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38岁,因月经紊乱2年、发现盆腔包块3个月入院.既往月经7/30d,近2年月经2~3/10~15d,经量无明显改变,曾经用药物调理无效果.生育史:1-0-2-1.体格检查:一般情况良好,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肝脾无肿大,双下肢无水肿;下腹部稍膨隆,无压痛,未叩及包块;移动性浊音阳性.妇科检查:宫体正常大小,有一定的活动度,右侧附件区可叩及一直径约7cm的肿块,质中,活动可,实性感,有压痛,表面尚光滑,与子宫之间有界限.  相似文献   

2.
患者,38岁,因月经紊乱2年、发现盆腔包块3个月入院。既往月经7/30d,近2年月经2—3/10~15d,经量无明显改变,曾经用药物调理无效果。生育史:1-0—2—1。体格检查:一般情况良好,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肝脾无肿大,双下肢无水肿;下腹部稍膨隆,无压痛,未叩及包块;移动性浊音阳性。妇科检查:宫体正常大小,有一定的活动度,右侧附件区可叩及一直径约7cm的肿块,质中,活动可,实性感,有压痛,表面尚光滑,  相似文献   

3.
邢玉红  张君侠 《安徽医药》2013,17(11):1946-1947
卵巢硬化性间质瘤属于卵巢性索间质肿瘤,约占卵巢肿瘤的4.3%-6%,临床发病率低,以青年妇女多见,更年期及绝经后妇女罕见。笔者遇见1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1病例例1患者,女,37岁,因阴道不规则流血8个月余,伴下腹痛加重2个月余,于2006年2月10日入院。既往月经周期正常,无痛经,孕1产1。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好,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肝脾无肿大,双下肢无水肿。妇检:宫颈光滑,无举痛,子宫如孕2个月大小,形状规则,质中等,右附件可及约6cm×8cm大小肿物,质中,无压痛,活动。B超示:子宫  相似文献   

5.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卵巢硬化性间质瘤的诊断价值。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6月至2015年5月经病理证实的9例卵巢硬化性间质瘤患者的超声表现。9例患者均为单侧附件区发病,左侧3例,右侧6例。病灶均与卵巢关系密切,边界清晰,不侵犯周围临近器官。瘤体最大直径4.1~13.6 cm。超声显示,瘤体全部表现为囊实混合性,其中实性为主7例,囊性为主2例,腹腔积液3例,7例病灶呈丰富的血流信号。血流信号多为周边及内部规则血流,内部血流呈向心分布是其特征性表现。卵巢硬化性间质瘤的超声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合临床表现有助于该疾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6.
38例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免疫组化特点。方法:观察38例胃肠道间质瘤形态学特征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65.8%胃肠道间质瘤发生在胃,瘤细胞为梭形或上皮样,或两者混合存在,胞浆嗜酸性较弱,免疫组化表型为CD34+、CD117+。结论:胃肠道间质瘤是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有较独特免疫组化表型,免疫组化可协助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7.
胃肠道间质瘤是一种低度恶性的胃肠道黏膜下肿瘤,临床上少见,仅占胃肠恶性肿瘤的0.8%。GIST是一种独立的消化道非上皮性肿瘤,于1983年由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胃肠间质瘤(GIST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并讨论其病理诊断标准。方法28例胃肠间质瘤常规病理检查。结果GISTs50~70岁为发病高峰,多发生于胃和小肠。GISTs由梭形细胞和上皮样细胞构成,常规组织学与平滑肌(肉)瘤、神经鞘瘤易混淆。本组按Lewin并结合Hurliman和Goldburm提出的标准判断GISTs的良恶性,结果良性18例,恶性6例,潜在恶性4例。结论GISTs具有一定的临床病理特征,其良恶性有时需综合分析、判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胃肠间质瘤病理特点进行探讨,并对其进行临床分析,为该疾病诊断、鉴别以及预后提供一定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形态学观察以及免疫组化技术分析胃肠道间质瘤。结果胃肠道间质瘤的构成主要是梭形细胞以及上皮样细胞,CD117,以及CD34的阳性率分别可以达到95.5%和59.0%,并且呈现出弥漫强阳性表达。结论消化道中胃肠道间质瘤是最常见间叶元源性肿瘤,CD117以及CD34标记为阳性在间质瘤的确诊方面有着很高价值;在胃肠道间质的治疗方面,手术切除是最有效也是最主要治疗手段,将肿瘤首次完成切除在疗效的提高方面是关键。  相似文献   

