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了解精神科护士轮岗后的焦虑状况的相关因素,以缓解心理压力。方法:将120名精神科护士分成研究组(参与轮岗组)和对照组(未参与轮岗组)各60例,采用SAS自评量表进行焦虑问卷测查,并对二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的焦虑均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轮岗制使精神科护士的焦虑情绪明显改善,工作积极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本院精神科护士心理状况及与工作压力源之间的关系,并提出相应对策。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对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研究组焦虑总分均值与全国常模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焦虑总分均值与护理工作压力源的5个方面中工作量及时间分配问题、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的问题、管理及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都有显著的相关(P〈0.01和P〈0.05)。结论精神科护士普遍存在焦虑情绪,护理管理者应该切实关注他们的工作压力,努力消除引起压力的因素或压力源,如提高护理人员的福利待遇和社会地位,多为护理人员创造晋升、进修、升职、评先等机会,努力改变因护理职业本身造成的心理压力,合理排班等,尽最大努力减轻他们的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3.
乔金荣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1):1329-1331
目的:观察人文护理服务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住院患者108名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观察组实施为期3个月的人文护理服务,对照组仅实施常规护理服务。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症状自评量表和满意度调查量表作为评价工具,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评价比较。结果:入组时所有量表评分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各量表评分两组间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效的将人文护理服务应用于精神病患者的护理,能提高患者的舒适感及满意度;改善患者的病情;有利于护患之间的沟通。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老年白内障手术患者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50例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老年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围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观察两组护理前、后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和Rosen-berg自尊量表评分变化。结果:护理前,两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上述评分明显降低,但观察组降低较对照组显著(P<0.05)。护理前,两组Rosenberg自尊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Rosenberg评分明显升高,但观察组升高较对照组显著(P<0.05)。结论:心理护理有效改善老年白内障手术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提高自尊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改善。方法:选取我院8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患者,给予对照组患者临床常规护理,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心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以及抑郁自评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调查。结果:经统计发现,护理前,两组患者在躯体化、强迫感、人际敏感性、焦虑、抑郁等各项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 >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焦虑自评得分与抑郁自评得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 >0.05),护理后,观察组焦虑自评得分与抑郁自评得分均优于护理前(P <0.05),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护理前后,焦虑自评得分与抑郁自评得分并无显著性差异(P >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干预能够有效帮助老年冠心病患者排解负性情绪,树立积极的治疗态度,克服心理压力,改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妇产科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该群体产生焦虑的原因以及应对措施。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某市两所三级甲等医院的妇产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妇科、产科护士的焦虑程度均高于国内常模(P<0.05),产科护士的焦虑程度高于妇科护士(P<0.05),不同年龄、学历、婚姻状况护士的焦虑程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妇产科临床护士的焦虑程度均较正常人群高,产科护士焦虑程度较妇科护士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结核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将170例肺结核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6例和对照组8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同时给予护理干预。通过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两组之间的差别。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焦虑、抑郁等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4周后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结核病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精神科轮班护士情绪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精神科轮班护士情绪状况,探讨维护其心理健康措施。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精神科62名轮班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精神科轮班护士焦虑、抑郁状况发生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结论:精神科轮班护士存在明显心理健康问题,加强心理健康维护已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析精神科护理人员的抑郁焦虑状况。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192例精神科护理人员进行相关的问卷调查和分析。结果:精神科护理人员焦虑得分为(40.28±9.23)分,抑郁平均得分为(45.86±9.78)分,两组数据均明显高于国内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精神科护士相较于其他人群焦虑、抑郁状况严重,应对其提供心理咨询、保健服务和有效的社会支持,降低焦虑抑郁的发生率,提高护理人员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0.
程妍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2):3066-3068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下肢骨折患者。心理和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50例下肢骨折患者,在椎管内麻醉下行骨折复位内固定术,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循证护理。观察两组护理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变化和睡眠质量(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D变化。结果:护理前,两组SAS、SDS评分和PSQI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SAS、SDS评分和PSQI评分显著降低,但观察组降低比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循证护理明显改善下肢骨折患者的心理健康,提高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合用心理治疗对终止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药物流产妇女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首诊服用米索前列醇前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心理状态的变化,并对药物流产过程进行效果评价。结果:观察组经药物合用心理治疗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疼痛程度、药物流产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服药前两组患者的心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服药后观察组的心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药物配合心理干预能明显改善药物流产对妇女心理状态的不良影响,降低疼痛程度,减少流产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延续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的焦虑、抑郁情绪进行测评,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出院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的出院指导基础上,实施延续护理。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焦虑抑郁情绪较重,延续护理6个月后,观察组焦虑抑郁情绪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P〈0.01);观察组复发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118,P〈0.05)。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采取延续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3.
