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和分析结节病的18F-FDG PET/CT表现,为结节病的正确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的结节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PET/CT表现,分析总结病变累及部位、大小、标准摄取值(SUV)特点。结果有咳嗽、胸闷等症状者12例,无症状者4例;淋巴结累及者16例:15例累及纵隔及双肺门淋巴结,5例累及锁骨上窝淋巴结,4例累及腹腔或腹膜后淋巴结,2例累及腹股沟淋巴结;有临床症状者淋巴结大小为(27.42±8.92)mm,无临床症状者(26.25±8.54)mm,两者无统计学差异(P<0.918)。两组代谢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有临床症状者SUV最大值(8.34±3.54),无临床症状者SUV最大值(4.20±2.56),两者无统计学差异(P<0.273)。结外脏器累及:双肺多发结节影或斑片影8例,胸膜累及2例,皮肤累及1例,所有结外病灶代谢均有增加,SUV最大值为1.5~4.5不等。结论 PET/CT能准确地反映结节病的病灶分布范围和病灶活性,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18F-FDG PET/CT在胃癌诊断和分期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检查在胃癌诊断和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临床疑诊为胃癌患者的PET/CT检查结果,并与胃镜及手术病理和随访结果对照。结果PET/CT诊断胃癌的灵敏度为88.4%,准确性85.1%,3例假阴性原发灶直径均为1cm(T1期),2例为印戎细胞癌。1例假阳性手术后证实为胃溃疡伴炎症;②术后病理证实16例胃局部淋巴结转移,PET/CT检出12例,灵敏度为75%;③27例患者中PET/CT检出5例有肝脏、肺、骨.腹腔、后腹膜淋巴结等远处转移,其中4例由于的PET/CT结果改变治疗策略。结论PET/CT对胃癌是一种较为灵敏,可靠的检查方法,对术前分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低剂量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在体检中发现恶性肿瘤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9月至2012年10月469例18F-FDGPET/CT健康体检者的资料,并对照随访结果。结果 18F-FDGPET/CT显像共发现恶性肿瘤13例,其中肺癌8例,甲状腺癌、贲门癌、卵巢癌、升结肠癌、肾细胞癌各1例。2例支气管肺泡癌、1例神经内分泌癌及1例肾细胞癌为假阴性,其余18F-FDG代谢均增高。结论低剂量18F-FDGPET/CT在体检中进行肿瘤筛查是安全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肺癌的18F-FDGPET-CT诊断价值。方法对8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18F-FDGPET-CT资料完整的肺部肿块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18F-FDGPET-CT资料分别采用目测法、计算标准化摄取值(SUV)的半定量法及CT图像进行综合分析,并与病理结果相对照。结果18F-FDGPET-CT诊断肺部肿块性质的敏感度、特异性和准确度分别是91.2%(62/68)、76.4%(13/17)和88.2%(75/85)。18F-FDGPET-CT检查方法术前对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分期与病理结果符合率分别为100%。结论18F-FDGPET-CT能准确地鉴别肺部肿块性质及确定纵隔淋巴结转移分期,是目前较好的肺癌影像诊断技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初步探讨双时相^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在鼻咽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6例经病理明确诊断的鼻咽癌患者及39例鼻咽炎症或淋巴增生患者行双时相^18F—FDGPET/CT全身检查,测定病灶部位初始及延迟标准放射性摄取值(SUVmax)并行半定量分析,观察分析相应CT、PET形态。结果36例晚期鼻咽癌患者病灶区初始SUVmax、延迟SUVmax值分别为:10.6±4.1、11.7±4.6。延迟SUVmax明显高于初始扫描,病灶呈不规则形态;39例鼻咽部炎症或淋巴增生患者病灶区SUVmax、延迟SUVmax值分别为:4.0±1.2、3.8±1.3,延迟SUVmax值低于初始扫描,病灶形态多表现为双侧对称的条状,呈“八”字形。结论双时相PET/CT有助于鼻咽癌的诊断,也有利于鼻咽癌与鼻咽炎症或淋巴增生的鉴别诊断,对鼻咽疾病诊治中有良好的医学前景。  相似文献   

6.
