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培门冬酶治疗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分析3例治疗案例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3例病情较重的T细胞淋巴瘤患者应用培门冬酶治疗后疾病缓解,不良反应较轻。结论应用培门冬酶治疗T细胞淋巴瘤值得进一步探讨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参与门冬酰胺酶相关胰腺炎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治疗方案的制定及药学监护要点.方法 临床药师通过查阅文献参与1例门冬酰胺酶相关胰腺炎患儿门冬酰胺酶再暴露的治疗方案制定,对患儿进行用药教育及药学监护,以确保化疗方案顺利完成.结果 临床药师协助医师为患儿制定化疗方案,进行用药教育及药学监护,门冬酰胺酶相关...  相似文献   

3.
病例:患者,女,41岁。因“皮肤苍白、乏力5个月,确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个月”于2010年10月27日入我院血液科。患者2个月前就诊于外院,经骨髓象及细胞免疫分型等检查明确诊断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CommonB型,给予DOPAP方案诱导化疗,具体为:  相似文献   

4.
1例63岁男性患者,确诊“非霍奇金淋巴瘤、ALK阴性间变大细胞型、Ⅰ期B”38 d,既往无药物和食物过敏史.治疗期间在第三次使用培门冬酶注射液3750IU分三个部位匀速肌肉注射90 min后,患者出现前胸、后背部、臀部及双上肢风团,诉奇痒无比,60 min后患者入厕时诉剧烈头痛、胸痛、咽喉痛,舌尖麻木,视物模糊,血压降低,无呼吸困难.立即给予抗过敏、扩充血容量治疗,30 min后症状缓解,仍有皮肤斑片状风疹.1d后症状完全消失,其余药物继续使用,未再发生类似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培门冬酶(PEG-ASP)与化疗联合治疗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7月应用培门冬酶联合化疗治疗的35例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培门冬酶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35例患者总的治疗有效率为74.3%(26/35),完全缓解率为34.3%(12/35),部分缓解率为40.0%(14/35);2年总生存率77.1%.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反应42.9%(15/35),骨髓抑制25.7%(9/35),凝血异常8.6%(3/35),药物性肝炎8.6%(3/35),无过敏反应、胰腺炎及血栓的发生.结论 PEG-ASP联合化疗治疗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可以耐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培门冬酶( pegaspargase, PEG-ASP) 是门冬酰胺酶(ASP)制剂的创新型药物,克服了ASP 的免疫原性和严重过敏反应的活性,具有更长的半衰期,可大大延长给药间 隔。胰腺炎(AP)是PEG-ASP 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但由该药引发的儿童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acute necrotizing pancreatitis,ANP)既往仅有零星病例报道。本文报道1 例T 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患儿应用PEG-ASP化疗后出现ANP的病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培门冬酶(PEG-Asp)2009年以来的药物不良反应(ADRs)发生情况及其处置措施,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72例PEG-Asp的ADRs报告,统计ADRs的发生特点及处置措施。对不同性别、年龄、给药途径的患者ADRs发生时间、发生类型以及涉及器官系统、临床表现、转归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在72例患者中,18岁以下患者最多(24例,33.33%);严重ADRs 17例(23.61%)。典型ADRs包括过敏性休克11例,发生于5 min^3 h内,30 min时最高发,给药途径均为肌内注射;胰腺炎(7例,9.72%)发生于3~19 d;深静脉血栓(6例,8.33%)发生于2~23 d。对PEG-Asp的ADRs进行分析提示,静脉滴注比肌内注射更少报道引起不良事件常用术语标准(CTCAE)≥3级的过敏反应,儿童的ADRs上报比例较高。处置中经过对症治疗或停药后,大部分不良事件结局为好转或痊愈。结论从本ADRs发生时间来看,需要在用药后较长时间内对患者进行监测,静脉滴注引起严重过敏反应的报道更少。在给药前预处理方面,国内尚缺乏统一的标准,建立合理的预处理方法可以降低严重ADRs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1病例介绍,患者,男,23岁。2020年12月12日因确诊“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Ⅳ期,淋巴瘤国际预后评分4分,复治”入本院血液内科就诊。入院体检:体温36.3℃,呼吸20次·min-1,脉搏113次·min-1,血压133/86 mmHg(1 mmHg=0.133 kPa);患者神志清,发育正常,体型肥胖,自主体位,体检合作。右眼视力下降,左眼上睑下垂,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咽不红,扁桃体不肿大,颈软,胸廓对称无畸形,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明显干湿啰音。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培门冬酶(PEG-Asp)相对于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对儿童急性淋巴细胞自血病(ALL)的治疗有无优势。方法 55例初治ALL患儿,分为随机组(PEG-Asp组)和对照组(L-Asp组),对比化疗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 2组患儿完全缓解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EG-Asp组平均住院时间比L-Asp组短,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EG-Asp组肝功能损害发生率低于L-As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EG-Asp和L-Asp在儿童ALL治疗中疗效相当,但PEG-Asp具有使用方便、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缩短住院日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
摘 要 目的:观察培门冬酶联合化疗治疗结外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患者3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7例和对照组15例。观察组采用培门冬酶、吉西他滨、奥沙利铂及地塞米松结合放疗方案治疗;对照组采用左旋门冬酰胺酶、吉西他滨、奥沙利铂及地塞米松结合放疗方案治疗。完成6个治疗周期后,比较两种治疗方案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27例(84.38%)患者完成全部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2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的发生率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培门冬酶治疗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的近期疗效确切,与左旋门冬酰胺酶联合放化疗治疗比较,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远期疗效及安全性有待大样本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11.
培门冬酶(PEG-ASP)是一种对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进行聚乙二醇化学偶联修饰后的新型门冬酰胺酶制剂,为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联合化疗的一线药物之一.它不但保留着门冬酰胺酶的生物活性,而且相对L-ASP能减少抗体的产生,延长半衰期,减少过敏反应的发生率.本文就PEG-ASP的药代动力学、抗药性、临床应用及安全性等方面的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观察培门冬酶联合放化疗治疗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湖北省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2009年8月-2013年12月收治的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患者,应用培门冬酶(2次/疗程)联合放化疗治疗,观察临床效果。结果:培门冬酶联合4~6个疗程的放化疗治疗后,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的完全缓解率为84.2%,部分缓解率为15.8%,治疗起效的中位时间是25 d,所有患者自治疗后均生存。结论:应用培门冬酶联合放化疗治疗鼻型NK/T细胞淋巴瘤联合放化疗效果肯定,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培门冬酶(PEG-Asp)和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疗效与安全性,为ALL患儿化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3月至12月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小儿血液科收治的分别采用PEG-Asp或L-Asp行强化治疗的ALL患儿(PEG-Asp组和L-Asp组)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2组患儿除均行含长春新碱、吡柔比星和泼尼松的强化治疗外,PEG-Asp组给予PEG-Asp 2500 U/m2,肌内注射,1次/2周,连用2次;L-Asp组给予L-Asp6000 U/m2,静脉注射,隔日1次,共8次.2组患儿均定期检测血常规、凝血功能、血淀粉酶、尿淀粉酶、血糖和肝功能,化疗前后行骨髓象检查,记录病情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观察疗效与不良反应.按照2003年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制定的不良事件通用术语标准(3.0版),将不良反应分为0~4级.结果:PEG-Asp组男20例,女20例,中位年龄6.3岁.L-Asp组男33例,女27例,中位年龄6.7岁.强化治疗前及强化治疗后随访期内骨髓象检查结果显示2组患儿病情均完全缓解.PEG-Asp组完全缓解时间[(13.2±2.0)个月]与L-Asp组[(13.9±1.8)个月]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EG-Asp组平均住院时间[(11.5±7.1)d]短于L-Asp组[(18.5±4.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G-Asp组和L-Asp组皮肤试验阳性率分别为10.0%和2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强化治疗期间,PEG-Asp组和L-Asp组分别有1例和4例患儿出现过敏反应,表现为皮疹或口唇及喉头水肿或腹泻.2组患儿均出现凝血功能障碍,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血红蛋白降低,均出现丙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总胆固醇、尿素氮和血糖的升高及低蛋白血症.各级不良反应分布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L-Asp与PEG-Asp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强化治疗中均较安全有效,出现的不良反应种类与级别类似,但PEG-Asp具有用药次数少、患儿住院时间短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1例2岁11个月男性患儿,患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个月,行初次诱导方案(VDLP 4周)治疗。化疗期间予培门冬酶注射液1 600 IU分3个部位注射后,3 min内发生支气管痉挛、眼睑口唇水肿、荨麻疹等过敏反应,行心电监护,经吸氧+地塞米松+异丙嗪+葡萄糖酸钙注射液+布地奈德氧化雾化等治疗后,4 h内逐渐缓解,皮疹反复发作3 d后逐渐消退。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培门冬酶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应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2例初发ALL患儿,均按ALL-XH-99方案进行治疗。对照组34例采用VDLP方案(长春新碱+柔红霉素+左旋门冬酰胺酶+泼尼松)进行诱导缓解治疗和巩固强化治疗;试验组28例将前方案中左旋门冬酰胺酶改为培门冬酶,余不变。比较2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试验组的完全缓解率为93%,对照组为91%,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2年无进展生存率为75%,总生存率为89%;对照组2年无进展生存率为71%,总生存率为85%,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试验组肝功能损害发生率(17%)低于对照组(56%),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且试验组未出现严重过敏反应发生。结论培门冬酶在治疗儿童ALL中具有与左旋门冬酰胺酶相当的疗效和较低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19.
<正>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是一种异质性疾病,依照患者的危险度分层为指导,采取个体化的治疗对策,其治疗效果已显著改善。据2012年美国儿童血液肿瘤学会年会报道,标危ALL治愈率可达到94%的最好疗效,高危ALL治愈率也可达到80%,总的治愈率已达到85%[1]。成人ALL的缓解率可达74%93%,但治愈率却很低,仅为30%左右,多数预后不佳。近年来,随着支持治疗的进展、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的进步以及靶向  相似文献   

