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肾癌伴肾静脉和(或)下腔静脉癌栓的诊断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7例肾癌伴静脉癌栓患者,静脉癌栓水平根据(Mayo Clinic)五级分类法,分为0级3例,Ⅰ级1例,Ⅱ级2例,Ⅳ级1例.手术均采用开放性肾癌根治术加静脉癌栓取出术,5例患者直接行静脉缝合修补术,2例患者行静脉血管置换术.结果 7例患者全部手术成功取栓,6例得到随访,随访时间9-56个月,1例失访.3年生存率为57%(失访病例按死亡计),其中肾静脉癌栓患者的存活率为67%,腔静脉癌栓患者存活率50%.结论 肾癌根治性切除加癌栓取出术是治疗肾癌伴肾静脉和(或)下腔静脉癌栓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高肾癌合并静脉癌栓的诊治水平。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肾癌合并静脉癌栓患者临床资料,总结该病的影像学特点、诊断依据和手术治疗方法、预后情况。结果14例肾静脉及下腔静脉癌栓取出5年生存率65%。侵袭腔静脉壁患者2例5年生存率25%。结论超声波,CT,特别是MRI是诊断静脉癌栓的合理检查手段。正确选择术式及术后生物治疗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肾癌并下腔静脉癌栓在临床较为少见,其发生率约为7%~9%,其中浸润性癌栓占下腔静脉癌栓12.9%~28.5%。我们近年对2例右肾癌并下腔静脉浸润性癌栓梗阻,行节段性腔静脉切除根治术,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2例患者均为男性,分别为47岁、56岁,以无痛性肉眼血尿并一过性双下肢凹陷性水肿入院,经超声、CT及MRI检查确诊右肾癌伴下腔静脉癌栓完全性梗阻(肝下型),癌栓分别长3.5cm、  相似文献   

4.
刘艳 《北方药学》2014,(9):173-174
目的:探讨肾癌根治及下腔静脉癌栓患者的手术护理。方法:对8例肾癌根治及下腔静脉癌栓患者做好术前准备,介绍手术知识,解除患者心理负担;术中密切配合。术后监测生命体征,加强管道护理及预防感染。结果:本组痊愈出院8例。结论:对肾癌根治及下腔静脉癌栓患者进行完善的护理,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与体会及术后不同剂量IL-2免疫治疗的效果评价。方法:回顾分析38例肾癌患者,均采用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其中,透明细胞癌33例,乳头状肾细胞癌2例,颗粒色细胞癌3例。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拔除引流管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术后分组给予IL-218mLU/m2及1mLU/m2进行生物免疫治疗,并进行疗效评价及进行不良反应的比较。结果:38例患者,均获成功。手术时间60~180min,平均(80±20)min。术中出血30~100mL,平均(50±10)mL。术后1~3d胃肠道功能恢复,平均(1.0±0.3)d。术后2~5d拔除引流管,平均(3.0±0.2)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5~8d,平均(6.0±0.5)d,术后无继发出血及切口感染。术后经病理证实为肾细胞癌。术后随访3~48月,平均(24±4)月,两组不同剂量IL-2免疫治疗患者在局部复发、远处转移、死亡及完全缓解等疗效分析上无明显差异,而在治疗期间不良反应上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安全、有效且并发症少,术后结合生物免疫制剂治疗,可有效延缓肾癌复发及远处转移,且小剂量的IL-2也能达到大剂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大肾癌根治术并发症发生原因及处理策略。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2例大肾癌根治术并发症患者,回顾分析并发症发生原因及处理方法。结果本组12例大肾癌患者,肿瘤直径10.5~27.5cm,平均直径12.5cm,平均手术时间(147±56)min,术中出血量(325±173)ml,住院时间(11±5)d。12例患者均合并并发症,并发症类型为:脾脏损伤、胰腺损伤、十二指肠损伤、肝脏损伤、下腔静脉癌栓脱落。经对症处理后,均痊愈出院。结论大肾癌根治术手术风险高,施术者需合理选择手术入路,细致耐心的进行手术。对于术中发生并发症的患者,进行对症处理,利于患者获得满意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小肾细胞癌的CT影像特征进行观察分析,为今后的临床诊断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在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间我院收治的小肾细胞癌患者23例,对其在术前展开螺旋CT扫描,并将扫描结果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本组患者经CT扫描确诊21例,诊断符合率为91.30%;CT平扫发现部分患者小肾癌内存在明显略低密度区,并有点状钙化征;经CT增强扫描发现大多数患者的动脉期存在显著均匀或不均匀强化,并有少数患者可观察到假包膜。手术病理证实23例患者中有20例为透明细胞癌,其余3例为颗粒细胞癌。结论经螺旋CT扫描对小肾细胞癌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显著,存在典型CT征象,为临床治疗工作提供了可靠的指导,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8.
