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中药内服、外用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风寒袭络型)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针刺配合中药内服、外用,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风寒袭络型)48例,并与西药组48例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的治愈率之间有显著差异。结论:针刺配合中药内服、外用,治疗急性期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不仅显著地提高疗效,而且大大缩短了疗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牵正散联合温针灸足三里治疗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牵正散联合温针灸足三里。两组疗程均为14天,观察临床疗效,比较外周血血管内皮祖细胞(EPCs)计数及EPCs集落计数的变化情况。结果 1治疗组、对照组临床痊愈率分别为86.67%和60.00%;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EPCs计数与EPCs集落计数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EPCs计数与EPCs集落计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牵正散联合温针灸足三里治疗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满意,其机制可能与促进血管内皮损伤的修复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急性期重灸翳风结合针灸推拿与单纯电针对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之差异.方法 将面瘫患者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急性期治疗组采用重灸患侧翳风及阳白、下关、牵正、迎香、地仓等穴,对照组只在患侧翳风及面部周围用TDP照射,2组均同时辅予相同的西药治疗.进入稳定期和恢复期后2组均采用电针治疗配合推拿疗法,2组均治疗30d后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2%;对照组为83.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性期重灸翳风等穴结合电针推拿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电针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桂枝汤加味及针灸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对照组45例。两组疗程均为14d~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综合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60%,对照组治愈率35.5%。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桂枝汤加味及针灸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温针灸、穴位注射、刺络放血、电针4种治疗方法及交互作用对急性期风寒型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将48例风寒型面神经麻痹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3人一组,分配至16种治疗方案中。患者均予常规基础针刺,根据分配结果在急性期相应配合温针灸、穴位注射、刺络放血、电针治疗。10 d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2 d,共3个疗程。记录治疗前后患者面神经功能评分及面神经功能恢复时间。结果面神经功能评分方面,温针灸、穴位注射、刺络放血、电针与误差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面神经功能恢复时间方面,温针灸、刺络放血与误差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风寒型面神经麻痹急性期较佳的针灸方案为针刺联合温针灸、穴位注射、刺络放血及电针治疗,急性期联合温针灸与刺络放血可缩短面神经功能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6.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不同针灸方法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寻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将197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25例)、对照组(72例).观察组采用穴位注射配合温针治疗,穴取翳风、完骨、下关、牵正、太阳为主;对照组采用电针疗法,穴取翳风、阳白、下关等,观察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组痊愈率76.0%、总有效率100.0%,优于对照组的48.6%、86.1%(均P<0.01).结论:急性期面瘫采用穴位注射配合温针疗法有助于缩短疗程,提高疗效,减少后遗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刺翳风、完骨为主的少阳经穴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风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风热证(均伴有耳后疼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2组均药物常规治疗。治疗组30例急性期加针刺翳风、完骨为主的少阳经穴治疗;对照组30例急性期加常规针刺治疗。治疗2周后,2组均予地仓、颊车、攒竹等穴针刺治疗1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3、7 d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2组耳后疼痛程度;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1、2、3周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评分变化及治疗1、2、3周时2组临床疗效。结果 2组治疗3 d后,耳后疼痛VAS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7 d后降低(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1、2、3周H-B面神经功能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2、3周H-B面神经功能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经秩和检验,治疗3周后,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同期(P0.05)。结论翳风、完骨为主的少阳经取穴针刺疗法是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风热证的优势疗法,能够有效缓解耳后疼痛,改善患者预后,效果优于常规针刺。  相似文献   

8.
