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物理性的身体约束是重症医学科(ICU)常用的保护性护理措施之一.有研究表明,ICU患者的身体约束使用率为45.7%[1].临床上,患者是否需要约束,需要什么方式及程度的约束,多由ICU护理人员根据经验来判断是否对患者进行身体约束,这容易造成身体约束的不当使用和滥用,会对患者的生理、心理造成负面影响[2-3].为了提高身体约束使用的人性化、正确性和安全性,本研究旨在调查分析福州市各级医院ICU护理人员实施身体约束的现状,了解患者身体约束护理质量概况及护理人员对实施身体约束的态度,以期为提高护理质量管理及护理管理者对身体约束使用指南和规范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自主意识的提高,患者安全已成为国际社会高度重视的课题.关注患者安全,共创医患关系双赢的局面,是现代医疗服务模式所追求的目标[1].约束护理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一种保护患者安全的医疗措施.约束护理是指使用任何物理或机械性设备、材料或工具附加在或临近于患者身体,以限制患者自由活动或使患者不能正常接近自己的身体[2].对ICU患者,为保护患者安全,常常需要对患者的手部进行约束护理.对ICU患者手部的约束护理,传统方法是采用手套式约束带.手套式约束带的使用虽然有效保护了患者安全,降低了自伤和伤人意外事件的发生,但是容易造成非计划性拔管、皮肤受损、末梢血运不良、神经受压、关节功能障碍等约束合并症.为了减少约束合并症的出现,我科护理人员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寻找有效的解决方法,通过对传统手套式约束带进行改良,将其应用到ICU患者护理中.现对改良式保护手套的约束护理效果进行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3.
<正>应用保护具是为了防止高热、谵妄、昏迷、躁动及危重患者因虚弱、意识不清而发生坠床、撞伤、抓伤等意外,约束患者身体全部或某部位的活动,或者为保护受压部位而采取的必要措施,以达到维护患者安全、舒适及疾病治疗效果的目的[1]。而手术所使用的手术床面相对狭窄,无床档,约束不当且看护不到位,极易发生患者翻身坐起、管道脱落、甚至坠床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国际学者对身体约束密切关注[1],越来越多的研究重新审视这一实践的正确性和合理性[2].加拿大安大略省于2006年出台“身体约束缩减行动(PRMA)”的法规,明令所有医院建立制度以“最小化身体约束[3]”.多份质性访谈结果揭示患者在身体约束期间感觉到了屈辱、孤独、被隔离和缺乏同情和关心[4].  相似文献   

5.
<正>在我国身体约束作为一种保护性医疗辅助措施,已广泛应用于意识不清、机械通气或精神烦躁的患者,不仅可以保证医疗和护理工作的有效进行,也可以维护患者的安全并预防各种意外事件的发生。美国2006年一项研究统计,住院患者的约束率为6%~17%,重症监护室(ICU)患者的约束率为28%~37%[1]。证据表明,约束会给患者带来生理、心理和社会等多方面的负面结果,不恰当的约束甚至还会引起死亡[2,3]。  相似文献   

6.
呼吸衰竭是由于肺部或呼吸道疾病而出现呼吸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胸闷、呼吸急促、呼吸困难、甚至无法自主呼吸等[1].由于呼吸受到影响,加重了心脏的负荷,增加了心脏疾病的发生,对患者的身体及生活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2].  相似文献   

7.
<正>身体约束是ICU患者常见的一种保护性措施,主要目的是防止意识不清、烦躁或谵妄患者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等不良事件,保证患者的安全[1]。使用恰当的约束评估工具可以减少非必要的约束,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及满意度。澳大利亚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提出实施身体约束前必须进行评估与决策[2]。目前我国身体约束的评估与决策主要基于护理人员的临床经验及工作强度等[3]。现有身体约束评估工具如治疗干预计划(TIP)只评估了患者意识和携带管道方面,  相似文献   

8.
李琨 《中国实用医药》2010,5(36):216-217
人工髋关节脱位是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replacemen,t THR)后比较常见的早期并发症,人工髋关节脱位一旦发生必须早期处理,否则对患者的精神和身体的影响很大,甚至可造成严重的并发症[1].我院自2004年至2009年共收治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210例,发生脱位12例.现就其护理对策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黄琴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9):3032-3033
脑梗死是神经内科常见疾病,其致残率、致死率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的临床疗效和预后恢复,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2].脑梗死主要是指血流进入脑动脉造成血流阻塞,导致脑组织缺血、坏死,甚至可能出现偏瘫、失语、半侧身体感觉障碍及偏盲等症状[3-4].  相似文献   

10.
近30年来,全球相继出现新发传染病40多种,并以平均每年新发一种的态势发展[1-2].特别是2003年以来,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发生SARS、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等新发传染病疫情[3].新发传染病具有小概率、发病突然、原因复杂、危害严重、不易控制、难以预测和防范等特点,涉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对身体和心理健康危害严重,严重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甚至还会波及国家安全[4].  相似文献   

