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9 毫秒
1.
杨嘉  蔡振荡 《新中医》2019,51(5):232-234
目的:观察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效果。方法:将96例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组为对照组42例与治疗组54例。对照组给予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治疗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评价2组临床疗效,记录2组患儿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咽痛消失时间、鼻塞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2组血清学指标。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患儿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咽痛消失时间、鼻塞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治疗前,2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 (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TNF-α、IL-6水平低于治疗前(P 0.05),且治疗组TNF-α、IL-6水平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显著(P 0.05)。对照组总有效率85.71%,治疗组96.2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治疗中辅以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具有显著效果,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具有一定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联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效果。方法:选取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患者14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72例。对照组给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比较两组疗效、不良反应、症状改善时间及治疗前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6水平。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TNF-α)、6(IL-6)水平均明显降低,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联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效果较好,可快速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改善患儿症状,且用药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分析上呼吸道感染小儿患者采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的600例上呼吸道感染小儿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300例和实验组300例,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颗粒治疗,而实验组采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观察上呼吸道感染小儿患者的临床效果,就其治疗后的开始退热时间、完全退热时间以及治疗前后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治疗,实验组小儿患者的开始退热时间、完全退热时间以及TNF-α、IL-6、明显低于对照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治疗前的TNF-α、IL-6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道感染小儿患者采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以显著缩短患者的退热时间,并且降低小儿体内的炎症因子水平,有利于小儿患者恢复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4.
林冰  江儒文  余德钊 《新中医》2010,(11):35-36
目的:观察并比较小儿豉翘清热颗粒与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48例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78例给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对照组70例给予利巴韦林颗粒。比较2组退热时间及症状缓解方面的差异,同时检测并比较治疗前后患儿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活性。结果:治疗组在退热时间、咳嗽鼻塞流涕好转时间、咽喉肿痛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愈显率治疗组为84.62%;对照组为64.29%,治疗组愈显率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均能使血清TNF-α及IL-6活性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2组比较,治疗组血清TNF-α及IL-6活性均较对照组下降明显,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疗效显著,临床观察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260例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依据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30例。对照组接受利巴韦林颗粒治疗,观察组接受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比较研究两组的退热时间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5%,高于对照组的76.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退热时间为(31.93±4.65)h,对照组患儿的退热时间为(53.69±4.58)h,观察组患儿的退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对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以推广。  相似文献   

6.
《中药材》2016,(10)
目的:探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辅助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手足口病(HFMD)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浙江省嘉兴市第一医院儿科传染科收治的HFMD患儿10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两组均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豉翘清热颗粒辅助治疗,疗程5天,对比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退热、皮疹消退、口腔溃疡愈合、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IL-6、IL-10、TNF-α、INF-γ、IgA、IgG、IgM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血清IL-6、IL-10、TNF-α、INF-γ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33%(P0.05)。结论: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辅助西医常规疗法治疗HFMD患儿的疗效优于单纯西医疗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外感风热证)的疗效。方法患儿148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服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对照组服利巴韦林颗粒,疗程4d。比较两组退热时间、退热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同时检测并比较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结果治疗组退热时间及效果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两组治疗后TNF-α及IL-6水平降低,治疗组降低更显著。结论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小儿上感高热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采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疗效。方法:截选2015年1月—2016年1月86例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为对照组[利巴韦林颗粒,10 mg/(kg·d),分2~3次服用]与治疗组(小儿豉翘清热颗粒,6个月~1岁,1~2 g/次,1~3岁,2~3 g/次,3~7岁,3~4 g/次;均为3次/d),各43例。记录两组患儿开始退热时间、完全退热时间,统计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并评价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检测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治疗组患儿开始退热时间、完全退热时间分别为(5.49±4.13)h、(9.20±3.75)h明显短于对照组(22.14±8.67)h、(25.48±12.25)h,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血清TNF-α、IL-6水平及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治疗前,治疗组治疗后血清TNF-α、IL-6水平及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86.05%,明显高于对照组58.14%,P<0.05。治疗期间均无严重性不良反应,未影响本次研究结果。结论:采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显著且安全,可推荐为患儿治疗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9.
杨颖 《新中医》2018,50(10):127-129
目的:观察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西药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118例罹患手足口病的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均常规给予利巴韦林颗粒、维生素C注射液、注射用头孢呋辛钠等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2组均连续治疗7天,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变化、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及安全性等。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6.6%,对照组总有效率74.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发热消退时间、溃疡消退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P 0.05)。2组血清细胞因子IL-6、IL-10和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3项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在常规治疗手足口病的基础上加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可通过协同抗病毒作用而产生较好的治疗效果,有助于改善临床症状,缩短病程,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2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及常规组,每组41例。常规组给予利巴韦林治疗,试验组给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利巴韦林治疗,2组均治疗3 d。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 (IL-6)、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血清免疫球蛋白(Ig) A、IgG、IgM水平的变化。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7.56%,常规组总有效率为82.9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清IL-6、PCT及CR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试验组血清IL-6、PCT及CRP水平均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2组IgA、IgG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试验组IgA、IgG水平均高于常规组(P0.05);2组IgM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试验组IgM水平低于常规组(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8%,常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76%,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可以减轻炎症反应,提高患儿的免疫功能,相较于单一利巴韦林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1.
