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特比萘芬与氟康唑或伊曲康唑体外联合抗白念珠菌的作用。方法采用微量液体稀释法测定特比萘芬、氟康唑、伊曲康唑对生殖器部位分离的36株白念珠菌药敏试验,应用棋盘微量稀释法测定特比萘芬与氟康唑或伊曲康唑对36株白念珠菌的联合药敏试验。结果白念珠菌菌株对氟康唑、伊曲康唑、特比萘芬耐药株分别为3株(8.33%)、4株(11.11%)、6株(16.67%)。特比萘芬和氟康唑联用MIC几何平均数较其单独应用均显著降低(t=3.590,P〈0.05;t=3.252,P〈0.05),15株有协同作用(42%),18株有相加作用(50%),3株无关作用(8%);特比萘芬和伊曲康唑联用后的MIC几何平均数较其单独应用均显著降低(t=3.849,P〈0.001;t=2.409,P〈0.05),表现为协同作用有14株(39%),相加作用的有17株(47%),无关作用的有5株(14%);均未发现拮抗作用。结论特比萘芬与氟康唑或伊曲康唑联合应用对大部分白念珠菌能产生协同作用和相加作用,提示特比萘芬与氟康唑或伊曲康唑联合应用能增强抗白念珠菌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2009年至2011年念珠菌包皮龟头炎念珠菌种类及其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以便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用沾有无菌生理盐水的无菌拭子反复转动擦拭包皮和龟头的炎症部位,所得拭子立即接种于沙保罗氏琼脂培养基,待培养基上长出酵母菌菌落后,挑取该菌落于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培养.对分离的念珠菌用ROSCO纸片扩散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 2009年至2011年共分离出507株念珠菌,其中白色念珠菌439株(86.59%),光滑念珠菌33株(6.51%),热带念珠菌28( 5.52%),克柔氏念珠菌3株(0.59%),其他念珠菌4株(0.79%);白色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克霉唑、5-氟尿嘧啶、氟康唑、伊曲康唑的敏感率分别为100%、87.1%、88.9%、86.7%、69.9%,耐药率分别为0%、1.3%、3.8%、6.4%、6.7%.结论 白色念珠菌是念珠菌性包皮龟头炎的主要分离菌株,其次是光滑念珠菌;白色念珠菌体外药敏显示,其对两性霉素B、克霉唑、5-氟尿嘧啶、氟康唑有很高的敏感性,对伊曲康唑敏感性较低,同时也显示其对氟康唑、伊曲康唑有相对较高的耐药率.  相似文献   

3.
陈善娟  刘志香  吴艳  涂亚庭  李家文 《医药导报》2006,25(12):1246-1248
目的 比较特比萘芬、氟康唑、伊曲康唑等抗真菌药治疗小鼠白念珠菌性阴道炎的疗效。方法构建ICR小鼠白念珠菌性阴道炎模型,应用特比萘芬、氟康唑、伊曲康唑灌服治疗,并在灌药后不同时间动态观察阴道灌洗液真菌载量。结果 特比萘芬组在不同时间点其小鼠阴道灌洗液真菌载量明显高于氟康唑组及伊曲康唑组(P<0.01),连续灌药1周后其真菌载量仍处于较高水平。氟康唑组与伊曲康唑组从灌服药物后第2天开始其阴道灌洗液真菌载量明显减少,灌服药物后第3天开始阴道灌洗液真菌载量即处于极低水平,表明两组疗效显著,但两者之间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特比萘芬治疗小鼠白念珠菌性阴道炎的疗效欠佳,而氟康唑与伊曲康唑治疗小鼠白念珠菌性阴道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刘景卫  翟维民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20):3162-3163
目的评价两种国产抗真菌药治疗包皮龟头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56例念珠菌性包皮龟头炎患者采用信封方法随机分为两组,特比奈芬组给予特比萘芬0.25g,每天1次口服;伊曲康唑组给予伊曲康唑0.2g,每天1次于餐时服用。两组疗程均为7d。结果特比奈芬组有效率为93.4%,高于伊曲康唑组的78.8%(P〈0.01);患者各项症状、体征体征消退时间,特比奈芬组明显较伊曲康唑组缩短(P〈0.01)。结论国产特比奈芬治疗念珠菌性包皮龟头炎较国产伊曲康唑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本地区包皮龟头炎患者中真菌感染情况及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方法 分别采用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法国梅里埃公司的ATB ID32C酵母菌鉴定卡和Rosco纸片扩散法对包皮龟头分泌物进行念珠菌培养、菌种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 458例患者中共培养出157株酵母样真菌,阳性率为34.3%;其中,白色念珠菌116株(73.9%),光滑念珠菌14株(8.9%),热带念珠菌12株(7.6%),近平滑念珠菌8株(5.1%),克柔念珠菌5株(3.2%),季也蒙念珠菌2株(1.3%).分离菌株对制霉菌素和酮康唑的敏感率均>90.0%,分别为97.5%和93.0%,对氟康唑敏感率为79.6%,而对特比奈酚敏感性最低,为33.8%.结论 念珠菌感染是本地区包皮龟头炎发病的重要因素,感染的致病菌种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分离的念珠菌对多烯类药物敏感率较高,对唑类抗真菌药有不同程度的交叉耐药,不同菌型其药敏谱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
