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趋化因子及受体与器官移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家兵  吴小候 《重庆医学》2008,37(13):1427-1429
趋化因子是一类具有募集白细胞迁徙功能的细胞因子。在器官移植排斥中,趋化因子与其受体相互作用有可能成为移植免疫学界关注的热点。本文综述了趋化因子及受体在器官移植中作用的研究进展。1趋化因子及其受体趋化因子(chemokine)是机体内一群能使细胞发生趋化运动的小分子细胞  相似文献   

2.
同种肾移植术后,宿主T细胞对移植物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抗原的识别并对移植物排斥,为宿主抗移植物反应的关键环节。抑制宿主T细胞免疫活性或抑制移植物MHC表达,将减轻器官移植术后排斥反应发生的频率和强度。  相似文献   

3.
同种肾移植术后,宿主T细胞对移植物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抗原的识别并对移植物排斥,为宿主抗移植物反应的关键环节。抑制宿主T细胞免疫活性或抑制移植物MHC表达,将减轻器官移植术后排斥反应发生的频率和强度。本研究以Wistar大白鼠间肾脏低温保存后移植为模型,选用细胞脂质过氧化抑制剂对供体和受体进行治疗,观察对移植肾MHC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脂质过氧化抑制剂能有效地抑制移植肾MHC的基因表达,同时对移植肾脏的功能起保护作用,这种对MHC表达的抑制以及对肾功能的保护与脂质过氧化抑制剂对肾脏低温保存期及移植术过程中缺血再灌注所致器官组织的细胞脂质过氧化反应的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4.
器官移植已成为治疗终末期器官衰竭患者的主要手段,为避免术后排斥反应的发生和发展,患者术后需终生服用大量免疫抑制药物.尽管免疫抑制剂的应用有效地预防了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但其在实体器官移植患者中仍有引起潜在严重并发症的可能.此外,尽管长期服用免疫抑制药物,大多数移植患者仍会因急性或慢性移植物损伤引起移植器官功能障碍.虽然最初的排斥反应由宿主机体获得性免疫系统中T淋巴细胞引起,但最新证据表明天然免疫系统在移植物排斥反应发展过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天然免疫识别由多个不同蛋白质家族的受体启动,其中包括Toll样受体(TLRs)家族.TLRs能够特异性地识别一系列病原微生物和内源性介质,激活天然免疫系统.TLRs的发现使人们对器官移植术后引起及调节炎症反应的分子机制有了新的认识.TLRs活化可以激活获得性免疫系统,导致移植物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急性排斥和慢性排斥反应,同时可通过TLRs诱导免疫耐受..TLRs作为干预治疗的潜在目标开始受到人们青睐.本文总结TLRs和及其配体的结构和功能特点,重点探讨目前在动物实验及临床器官移植中TLRs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移植排斥和免疫调节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趋化因子及其受体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何念海  孔群英 《重庆医学》2002,31(12):1246-1249
1 趋化因子及其受体概况1 1 趋化因子概述1 1 1 定义 趋化因子是一类控制免疫细胞定向迁移的细胞因子。1 1 2 功能 通过中和抗体、受体拮抗和基因敲除等方法研究证明 ,它们在宿主对病原因子的清除 ,炎症反应 ,免疫细胞的发育、分化及免疫系统的自身稳定 ,创伤的修复 ,肿瘤的发生 ,移植免疫排斥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和直接的作用。通过激活或拮抗趋化因子受体的信号传导调控趋化因子的功能 ,并可将之用于控制和治疗疾病。1 1 3 分泌细胞 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表皮细胞、免疫细胞。1 1 4 结构特点 根据前两个保守的半胱氨酸排列的位…  相似文献   

