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痹证是临床上常见的中医证候,其发病率高,可好发于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刘军教授在长期临床实践中运用药对治疗痹证方面有着独到的见解,疗效独特。笔者在跟师过程中总结了刘军教授在治疗痹证中常用的5个药对,并分析其中药配伍规律,以指导专科用药,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虫类药治疗痹证的配伍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安莉萍  刘艳霞  王家平 《河南中医》2010,30(12):1237-1238
运用虫类药治疗痹证具有悠久的历史,不仅大大提高了痹证的临床疗效,还降低了顽痹的致残率,但在虫类药的运用中,除应注意各药的特性以发挥其特长外,还要善于与其他药物密切配合,这样才能提高临床疗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主要从虫类药与虫类药、虫类药与非虫类药两大方面来阐述虫类药治疗痹证的配伍特点,以期对临床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痹证由来已久,严重影响人们身体健康。痹证中疑难杂症较多,是现代医学急需攻克的一个难点。借助中国传统医学的智慧,虫类药被证实是治疗痹证的"特效药"。从痹证的概述、中医学研究成果、西方医学研究现状,结合虫类药对痹证良好的治疗效果,提出了虫类药在痹证治疗中的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4.
痹证临床常见,中医辨治有一定优势。王焕禄教授论治痹证,强调湿热痹证临床多见,辨证注重病变局部切诊,治疗强调清利通络,处方善用虫药,治疗讲求阶段性。  相似文献   

5.
痹证在中医临床中常见 ,病程较长 ,致残率高。在顽痹的治疗中用药剂量的选择与疗效息息相关 ,关键药物要重用 ,而且要讲究用法。此外 ,合理应用一些药理作用强烈的“毒药”及虫类药、藤类药 ,也可以明显提高临床疗被。痹证后期影响内脏 ,以肝脾肾多见 ,治疗宜从调节脏腑功能入手。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观察通活灵治疗痹证和伤筋类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痹证及伤筋类患者152例,按风寒湿痹证、伤筋类疾病分组分别进行临床观察,患者均在痛患处紧贴药袋,并昼夜系戴使用。结果:152例患者中显效率83.6%,总有效率98.7%,无明显毒副反应。结论:通活灵在临床治疗痹证和伤筋类疾病方面是有效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7.
朱良春教授治疗痹证药对举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朱良春教授为治痹大家,在治疗痹证的长期实践中,创立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药对"临床经验,疗效独特,法度严谨,名为用药,实为用方,临床使用起来,游刃有余,常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作者总结了朱良春教授在治疗痹证中常用的6个药对,并分析其配伍规律,以指导临床实践,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彝医对于痹证有着独到的认识和特别的治疗方法。临床研究证实彝药对于痹证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实验研究亦证明部分彝药具有良好的抗炎镇痛作用。对彝医药治疗痹证的相关研究予以综述,以期为其临床、科研、研发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麻黄在痹证治疗中的应用粱一成(江西省景德镇市中医院333000)关键词麻黄,临床应用,痹证,中医药治疗笔者以麻黄为主药,配伍其他药治疗各种痹证,获得满意疗效。兹举例说明,以期抛砖引玉。1痹痿刘某某,女,64岁,1986年4月2日入院。患者于3天前感周...  相似文献   

10.
中医学关于痹证的论述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其对痹证的论述设有专篇,不仅定义了痹证,并且阐明了痹证的病因病机,对后世医家辨证论治痹证奠定了基础。但在治疗方面,《黄帝内经》只提出了针灸施治痹证的方法,对方药如何论治未有说明。因此,现将中医学对痹证的认识以及现代医家的研究进展加以分析整理,以期对临床治疗痹证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痹证的病因病机与络脉理论密切相关,众医家常从络脉角度探讨痹证,并在治疗上创立了从络论治的理论。结合临床研究总结了痹证从络论治用药规律,拓宽了临床思路,提高了临床疗效,痹证从络论治分祛邪通络、扶正通络、活血化瘀通络、引经报使、舒经通络,亦常用血肉有情之品、虫类药、藤类药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门纯德先生用联合方组治疗痹证经验,为临床治疗痹证提供一种可靠的诊疗方法。方法:通过对痹证病因病机的分析以及联合方组内涵的论述,揭示联合方组治疗痹证方面的优势所在,同时列举门纯德先生治疗各类痹证的常用方组及验案两则。结果:门纯德先生以联合方组救治众多痹证患者,服药后患者症状均有明显改善,提高生活质量。结论:联合方组在治疗痹证方面屡建奇功,且经方为用,方精药简,避免药物的大杂烩,并针对痹证病机,扶正祛邪兼顾,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国医大师张琪教授治疗痹证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跟随张琪教授临床学习,总结其经验。结果:张琪教授认为正气亏虚是痹证发生的基本原因,扶正祛邪是治疗痹证的基本大法。常用方法有除湿通络、清热通络、活血通络、涤痰通络、虫药通络等。结论:国医大师张琪教授治疗痹证经验可资临床供鉴。  相似文献   