周国华  胡小红  陈迪  程德勇 《新中医》2018,50(4):124-126
目的:观察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儿童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予利巴韦林颗粒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2组均治疗5天。评估2组临床疗效,记录患儿退热时间及咳嗽、鼻塞、咽喉红肿消失时间。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10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退热时间及咳嗽、鼻塞、咽喉红肿的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儿童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可有效缩短患儿临床症状的消失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辅助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手足口病(HFMD)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浙江省嘉兴市第一医院儿科传染科收治的HFMD患儿10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两组均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豉翘清热颗粒辅助治疗,疗程5天,对比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退热、皮疹消退、口腔溃疡愈合、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IL-6、IL-10、TNF-α、INF-γ、IgA、IgG、IgM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血清IL-6、IL-10、TNF-α、INF-γ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33%(P<0.05)。结论: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辅助西医常规疗法治疗HFMD患儿的疗效优于单纯西医疗法。  相似文献   

13.
宗海生 《新中医》2019,51(6):224-226
目的:观察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痰热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9例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痰热咳嗽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95例和对照组94例,对照组给予痰热清注射液静滴,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口服,连续治疗7天。观察2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量表评分、咳嗽消失时间、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 (IL-6)、白细胞介素-10 (IL-10)、不良反应等。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68%,对照组为85.11%,经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92,P=0.017)。治疗前,2组IL-6、IL-10、中医证候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IL-6水平、中医证候量表评分较治疗前降低,IL-10水平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治疗组IL-6水平、中医证候量表评分、咳嗽消失时间低于对照组,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痰热咳嗽疗效较好,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干扰素α1b联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伴白细胞减少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新乡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8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伴白细胞减少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儿予口服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治疗,两组患儿均给予一般对症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退热时间、白细胞恢复至正常的时间、不同治疗阶段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正常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退热时间、白细胞总数恢复至正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儿治疗5 d后中性粒细胞绝对值的正常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干扰素α1b联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伴白细胞减少可以使临床症状减轻,病程缩短,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小剂量激素治疗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分别给予正常剂量激素,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小剂量激素,疗程均为15d。观察治疗前后患儿的肺功能指标、血清促炎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7(IL-17)]和抗炎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含量。比较两组不良反应。结果 :研究期间脱落7例。观察组总有效率94.8%,高于对照组的81.8%(P0.05)。观察组TPTEF、VPTEF、PFV、TNF-α、IL-6、IL-17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TIL-2、IL-4、IL-10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3%,低于对照组的41.4%(P0.05)。结论: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小剂量激素可有效改善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肺功能指标、血清炎性因子含量,且可能具有降低正常剂量激素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选取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患儿11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7例,对照组患儿给予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对照组的临床疗效优良率分别为66.67%、40.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咽红肿总有效率分别为98.25%、84.21%,观察组、对照组咽痛总有效率分别为96.49%、85.96%,观察组的咽红肿总有效率、咽痛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开始退热时间、完全退热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在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与用药有关的不良反应。结论: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风热型证侯患儿,可显著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袁飞东 《光明中医》2023,(8):1415-1418
目的 分析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依据用药方法分为利巴韦林合布洛芬组、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组(利巴韦林合布洛芬治疗基础上加入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统计分析2组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时间等。结果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组患儿的体温、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利巴韦林合布洛芬组(P<0.05)。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组患儿的总有效率高于利巴韦林合布洛芬组(P<0.05)。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组患儿的症状改善时间低于利巴韦林合布洛芬组(P<0.05)。2组患儿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采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缩短症状改善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发热(风热夹滞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6例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风热夹滞证)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2例以利巴韦林联合布洛芬治疗,观察组54例在利巴韦林颗粒治疗基础上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分析两组患儿疗效、症状消失时间、中医证候积分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69%(P0.05),观察组体温恢复正常、咽喉红肿消失、咳嗽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发热(风热夹滞证)效果显著,可更快退热,促使患儿症状改善,且用药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复方鱼腥草糖浆治疗儿童上呼吸道感染对症状控制、炎性细胞 因子、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16 例儿童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 观察组各58 例。对照组给予氨酚麻美干混悬剂、复方鱼腥草糖浆、布洛芬混悬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 上联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比较2 组临床疗效、症状控制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2 组治疗前、治 疗3 d、5 d 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 介素-1 (IL-1)]、免疫球蛋白A (IgA)、免疫球蛋白M (IgM)、免疫球蛋白G (IgG)、T 细胞亚群(CD3+、 CD4+、CD4+/CD8+) 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8.28%,高于对照组84.48%(P<0.05)。治疗后,观察组体 温恢复正常时间、鼻塞与流涕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咽喉红肿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 3 d、5 d 后,2 组血清IL-6、TNF-α、CRP、IL-1 水平均逐渐降低(P<0.05);治疗3 d 后观察组血清IL-6、 TNF-α、CRP、IL-1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5 d 后,2 组血清IL-6、TNF-α、CRP、IL-1 水平比 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 d、5 d 后,2 组血清IgA、IgM、IgG 水平均逐渐升高(P< 0.05),且观察组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3 d、5 d 后,2 组血清CD3+、CD4+、CD4+/CD8+水平均逐渐 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2 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复方鱼腥草糖浆治疗儿童上呼吸道感染,能加快症状缓解,促进患儿恢 复,增强机体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小儿金翘颗粒联合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上呼吸道感染患儿7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观察组38例采用小儿金翘颗粒联合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对照组38例采用小儿金翘颗粒治疗。治疗结束后以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临床症状缓解时间,hs-CRP、TNF-α和IL-6血清学指标,治疗前后患儿症状积分、不良反应发生率患儿家属对本次治疗满意度等作为评价指标。结果:两组临床总有效率进行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咽痛、咳嗽和发热等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TNF-α、hs-CRP和IL-6水平均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患儿改善程度较大(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症状积分进行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症状改善进行比较,观察组患儿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均发现有轻微的腹泻和呕吐,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53%和13.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小儿金翘颗粒联合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发挥作用较快,能够显著改善患儿hs-CRP、TNF-α和IL-6血清学指标,降低不良反应,家属满意率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