6.
李峰  董光龙 《医学争鸣》2008,29(16):1525-1527
TRAIL为近年来发现的能够介导细胞凋亡的信号分子之一.凋亡信号的传递无论对移植物耐受还是排斥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TRAIL及其受体表达与移植后排斥反应存在相关性.本文总结了目前对TRAIL及其受体在移植免疫方面的研究,现有研究结果表明TRAIL在某些器官移植免疫耐受方面有积极作用,它可能成为治疗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的新型药物.  相似文献   

7.
2l世纪被称为“器官移植的时代”,器官移植已经成为重要组织脏器功能衰竭的根治措施,但排斥反应的发生严重影响了移植物功能和存活率,因此预防和减少排斥反应一直是器官移植领域中的研究热点。2003年,Terasaki教授在“器官移植体液免疫学说”中阐明,移植排斥是由体液免疫介导的,抗-HLA抗体可立即或缓慢地杀死移植物而引起超急性、加速、急性和慢性排斥反应,HLA抗体分  相似文献   

8.
已经证明器官移植受者体内存在抑制性或调节性细胞.能下调抗原特异性的T细胞反应,进而有利于移植物特异性免疫耐受。1995年Sakaguchi首次报道,表达IL-2受体α链(CD25)的CD4~ T细胞亚群的数量的减少和功能的缺陷  相似文献   

9.
黄赤兵  吴军 《重庆医学》2002,31(8):692-694
近年 ,高效基因转染载体的发展以及对免疫调节分子作用的深入认识促进了基因治疗在同种器官移植领域中的应用研究。器官移植过程为基因治疗提供了独特的条件 :可在移植前用免疫调节基因对器官移植物和某些重要的免疫细胞如树突状细胞 (DC)进行有效修饰 ,通过目的基因的局部表达有效控制排斥反应 ,延长移植物存活。较之全身用药 ,基因治疗明显减轻了对整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可能为临床器官移植诱导抗原特异性免疫低反应甚至耐受提供较为理想的方法[1] 。1 目的基因同种器官移植基因治疗的目的是预防或减轻排斥反应 ,延长移植物存活。导入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笔者以往的实验证明与猪抗原接触过并被CD4 T淋巴细胞激活的巨噬细胞能识别、排斥猪的异种移植物,但不会排斥鼠的同种移植物,这表明在这种特异性移植物免疫识别及破坏过程中移植物及巨噬细胞之间存在着信号联系.方法:在免疫过继转移之前,将胎猪的胰腺碎片移植到非肥胖糖尿病/严重联合免疫缺陷(NOD/SCID)鼠.再从移植了胎猪的胰腺碎片(FPP)并发生排斥反应的受体Balb/c鼠身上分离出巨噬细胞,将这些外源性巨噬细胞植入NOD/SCID鼠.这些外源性的巨噬细胞通过Ly5.1表面抗原或通过CSFE染色标记来追踪.在移植了FPP异种移植物以后的CCR2,CCR5及它们的趋化因子的基因表达可通过实时PCR来评估.结果:形成免疫过继后较早移植的异种移植物出现了免疫排斥,而不是建立免疫过继较长时间后再移植FFP的NOD/SCID鼠.同时,前者可检测出更高水平的趋化因子的基因表达.而且,与未激活的巨噬细胞比较,已经激活的巨噬细胞CCR2,CCR5基因的表达增强更为明显.结论:趋化因子的上调与巨噬细胞的聚集、胰岛移植物的破坏有关.  相似文献   

11.
伴有新生供者特异性抗体(donor-specific antibodies, DSA)产生的体液免疫或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已成为器官移植后长期生存的重要障碍,1/3同种异体移植物的功能丧失与之密切相关。由于肺区别于其他实体器官,致使约50%接受同种异体肺移植的患者都会发生慢性排斥反应,临床表现为慢性移植肺功能障碍(chronic lung allograft dysfunction, CLAD)。肺移植慢性排斥反应具有两种不同的临床亚型:限制性CLAD(restrictive CLAD, rCLAD)或称限制性移植物综合征(restrictive allograft syndrome, RAS)和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综合征(bronchiolitis obliterans syndrome, BOS),其中rCLAD/RAS患者的生存率明显低于BOS患者。最新的小鼠模型研究证实,B细胞及其分泌的供者特异性抗体(即同种抗体)在肺移植后RAS的同种移植物纤维化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为了预防和更好地治疗肺移植患者的同种异体排斥反应,需要深入探究启动和维持B细胞介导的抗供者免疫应答的具体机制...  相似文献   

