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骑跨矢状窦硬膜外血肿的手术方法.方法 通过对18例骑跨硬膜外血肿回顾性总结,观察骑跨矢状窦血肿合并矢状窦损伤的发生率和手术方法,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18例骑跨矢状窦硬膜外血肿有16例合并不同程度的矢状窦损伤,其发生率是88%,适当的手术处理可以取得良好的疗效.结论 骑跨矢状窦硬膜外血肿大多合并不同程度的矢状窦损伤,术前要充分估计手术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矢状窦破裂是颅盖骨跨中线骨折常见的伴发创伤,上矢状窦为脑皮质静脉及脑脊液回流的必经之路。因其前1/3的血流量少,引流区域交通静脉丰富可结扎;后2/3血流量多,结扎或狭窄后可产生致命性脑组织淤血、水肿。加之窦壁为单层硬脑膜结构所围绕而成,破裂后无收缩功能,进行止血、修补困难。历来是治疗的难点。我院自1995—2005年共治疗跨矢状窦巨大硬膜外血肿并发矢状窦多处破裂患28例,效果良好。[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矢状窦硬膜外血肿是颅内血肿的一种特殊类型,临床上并不少见。骑跨上矢状窦的硬膜外血肿,手术风险较大,常常由于术中止血困难造成大出血而死亡。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我院自2001年1月至2011年10月共收治横跨矢状窦硬膜外血肿2l例,其中男19例,女2例;年龄8~68岁。打击伤10例,跌伤坠落伤6例,车祸伤5例。1.2临床表现神志清楚13例,嗜睡2例,昏迷6例;单侧瞳孔散大9例,双侧瞳孔散大1例;有中间清醒期4例。入院GCS评分13—15分13例,9—12分2例,3~8分6例。  相似文献   

4.
骑跨上矢状窦硬膜外血肿在临床上可归为一组特殊类型硬膜外血肿.其出血来源、病情发展、手术方式均与其它种类不同,术中出血凶猛、死亡率高。特别是顶部骑跨矢状窦硬膜外血肿,在血肿较小时,常规轴位扫描可见不到血肿,即使有血肿显示.也很难窥其全貌.不出现常见的双凸形高密度影,易发生漏诊或误诊。2001年-2006年我科收治13例骑跨上矢状窦硬膜外血肿病例。本文结合文献,对其临床特点、产生机制、手术方式及注意事项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骑跨上矢状窦硬膜外血肿的手术治疗的方法及预后。 方法选择自2000~2013年间在绍兴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45例骑跨上矢状窦硬膜外血肿病例的临床资料、手术方式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3例患者采用上矢状窦旁的单骨窗开颅,窦旁硬脑膜悬吊加明胶海绵填塞止血,22例进行了上矢状窦旁的双骨窗开颅,矢状窦上保留骨桥后硬脑膜悬吊止血。 结果上矢状窦旁的单骨窗开颅组,恢复良好10例,轻度残疾4例,重度残疾4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3例。上矢状窦旁的双骨窗开颅组恢复良好15例,轻度残疾5例,重度残疾1例,植物生存0例,死亡1例。两组的治疗效果双骨窗组好于单骨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798,P=0.031) 结论骑跨上矢状窦的硬膜外血肿掌握好合适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方式,可获得满意的疗效。上矢状窦旁的双骨窗开颅可明显提高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额叶挫伤合并隐匿性跨上矢状窦硬膜外血肿的诊断与治疗原则。 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省千佛山医院神经外四科自2012年11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额叶挫伤合并跨上矢状窦硬膜外血肿患者12例,术前行颅脑冠状位及矢状位CT及三维重建,根据影像学所示颅内出血损伤程度制定相应治疗方案,观察临床疗效。 结果12例患者术后恢复GOSⅤ级6例(包括4例保守治疗),GOSⅣ级3例,GOSⅢ级2例,GOSⅡ级1例。 结论早期准确诊断额叶挫伤合并跨上矢状窦硬膜外血肿并选择合理的处理方式对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S”形切口+跨窦骨瓣开颅术治疗跨上矢状窦硬膜外血肿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 2019年12月收治的19例跨上矢状窦硬膜外血肿的临床资料。术前行颅脑冠状位、矢状位CT及颅骨三维重建,根据影像学所示行“S”形皮瓣+跨窦骨瓣开颅术。结果 术中见顶骨凹陷性骨折7例,颞顶骨骨折15例,其中骨折线跨上矢状窦12例;上矢状窦出血12例,骨折板障出血3,导静脉及硬膜血管出血4例;术后24~72 h多次复查头部CT,显示硬膜外血肿完全清除,无再出血。出院时按GOS评分评估预后:恢复良好14例,中残3例,重残1例,植物生存1例。术后随访3~24个月无血肿复发。结论 采用“S”形切口+跨窦骨瓣开颅术治疗跨上矢状窦硬膜外血肿,能有效地止血并处理上矢状窦损伤,同时避免上矢状窦受压,术后再出血风险低,并发症少,疗效好。  相似文献   