14.
我国少数民族对痹证有独特的认识,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诊治经验。在临床实践中,傣、彝、壮、藏、苗、瑶、蒙等各少数民族都有治疗痹证的相关报道,且都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在实验研究中,也发现多种民族药具有抗炎镇痛作用。但目前关于民族医药方药治疗痹证的研究仍存在研究规范缺乏、研究滞后、可信度低等问题,未来开展云南民族医药方药治疗痹证的证治规律研究,将云南主要少数民族运用民族医药治疗痹证的经验进行数字化、定量化和信息化研究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5.
姚华 《光明中医》2000,15(6):34-35
中药材药源丰富 ,种类繁多 ,而虫类药在多种疾病中应用广泛 ,疗效显著 ,尤其在痹证之临床应用中疗效独特。因痹证多由正气不足 ,感受风、寒、湿、热之邪所致。常呈慢性进行性过程 ,病程长 ,中后期因痰浊瘀血阻闭脉络 ,停滞于骨骱而致关节肿大、变形、疼痛加剧 ,皮下结节 ,肢体僵硬 ,麻木不仁 ,其证多顽固难已 ,而虫类药具有钻透剔邪、搜风通络、消肿定痛、恢复功能的特性 ,故而被广泛用于治疗此类疾病。现就虫类药在痹证中的应用择其精要简述如下 :1 虫类频多 ,搜风剔络祛湿化痰为其要法应用虫类药治疗痹证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丰富记…  相似文献   

16.
背景:痹证的成因较为复杂,其中因痰致痹是临床常见原因。目的:揭示痰邪致痹的临床证治规律。方法:总结文献并结合个人经验探讨痹证诊治。结论:活血化痰、针药齐施是治疗痹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虫类药在痹证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材药源丰富 ,种类繁多 ,而虫类药在多种疾病中应用广泛 ,疗效显著 ,尤其在痹证之临床应用中疗效独特。因痹证多由正气不足 ,感受风、寒、湿、热之邪所致 ,常呈慢性进行性过程 ,病程长 ,中后期因痰浊瘀血阻闭脉络 ,停滞于骨骱而致关节肿大、变形、疼痛加剧 ,皮下结节 ,肢体僵硬 ,麻木不仁 ,其证多顽固难已。而虫类药具有钻透剔邪 ,搜风通络、消肿定痛、恢复功能的特性 ,故被广泛用于治疗此类疾病。现就虫类药在痹证中的应用择其精要简述如下。虫类颇多 ,搜风剔络祛湿化痰为其要法应用虫类药治疗痹证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记载 ,后经历…  相似文献   

18.
“痹证”一名最早见于《素问·痹论篇》,是在人体元气亏虚的基础上兼外感风寒湿热之邪引起的,相当于现代医学的风湿性疾病。该病以肌肉、关节、筋骨等处的疼痛、酸楚、重着、麻木、灼热、屈伸不利,甚至关节肿大变形等为主要的临床表现。痹证在《黄帝内经》中即以“风寒湿”作为痹证的基本病因,痹证也是中医药治疗的特色病种之一。导师曾朝辉是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中医特色技术传承骨干人才,株洲市名中医,中国中西结合学会疼痛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南省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学会疼痛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从医二十余载,融汇中西医学,贯通传统现代。他认为本病主要因正气亏虚,感受外邪,营卫不和所致,病位在肌肉、经络、关节,与肝、脾、肾关系密切,在治疗上根据痹证疼痛部位及程度轻重选药,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在治疗上善用药对组方配伍,注意顾护脾胃,善用活血药、虫类药、藤类药、风药和对药,桂枝汤是《伤寒论》中调和营卫法的基础方,曾师擅用经典方,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在临床中多选取桂枝汤加味来论治痹证,因人因证论治,临床随证加减,并强调应注意日常调护,效果显著。附验案2则以说明。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藤类苗药治疗痹证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了苗族治疗痹证的藤类药用植物,对其治疗痹证的相关功效进行归纳整理,并从有关苗医药专著及公开发表的文章中选取治疗痹证的苗医验方93首,对所用的药物及治疗的痹证类型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治疗痹证的藤类苗药共26科,66种。其中以祛风除湿和祛风止痛功效的为主。在验方中,鸡血藤的使用频率最高,大血藤、威灵仙、黑骨藤、石楠藤等次之,另有许多药物虽有祛风湿作用,而在实际应用中较少使用或不用。验方所治病证中以风湿痹痛和风湿性关节炎选用的藤类药物最多。  相似文献   

20.
痹证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该病病程长,大部分情况下根据检验结果无法确诊,但临床证候明显。本文通过对4则典型医案的分析,将李志刚教授治疗痹证毒性药的用药原则、生地黄的配伍意义、蛇虫类药的协同增效以及驱邪扶正的用药思想加以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