20.
《中国药房》2015,(17):2384-2387
目的:评价含培门冬酶或左旋门冬酰胺酶的化疗方案用于早期鼻腔NK/T细胞淋巴瘤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47例鼻腔NK/T细胞淋巴瘤的初治患者,按治疗药物的不同分成左旋门冬酰胺酶组(27例)和培门冬酶组(20例)。左旋门冬酰胺酶组接受左旋门冬酰胺酶联合长春新碱、地塞米松治疗,培门冬酶组接受培门冬酶联合长春新碱、地塞米松治疗;同时两组均结合适形调强放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及毒副反应发生率。结果:47例患者的总完全缓解率为63.8%,总有效率为87.2%。其中,左旋门冬酰胺酶组的完全缓解率为59.3%,有效率为81.5%;培门冬酶组的完全缓解率为70.0%,有效率为95.0%。两组完全缓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含培门冬酶的方案在近期疗效有效率上优于含左旋门冬酰胺酶的方案。另外,含培门冬酶的方案在消化道、过敏反应、凝血功能、低钙血症、肝功能异常方面的毒副作用均小于含左旋门冬酰胺酶的方案。结论:培门冬酶对早期鼻腔NK/T细胞淋巴瘤的近期治疗效果较好,且毒副作用小于含左旋门冬酰胺酶的方案,无毒性相关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