我院自1999—10~2003-08共收治经手术治疗,病理证实肾细胞癌(以下简称肾癌)合并肾静脉和(或)下腔静脉瘤栓共7例,均得到术前诊断,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傅长根  张雪斌 《江苏医药》1998,24(8):569-570
对27例肾癌作肾动脉造影,其中有15例同时作下腔静脉造影,均作出明确诊断,其中19例为手术病理证实。结果:双插管造影能明确显示肿瘤供血、形态和腔静脉内癌栓蔓延的程度,并依此作出诊断。结论:该种检查方法对肾癌的诊断,特别是介入治疗与其他影像学检查比较有其特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CT多期扫描在小肾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小肾癌的CT表现及病理结果。结果8例小肾癌中透明细胞癌5例,颗粒细胞癌1例,乳头状癌1例,嫌色细胞癌1例。CT表现:CT平扫为软组织结节,钙化1例;增强扫描动脉期病变不均匀结节样强化7例,轻度增强1例。结论CT多期增强扫描对小肾癌的诊断具有明显优越性,根据小病灶的密度、边界、强化程度及特点等CT表现术前有助于诊断小肾癌。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提高肾脏良恶性肿块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降低误诊率,避免误切肾脏.方法 肾良性肿块患者9例,男6例,女3例,年龄30~76岁,平均56岁.肾癌患者52例,男性40例,女性12例,其中透明细胞癌37例,乳头状癌10例以及嫌色细胞癌5例.术前均行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比较肾脏良性肿块与肾癌的CT影像学特点.结果 所有肾肿块性病变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9例患者中8例按肾癌行根治术,1例行肿瘤剜除术,术后病理均为肾脏良性病变.其中少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AML)4例、嗜酸细胞瘤2例、平滑肌瘤、炎性假瘤和囊肿伴血肿机化各1例.52例肾癌平扫呈均匀或不均匀的等、稍低、稍高或混杂密度;增强扫描肿瘤呈不均匀、均匀明显或不明显强化.结论 CT是肾脏良恶性肿块诊断与鉴别诊断中一种重要的影像学手段,对于影像学表现不典型良性肿块病变者,术前穿刺病理活检或术中冰冻病理切片是避免误诊及误切肾脏的关键,从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避免不必要的肾根治性术.  相似文献   

12.
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5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虎  殷长军  张炜  顾民  钱立新  徐正铨 《江苏医药》2006,32(10):921-922
目的评价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患者56例。术前CT检查临床分期:T1N0M054例;T2N0M02例。结果手术时间平均105(60-270)min,术中出血平均125(40-400)ml,发生手术并发症5例。术后病理诊断示透明细胞癌49例,颗粒细胞癌5例,嫌色细胞癌2例。术后随访12-36个月,除1例失访外,余55例患者均未出现切口种植,无肿瘤转移。结论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安全可靠、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张玉芬  顾潇  张月花 《河北医药》2006,28(11):1117-1118
我院于2004年11月27日为1例患者施行肝癌切除及下腔静脉和右心房癌栓摘除术,经精心治疗和护理,疗效满意. 1病例报告 患者,男,58岁.主因气喘、进行性呼吸困难1个月就诊,B超及CT示右心房及下腔静脉及肝右叶实性占位.于2004年11月27日在全麻及常温体外循环下行肝癌切除术与下腔静脉和右房癌栓摘除术.腹部手术切除4 cm×3 cm×3cm肿瘤.腹部肿瘤位于近第二肝门之顶部.右房切除肿瘤为10 cm×8cm×8cm,与近下腔处侧壁粘连紧密,连同部分右房壁切除.手术顺利,术毕安返监护病房,回房血压90/55mm Hg,心率102次/min,末梢SaO2为100%.此患者胸腔闭式引流管(胸引)、肝上、肝下引流管均通畅,引流液均为血性暗红色.胸腔闭式引流液第1小时35ml,术毕回房后患者以呼吸机辅助呼吸4 h,并给予心电监护,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呼吸监测及末梢血氧饱和度监测.同时4 h监测1次血糖、血气分析及电解质变化.静脉滴注白蛋白、血浆及抗感染药物治疗.术后12 d患者突然出现心房扑动,遵医嘱给予倍他乐克、地高辛、合心爽治疗后好转,于2004年12月14日出院.术后病理报告为结节性肝硬化伴肝细胞癌,心脏瘤栓为癌结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肾癌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肾癌12个,行CT平扫和皮质期、实质期及肾盂期增强扫描。结果:12个癌灶中平扫7个等密度,其中1个稍高密度伴点片状钙化,5个低密度。增强扫描皮质期,5个癌灶与肾皮质增强程度相近,7个癌灶皮质期增强程度低于肾皮质;实质期,6个癌灶邻近肾实质显影模糊或中断;肾盂期,癌灶增强程度下降,癌灶境界显示清楚。结论:多层螺旋CT增强多期扫描对小肾癌的检出有一定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张伟  高炜  刘晨  刘潇濛  张钦 《天津医药》2023,51(2):203-206