感染念珠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体外敏感实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本院内感染所分离的念珠菌流行情况以及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采用1997年NCCLS推荐的药敏试验方案微量稀释法检测124株临床分离的念珠菌对氟康唑、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和酮康唑的敏感性。结果:氟康唑对念珠菌的敏感性下降(85.5%)。伊曲康唑对念珠菌的抗菌语与氟康唑类似,耐药菌株亦明显增多,敏感性为82.3%。部分菌株对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的药敏结果呈现“拖尾”现象。结论:念珠菌巳成为院内感染的常见病源菌之一,其中非白色念珠菌的比例明显升高。部分菌株对氟康唑和伊曲康唑耐药。  相似文献   

7.
外阴阴道念珠菌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外阴阴道念珠菌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 ,为临床治疗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API法对分离自临床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的 12 0株念珠菌进行种间鉴定 ;参照美国国家实验室标准委员会 (NCCLS)M - 2 7A方案( 1997) ,采用微量法检测 12 0株临床试验菌株、5株参考株及 1株质量控制株对 3种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 :氟康唑、伊曲康唑及特比萘芬对 12 0株临床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 (MIC)均数分别为 :( 7.2± 1.9) ,( 0 .2 6± 0 .0 5 )和 ( 10 .2± 3 .6) ( μg·ml-1)。结论 :氟康唑、伊曲康唑对外阴阴道念珠菌显示较高的敏感性 ,而特比萘芬对其敏感性欠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本地区女性阴道念珠菌病病原菌种的构成及体外药敏试验情况。方法采用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和YBC鉴定卡对门诊就诊800例患者阴道分泌物分离到的133株致病真菌进行鉴定,并采用ROSCO纸片扩散法对5种抗真菌药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共分离菌种5种133株念珠菌,其中白念珠菌为112株占84.2%,光滑念珠菌12株占9.0%,热带念珠菌4株占3.0%,克柔念珠茵3株占2.3%,其他念珠茵2株占1.5%。结论本地区女性念珠菌性阴道炎主要的病原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其次是光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茵。体外药敏显示133株念珠菌对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全部敏感和中度敏感、对伊曲康唑、氟康唑、特比奈芬的耐药分别为4.5%、9.8%、36.1%。  相似文献   

9.
目的 根据美国国家临床试验标准化委员会(NCCLS)最新公布的M27-A方案,检测氟康唑(FCA)、伊曲康唑(ICZ)和特比萘芬(TBF)对致病性真菌的敏感性。方法 采用NCCLSM27-a方案微量法,检测53株酵母菌、31株曲霉和31株皮肤癣菌对三种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 氟康唑对大部分念珠菌的敏感性较好,对皮肤癣菌的敏感性较差,伊曲康唑对真菌具有广谱抗真菌作用,而特比萘芬对皮肤癣菌高度敏感,少数菌株对一种或一种以上药物达到耐药性判定标准,表明临床上耐药现象存在。结论 NCCLSM27-A方案微量法具有准确性强、重复性好的特点,也可用于丝状真菌的药敏实验,奉研究结果提示我国临床上亦存在耐药菌株感染现象,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0.
对临床125例患霉菌性阴道炎的阴道分泌物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白色念珠菌的检出率最高占73.6%,其次为热带念珠菌占22.4%.对125株念珠菌进行5种抗真菌药物的药敏试验,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伊曲康唑的MIC50均为0.78 μg·ml-1,MIC90均为3.13 μg·ml-1;克霉唑的MIC50为6.25 μg·ml-1,MIC90为25 μg·ml-1,氟康唑的MIC50为>25 μg·ml-1.氟康唑和克霉唑对白色念珠菌的作用强于热带念珠菌;而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和伊曲康唑对两种菌的作用差别不大.因此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对阴道分泌物的霉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1.
