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方献军  费心学 《新中医》2015,47(12):191-193
目的:分析丹红注射液诱发不良反应的原因,探讨降低丹红注射液不良反应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使用丹红注射液出现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基本情况、用药情况、不良反应等进行总结分析,探寻临床合理应用丹红注射液的对策。结果:出现不良反应主要集中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发生不良反应主要集中在用药后30 min内,不良反应累及的组织以皮肤为主,临床主要表现为皮肤瘙痒、潮红、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等症状。结论:临床需重视丹红注射液的不良反应,采取加强监管、合理用药、科学给药等对策,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临床应用丹红注射液的安全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合并用药对丹红注射液安全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合并用药与丹红注射液安全性的关系,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多中心、大样本”医院集中监测法研究10 409例使用丹红注射液住院患者的合并用药情况,并对相关资料进行挖掘和分析.结果:丹红注射液与化学药物合并使用占用药总数的99.7%,依次为心脑血管疾病用药、神经与精神疾病用药、肠外肠内营养与调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药、内分泌代谢疾病用药等,丹红注射液不良反应(ADR)与口腔科疾病用药,风湿免疫与骨科疾病用药,肠外肠内营养与调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药,皮肤科疾病用药存在正相关.结论:丹红注射液ADR与合并用药的种类及数量存在一定相关性,应加强丹红注射液与相关类型药物合并用药的安全性监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活血化瘀类中成药合理配伍及合理用药,为一线用药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随机抽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我院600张活血化瘀类中成药处方,分析使用情况,并提出针对性意见。结果:①通过调查我院12个临床科室,其中,10个临床科室均在使用活血化瘀类中成药,占83.3%。②600份活血化瘀类中成药处方,534张符合规定用药适应症,占89.0%;66份超出规定用药适应症,占11.0%.③用药频度前三位分别为:注射用血栓通冻干、疏血通注射液、丹参注射液;日均费用前三位分别为:丹红注射液、血塞通冻干、注射用血栓通冻干。④单一用药37.0%,二联用药44.2%,三联用药18.8%,重复用药27.5%。⑤600份病历中,75例出现不良反应,占12.5%。皮疹、皮肤红肿等皮肤表现的不良反应发生率(40.0%)显著高于其他3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化瘀类中成药的应用,必须严格按照合理配伍原则,辨证论治,预防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2018年本院住院患者使用丹红注射液的情况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本院2018年全年使用丹红注射液住院患者的性别、年龄、入住科室、入院诊断、用药开始时间、用药结束时间、丹红注射液用量、用法、溶媒、疗程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丹红注射液适应证不合理病历21例,占抽查病历的7.61%;用法用量不适宜(溶媒选用不合理)病历50例,占抽查病历的18.12%;其中适应证不合理且用法用量不适宜(溶媒选用不合理)病历1例。使用丹红注射液不合理病历总计70例,占抽查病历的25.36%。结论:丹红注射液在本院应用的适应证基本合理,但溶媒选用不合理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医院骨科中成药使用情况及用药通则规律及其管理对策。方法:将医院2016年3月~2020年3月接诊的80例骨科使用中成药治疗期间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纳入研究,对其中成药使用类型、中成药使用不良反应特点予以分析,为骨科中成药使用与管理提供依据。结果:80例患者治疗期间使用的中成药包括:接骨丸、七厘散、云南白药、跌打丸、活血止痛散、丹红注射液、注射用红花黄色素,其中丹红注射液、注射用红花黄色素较其他药物使用率较高(P<0.05);男与女不良反应发生差异较小(P>0.05);60岁以上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其他年龄段,11~19岁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其他年龄段(P<0.05);口服、外敷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中成药注射剂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P<0.05);以累及皮肤及其附件系统、累及神经系统、累及消化系统的中成药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P<0.05)。结论:骨科中成药注射剂药物在使用期间有较高的不良反应发生风险,以皮肤及其附件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不良反应为主,骨科中成药使用期间需重视用药通则规律,并加强中成药使用管理,兼顾用药疗效与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3种成分功效相似的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的文献个案报道进行分析,探索其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丹红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红花注射液""不良反应"为关键词,检索2008-2019年万方数据库(万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关于3种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个例文献报道共计88例,对其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不良反应事件中,丹红注射液、丹参注射液和红花注射液60岁以上患者构成比占50%,原患疾病主要为心脑血管疾病,损伤系统主要为皮肤,其次为呼吸、免疫系统,不良反应大部分发生在用药20 min内。结论: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患者过敏史、药物用法用量、滴速等相关,建议临床医生严格按照说明书用药,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研究不同类型血瘀型心绞痛采取丹红注射液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3年2月在连州市中医院接收的患有不同类型血瘀型心绞痛的患者共123例,采取丹红注射液进行治疗。分析其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单纯血瘀证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4.29%;气滞血瘀证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2.98%;气虚血瘀证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3.55%。另外,共有2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其发生率为1.63%。其中1例患者出现头晕,发生在使用药物以后30 min,停止服用药物以后完全消失。另外1例患者皮肤瘙痒,发生在使用药物以后3 d,停止使用药物采取抗组胺药物对症处理以后完全消失。结论:不同类型血瘀型心绞痛采取丹红注射液治疗,均可以使相关症状得到明显改善,使治疗效果明显提高,同时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8.