8.
上矢状窦损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上矢状窦血栓形成诊断和治疗进展   总被引:13,自引:9,他引:4  
上矢状窦血栓形成(superior sagittal sinus thrombosis,SSST)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脑血管疾病,多因误诊漏诊而引起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随着神经影像学和神经介入学发展以及新型抗栓药物的应用,其早期发现率和诊断率大大提高,预后明显改善,现对其诊断和治疗进展作一综述。一、病因  相似文献   

10.
上矢状窦血栓形成22例临床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矢状窦血栓多见于产后,由于计划生育的普遍开展,城乡卫生条件不断改善,所以该病的发病率明显降低。近几年来,我科收治上矢状窦血栓22例,为提高该病的认识,本文将重点讨论上矢状窦静脉血的来源、颅内静脉特点和临床与病理之间的关系。资料 1.一股资料:21~30岁21例,32岁1例。  相似文献   

11.
上矢状窦血栓形成1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矢状窦血栓形成临床诊断较难 ,易于误诊 ,现报告 1例如下。1 病例 女 ,2 1岁。因分娩后频繁四肢抽搐 4天 ,伴神志不清 3天而于 1999年 4月 2 2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 4天初次足月顺产一健康女婴。分娩后 4小时下床解小便时突然意识丧失、全身肌肉强直 ,继而四肢抽搐、两眼上翻、牙关紧闭、口吐白沫、嘴唇青紫 ,持续 5分钟自行缓解 ,但诉头痛 ,不久又昏睡伴有躁动、惊叫。每 2~ 3小时四肢抽搐发作 1次。次日抽搐更加频繁 ,约每小时 1次 ,且神志由嗜睡、谵妄逐渐转入昏迷。起病以来有不规则发热 ,无呕吐。无癫痫病史 ,产前未患过妊高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外伤性上矢状窦破裂的特点、手术指征和手术方式。方法 对116例外伤性上矢状窦破裂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上矢状窦破裂程度、血肿部位及出血的多少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结果 按照GOS评分,13例术后恢复良好,2例重残,1例因术后静脉窦内血栓形成死亡。结论 对于上矢状窦破裂出血的病人,只要准备充分,操作得当,手术治疗可以获得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告经MRI证实的产后上矢状窦直窦血栓形成1例。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性,23岁,既往体健,平素性格温和。无阳性家族史。病前无严重躯体疾病史。顺利分娩一男婴,7d后回家。3d后孩子突然天折,闻讯后出现不语、发呆、失眠、不认人,吃饭不知往嘴里放。上述症状呈阵发性,缓解时知道安慰爱人和婆婆不要着急上火。体检四肢肌张力稍减弱,眼底检查不合作。精神检查:抬入病室,呈嗜睡状态,接触被动,缄默  相似文献   