12.
朱丽华 《西部医学》2010,22(7):1332-1334,1337
趋化因子在生理以及肿瘤细胞转移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包括诱导各种炎症细胞向炎症部位的浸润,淋巴器官的形成,控制肿瘤的淋巴细胞浸润、调节肿瘤相关血管生成、激活宿主对肿瘤的特异性免疫应答、以自分泌或旁分泌方式刺激肿瘤细胞增殖、控制肿瘤细胞运动等。不同的肿瘤表达不同的趋化因子受体,而有些器官则表达其相应的趋化因子,肿瘤细胞籍趋化因子与受体的特异性结合,最终向这些器官特异性迁移。本文就趋化因子及受体在生理及乳腺癌形成、转移中的作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程燕飞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10):355-356
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介导,以肝脏局部多种炎性细胞浸润为特征的慢性感染性疾病.趋化因子是一种结构功能类似、具有趋化吸引和活化作用的小分子蛋白多肽.趋化因子受体是在炎症细胞和结构细胞表面表达的具有七次跨膜域的受体,当趋化因子与相应受体结合后,形成非一一对应的网络系统,在局部抗病毒和炎症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临床器官移植中,同种器官供体来源的严重不足,使异种器官移植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可能途径。猪成为异种器官移植的理想供体[1]。目前,在攻克猪→人异种器官移植的第一道障碍——超急性排斥反应方面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3]。但异种移植后以细胞免疫为主的排斥反应较同种移植中除抗体介导的血管性排斥()外的另一主要障碍,目前的DXR免疫抑制治疗尚难解决这一问题。而通过诱导人免疫活性细胞(主要是细胞)对异种移植物的耐受则可消除或减轻T急、慢行排斥反应,还可以免除或减少免疫抑制剂的使用,避免或减轻其毒副作用,是临床异种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异体耳廓移植后局部淋巴结内趋化因子MIβ—3β的含量变化及对树突状细胞的趋化作用。方法 进行吻合血管的大鼠同种异体耳廓移植,ELISA法测定术后局部淋巴结MIP—3β的含量变化趋势,应用改良Boyden小室进行淋巴结组织液对体外培养树突状细胞的趋化实验。结果 同系移植组术后局部淋巴结MIP—3β含量升高,持续至术后第2天,以后恢复至正常水平;异系移植组MIP—3β含量持续上升,后期显著高于正常淋巴结内的表达水平,其对体外培养树突状细胞的趋化作用增强,这种趋化作用可被MIP—3β抗体所阻断。结论 器官移植后局部引流淋巴结内服MIP—3p表达增高,促进树突状细胞的迁移运动,可能是同种异体移植排斥反应启动与进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黄群 《右江医学》2008,36(2):219-221
器官移植是治疗终末器官功能衰竭的有效方法,虽然许多新型免疫抑制药物的应用使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有了明显下降,但是慢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及移植器官功能丧失并没有减少,美国1993年~2002年尸体移植肾5年和10年存活率分别为65.7%和36.4%。免疫耐受具有免疫特异性,与免疫缺陷或药物引起的对免疫系统的普遍抑制作用相比,具有显而易见的优势,可以大幅度减少免疫抑制剂的用量,降低机会性感染、药物中毒的发生率,所以诱导对移植物的特异性耐受是解决器官移植中排斥反应的理想方法,目前很多学者一直致力于这一方面的研究,现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7.
艾银桂  宋泽庆 《海南医学》2013,24(8):1176-1179
γδT细胞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免疫细胞,它在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表明γδT细胞迁移到病变部位是由于γδT细胞表面表达的趋化因子受体与组织或细胞分泌的趋化因子相互作用。本文就γδT细胞、γδT细胞表达的几个趋化因子受体及其配体与疾病的生物学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RANTES及MIP-1α表达在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方法采用RT-PCR法分析57例肾移植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患者及19例未发生反应患者移植肾活检组织中RANTES和MIP-1α的基因表达.