清开灵注射液的不良反应与临床合理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通过对24例注射清开灵注射液引起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探讨其在临床中的合理应用。 结果: 在24例患者中,有9例患者在给药后20 min内即出现不良反应,占37.5%,有7例在给药后的1 h内出现不良反应,占29.17%,有5例在给药1 h后出现不良反应,占20.83%,另外3例在给药3 d后出现不良反应。在24例患者中有11例患者有药物热反应,有10例患者出现皮肤反应,有3例出现过敏性休克。 结论: 医护人员应严格掌握清开灵注射液适应证、禁忌证、配伍禁忌及使用方法,加强用药监护,力求合理、规范、安全用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丹红注射液进行上市后再评价,并对用药合理性进行分析.方法 由临床药师对太原市中心医院2010年2月~8月使用丹红注射液的400例患者进行集中监测,调查用药情况,并进行分析及评价.结果 有适应症患者的病情好转率为95.1%、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5%:该药在使用过程中主要存在非适应症用药、溶媒选择不当、与其他药品配...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黄芪注射液不良反应的特点及其产生原因,保证用药安全。方法:对我院2003年1月-2007年6月收集黄芪注射液的不良反应31例的用药情况及不良反应类型等进行分类统计。结果:黄芪注射液所致的不良反应主要为变态反应,其中皮肤反应12例(占38.7%),过敏性休克6例(占19.4%),药物热8例(占25.8%),呼吸系统5例(占16.1%)。结论:黄芪注射液可导致不良反应,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析喜炎平注射液与不同药物的配伍禁忌。方法:选择使用喜炎平注射液出现不良反应的1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喜炎平注射液与不同药物配伍的治疗结果,探究喜炎平注射液的使用注意事项。结果:不同年龄阶段使用喜炎平注射液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中,10岁以下儿童和60岁以上老人是易感人群;喜炎平注射液合并用药出现不良反应中,合并抗感染类药物、激素类药物和呼吸系统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分别为33.3%、16.7%、16.7%;喜炎平注射液诱发的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占33.3%、呼吸系统反应占25.0%、心血管系统反应占16.7%。结论:临床应用喜炎平注射液,要慎重给予儿童和老年人用药,尽量少与抗感染类药物、激素类药物和呼吸系统药物合并用药,从而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分析是考察影响中药注射剂临床效益与风险相关因素的必要研究。该研究基于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信息系统(HIS)数据库,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使用丹红注射液的4 950例患者的病案与医嘱信息,运用回顾性研究、基本统计和关联规则分析方法,统计分析患者自然情况、疾病诊断、应用科室、用法用量、联合用药和不良反应等信息,对丹红注射液的临床应用进行合理性分析,寻找发生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研究结果显示,患者主要分布在心内科(51.96%)与脑病中心(20.67%),年龄40岁以上占96.66%,主要西医诊断2项关联置信度最高为冠心病+心绞痛(97.15%),3项关联为冠心病+心绞痛+高血压(97.02%),不合理诊断主要为高血压(12.93%)和糖尿病(4.55%);中医诊断均属血瘀证。用法用量方面,单次剂量在药品说明书规定范围内者占98.93%,用药天数集中分布在1~21 d,以0.9%氯化钠注射液和5%葡萄糖注射液为稀释溶媒的占97.64%。用药记录中,99.26%为联合用药,平均联用8.41种药物。与西药联用频次最高的依次是抗血小板药(72.04%)、调血脂药(64.86%)和脑血管疾病药(60.26%)。出现并发感染时,联用频次最高的抗菌药物为头孢菌素类(8.81%)。与中药联用以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或中药单体注射剂为主(28.93%),其中与天麻素注射液联用频次最高(16.23%)。不良反应报告/事件发生12例,发生率0.24%。适应症、稀释溶媒与联合用药的不合理应用可能是丹红注射液发生不良反应的潜在风险因素,需进一步实验研究评价这3方面的临床效益与风险。  相似文献   

13.