15.
患男,24岁,头痛、右侧偏瘫伴失语1d入院。入院检查:昏迷、失语,GCS10分,双侧视乳头水肿,右侧肢体肌力0-1级,左侧正常,双侧病理反射未引出。既往有头痛史近3年。头颅CT示左顶叶脑出血,实验室检查:RBC 5.2×10^12/L.WBC 13.8×109/L,Hgb 158 g/L,血小板418.00×10^9/L,纤维蛋白原4.48g/L,雌二醇12.63pg/L,睾丸酮33.26 ng/L。[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硅胶管作为上矢状窦重建的替代材料的可行性及其近期效果。方法对7只犬进行硅胶管上矢状窦重建术,术式分窦腔置管法(5只),端-端吻合法(2只),术前及术后1、2、4、8周行造影及组织学检查,观察重建效果及组织学变化。结果5只犬通畅良好(置管法4只,端-端吻合法1只),2只失败(置管法、端-端吻合法各1只)。结论硅胶管作为上矢窦重建的替代材料近期效果是良好的  相似文献   

17.
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矢状窦旁脑膜瘤占颅内脑膜瘤的17%~20%,其基底部起源于矢状窦外侧壁及其邻近硬脑膜,分布于由凸面硬脑膜,矢状窦外侧壁和大脑镰形成的矢状窦区.肿瘤血运丰富,由颈内、颈外双重动脉系统供血,肿瘤往往不同程度地侵犯矢状窦及其重要的皮质回流静脉,特别是位于上矢状窦中后1/3者,手术根治较为困难.回顾性分析35例矢状窦旁脑膜瘤的临床资料(部分病例取自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脑系外科)[1],并就如何提高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手术全切率与术后疗效进行讨论.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上矢状窦旁脑膜瘤致上矢状窦阻塞时侧支静脉通路的意义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 分析上矢状窦旁脑膜瘤致上矢状窦(SSS)阻塞时其侧支静脉通路的建立情况,确定其在肿瘤切除术中的意义。方法 总结归纳86例上矢状窦旁脑膜瘤行MRA及DSA检查时的静脉系表现。结果 27例发生SSS完全阻塞,59例部分阻塞。18例在阻塞的SSS周围出现了由表浅皮层静脉所形成的侧支静脉环;通过表浅皮层静脉与蝶顶窦及小脑幕静脉系建立端—端吻合的16例;通过与Troland或Labbe静脉建立吻合的14例;通过大脑镰与下矢状窦吻合的9例;通过脑膜静脉并经板障静脉引流到颈外静脉系的17例;混合型12例。结论 上矢状窦旁脑膜瘤致SSS阻塞时,肿瘤周围存在广泛侧支静脉通路,术中应注意保护。脑DSA及MRA检查对术前了解SSS通畅性及侧支静脉通路建立有帮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产褥期合并上矢状窦血栓形成的护理。方法 通过对5例患者采取密切观察病情,适当控制摄水量,做好症状护理,消除引起颅内压骤然升高的诱因,加强基础护理和功能锻炼,防止并发症发生等措施。结果 4例患者治愈,1例死亡。结论 对患者采取各项预见性的护理措施,防止颅内压骤然增高,对抢救患者的生命和促进康复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外伤性上矢状窦损伤的临床诊断与手术方法,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及生存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外伤性上矢状窦损伤的诊治经过。18例中,行上矢状窦修补15例,硅胶管临时搭桥辅助下静脉窦吻合术3例。结果术后3个月随访,按GOS评估预后:良好11例,中残3例,重残2例,植物生存1例,1例死于严重脑肿胀。结论外伤性上矢状窦损伤手术前应根据颅骨骨折类型、部位及程度对静脉窦损伤作出诊断,充分准备,快速控制大出血,果断采取不同的止血及修补措施,以达到止血及恢复静脉窦通畅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