10.
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一类胃肠道非上皮源性的间质肿瘤,临床较少见.此类肿瘤细胞主要为梭形细胞,具有多种病理学形态,GIST症状隐匿,术前确诊困难,故正确认识该肿瘤的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特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近年来GIST的病理研究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通常联合检测CD117和CD34的表达为GIST诊断和危险度判定提供了重要依据.现对我院23例GIST的临床特点及病理学形态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胃肠间质瘤(Gastroinfestinal stromaltumor,GIST)过去由于病理技术手段的限制,再加上胃肠道许多梭形细胞肿瘤残存有平滑肌或神经束,多被命名为肌源性或神经源性肿瘤。其实GIST既不是平滑肌瘤又不是神经鞘瘤,而是一组特  相似文献   

12.
消化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s)是近年来在临床诊断工作中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和重视起来的一种疾病。GISTs常与平滑肌瘤和平滑肌肉瘤相混淆。本文通过对46例曾经诊断为消化道“平滑肌瘤”或“平滑肌肉瘤”的病例重新进行免疫组化检测,旨在明确消化道间质瘤的诊断,进一步澄清对此病的认识。1材料和方法收集我院病理科1990年1月至2003年10月间46例曾诊断为“平滑肌瘤”(35例)和“平滑肌肉瘤”(11例)的石蜡标本,重新切片,进行CD117,CD34,S-100蛋白(S-100)、平滑肌肌动蛋白(SMA)、肌动蛋白(actin)、结蛋白(desmin)6…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特征.方法 收集2005年3月至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39例GIST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 GIST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最常发生于胃,占51.3% (20/39),其次是小肠,占33.3% (13/39);肿瘤体积最大者15 cm×13 cm×8 cm,最小者0.5 cm×0.5cm×0.5 cm;极低危6例,低危10例,中危7例,高危16例;CD117阳性率94.9% (37/39),CD34阳性率71.8% (28/39).结论 GIST发生部位多,形态学复杂,诊断主要依靠术后病理切片及免疫组化检测,GIST肿瘤的大小、核分裂像、侵犯转移等均是判定肿瘤恶性程度的重要指标,早期诊断、采取合理的治疗有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一类胃肠道非上皮源性的间质肿瘤,临床较少见。此类肿瘤细胞主要为梭形细胞,具有多种病理学形态,GIST症状隐匿,术前确诊困难,故正确认识该肿瘤的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特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近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特点。方法对23例GIST标本进行临床病理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23例GIST中良性4例,交界性7例,恶性12例。瘤细胞为梭形或上皮样,或两者混合存在。免疫组化表型为CD117和CD34,阳性率分别为95.7%及65.2%。结论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性肿瘤,有较为独特的组织学形态,免疫组织化学CD117敏感性强、特异性高,是胃肠道间质瘤可靠的标记物;CD34表达率较高,可作为诊断的参考指标,CD117及CD34等免疫标记物联合使用对其作出正确诊断起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16.
李静 《中国实用医药》2013,(29):164-165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胃肠道间质瘤6例的病理特征及随访情况。结果 6例肿物均位于胃肠道黏膜下和(或)肌间。4例为梭形细胞型,高度恶性。2例上皮细胞型,交界性。结论①发生于胃肠道间叶性肿瘤经免疫组化证实多为胃肠道间质瘤。②日常工作中如何掌握间质瘤的诊断标准,没有免疫组化和其他手段仅靠HE能否做出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7.
刘芳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6,35(12):1104-1105
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一种独特的胃肠道问叶性肿瘤,对GIST认识的不足常常给其诊断及治疗带来困难,本研究对20例GIST的详细观察并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总结和讨论此类肿瘤的形态学特点和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8.
郑铭  江淑萍 《安徽医药》2004,8(6):440-441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免疫组化和组织分型.方法29例胃肠道间质瘤进行常规检查及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结果胃肠道间质瘤好发于胃和小肠,常见的临床症状为消化道出血,腹痛.29例中Vimentin,SMA,S-100,CD34阳性分别为96.5%,41.3%,17.2%,86.2%.结论胃肠道间质瘤虽然光镜下形态相似,但具有多向分化特征,免疫组化在诊断中起重要作用,CD34有较高特异性和敏感性.  相似文献   

19.
胃肠道间质瘤20例病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雷嘉 《河北医药》2001,23(6):409-410
目的 研究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观察分析20例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特征,采用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镜下由梭形细胞和上皮样细胞组成或以其中一种为主,免疫组化为四个亚型;平滑肌型55%,Desmin阳性;神经源型5%,S-100阳性;双向分化esmin和S-100均阳性;未分化型25%,Vimentin和CD34阳性,后二型肿瘤性质为交办性或恶性,结论 胃肠道间质瘤是具有一系列临床病理特征的独立肿瘤,具有多种免疫表型,肿瘤的性质与分化表型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40例胃肠道间质瘤标本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并进行随访。结果40例GISTs中良性26例,交界性9例,恶性5例。组织学梭形细胞、上皮细胞及两者混合构成,免疫特征为CD34阳性率(78.0%)、CD117阳性率(93.0%)的弥漫强阳性表达。结论GISTs由于较独特免疫组化表型,CD117、CD34可协助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