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浅谈附子之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附子是临床上非常常用而且疗效显著的1味中药,其毒性很强,本文就附子中毒的原因、症状、毒理、救治及预防等方面加以论述,对临床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收集相关资料分析附子中毒机制、原因并总结、归纳附子中毒的原因,结果引起附子中毒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预防附子中毒需要准确判断,掌握适应证。要把握给药计量,规范炮制方法,正确煎煮服药方法。合理的救治方法可以减少附子中毒的发生并确保患者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3.
乌头碱中毒及防治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附子辛热 ,有固阳救逆 ,补火助阳 ,散寒止痛之功。乌头辛温 ,功能祛风湿、散寒止痛 [1] 。现代研究表明 ,二者所含双脂类生物碱对中枢神经系统和末梢神经具有兴奋和麻醉作用 [2、3 ] ;对心血管系统具有正性肌力和正性变时性等广泛药理作用[4 ] 。可挽救心力衰竭 ,对抗休克 [5]。调节内分泌功能紊乱等 [6] ,广泛运用于各科临床。然而 ,由于上述生物碱有剧毒 ,故若用之不当 ,则易致中毒 ,严重者导致死亡。1 常见中毒原因根据文献 [7~ 14 ] ,结合我们的观察 ,附子、乌头的常见中毒原因有 :1剂量过大 :由于附子、乌头的疗效在一定剂量范围内与…  相似文献   

4.
服附子理中丸致中毒1例报告齐敏内蒙古扎兰屯市中蒙医院(162650)1994年6月29日收稿中成药附子理中丸由附子、党参、白术、手姜、甘草组成.具有温中散寒作用,主治脾胃虚寒等病症.国内外期刊有关附子中毒的报道屡见不鲜,唯附子入丸剂后中毒的报道罕见....  相似文献   

5.
附子是毛莨科植物乌头的子根。根据加工方法不同而分成“盐附子”、“黑顺片”和“白附片”,附子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逐风寒湿邪之功效。主治亡阳虚脱,肢冷脉微,阳痿,宫冷,心腹冷痛,虚寒吐泻,阴寒水肿,寒湿痹痛等。《本草汇言》云:“附子,回阳气,散阴寒。……凡属阳虚阴极之候,肺肾元热证者,服之有起死之殊功。”附子的应用很广,由于附子应用不当易产生毒副作用,因此临床安全用药非常重要,为了促进临床安全应用附子,本文探讨了影响附子毒性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中药是治疗疾病的药物 ,药物有毒性是正常的 ,认为中药是天然药材 ,没有毒副作用的观点是片面的。如马钱子、乌头、附子、半夏等中药的毒性较大 ,在临床用药过程中 ,对这些药物应用应非常慎重 ,稍有不慎就会引起中毒甚至死亡。对于常用的中药 ,有的甚至是补药 ,亦有毒副作用 ,使用不当也会中毒。如人参 ,如果不对病证或超剂量服用 ,就有可能发生中毒。中毒表现为中枢神经兴奋 ,轻者头痛眩晕 ,口唇干燥 ,胸闷腹胀 ,血压升高。长期服用不当 ,就会出现消化道出血 ,面色苍白 ,抽搐昏迷 ,呼吸急促 ,双目失明 ,甚至死亡。马兜铃有关报道中 ,马兜铃…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1例附子中毒致恶性心律失常的救治过程,分析附子中毒与附子用量之间的关系,笔者认为附子大剂量使用以45g为宜。  相似文献   

8.
综合抢救重度附子中毒7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附子的毒性成分为乌头碱,其中毒量为0.2mg,3~4mg可致死,口服后多在10~30min内发作,起病急,病情危重,可迅速出现呼吸循环衰竭。单独采取中药解毒或一般内科常规治疗,疗效欠佳。自2000年1月-2005年1月,本院急诊ICU采用综合疗法救治重度附子中毒7例,成功率达100%。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7例患者全部为男性农民,年龄29~68岁,平均41岁。所有患者均为口服中毒,其中3例因治病心急,擅自加大剂量,2例因煎煮方法不当(时间仅10min左右),2例因附子泡酒后直接饮用;发病时间为5~30min,从发病到入住我院急诊ICU病房时间为0.5~8h。7例附子中毒出…  相似文献   