3种抗真菌药治疗甲真菌病药物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对伊曲康唑、特比萘芬、氟康唑3种不同抗真菌药物治疗120例甲真菌病患者的成本效果分析。方法选择120例病例,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伊曲康唑、特比萘芬、氟康唑治疗,观察各组疗效并运用药物经济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3种药物均有较好的抗真菌疗效,特比萘芬疗效优于伊曲康唑及氟康唑,伊曲康唑疗效优于氟康唑。平均成本-效果比分别为8.9,8.0,11.7。结论药物经济学分析结果为特比萘芬治疗甲真菌病最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老年患者泌尿系真菌感染的菌群分布情况及其耐药性特点,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方法 对本院老年医学科2016年1月—2019年4月临床泌尿系感染老年患者分离出的真菌菌株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总共分离出278株真菌,其中以白念珠菌为主,占52.2%,其次是热带念珠菌,占23.7%,光滑念珠菌11.5%,克柔念珠菌6.1%,近平滑念珠菌3.2%及其他念珠菌(葡萄牙念珠菌、季也蒙念珠菌)3.3%,分离出的真菌菌株对伊曲康唑、氟康唑的耐药率相对较高,对伊曲康唑的耐药率分别为18.6%、15.1%、21.9%、35.3%、11.1%和0,对氟康唑的耐药率分别为8.9%、7.6%、25.0%、100%、0和0,分离的菌株对两性霉素B和5-氟胞嘧啶均敏感,对伏立康唑的平均耐药率为5.0%。结论 本院老年医学科泌尿系真菌感染以白念珠菌、热带念珠菌为主,且检出的真菌对伊曲康唑、氟康唑、伏立康唑已出现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因此,加强监测各种真菌的耐药情况对临床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外阴阴道各种念珠菌的感染情况,并对常用药物的耐药性进行分析。方法收集2008年6月至2011年2月700例确诊为外阴阴道念珠菌感染患者的生殖道分泌物,采用念珠菌显色平板及SIMENS MicroScan真菌(yeast)反应板进行念珠菌菌种的分离鉴定,采用ROSCOS药片法对氟康唑、咪康唑、伊曲康唑、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进行药物耐药性及敏感性试验。结果白色念珠菌占64.57%、光滑念珠菌占14.14%、克柔念珠菌占9%、其他念珠菌占12.29%。各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和伊曲康唑的敏感性较高,对咪康唑、氟康唑的耐药率较高。结论女性外阴阴道念珠菌以白色念珠菌居多,对抗真菌药物有不同程度的耐药,对菌种进行鉴定和药敏实验有利于临床指导用药。  相似文献   

14.
杨静  王庆  王东萍 《安徽医药》2012,16(2):218-219
目的分析177例肺结核合并肺部真菌感染阳性标本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以探讨预防与治疗措施。方法用显色培养基和API真菌鉴定条鉴定真菌,用ATB Fungus2药敏卡对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5-氟胞嘧啶、酮康唑、氟康唑和伊曲康唑进行药敏测定。结果 177株念珠菌中,白色念珠菌检出率最高,其次为近平滑假丝酵母菌;药敏测定中,对氟康唑耐药率最高,对两性霉素的耐药率最低。结论必须提高真菌的检测手段,及时进行真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提高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15.
艾滋病患者口咽念珠菌病的菌种分布及药物敏感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艾滋病患者口咽念珠菌(假丝酵母)病的菌种分布及对常用抗真菌药的敏感性,为其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艾滋病合并口咽念珠菌患者口咽拭子标本,进行真菌分离和鉴定,并采用Rosco Neo-Sensitab纸片扩散法检测菌株对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氟康唑及伊曲康唑的敏感性.结果 从50例患者共分离出65株念珠菌,其中最常见的是白念珠菌(77%),其次是热带念珠菌(8%)、光滑念珠菌(6%)、克柔念珠菌(3%)、近平滑念珠菌(3%)及季也蒙念珠菌(3%).所有菌株对两性霉素B均敏感,未发现自念珠菌对氟康唑耐药;非白念珠菌对氟康唑的耐药率为40%,非白念珠菌对氟康唑和伊曲康唑存在交叉耐药.结论 白念珠菌是引起艾滋病患者口咽念珠菌病的主要致病菌,且对氟康唑敏感;非白念珠菌在临床的检出率高,且对三唑类药物的耐药率高.  相似文献   

16.