徐冬花  王俊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9):113-114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患者心理状态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170例住院择期行TURP治疗的BPH患者被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心理护理组。两组患者入院后分别予常规护理和心理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干预治疗前和术后3d抑郁、焦虑症状的变化,并进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两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均明显下降(P〈0.01或P〈0.05),且心理护理组下降幅度更明显(P〈0.05)。心理护理组术后并发症,如膀胱痉挛、术后出血、下尿路:感染、急性附睾炎和尿失禁等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P〈0.01或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较常规护理干预更能改善行TURP患者的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病率,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张晓倩 《大家健康》2014,(7):293-294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消化性溃疡伴焦虑抑郁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以我院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经纤维胃镜确诊的消化性溃疡中96例伴焦虑抑郁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观察组实施消化科常规治疗和护理,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运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干预前后2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焦虑抑郁症状较干预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症状改善程度、平均住院时天数、复发例数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积极有效的心理护理促进消化性溃疡伴焦虑抑郁患者疾病的恢复,并有缩短住院天数、减少复发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协同护理模式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氧化应激和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LC患者6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协同护理模式。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干预后均填写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同时检测丙二醛(MDA)和髓过氧化物酶(MPO)的水平。对MDA、MPO、SAS及SDS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实验组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P〈0.05),髓过氧化物酶活性也显著降低(P〈0.05)。MDA含量与SDS及SAS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357、0.487,P〈0.05);MPO含量与SDS及SAS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451、0.486,P〈0.05)。结论协同护理模式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和氧化应激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张玲 《现代实用医学》2013,(12):1373-1374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产妇产后出血所致焦虑和抑郁性心理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产后出血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产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干预,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比较两组产妇的焦虑及抑郁情况。结果观察组在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后的SAS和SDS评分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焦虑和抑郁情况明显减轻;同时,焦虑和抑郁的发生率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产妇产后出血所致焦虑和抑郁性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亲情护理干预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2月-2011年12月乳腺癌手术患者共80例,上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均实施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乳腺癌手术常规护理,观察组存对照组护理基础上给予亲情护理干预。两组患者均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对干预前和干预后进行焦虑状况评分。两组患者采用心理学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干预前和干预后进行评分。自设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表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人际敏感、抑郁、焦虑、偏执方面评分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亲情护理干预能够改善乳腺癌患者术前心理状况,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应用健康信念护理模式对生活质量与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将22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各110例。对照组进行冠心病内科常规护理。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健康信念模式。结果:通过建立健康信念模式,护理组的疾病知识知晓情况、健康知识掌握程度、不良生活行为改变都有了明显改善,90%以上的患者达到了健康生活水平。而对照组3项指标虽然也有所改善,但是改善幅度不大。两组护理前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护理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得分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显示护理组患者焦虑情绪显著改善。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有着低于正常人群的健康行为水平与焦虑情况.而应用健康信念护理模式能够改善生活质量,缓解焦虑情绪,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心理及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糖尿病患者的精神状况,并给予心理干预,然后比较心理干预组与对照组的评分值及实验前后两组的空腹血糖和餐后两小时血糖。结果:86例糖尿病患者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心理,心理干预后症状明显改善(P〈0.05),且对血糖的控制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要重视心理护理干预,建议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常规心理护理干预,进行糖尿病教育,有助于改善其抑郁情绪,使血糖更易于控制,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20.
凌丽娟  刘平  张杏  吴娟 《实用全科医学》2014,(3):477-478,480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外科手术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研究2011年6月—2012年6月深圳市人民医院龙华分院收治的226例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2组,每组11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围术期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全方位围术期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睡眠、情绪状态、疼痛程度以及临床满意度情况。结果护理后2组患者的SAS、SDS和HAMA评分均有明显的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的SAS为(31.2±10.8)分,SDS为(30.3±11.2)分,HAMA评分为(7.7±3.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前、术后的睡眠、情绪状态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后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3.0±0.4VS.3.7±0.2,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满意率93.8%,显著高于对照组(73.5%,P〈0.05)。结论全方位护理干预可能有效缓解患者焦虑和疼痛,改善睡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