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究规则性肝段/肝叶切除术对复杂性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结石清除率、并发症以及复发率的影响。方法:择取某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68例复杂性肝内胆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表划分为两组后应用不同的治疗方案。实验组34例患者接受规则性肝段/肝叶切除术,而对照组34例患者接受不规则形肝段/肝叶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1)结石清除率:实验组患者结石清除率为94.12%,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并发症发生率: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76%,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3)复发率: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发现实验组患者结石复发率仅为2.94%,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规则性肝段/肝叶切除术用于治疗复杂性肝内胆管结石疾病,在结石清除率、术后并发症以及复发率方面均优于不规则形肝段/肝叶切除术,临床疗效较好,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3月至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31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肝切除术(腹腔镜组),同期25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行开腹肝切除术(开腹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腹腔镜组手术时间[(247-3±85.9)min]、术中出血量[(603.6±388.7)m1]与开腹组[(235.1±78.6)min、(657.2±372.8)m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住院时问[(6.2±2.6)d]较开腹手术组[(10.7±2.7)d]显著缩短(P〈O.05)。两组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2%VS.31.7%,P〈0.05)。两组均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结论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是安全可行的,具有微创、住院时间短等优点,疗效与开腹手术相当。  相似文献   

3.
严骏 《安徽医药》2017,21(12):2194-2196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与术中胆道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并肝外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82例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经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行腹腔镜与胆道镜联合手术治疗,对照组行开腹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指标、并发症、结石清除及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而手术时间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4.6vs36.6%,P<0.05);两组结石清除率均为100%,观察组术后1年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4%vs7.3%,P>0.05).结论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具有创伤小、患者恢复快等优势,能够显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腹腔镜规则性左半肝切除治疗左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47例左肝内胆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4例和对照组23例,观察组患者行腹腔镜下规则性左半肝切除术,对照组行常规开腹手术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残余结石率、结石复发率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规则性左半肝切除治疗左肝内胆管结石具有对腹腔脏器干扰少、出血少、恢复快、创伤小等优点,安全可行,是一种较好的临床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5.
薛伟佳 《哈尔滨医药》2012,32(4):268-269
目的 总结腹腔镜肝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术前、术后护理措施,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对行腔镜肝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17例患者的护理措施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17例患者手术均成功,较传统开腹手术术中出血少、术后并发症率低、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术后复发率与开腹无明显差异.结论 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和准备,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注意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对腹腔镜肝叶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患者顺利恢复健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医药科学》2019,(19):209-212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精准肝切除与非规则性肝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效果及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肝胆外科2014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70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法不同将以上研究对象分为PH组(精准肝切除)和IH组(非规则性肝切除),PH组40例,IH组30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量、住院时间等围手术期指标、肝功能[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PH组的有效率(97.50%)显著高于IH组(73.33%)(P 0.05);PH组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IH组(P 0.05),术中出血量、引流量及住院时间显著少于IH组(P 0.05);PH组的TBIL、ALT及AST水平显著低于IH组(P 0.05);PH组的并发症发生率(5.00%)显著低于IH组(23.33%)(P 0.05)。结论腹腔镜下精准肝切除术相较于非规则性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更加显著,能够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利于术后肝功能的恢复,且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韦韡  汪功理  张晓刚 《安徽医药》2015,36(10):1231-1233
目的 探讨肝叶切除术联合胆道镜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肝内胆管结石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高位胆管劈开取石+T管引流术结合胆道镜取石治疗,观察组(40例)采用肝叶切除术联合胆道镜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临床疗效、结石残留率、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等指标。结果 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肝门阻断时间大于观察组(P<0.05),术中出血量对照组大于观察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残余结石率、术后并发症例数等方面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术后2周结石残留量小于对照组(P<0.05),随访1年结石复发率对照组大于观察组(P<0.05)。结论 肝叶切除术结合胆道镜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具有减少残石率,降低复发率,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肝内胆管结石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取石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择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某院收治的50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参与研究,通过抛硬币方式进行随机分组,其中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执行开腹手术+胆道镜手术治疗,观察组执行腹腔镜+胆道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结石清除率和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相比对照组更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00%,显著低于对照组32.00%,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结石清除率分别为100.00%和96.00%,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取石术对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和治疗安全性,因此该种治疗方法可用于临床普及。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胆囊切除联合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治疗肝内胆结石的疗效。方法将106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3例。研究组患者采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联合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开腹胆总管切开联合T管引流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和结石残留率、结石石复发率,评价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结石残留率和结石复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胆囊切除联合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创伤小,残石率低,治疗效果显著,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联合同期胆总管切开胆道镜取石术(LCBDE)治疗胆囊结石伴肝外胆管结石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03~2020-03洛阳市中心医院周山院区胆囊结石伴肝外胆管结石患者84例,按照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分期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胆总管取石术(ERCP)+LC治疗,观察组采用LC+ LCBDE治疗.比较两组中转开腹率、围术期指标、术前、术后1d血清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GGT)水平及并发症.结果:两组中转开腹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术后排气、术后进食、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1d观察组ALP、GG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38%低于对照组19.05%(P<0.05).结论:LC+ LCBDE治疗胆囊结石伴肝外胆管结石能缩短手术时间及术后排气、进食、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改善结石残留情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比精准肝切除与传统肝切除术在治疗肝内胆管结石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于我院住院行精准肝切除术治疗的肝内胆管结石患者40例,并与前期来我院行传统肝切除治疗的患者(对照组,n=40)进行对比,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情况、肝功能、术后并发症等基本情况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较长,但术中出血量、当日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术后肝功能(AST、ALT、TBIL)水平均降至正常,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出现肺部感染、切口感染、胆瘘、胸腔积液、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其中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7.5%,远远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肝内胆管结石均已清除,术后随访,对照组有2例复发,观察组有1例复发.结论 采用精准肝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安全、可靠,创伤小,可减轻手术创伤,减少术后并发症,术后恢复更早,有利于患者预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深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再次与首次开腹胆道手术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选择某院2012年10月1日~2013年10月1日期间收治的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共92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n=45)仅进行开腹胆道手术治疗,而观察组患者(n=47)则在对照组首次胆道手术的基础上,对再发患者进行腹腔镜再次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残留结石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差异,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肝内外胆管结石的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残留结石3例,残留率仅为6.3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78%(8/45);而术后发生并发症5例,发生率仅为10.6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3.33%(15/45);并且,观察组随访1年肝内外胆管结石复发2例,复发率仅为4.26%,也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56%(7/45),两组间差异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外胆管结石患者行腹腔镜再次手术可有效降低结石的术后残留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复发率,其效果优于首次开腹治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徐道峰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19):162-163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复杂性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44例复杂性肝内胆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将采用肝部分切除术治疗的22例患者作为Ⅰ组,采用胆肠吻合术治疗的22例患者作为Ⅱ组,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术后残石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石复发率等)。结果Ⅰ组的残石率为13.64%,低于Ⅱ组的36.36%(P〈0.05);两组的总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Ⅱ组(P〈0.05)。结论肝部分切除术是治疗复杂性肝内胆管结石最为理想的方法,可有效降低结石复发率和术后残石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精准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66例行精准肝切除术的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精准且切除组)的手术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等,并与50例规则肝切除患者(常规切除组)进行比较.结果 2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肝切除范围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精准切除组患者手术时间较常规切除组明显延长,但术中出血、术中输血及住院时间[分别为( 556±141)、(371±110)ml,(24±8)d]较常规切除组[分别为(833 ±191)、(507±178)ml,(31±12)d]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精准切除组患者术后感染、出血、胆漏和胸腹腔积液发生率[分别为4.5%(3例)、3.0%(2例)、0、7.6%(5例)]明显低于常规切除组[分别为20.0%(10例)、16.0%(8例)、10.0%(5例)、24.0%(12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精准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疗效优于规则肝切除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2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根据结石分布行不同的肝切除术,观察治疗疗效及术后近期并发症、残留结石率,并随访3年观察结石复发率及再生率。结果 32例患者均治愈出院,未见死亡患者,总治愈率100.00%,其中7例发生近期并发症,残留结石3例发生率为9.38%,术后3年内,2例复发或再生,复发率6.25%,均发生于术后2年后。结论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疗效肯定,虽然术后有结石残留和复发危险,但发生率降低。  相似文献   

