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围性面瘫是面神经管内面神经的非特异性炎症引起的周围性面肌瘫痪,一般症状是口眼歪斜,无法完成抬眉、闭眼、鼓嘴等动作。周围性面瘫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病,男女发病率相近,造成了患者在功能、美容、社交等方面的障碍。随着中医对本病的深入研究,大量的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文献见诸于报道,兹以综述。  相似文献   

2.
针药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60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面瘫即颜面神经麻痹,中医称之为"口僻",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20~40岁多见,临床上以口眼歪斜为主要特点.笔者采用针刺与中药相结合的方法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6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针灸在周围性面瘫合并无症状性脑梗塞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与研究。方法:择选我院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所收治的44例周围性面瘫合并无症状性脑梗塞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其予以中医针灸治疗,且对其临床治疗效果与MHBN评分加以观察。结果:经治疗后,患者的MHBN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存在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周围性面瘫合并无症状性脑梗塞患者予以中医针灸疗法进行治疗,效果明显,且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面部神经,值得在临床上推行。  相似文献   

4.
面瘫指面部肌肉瘫痪,是由各种原因导致的面神经受损而引起的病症,亦叫面神经麻痹,中医称之为“口眼歪邪”、“口僻”等。面瘫分为周围性面瘫和中枢性面瘫,临床以周围性面瘫为多见。周围性面瘫发病后若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得法,可成为顽固性、难治性面瘫。笔者采用穴位注射加灸法治疗顽固性面瘫62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针灸是中医临床中使用较多的方法,因其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减轻患者痛苦而具有较大的治疗优势。近年来,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临床上对于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时机以及刺法存在较大争议,大部分医者认为在患者急性期就应使用针刺治疗,但也有医者觉得在急性期面神经处于炎症水肿状态,临床上使用针刺会加重病情。根据临床实验,对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针刺时机以及刺法进行探索,寻找最佳针灸治疗时机与刺法,为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针灸介入时间对周围性面瘫疗效的影响。方法:147例周围性面瘫患者按治疗时机分为治疗组91例和对照组56例,均予强的松,对照组于发病后8~14天内针灸治疗,治疗组于发病后7天内针灸,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面神经功能及ENoG值。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8%(P0.01);治疗组面部神经功能优良率为93.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4%(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ENoG值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周围性面瘫患者应在发病初期入院就诊,早发现早针灸,以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
袁静  卢丽娜 《光明中医》2006,21(11):33-34
周围性面瘫即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亦称"口僻".是由脉络空虚、风邪乘虚侵袭阳明、少阳脉络,以致经气阻滞,经脉失养,筋肌纵缓不收而发病.早期治疗则是关键,治疗正确则阻止病变发展使病及早治愈.采用针灸的方法治疗周围性面瘫在我国古代中医书籍中早有记载.笔者在临床治疗实践中,采用中药贴敷配合针刺治疗52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临床疗效显著,现将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缪刺法配合热敏灸的治疗,观测周围性面瘫的恢复情况。方法:本文根据经络左右相通,互为表里的中医整体观念,通过对临床3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健侧穴位的良性刺激,使其气血运行正常,阴阳调和,经络通畅,并配以热敏灸法施治,激发经络感传,使气至病所,进一步调整脏腑经络气血,以助功效。结果:痊愈26例,显效者3例,好转1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结论:缪刺法配合热敏灸治疗周围性面瘫可在发病早期有效控制和改善患者症状,并减少并发症和后遗症的产生,疗效显著、无副作用,是临床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医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方法:提出中医药辨证论治及中药塞鼻外用的方法共同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瘫,通过3例病案说明中医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有效性。结论:中医药在治疗周围性面瘫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0.