11.
近30年来,全球相继出现新发传染病40多种,并以平均每年新发一种的态势发展[1-2].特别是2003年以来,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发生SARS、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等新发传染病疫情[3].新发传染病具有小概率、发病突然、原因复杂、危害严重、不易控制、难以预测和防范等特点,涉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对身体和心理健康危害严重,严重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甚至还会波及国家安全[4].  相似文献   

12.
胃癌是我国第3位恶性肿瘤,我国每年约有50万人确诊胃癌[1].另外,肿瘤外科住院患者有12%合并糖尿病[2].胃癌合并糖尿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由于糖尿病可导致患者机体功能降低,免疫力降低,因其病情复杂、并发症发生率高,使治疗风险升高,且手术可对患者身体造成一定伤害,术后创口愈合过程中容易出现感染,因此应采取有效的护理干...  相似文献   

13.
吴颖  尹灿丽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7):1083-1084
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Un planned Extubation,UEX)是指未经医护人员同意,患者将插管自行拔出,或其他原因造成的插管脱落,又称意外拔管[1].分医务人员操作过程中发生的意外拔管和患者自己拔管两种[2].UEX是监护室较严重的危险事件,轻者可造成患者的缺氧,重者可造成窒息甚至死亡.对我科发生的UEX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发生的原因,并总结出相关的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14.
骨折患者由于病程长、活动受限,易发生压疮、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关节僵硬等并发症[1],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痛苦,还可引发许多心理问题[2].笔者对进行手术治疗的下肢骨折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健康教育,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骨折患者由于病程长、活动受限,易发生压疮、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关节僵硬等并发症[1],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痛苦,还可引发许多心理问题[2].笔者对进行手术治疗的下肢骨折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健康教育,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急性胰腺炎为临床发病率较高疾病,属急腹症,依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重型和轻型两种类型[1].且随疾病进展,会合并多种并发症,有高达30%急性胰腺炎会进展为重症急性胰腺炎[2].如果没有有效治疗,则会加重病情,甚至会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对患者预后产生不利影响[3].因此,临床应探究合适诊断方法,血清学指标可对患者病情判断有帮...  相似文献   

17.
董灵艳  徐爱华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4):2219-2220
腹股沟疝为中、老年人群中较为常见的多发病之一,发病率约为3%[1].如不及时进行有效的治疗,腹股沟疝可渐进性加重,严重时可影响患者的生活及工作;如出现嵌顿或绞窄,严重者甚至危及患者生命[2].另有研究[3]发现,如治疗过程中,缺乏规范有效的护理,极易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延长治疗时间,增加不必要的额外费用.现将本院全程规范化护理在腹股沟疝患者中的应用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指主动脉壁的中层弹力纤维与平滑肌变性,在血流动力学变化影响下出现裂缝,强力的血液冲击局部撕裂的内膜而进入主动脉中膜,使中膜沿主动脉长轴方向分离并扩展,形成主动脉壁二层分离状态[1].AD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心血管灾难事件.年发病率为5 ~ 10/10万,病死率约1.5/10万[2].男女患病率之比为2 ~5:1[3].主动脉夹层前期可由于主动脉内侧壁的滋养血管破裂而形成壁内血肿( intramural hematomas,IMH),据报道,IMH患者中28% ~47%会发生急性主动脉夹层,而21%~47%的患者将发生夹层破裂[4].由于AD病情危重,进展迅速,夹层扩展可引起多器官、多系统的继发性损害,因此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国外有文献报道,AD患者误诊、漏诊率达39%[5];有文献[6 ]报道,AD初诊时误诊率为58.6%,县级以下医院则高达89.2%;急性期如未经治疗,在发病后48 h病死率可达36%~71%.  相似文献   

19.
许淑芳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8):2814-2815
习惯性流产亦称复发性流产或复发性自然流产,是指连续发生3次或3次以上的自然流产,其发生率大约为0.5%~1.0%[1].本病患者可能存在固定的病因,如不加以清除则每次妊娠均起作用,再孕时流产的机会很高.经常的流产不仅给患者的精神和身体带来严重的创伤,也给家庭带来极大的痛苦.为此,将自然流产的病因学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李晴 《福建医药杂志》2013,35(2):154-156
1993年,Chattopadhyay等[1]首先提出凶险型前置胎盘的定义是既往有剖宫产史,此次妊娠为前置胎盘,且胎盘附着于原子宫瘢痕部位者,常伴有胎盘植入.近5年来的国外统计数据显示,随着剖宫产率的上升,凶险型前置胎盘发生率明显增高;随着剖宫产次数的增加,前置胎盘发生率增加[2].1次剖宫产后前置胎盘发生率为2%~3%,大于2次剖宫产术再妊娠发生前置胎盘的发生率增加到约40%[3],大于4次剖宫产者甚至可高达60%~70%[4].产前超声检查对其识别有重要的意义.凶险型前置胎盘常引起严重产科并发症甚至危及母婴生命[5].对于日益增多的凶险型前置胎盘,产科医生应提高警惕,积极做好孕前筛查宣教、产前诊断,且个性化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以下就凶险型前置胎盘的发病机制及诊治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