邢淑华  朱志鸳 《新中医》2015,47(2):172-174
目的:分析中药注射液引发不良反应的原因,探讨降低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的对策,为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476倒因使用中药注射液出现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基本情况、用药情况、不良反应等进行总结分析,探寻临床合理应用中药注射液的对策。结果:使用中药注射液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以老人及儿童为主,所占比例分别为58.99%、28.36%:使用较多的科室分别为消化内科、心内科和皮肤科;在使用频次占前十的中药注射液中,不良反应发生率占前三的分别为复方丹参注射液、醒脑静注射液及清开灵注射液,发生率分别为1.01%、0.88%、0.70%;不良反应主要集中在用药后30min内,不良反应累及的组织以皮肤为主,临床主要表现为皮肤瘙瘁、潮红、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等。结论:临床需重视中药注射液的不良反应,采取有效的对策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中药注射液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分析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药品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运用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治疗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统计分析。结果:经分析,既往药物过敏史患者29例。中药注射剂中红花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为11.76%;注射用血栓通不良反应发生率最低,为0.16%。丹红注射液不良反应主要发生于呼吸、神经与循环系统,注射用血塞通不良反应主要为药物热,刺五加注射液不良反应主要为静脉炎,疏血通注射液不良反应主要发生于血液系统。结论:适应症状基本相同的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应选用安全性较高的制剂。不同种类的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各不相同,临床中应根据药品不良反应主要症状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丹红注射液的临床使用情况,探讨丹红注射液的合理使用问题。方法对某院484例使用丹红注射液患者的基本情况及用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在484例使用丹红注射液的患者中,82例(17%)患者与药品说明书适应证不符;161例(33.26%)使用丹红注射液患者疗程过长或过短;91例(18.8%)使用丹红注射液的患者选择溶媒不当;2例(0.4%)使用丹红注射液的患者剂量不当。结论丹红注射液临床应用基本合理,但在用药适应证、用药疗程及溶媒方面要进一步规范。  相似文献   

16.
张红 《陕西中医》2011,32(7):841-842
目的:观察比较丹红注射液和脉络宁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治疗组40例,给予丹红注射液30mL;对照组40例,给予脉络宁注射液20mL。均加入0.9%氯化钠250mL静脉滴注,1d一次,连用14d。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临床疗效及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丹红注射液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脑梗死安全、有效,且疗效优于脉络宁注射液。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香丹注射液和丹参注射液在临床上的不良反应,并对其进行比较。方法:选取我院于2011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120例患者,随机的分成香丹注射液组和丹参注射液组,采用统计分析软件对两组患者之间的不良反应进行研究。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使用不同的注射液,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时间主要在用药后的第2~10d,香丹注射液组的不良反应类型主要为皮疹28例(46.7%),丹参注射液主要不良反应的类型为胸闷气短31例(51.7%),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经过统计分析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香丹注射液和丹参注射液在临床上出现的不良反应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中药制剂临床发生的不良反应并探讨相关药物管理的改进方法。方法:回顾分析了自2014年2月至2016年3月在我院因临床使用中药制剂而引发不良反应的194例病例,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药物种类、给药方式、发生时间等,对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所有患者中,60岁的老年患者及15岁的青少年患者所占比例最大,分别为40.2%和30.4%。发生不良反应最多的前5位的中药制剂为红花注射液、舒血宁注射液、华蟾素注射液、丹参注射液和灯盏花素注射液。静脉滴注(33.5%)和静脉推注(37.6%)是发生不良反应最多的给药方式。79.9%的患者在用药1 h内发生不良反应。不良反应主要累及的器官是皮肤,占所有病例的50%。不良反应发生后,患者经相应处理,治愈率为79.4%,好转率为20.6%。结论:中药制剂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较多,临床在使用中药制剂时,需加强规范操作,提高管理和监控力度,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探讨真实世界下丹红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因素。采用多中心、大样本、前瞻性医院集中监测方法,收集到全国37家综合性医院30 888例使用丹红注射液的病例,按巢式病例对照研究分为发生不良反应组、未发生不良反应组,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探讨性别、过敏史、给药方式、合并用药与不良反应的相关性。共纳入30 888例病例,确定不良反应108例,发生率为0.35%,经分析有头孢类抗生素过敏史、中成药过敏史、丹红注射液合并用药(门冬氨酸钾镁、胸腺肽、塞来昔布、富马酸比索洛尔)的不良反应组不良反应发生多于对照组(P0.05,估计系数0),提示此六者为引起丹红注射液不良反应显著的风险因素;丹红注射液合用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组不良反应发生少于对照组(P0.05,估计系数0),提示其为引起丹红注射液不良反应的非风险因素。丹红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因素为头孢类抗生素过敏史、中成药过敏史、丹红注射液合并用药(门冬氨酸钾镁、胸腺肽、塞来昔布、富马酸比索洛尔),提示临床使用时应特别注意。  相似文献   

20.
周纯 《中医药导报》2012,(12):44-45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2年9月在我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122例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组)与盐酸培他啶注射液(对照组)治疗本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0%,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与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