章双林  刘冲  陈陽  王淑梅 《安徽医药》2020,24(3):477-480
目的探讨全身低剂量 CT检查在多发性骨髓瘤病人诊断及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 2016年 10月至 2018年 10月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血液科 58例经临床病理证实的多发性骨髓瘤病人的全身低剂量 CT检查的影像学资料,以此进行 Durie/Salmon plus分期,同时进行临床 ISS分期,比较两者在溶骨性病灶的差异性和一致性。结果 58例多发性骨髓瘤病人共发现 558处溶骨性病灶,其中 Durie/Salmon plus分期: Ⅰ期 12例, Ⅱ期 32例, Ⅲ期 14例;临床 ISS分期: Ⅰ期 18例, Ⅱ期 21例, Ⅲ期 19例。两种分期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4.241,P=0.120)Kappa值为 0.423,具有中等程度的一致性。结论 Durie/ Salmon plus分期和 ISS分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全身低剂量 CT检,查在多发性骨髓瘤诊断及分期中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刘世红 《现代医药卫生》2014,(16):2481-2482
目的探讨增强CT与正电子发射断层/计算机断层摄影(PET/CT)在胰腺癌可切除性判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胰腺癌患者50例,术前均行增强CT扫描以及PET/CT检查,并对所有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增强CT与PET/CT在胰腺癌可切除性判断中的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增强CT和PET/CT分别与手术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与病理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增强CT与PET/CT在胰腺癌可切除性判断中价值相似,联合应用可提高判定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全身~(18)F-脱氧葡萄糖(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CT诊断原发灶不明的颈淋巴结转移性腺癌中的价值.方法:对17例原发灶不明的颈淋巴结转移性腺癌患者行全身PET/CT检查,通过视觉分析和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测定对病灶进行判断,所得结果与病理和(或)随访结果比较.结果:17例患者中最终明确原发灶13例,其中肺癌8例,结肠癌2例,肾癌、乳腺癌、宫颈癌各1例.4例未发现原发灶患者中3例PET/CT否定原转移性腺癌诊断而诊为恶性淋巴瘤.PET/CT对肿瘤原发灶诊断的灵敏性为92.3%(12/13)、特异性为75.0%(3/4)、准确性为88.2%(15/17).另有10例(58.8%)患者除己知转移瘤和原发灶之外,还发现了其他脏器组织的转移.结论:~(18)F-FDGPET/CT全身显像在探寻颈淋巴结转移性腺癌患者的原发灶及了解病变分布范围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不同病理条件下的18F-双脱氧葡萄糖(FDG)PET/CT全身显像征象.方法 回顾分析44例原发性小肠疾病患者(恶性25例,良性19例)的18 F-FDGPET/CT显像资料,结果 经组织学、诊断性治疗和/或临床随访证实;采用目测法、定量方法(测病变肠壁的厚度)及半定量方法测量病灶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及肠壁厚度,总结分析不同病理条件下的PET/CT的影像特点.结果(1)原发性小肠良、恶性病变局部肿块形成分别为31.6%、84.0%(x2=10.4,P<0.01);肠壁厚度分别为(0.75±0.32)cm、(1.42±0.20)cm(t =2.66,P<0.01);SUVmax分别为(5.17±3.04)、(9.65±5.48)(t =2.88,P<0.01);灶周淋巴结肿大的发生率分别为52.6%、72.0%(x2=1.01,P>0.05),SUVmax分别为(4.80±1.91)、(7.00±5.61)(t=1.11,P>0.05).(2)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的其他脏器转移发生率为44.0%(11/25),以肝(28.0%)、远处淋巴结(20.0%)和骨转移(16.0%)最为多见;最多病理类型为恶性淋巴瘤(44.0%),其次为腺癌(32.0%),两者的肠壁厚度分别为(1.41±0.59)cm、(1.36±0.62)cm(t =0.18,P>0.05);SUVmax分别为(12.49±7.00)、(7.93±2.82)(t =7.55,P<0.01);转移发生率分别为9.1%、62.5%(x2 =3.89,P<0.05).(3)以小肠局部肿块形成、SUVmax=4.20、局部肠壁增厚和/或转移为依据,18F-FDGPET/CT显像诊断小肠原发恶性肿瘤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度分别为96.0%、94.7%和95.4%;假阳性主要为肠结核,假阴性为印戒细胞癌.结论 18F-FDGPET/CT显像对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具有较高的鉴别诊断价值,灶周淋巴结大小及其SUVmax值不能提示其良恶性,原发性小肠淋巴瘤的18F-FDG摄取明显高于腺癌,两者的肠壁厚度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杨丽霞  王振辉  崔彬  张春霞 《河北医药》2013,35(9):1440-1440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源于骨髓浆细胞单克隆恶性增殖性肿瘤,约占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10%,随着病情进展,约90%的患者病变累及骨骼[1]。该病多发于中老年人,溶骨性瘤变是MM的重要特征之一,可累及全身多个部位,如颅骨、脊柱、肋骨、骨盆等,脊柱是其好发部位之一[2]。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肿瘤患者行18F-脱氧葡萄糖(FDG)正电子发射型断层(PET)/CT检查的护理要点,以改善图像质量。方法对6 971例行18F-FDG PET/CT检查的肿瘤患者给予整体护理和健康教育,分析有效的护理措施对成像质量的意义。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图像质量符合诊断要求,达标率为100%,无患者因焦虑、不理解或恐惧核医学而拒绝检查。结论了解肿瘤患者的病史及一般情况,检查期间充分注意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注意各项技术细节并做好健康教育工作,对于有效提高图像质量、保证诊断正确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13.