16.
胡伟 《现代临床医学》2014,40(6):452-453
目的:探讨肝部分切除术在肝胆管结石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0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采用肝部分切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手术(高位肝总管切开)治疗。比较2组疗效及预后。结果:治疗组术中出血量、ALT、AST、TBIL峰值及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残石率、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肝部分切除治疗肝胆管结石疗效确切,能缩短康复周期,降低术后残石率与并发症率,并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肝内结石患者采取肝段切除与胆管切开取石术的作用。方法160例肝内结石患者,随机抽签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采取胆管切开取石术治疗,研究组采取肝段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指标、手术近期疗效、术后远期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8%,低于对照组的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为(71.3±6.3)min,术中出血量为(145.6±10.6)ml,住院时间为(9.9±1.3)d;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为(92.6±7.7)min,术中出血量为(331.4±20.1)ml,住院时间为(12.6±1.6)d。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治疗优良率100.0%高于对照组的9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1年肝内结石复发率1.3%低于对照组的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内结石患者采取肝段切除术治疗的效果突出,可获得理想手术疗效,减少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且手术操作简单,对结石的根治性更强,优势突出,建议推广。  相似文献   

18.
《临床医药实践》2016,(9):654-657
目的:研究腹腔镜与开腹左半肝切除术治疗肝胆管结石的疗效及预后。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肝胆管结石患者114例,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核查批准后,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7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取石法,对照组则实施开腹左半肝切除术,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及预后。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下床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肠功能恢复时间以及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结石清除率及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各项生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取石治疗肝胆管结石疗效好,避免了开腹手术对患者造成的不必要创伤,术后恢复快,预后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双镜联合同期治疗胆囊结石并肝外胆管结石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92例胆囊结石并肝外胆管结石患者,按照就诊先后分成观察组(n=46)与对照组(n=46),对照组采取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采取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同期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效果、结石清除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35%显著低于对照组17.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清除率均为10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镜联合同期治疗胆囊结石并肝外胆管结石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肝段切除术治疗肝内结石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94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资料,Ⅰ组采用肝段切除为主的联合手术46例,Ⅱ组采用胆管切开为主的联合手术48例,对比两种的疗效。结果Ⅰ组较Ⅱ组术后残石率、结石复发率、再手术率均低,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肝段切除为主的联合手术能有效降低肝内胆管结石术后残石发生、结石复发和再手术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