电针并温灸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电针并温灸方法为主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观察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发病时间与疗效及疗程的关系。方法 :将 15 6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分为两组 ,以发病 1周以内急性期患者为治疗组 ,发病1周~ 1个月的患者为对照组 ,采用相同的穴位进行针灸治疗 ,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 :治疗组愈显率 98 9% ,对照组愈显率 86 7% ,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1) ;两组治愈率与疗程关系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急性期恰当的治疗是本病快速完全恢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分析电针与常规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诊治的60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的面部功能恢复锻炼,但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常规针灸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电针治疗,对比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后遗症发病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电针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较常规针灸效果更显著,不仅能够提高治愈率,降低后遗症发病率,还能有效缩短疗程,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使用皮内针联合电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4月-2018年11月收治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60例,利用随机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灸治疗+基础治疗;治疗组采用皮内针联合电针治疗+基础治疗。对比两组起效、康复时间及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起效、康复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0.00%(24/30)和96.67%(29/30)。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皮内针联合电针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康复时间短,起效快,临床疗效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不同针灸疗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予温针疗法,对照组予电针治疗。治疗结束对两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为40.0%,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治愈率为10.0%,总有效率为76.7%。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时温针疗效明显优于电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牵正散合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针刺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急性期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2例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3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牵正散合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针刺治疗。2组均10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治疗前后House-Braekmann(H-B)面神经功能分级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87%,治愈率71.87%;对照组总有效率87.50%,治愈率46.87%;2组总有效率及治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H-B面神经功能分级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改善,且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牵正散合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针刺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面部浅刺配合腹针治疗急性期面神经炎的效果。方法:选取北京市通州区中医医院针灸门诊收治的60例急性期面神经炎患者,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在急性期予腹针疗法和患侧浅刺治疗,对照组急性期不予针刺,单纯西药治疗,静止期和恢复期两组均用常规针刺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评定两组患者的面神经功能,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痊愈治疗天数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7%,高于对照组的80%(P0.05);治疗组的面神经麻痹程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面部浅刺配合腹针治疗急性期面神经炎可明显改善面神经功能,提高疗效,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电针配合按摩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 :运用电针配合按摩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4 8例(治疗组 )与常规电针治疗 36例 (对照组 )对比 ,治疗 2个疗程 ,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治愈率分别为 4 1.7%和2 2 .2 % ,P <0 .0 5 ;总有效率分别为 95 .8%和 83.3% ,P <0 .0 5。结论 :电针配合按摩在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临床症状方面疗效优于电针疗效 ,其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15.
董建党  张媛 《吉林中医药》2013,(10):1061-1062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纳入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72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6例,予中药内服、膏药外敷、针灸结合;对照组36例,采用阿昔洛韦、泼尼松及B族维生素等常规治疗;疗程均为30d。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针药结合比阿昔洛韦联合泼尼松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6.
谢辉  刘兆平  张文彩  兰蕾 《中国中医急症》2012,21(3):361-362,364
目的 观察急性期浅刺结合康复功能训练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 300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5组:A1组(前7d浅刺,后期温针)、A2组(前7d浅刺,后期电针)、B1组(常规温针)、B2组(常规电针)、C组(基础治疗),治疗2个疗程(20次)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A1组与A2组疗效相当,且均优于B1、B2组;C组与B1组及B2组疗效相当.而B2组病情加重及诱发面肌痉挛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各组,其发生率为15.00%.结论 急性期浅刺结合康复功能训练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显著,且并发症少,安全性好,便于操作.  相似文献   

17.
吕良德  赵卫华  姬滢 《陕西中医》2011,32(2):167-168
目的:观察马栗种子提取物治疗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加用口服马栗种子提取物,余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给予口服泼尼松,两组同时给予营养神经药物维生素B1、维生素B12,发展期后(1~7d)配合针灸治疗。结果:治疗组不管是治疗疗程,还是治愈率均优于对照组,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马栗种子提取物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药物,对治疗疗程和治愈率均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温针灸翳明穴联合电针治疗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 选择江西省萍乡市中医院2018年9月—2020年9月进行治疗的例面神经麻痹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电针治疗,治疗组患者接受温针灸联合电针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3周后效果以及治疗前后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量表(H-B)评分、36条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评分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治疗后1周、2周、3周H-B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治疗后1周、2周、3周SF-36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温针灸翳明穴联合电针治疗面神经麻痹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面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7例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电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对两组患者的康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5.12%,高于对照组的75.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行针刺治疗对疗效及疗程的影响。方法:选择特发性面神经麻痹面神经功能为Ⅳ、Ⅴ或Ⅵ级急性期开始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急性期开始针刺治疗的为治疗组(60例),恢复期开始针刺治疗的为对照组(60例),对两组疗效和疗程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在疗效和疗程上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在急性期行针刺治疗能缩短疗程,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