目的 探讨多纳非尼联合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和抗PD-1抗体信迪利单抗对肝细胞癌合并下腔静脉癌栓患者的疗效。方法 1例肝细胞癌合并下腔静脉近右心房癌栓的患者,接受多纳非尼联合HAIC和信迪利单抗治疗。通过实体瘤的疗效评价标准RECIST v1.1评估肿瘤治疗反应情况,观察甲胎蛋白(AFP)和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指标符合要求后,进行手术治疗。结果 经过多纳非尼联合HAIC和信迪利单抗治疗4个周期后,成功缩小肝脏肿瘤及下腔静脉癌栓,AFP降至正常。采用全肝血流阻断法和下腔静脉切开取栓术完整切除肝脏肿瘤及癌栓,手术获得成功。术后病理提示肿瘤完全缓解。结论 多纳非尼联合HAIC和信迪利单抗可作为治疗肝癌合并下腔静脉癌栓患者的转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伴胆管癌栓的诊断方法及根治性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原发性肝细胞癌伴胆管癌栓患者的诊断及进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患者平均生存时间〉18.1个月。术后死亡2例,首次手术复发1例,再手术后3年至今状况良好。结论明确的诊断及进行根治性手术治疗能改善原发性肝癌伴胆管癌栓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67岁,因"间断性肉眼血尿20 d"于2009年2月18日入院.入院前20 d出现肉眼血尿,为间断性,无发热,无尿频、尿急、尿痛,腹部CT示右肾占位性病变,肾静脉、下腔静脉癌栓(见内页4图1).X线胸片:未见明显异常.体检:Karnofsky评分80分,腹部未触及肿物.既往体健,无肾病、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史.临床诊断为右肾癌T3bN0M0[2002年美国癌症联合会(AJCC)分期].外科认为手术风险较高,家属拒绝手术及穿刺,要求行放疗.给予三维适形放疗,靶区为肉眼可见肾脏病灶、肾静脉及下腔静脉癌栓.术前放疗至4600cGy/23次后复查肾脏CT,病变无明显变化,家属要求继续放疗.总剂量6800 cGy/34次.放疗期间监测血压2次/日,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1次/周.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分析肾癌的CT表现,探讨其CT诊断及分期要点。方法搜集甘肃省甘谷县人民医院2007年10月至2010年1月手术病理证实的肾癌患者25例,对肾癌患者行CT平扫与增强扫描,观察其CT征象并分期。结果肾癌CT多表现为圆形、类圆形或不规则肿块影,以等低混杂密度为主,增强后其实质及边缘不同程度一过性强化。根据Robson分期法,Ⅰ-Ⅳ期各有5、12、4、4例,本组与手术分期符合率为92.0%。结论 CT扫描对肾癌的定位准确率高,典型CT表现可准确对肾癌进行诊断及分期,并对肿瘤大小、范围、病变性质以及有无转移的判断方面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保留肾脏腹腔镜下手术治疗早期小肾癌。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保留肾脏腹腔境下早期小肾癌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30例患者均获得手术成功。手术时间75~125 min,平均105 min;肾动脉阻断的时间8~20 min,平均15 min;手术中失血150~300 ml,平均250 ml,术中未输血,术后1~3 d待肛门排气后正常进食,住院时间5~10 d,平均7 d。术后并发皮下气肿者3例,1周内自行吸收;未出现腹腔内迟发性出血、尿漏,术后检查肾功能均正常,无肾功能损害。病理诊断:18例为肾细胞癌(T1N0M0),12例为肾腺癌。术后检查血肾功能显示尿素氮及肌酐清除率均无明显变化。术后常规复查双肾CT平扫及增强扫描。术后给予患者常规免疫治疗。术后随访12个月,未发现肿瘤转移、复发。结论保留肾单位腹腔镜下肾肿瘤切除术治疗早期肾癌创伤小,手术显露满意,术后恢复快,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peripheral cholangiocarinoma,PCC)临床上无特异性的症状和体征,CT检查是早期诊断的重要手段.我们通过对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PCC的CT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探讨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螺旋CT影像特征. 1 资料与方法 收集我院2001年至2007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PCC,另外10例来源于上海中山医院.其中男9例,女7例,年龄33~76岁,平均53.2岁.16例患者均行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所有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并得到了病理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