关指标。结果对照组护理治疗总有效率为80. 0%,观察组护理治疗总有效率为97. 5%,观察组护理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患者在护理治疗后PSQ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 0. 05);护理治疗后观察组PSQI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芳香药枕联合头部穴位按摩治疗中风后失眠具有良好的护理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腹部按摩配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中风后肾气亏虚型便秘的疗效。方法:9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7例。两组均用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芪蓉润肠口服液口服。观察组加用腹部按摩配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结果:便秘缓解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大便恢复正常时间、腹部不适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观察组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QOL生活质量、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水平改善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部按摩配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中风后肾气亏虚型便秘疗效确切,可加速大便恢复正常,促进症状消退,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抑郁情绪,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精灸疗法辅助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80例中风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穴位按摩联合耳穴压豆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精灸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治疗总有效率、护理满意度。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SAS、SDS、HAMD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心理、社会关系、环境评分均高于治疗前,观察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均高于治疗前及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穴位按摩联合耳穴压豆基础上使用精灸疗法治疗中风后抑郁症,能促进患者恢复,改善患者抑郁状态,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头部穴位按摩对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患者认知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纳入2018年8月~2019年10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收治的64例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随机数表法分为穴位按摩组32例,对照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常规康复及护理,穴位按摩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头部穴位按摩。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分别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价认知功能,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价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结果最终对照组30例,穴位按摩组29例完成本研究;干预12周后穴位按摩组的MoC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BI评分无明显提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部穴位按摩有助于改善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7.
头部穴位留针治疗中风后抑郁34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头部特定穴位长久留针刺激治疗中风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4例,2组均接受脑血管病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普通针刺治疗,治疗组加用头部穴位长久留针刺激治疗,疗程均为4周。分别对2组疗效、治疗前后汉密尔顿(HAMD)抑郁量表评分、HAMD抑郁量表部分因子评分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HAMD抑郁量表评分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HAMD抑郁量表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HAMD抑郁量表中,精神焦虑、躯体焦虑、全身症状、抑郁情绪、工作兴趣5项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迟缓、激越、入睡困难3项治疗前后评分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头部穴位长久留针对中风后抑郁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疗效体现在对焦虑/躯体化、认知障碍、迟缓、睡眠障碍等因子的改善上。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艾条灸配合穴位按摩治疗骨科患者便秘的疗效,探讨护理措施。方法:对60例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护理干预,治疗组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使用艾条灸配合穴位按摩,观察每日排便次数及相关症状。结果:两组排便次数和间隔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条灸配合穴位按摩治疗骨科患者便秘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子午流注穴位按摩联合激励式心理护理对脑梗死恢复期偏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子午流注穴位按摩,观察组采用子午流注穴位按摩联合激励式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肌力、Barthel指数、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焦虑、抑郁评分的变化情况,比较干预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肌力、Barthel指数均较干预前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NIHSS评分均较干预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各项指标分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elf 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 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午流注穴位按摩联合激励式心理护理较单一子午流注穴位按摩更能提高患者肢体肌力,恢复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患者抑郁焦虑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炙甘草汤配合五行音乐疗法治疗心脏神经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心脏神经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给予炙甘草汤加减配合五行音乐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和抑郁量表(HAMD)评分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和抑郁量表(HAMD)评分较治疗前均有下降,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前两组HAMA和HAMD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HAMA和HAMD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炙甘草汤配合五行音乐疗法治疗心脏神经症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耳压配合针刺治疗中风后肝肾阴虚型抑郁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耳压配合针刺治疗中风后肝肾阴虚型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除接受常规治疗外,治疗组采用耳压配合针刺方法,对照组口服圣.约翰草提取物片。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及治疗第4星期末各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中医证候量表进行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两组治疗前后HAMD、中医证候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两组治疗均能降低HAMD、中医证候量表评分,耳压配合针刺治疗中风后肝肾阴虚型抑郁疗效与药物治疗相同。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基于子午流注理论的择时穴位按摩法对气血两虚型附骨疽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9年10月四川省骨科医院骨病科收治的气血两虚型附骨疽患者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及穴位按摩;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加用子午流注理论辨证施护:把握相应脏腑气血流注盛衰开阖变化,择时取穴按摩。分别在干预前、干预28 d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心理状况量表(Kessler10)及生活质量核心问卷(QLQ-C30)量表进行结果分析比对。结果观察组的焦虑、抑郁评分及心理健康状况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基于子午流注理论的择时穴位按摩法能改善气血两虚型附骨疽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进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穴位注射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中风后出现肩手综合征患者11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电针组各57例,对照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运用毫针配合穴位注射,电针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运用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疗程为30天,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法、Brunnstrom偏瘫功能评定在治疗前和治疗30天后分别进行综合评定。结果: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和Brunnstrom偏瘫功能评定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临床总有效率电针组为92.98%,对照组为84.21%,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电针结合穴位注射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4.