《中国抗生素杂志》2009,45(7):723-726
目的 了解老年患者泌尿系真菌感染的菌群分布情况及其耐药性特点,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方法 对本院老年医学科2016年1月—2019年4月临床泌尿系感染老年患者分离出的真菌菌株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总共分离出278株真菌,其中以白念珠菌为主,占52.2%,其次是热带念珠菌,占23.7%,光滑念珠菌11.5%,克柔念珠菌6.1%,近平滑念珠菌3.2%及其他念珠菌(葡萄牙念珠菌、季也蒙念珠菌)3.3%,分离出的真菌菌株对伊曲康唑、氟康唑的耐药率相对较高,对伊曲康唑的耐药率分别为18.6%、15.1%、21.9%、35.3%、11.1%和0,对氟康唑的耐药率分别为8.9%、7.6%、25.0%、100%、0和0,分离的菌株对两性霉素B和5-氟胞嘧啶均敏感,对伏立康唑的平均耐药率为5.0%。结论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白色念珠菌在本院的感染情况及常见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常规培养分离白色念珠菌,经念珠菌显色平板分离鉴定,显色药敏板进行药敏测试。结果282例住院患者痰标本中培养出47例白色念珠菌。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咪康唑、益康唑、伊曲康唑和氟康唑的体外药物敏感性分别为97.9%、97.9%、97.9%、48.9%、48.9%、65.9%、72.3%。结论白色念珠菌在痰培养标本中检出率较高,占总标本数的16.7%,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三种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最高为97.9%,伊曲康唑和氟康唑次之,分别为65.9%和72.3%,咪康唑、益康唑最低为48.9%。提示临床应及时监测真菌感染情况,合理使用抗生素,提高治疗效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海岛医院念珠菌感染现状及其耐药性特点.方法 采用沙保罗培养基、ATB Expression微生物鉴定仪培养和鉴定从临床血液、痰液、尿液、胆汁、粪便等标本中分离的念珠菌,用ATB Fungus 药敏试条作药敏试验,对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从送检的3 301份标本中共分离出165株念珠菌,感染率为5.0%,其中白色念珠菌占47.3%,热带念珠菌占26.1%,光滑念珠菌占21.8%,其他念珠菌占4.8%.165株念珠菌对5-氟胞嘧啶耐药率为0%,白色念珠菌对二性霉素B、氟康唑、伊曲康唑的耐药率均为1.3%,热带念珠菌对二性霉素B耐药率为0%,对氟康唑、伊曲康唑的耐药率分别为7.0%、4.7%,光滑念珠菌对二性霉素B耐药率为0%,对氟康唑、伊曲康唑的耐药率分别为13.9%、8.3%.结论海岛医院念珠菌感染以白色念珠菌最为常见,其次为热带念珠菌和光滑念珠菌,光滑念珠菌感染率高于其他地区.常见念珠菌对二性霉素B、5-氟胞嘧啶耐药率很低,对氟康唑、伊曲康唑存在一定程度耐药性.  相似文献   

19.
2007年临床深部真菌感染与药敏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蓉芳  孙传菊 《医药导报》2009,28(8):1087-1088
目的 对2007年临床深部感染真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考察其耐药性,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科玛嘉真菌显色培养基分离及鉴定真菌,或用VITEK酵母菌生化卡鉴定,丹麦ROSCO抗真菌药敏片作念珠菌药敏试验。结果 临床深部真菌以白念珠菌居多,药敏结果以制霉菌素、二性霉素、氟康唑的敏感性最强,特比萘芬敏感性最差。结论 真菌感染逐年上升,必须加强对真菌耐药性的监测,并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20.
周捷  余江平 《中国药房》2008,19(14):1081-1082
目的:了解我院真菌感染的特点及药物敏感情况。方法:常规培养分离真菌,用VITEK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鉴定到种,药敏试验采用Rosco抗真菌药敏纸片扩散法及NCCLSM27-A肉汤稀释法。结果:519株真菌全为酵母菌属,白色念珠菌占70.3%。制霉菌素敏感性最好,其次为两性霉素B,氟康唑、伊曲康唑敏感性不理想。结论:当前临床常用抗真菌药耐药菌株明显增多,进行真菌药敏监测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