结果19例无急性排斥反应肾活检组织中仅4例(21%)轻度表达RANTES,5例(26%)轻度表达MIP-1α.57例急性排斥反应肾活检组织中38例(66.7%)强烈表达RANTES,14例轻度表达,5例无表达;41例(72%)强烈表达MIP-1α,14例轻度表达,2例无表达,两组间比较差异极显著(P<0.001).结论趋化因子RANTES及MIP-1α表达在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趋化因子IP10及其受体CXCR3早期诊断肝移植术后急性排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IP10及其受体CXCR3动态变化与肝移植排斥的关系及其在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以2005年4月-2005年9月在长征医院行肝移植术的3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检测患者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血清中IP10和外周血淋巴细胞CXCR3的表达;确诊为急性排斥的患者,于当天以及经激素冲击治疗后不同时间分别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清中IP10和外周血淋巴细胞CXCR3的表达变化。结果肝移植术前1d(acute rejection,AR)组和(non-acute rejection,NAR)组患者血清IP10和外周血淋巴细胞CXCR3的表达与肝癌肝硬化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但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肝移植后,AR组、NAR组手术后IP10和外周血淋巴细胞CXCR3的表达均有上升,术后3 d血清中趋化因子水平与术前1d的表达水平相比较,有显著差别(P<0.05)。NAR组在常规的免疫抑制治疗后5~7 d内下降至术前水平,但AR患者术后不但各个检测时间血清IP10和外周血淋巴细胞CXCR3的表达明显高于NAR组,且在NAR组的表达降低至术前水平6 d后仍然持续高表达,在手术后11 d、12 d以及术后14 d分别确诊排斥的发生;而当AR组经冲击治疗逆转后,趋化因子IP10表达也相应下降并保持较低水平。结论血清中趋化因子IP10和外周血淋巴细胞CXCR3的表达与排斥反应密切相关,可作为诊断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以及观察抗排异疗效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胆汁中趋化因子IP-10及其可溶性受体CXCR3(sCXCR3)的动态变化,探讨其与移植肝急性排斥反应(AR)的关系。方法:以2007年10月~2008年3月在本院行肝移植术的2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急性排斥反应发生与否分为AR组(n=8)和NAR组(n=20);另选本院消化科因胆石症行鼻胆管引流(ENBD)的患者10例作为对照。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检测患者移植术后第1、3、5、7天和激素冲击治疗第1、3、7天胆汁中趋化因子IP-10及sCXCR3的表达变化,分析其与肝穿刺活检Banff排斥活动指数(RAI)的相关性,评价其对AR的诊断价值。结果:肝移植患者术后胆汁中趋化因子IP-10及sCXCR3的表达水平逐渐升高,术后第5天达到高峰,且从第5天开始,AR组患者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NAR组和ENBD组(P<0.05);经激素冲击治疗后,IP-10及sCXCR3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AR确诊当日,胆汁中趋化因子IP-10及sCXCR3的表达水平与RAI具有良好相关性(P<0.05)。术后第5天,截断值为964.45 pg/ml时,IP-10诊断AR的敏感性为87.5%,特异度为100%;术后第7天,截断值为819.35 pg/ml时,sCXCR3诊断AR的敏感性为87.5%,特异度为80%。结论:肝移植术后早期,胆汁中趋化因子IP-10及sCXCR3的动态变化与移植肝急性排斥反应密切相关,有望成为AR早期诊断及抗排斥治疗效果的无创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