9.
关英敏 《陕西中医》1999,20(8):376-376
本文通过8例黑附子中毒患者的临床抢救,讨论附子中毒所致心律失常的特点及一般诊治规律,以告诫人们在使用附子时要注意炮制,以免发生中毒。  相似文献   

10.
附子回阳救逆、补益阳气、祛寒止痛,乃"回阳救逆第一药",临床应用广泛。附子功效与毒性一直是临床研究热点,附子主要含乌头类生物碱,其中双酯型生物碱含量较高,如新乌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等既是有效成分,同时具有强烈毒性剧烈,其中乌头碱最为突出,其强心作用最强,毒性亦最大,研究发现2~4mg乌头碱即可导致死亡。不合理使用导致附子中毒事件屡有发生,可累及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等多系统,用药后可在3h内发生不良反应,亦有长达15d后发生不良反应,考虑可能与药物累积作用有关,危害性较大,严重甚至导致死亡,多为煎煮不当、炮制不当、过量应用、配伍不当等,临床应用应从医、药、患三方面予以重视,规范炮制、准确控制剂量,合理配伍,合理煎煮,避免乱服乱用,注意个体差异,避免不良反应发生,确保用药安全。一旦出现中毒反应,应立即停药,反应较轻可反复催吐、洗胃等以清除毒物。救治附子中毒以西医为主,室性早搏或心动过速,可加用利多卡因;呼吸衰竭、休克等重症应酌情使用中枢兴奋剂等;亦可西医基础上加用甘草、绿豆等加强解毒功效。  相似文献   

11.
《中药材》2016,(1)
目的:总结《肘后备急方》所有与附子相关的记载,探讨东晋医药学家葛洪对附子的应用情况。方法:整理归纳葛洪《肘后备急方》包含附子的药方,从《肘后备急方》中附子的名称考证、所含附子的方剂数、含附子的方剂治疗疾病的类型、剂型分类、服药方法、与附子配伍的药物与辅料、附子的毒性与用法用量以及附子的中毒解救方法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结果:《肘后备急方》中附子、乌头、乌喙、射罔、天雄为同一物,书中收载附子治疗疾病的方剂共100余方,其临床应用广泛,治疗疾病种类丰富,方剂所成中药剂型较多,有数十种,服用方法在传统的服药方法的基础上结合了现代给药方法(舌下、黏膜等)。同时,葛洪还记载了附子中毒的解救方,全面地阐述了附子的临床应用和中毒解救方法。结论:《肘后备急方》中附子临床应用广泛,治疗疾病种类丰富,对现代临床应用以及毒性毒理的研究具有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2.
附子一药用之得当则疗效可靠,然而其毒性也不容小觑。笔者在临床中遇到多位有不同疾病的患者,最后都是通过解除附子的毒性而最终获效。然而现有关附子类药物中毒的报道大多以急性中毒为主,于这方面的救治讨论较多,而对于附子慢性中毒的报道和研究却较少,本文分析讨论了附子慢性中毒的症状、体症、救治方法和愈后,并且从仲景对附子的用法出发,就附子运用的要点与同道进一步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3.
近20年附子超大剂量应用概况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附子之大剂量应用,古已有之。如唐代《千金要方》就有记载用附子达“四两”者(合今约130g ,按五版《方剂学》所载古今度量衡换算法) ,近人祝味菊、吴佩衡等都能善用大剂量附子屡起沉疴。但同时也有不少医家因畏其剧毒而不敢应用,或用之不当,反致中毒。为此,笔者总结了近2 0年附子大剂量应用的文献报道,希能窥其应用概况之一貌,予同道以抛砖引玉。1 文献分析1.1 适应证 附子为剧毒中药,其超大剂量应用风险很大,若非确因病证需....  相似文献   