杜静  余红  翁雪云  徐倩  李琳青  张帆  欧子杨 《新中医》2021,53(16):178-182
目的:观察通窍利咽穴位按摩联合冰刺激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2组均按中风后吞咽障碍的常规治疗护理及康复锻炼,对照组给予冰刺激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通窍利咽穴位按摩治疗。2组均持续干预3周,观察分析2组临床疗效,并应用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对2组治疗前后的吞咽功能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0%,对照组为62.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SS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SSA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SS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窍利咽穴位按摩联合冰刺激可有效改善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临床效果优于单纯冰刺激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音乐疗法配合穴位按摩对双心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音乐疗法及穴位按摩。两组患者均以7天为一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疗效、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3%。音乐疗法配合穴位按摩在改善双心疾病诸症状如胸闷、胸痛、心悸、气短、疲倦乏力等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音乐疗法配合穴位按摩改善双心疾病患者症状,临床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腹针"引气归元"组穴配合药物治疗中风后抑郁的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后抑郁患者随机分成腹针"引气归元"组穴配合药物治疗组与单纯口服药物组,每组30例。治疗组以腹针"引气归元"配合药物治疗,对照组以口服百忧解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评分。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治疗12周后各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抑郁程度、中医证候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明显改善(P0.05)。结论:腹针"引气归元"组穴配合药物是一种治疗中风后抑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化痰活血解郁法结合心理干预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治疗效果。方法:符合(CCMD-3)抑郁症的诊断标准的60例中风后抑郁症患者,分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根据病情均给予常规的中风治疗和心理治疗,治疗组加用中药汤剂口服,进行4周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用汉密顿抑郁自评量表检查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定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HAMD分值无差异,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HAMD﹑CS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治疗组抑郁总有效率和神经功能恢复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化痰活血解郁法结合心理干预治疗有良好的抗抑郁及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穴位贴敷配合耳穴压豆对中风后抑郁患者失眠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3例中风后抑郁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失眠护理常规",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失眠护理常规+穴位贴敷+耳穴压豆"的治疗方法,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分别评价各组干预前和干预2周后患者睡眠质量。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共有90例完成试验,其中治疗组有1例对穴位贴敷过敏退出研究,2例耳豆脱落退出研究,实际完成45例,干预后治疗组比对照组睡眠质量分数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贴敷配合耳穴压豆对改善中风后抑郁患者的失眠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应用四肢穴位按摩对早期中风偏瘫患者干预后肢体运动能力的影响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4年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早期中风偏瘫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行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同时给予四肢穴位按摩干预,观察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半月后及出院3个月后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半月后及出院3个月后Fogl-Meye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肢体运动功能较对照组明显改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早期中风瘫痪患者,给予四肢穴位按摩干预,明显能促进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提升,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剖宫产后穴位按摩乳房配合音乐疗法促进乳汁分泌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本院行剖宫产的160名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产后2 d两组产妇均给予产科常规护理,产后第3天对照组继续产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穴位按摩乳房配合音乐疗法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妇每日的乳汁分泌量。结果:乳房穴位按摩及音乐疗法后,观察组产妇泌乳量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乳房胀痛情况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按摩乳房配合音乐疗法能促进剖宫产后乳汁分泌,缓解乳房胀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