恶性淋巴瘤(malignant lymphoma,ML)是一组起源于淋巴造血组织的恶性肿瘤,人们对恶性淋巴瘤的认识和研究已有100多年历史,1955年Gall根据病理学特点,将恶性淋巴瘤分为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s lymphoma,HL)及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lymphoma,NHL)两大类。据疾病的临床表现、形态学、免疫表型和遗传学特征界定了60多个亚型。  相似文献   

14.
15.
赖洵 《云南医药》1993,14(5):277-278
本文综合分析了24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疗效、血红蛋白、生活自理程度及骨髓损害程度对生存期的影响、用多元回归法经微机处理后得出结论,疗效对生存期影响最大,而骨损害对生存期无响影。  相似文献   

16.
王永玲  张工化  王清理  王芬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21):2919-2920,3026
目的探讨正电子药物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PET/CT)脑显像致痫灶定位中的应用。方法对32例癫痫患者行18F-FDG脑三维PET/CT显像,将其定位结果与头皮脑电图(EEG)、颅脑CT或MRI结果进行比较。结果PET/CT阳性检出率为90.6%(29/32),其中低代谢灶27例,高代谢灶2例,正常3例;EEG阳性检出率为65.6%(21/32),常规脑部CT或MRI阳性检出率为31.0%(10/32)。结论18F-FDG在PETJCT脑显像中对癫痫的定位诊断有较高的灵敏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多原发癌18^F-FDG PET/CT的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多原发癌患者的18^F-FDG PET/CT显像结果。结果 40例患者中,双原发癌36例,三原发癌4例;同时性多原发癌11例,异时性多原发癌29例,共计84个癌灶。在所有病例中,以消化道癌合并其他部位或消化道内多原发癌为主。全部病例的各部位原发病灶大部分表现为典型的恶性肿瘤PET/CT影像特点;少部分原发病灶PET表现不甚典型,以高分化的早期癌或消化道黏液腺癌为主。结论 PET/CT检查一次扫描可完成全身显像,并且同时拥有PET的代谢功能信息和CT的形态结构信息。多原发癌的18^F-FDG PET/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可以比其他影像设备更容易发现多原发癌,提高对其认识,有助于对多原发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案制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18F-FDG PET/CT在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区域淋巴结中出现假阴性和假阳性的因素。方法随机选择施行肺叶切除术的NSCLC患者58例,术前1周内行18F-FDG PET/CT检查,同期行CT增强扫描,术后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分析PET/CT在诊断NSCLC区域淋巴结转移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58例患者共切除淋巴结315枚,转移淋巴结52枚,PET/CT结果假阴性7枚,假阳性8枚,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7%,97%,高于CT(67%,90%;P=0.002,0.045)。结论假阴性是由于PET/CT稍逊的空间分辨率、低糖代谢率的淋巴结微转移灶、与原发灶毗邻的淋巴结误认为肿瘤。而合并肺部疾病所致淋巴结炎是PET/CT出现假阳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的X线及CT表现,加深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确诊的多发性骨髓瘤10例的X线与CT表现。结果10例多发性骨髓瘤中,累及部位主要位于颅骨、肋骨、脊柱、肩关节、骨盆;X线及CT表现为骨质疏松、骨质破坏、病理骨折。结论多发性骨髓瘤的影像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常规X线与CT检查能对本病的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