14.
附子是历代医家极为重视的补火要药,急危重病用之得当疗效甚佳。但其性味峻烈,毒副反应也不容小视。在2005年中国药典中,附子的用量是3—15g。本文回顾了经方对附子的论述,包括病机和使用指征、配伍炮制、煎煮法、服法,分析中毒案例报导,中毒的主要原因是煎服法不当,超量所致的比例较低。临床常超出药典使用,多安全有效。建议药典对中药部分剂量的制订,要充分考虑到中药的理论特点和实际情况。应对附子的毒性和有效性进行权衡,确为危重、疑难、或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较大时谨慎使用,而不应随意滥用。3—15g为常用量,配伍用量建议允许谨慎地适当增加放宽。  相似文献   

15.
附子中毒五因琐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桂波 《新中医》1992,24(11):47-47
余初涉医林,屡用附子方于内科杂证,获验不少,教训颇多。今结合有记录的附子中毒案,浅淡附子中毒的五大原因。一、煎药时间附子入煎剂,不论剂量大小,一般应先煎1小时以上,以减低毒性;或将煎剂煎1小时以上;不宜久煎的解表剂和攻下剂,也应先煎附子。病者易忘医嘱,特别是农村病人,对中药附子中毒认识不足,也没有足够  相似文献   

16.
乌头系毛莨科植物,其块根人药称为乌头,旁生子根为附子。川乌、草乌(包括落地金钱、搜山虎、铁棒锤、雪莲花、博落回、雪上一枝蒿等)、附子均属乌头类。本品辛热有毒,有祛风散寒、除痹上痛之功,常用以治疗风寒湿痛、跌打损伤及腰痛关节痛等。但也常因用药过量或服法不当而致中毒。虽有很多文献报道,但无系统分析总结。本文参考有关文献结合临床体会,就此类药物中毒的原因、机制、临床表现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措施试述如下。l中毒的原因1.l用药过量:处方超过规定量的数倍。一般认为乌头类药物的常用剂量:川乌3~gg、草乌1.5~4.sg…  相似文献   

17.
乌头类药物附子、乌头、草乌,雪上一支蒿等均有剧毒,常因服用不当而中毒。常见原因是用量过大、煎煮不够、生制错用、有意服毒或误服等,与体质也有一定关系。国内中毒报告数十篇700余例,说明是较多见的药物中毒之一。西南地区尤为常见,我院1951~1955年因雪上一支蒿中毒住院者40例,1958~1977年因乌头类药物中毒住院者90例,分别占同时期内科住院急性中毒的第一和第二位,四川泸州  相似文献   

18.
从乌头类药材中毒谈其炮制和使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吉辉 《中药材》1992,15(5):27-28
乌头类药材(川乌、草乌、附子)为药典收载的常用品种,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历史悠久,疗效确切。然而乌头类药材均含毒性较强的乌头碱,如加工不当,即可发生意外。近几年乌头类药材中毒事件时有发生。现将其中3例中毒患者的剖析谈乌头的炮制和使用。 1.草乌中毒,患者男,45岁,体质较强壮,系某汽运公司司机,因患风湿,一民间中医为  相似文献   

19.
黄芪延胡汤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30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附子的临床配伍及中毒防治严肖玲广西中医学院(南宁530001)关键词附子配伍中毒防治附子为临床常用祛寒药,性禀雄壮,通十二经,有斩关夺将之气,如运用恰当,有力挽沉疴、起死回生之效。但临床医生认为附子大辛大热、有毒,多不敢用或用而不敢重用,并缺乏配伍及...  相似文献   

20.
中药及其制剂引起的药物不良反应,多因超量或用法不当造成中毒甚至死亡,笔者统计的1152例中,345例是由于上述原因引起的,占29.9%,其中植物类中药引起占90%以上,主要有乌头碱类药物(川、草乌及附子)。该类药物的有毒成份为乌头碱,有剧毒,其晶体0.2mg即可中毒,其致死量为2~4mg。另一个为雷公藤及其制剂,朱天忠搜集的1981年以来涉及雷公藤中毒死亡的资料对该药的毒理等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