郭芳  郝风玲 《国医论坛》2019,34(6):68-70
目的:总结近年来中医分期论治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思路方法。方法:查阅近10年来有关中医药分期研究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文献。结果:周围性面瘫是神经内科常见病、多发病,中医多联疗法的应用在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中存在较大优势,缩短了治疗时间,减少后遗症的发生。结论:中医药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显著,值得推广,然而在对周围性面瘫的分期时间窗上尚存在较大分歧,临床治疗中缺乏明确的临床诊疗方案。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选择周围性面瘫针刺治疗的最佳时机。[方法]将67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采用相同的穴位进行针刺治疗后,按病程将其分为两组,发病7天以内的急性期患者为Ⅰ组,发病7天以上的静止期患者及恢复期患者为Ⅱ组,比较不同时机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结果]针刺治疗时间离发病越早,治愈率越高,所需疗程越短。[结论]周围性面瘫针刺治疗的最佳时机为急性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分期针灸配合超短波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在5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的治疗中根据疾病发展的不同时期的不同特点分为3期(发病2周内、发病2周至1月、发病1月以上)进行不同的治疗,同时结合超短波治疗。结果:治疗3个疗程统计,总有效率为96%,痊愈率为84%。结论:分期针灸配合超短波治疗周围性面瘫具有较高的疗效,是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不同时间介入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行针刺治疗的完全性周围性面瘫患者60例。其常规应用口服小剂量激素(口服泼尼松30 mg/d,每天2次)减轻面神经水肿,B族维生素(维生素B1和B12各100 mg,每天1次)营养神经,阿昔洛韦抗病毒治疗(阿昔洛韦0. 2 g,每6 h一次)等治疗。观察组根据其行针刺治疗起始时间进行分组,起始时间为早期(发病1周内)治疗组、中期(发病第1~4周)治疗组和晚期(发病4周后)治疗组。其中面瘫早期接受针刺治疗患者18例;中期接受治疗患者22例;晚期接受治疗患者11例;未接受面瘫治疗患者9例,未采用针刺治疗为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House Brachmann分级及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早期治疗组House Brachmann分级及中医病证诊断疗效均优于中期和晚期治疗组,且P 0. 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无论处早、中及晚期周围性面瘫患者行针刺治疗,其面瘫程度均可获得一定程度改善;且在合理行针条件下,针刺治疗时间越早,面瘫获得改善程度越大,临床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分析针对周围性面瘫采取保暖避风措施后,对面瘫恢复的影响度。为临床治疗护理提供防治措施的依据。阐述周围性面瘫需要避风的重要性。方法避风组76例周围性面瘫患者均住院治疗,住院期间严格采取避风措施。门诊自然组,不刻意避风,居行条件同发病前。结果避风措施是周围性面瘫治疗过程中必须采取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析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患者接受中医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7年2月该院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0例,前组接受中医针灸方法治疗,后组接受西医方法治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76.67%;观察组治疗后面神经功能评分、治疗1个疗程以及2个疗程症候积分为(1.02±0.30)分、(10.30±1.86)分、(5.29±0.65)分,对照组得分(3.05±0.81)分、(12.89±1.54)分、(9.31±1.02)分。结论中医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能够缓解急性期症状,面神经功能改善程度更大,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穴位埋线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进展。方法运用查新的方法,检索近10年来以穴位埋线为主要治疗手段的周围性面瘫临床文献,对穴位埋线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作用机制,并对存在的问题作出探析和展望。结果近年来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穴位埋线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确切,副作用小,显示了中医针灸治疗的特色和优势。结论穴位埋线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显著,适宜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析针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7年5月本院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70例,依据随机原则将全部患者平均分成对照组35例,利用西医方法治疗,观察组35例,选择中医针灸方法治疗,比较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14%,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7.14%。结论: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采取针灸治疗能够更明显改善面瘫症状,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血川按摩乳膏配合现代脉冲电疗仪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使用SAS软件将患者按编码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5例,采用血川按摩乳膏为推拿介质进行面部推拿并配合电针治疗;对照组15例,采用传统中医推拿和针灸治疗方案。两组在同时治疗过程结束后,将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数据收集并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100%,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0%。以血川按摩乳膏为推拿介质的面部中医推拿手法配合现代脉冲电流技术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综合治疗方法,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血川按摩乳膏面部推拿配合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病程,疗效快,病人痛苦小,值得临床大力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周围性面瘫早期电针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将184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中,发病在1周内的93例作为早期治疗,为治疗组,发病在1周后的91例作为对照组,两组连续治疗20天后作疗效观察比较。结果:按治愈标准评估疗效,治疗组治愈率为84.95%;对照组治愈率为60.44%,两组疗效经Ridit分析,u=3.15,P0.01。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电针对早期周围性面瘫治疗疗效优于在稳定期后治疗。因此,急性期周围性面瘫不仅可以电针治疗,而且越早越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对周围性面瘫患者的中医护理干预措施。方法:2013年4月至2014年2月我科收治了38例周围性面瘫患者,回顾分析38例患者的中医特色护理。结果:38例患者实施早期中医特色护理干预后均能以积极的心态接受治疗,未发生并发症,均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结论:早期中医护理措施的干预是提高面瘫患者临床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重要保障,能明显缩短病程,促进疾病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