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不同病理类型颅咽管瘤的β-连接素表达特征及基因外显子3突变的意义。方法研究我院自2004年1月至2006年1月共23例颅咽管瘤标本,其中造釉细胞型颅咽管瘤20例、鳞状乳头型3例,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β-连接素表达特征,同时分析其基因外显子3的突变情况。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β-连接素在造釉细胞瘤型颅咽管瘤的细胞核及细胞浆中表达,而在鳞状乳头型颅咽管瘤中仅见细胞膜表达;基因突变分析显示,40%的造釉细胞型颅咽管瘤β-连接素基因在外显子3上发生突变,鳞状乳头型无此突变。结论造釉细胞型颅咽管瘤和鳞状乳头型颅咽管瘤不仅在临床病理上,而且在分子水平也存在差异。β-连接素基因外显子3的突变在造釉细胞型颅咽管瘤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
颅咽管瘤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颅咽管瘤局部侵袭性生长的生物学机制。方法使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在14例颅咽管瘤细胞中的表达。结果2例乳头型、9例造釉细胞型及1例混合型颅咽管瘤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MMP-2阳性染色主要位于肿瘤细胞的胞质中,尤其以鳞状上皮的棘细胞和造釉上皮的近基底层细胞的表达最为明显。1例囊状复发及1例γ-刀术后造釉细胞瘤型未见表达。结论3种类型颅咽管瘤细胞均能产生MMP-2,提示MMP-2可能是颅咽管瘤局部侵袭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颅咽管瘤中BCL-2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颅咽管瘤中凋亡抑制基因BCL - 2在蛋白水平的表达 ,探讨其在颅咽管瘤生长机制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颅咽管瘤 4 9例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BCL 2蛋白的表达。结果 BCL 2的阳性表达程度在不同病理类型的颅咽管瘤上有显著差异 ,造釉细胞型颅咽管瘤的表达强度显著高于鳞状乳头型颅咽管瘤 (P <0 0 1)。结论 BCL 2在不同病理类型的颅咽管瘤中的表达呈现明显的区别 ,提示 :凋亡调控机制的失控可能是造釉型颅咽管瘤生长的重要机制之一 ;胚胎残余组织的继续增殖学说更能解释造釉细胞型颅咽管瘤的起源可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与造釉细胞型颅咽管瘤复发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检测48例造釉细胞型颅咽管瘤标本(原发组28例,复发组20例)中uPA和VEGF的表达.结果 造釉细胞型颅咽管瘤中,uPA在复发组的总阳性表达率95.0%,明显高于原发组的42.9%(Z=-3.396,P<0.05);VEGF在复发组的总阳性表达率90.0%,明显高于原发组的64.3%(Z=-2.909,P<0.05).复发组造釉细胞型颅咽管瘤中uPA与VEGF表达呈正相关(r=0.534,P<0.05),原发组造釉细胞型颅咽管瘤中uPA与VEGF表达无明显相关性(r=-0.105,P>0.05).结论 高水平的uPA和VEGF能协同促进细胞外基质的降解和血管生成的,促进肿瘤的复发转移,可以作为儿童造釉细胞型颅咽管瘤重要的生物学行为预测和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定量研究细胞间粘附分子基因(ICAM—1 mRNA)在不同病理类型颅咽管瘤的表达差异及意义。方法收集30例经手术治疗的颅咽管瘤标本,采用SYBR荧光实时定量PCR法检测 ICAM-1 mRNA在肿瘤组织的表达,并对表达结果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造釉细胞型颅咽管瘤 ICAM-1mRNA表达量为(62.18±6.43)×103 copies/μg,鳞状乳头型颅咽管瘤ICAM-1 mRNA表达量为 (1.13±0.17)×103 copies/μg,造釉细胞型颅咽管瘤ICAM-1 mRNA表达量显著性高于鳞状乳头型颅咽管瘤(P<0.01)。结论两种病理类型颅咽管瘤ICAM—1 mRNA表达存在显著性差异,此差异性可能与两种病理类型颅咽管瘤不同的肿瘤炎症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不同病理类型颅咽管瘤的组织炎症及细胞增殖性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对30例经手术切除的颅咽管瘤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白细胞共同抗原CD45和细胞周期相关核抗原Ki-67的抗体MIB-1的表达,分别计算CD45标记指数(CD45 LI)和MIB-1标记指数(MIB-1 LI).结果CD45标记的炎症反应在颅咽管瘤组织中广泛存在,MIB-1主要在颅咽管瘤基底细胞层表达.造釉细胞型颅咽管瘤组织CD45 LI(32.4%±15.0%)及细胞MIB-1 LI(18.2%±8.7%)显著性高于鳞状乳头型颅咽管瘤(分别为13.6±7.6%、7.1%±4.9%,P<0.05).结论颅咽管瘤造釉细胞性较鳞状乳头型具有更强的组织炎症和细胞增殖性,可能是影响其预后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检测miR-200家族及侵袭相关基因ZEB1、ZEB2和CTNNB1在颅咽管瘤组织中的表达并初步探讨其在颅咽管瘤侵袭性生长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自2017年6月-2018年12月经手术切除的造釉细胞型颅咽管瘤(ACP)30例和鳞状上皮乳头型颅咽管瘤(PCP)30例的新鲜标本,手术切除的失活脑组织作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及其受体(CXCL12/CXCR4)在造釉细胞型颅咽管瘤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肿瘤侵袭、复发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方法对20例造釉细胞型颅咽管瘤标本(原发组11例,复发组9例)中CXCL12/CXCR4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CXCL12/CXCR4在复发组造釉细胞型颅咽管瘤中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原发组(P<0.05)。结论 CXCL12/CXCR4可能在造釉细胞型颅咽管瘤侵袭、复发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CXCL12/CXCR4可能成为评价造釉细胞型颅咽管瘤侵袭性生长和复发的标记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检测颅咽管瘤组织中骨桥蛋白(OPN)的表达量来分析OPN与颅咽管瘤钙化的关系。方法收集本单位自2004年5月至2006年3月手术的颅咽管瘤标本共54例,根据术中所见及影像学结果分析钙化程度,采用HE染色分析组织类型,免疫组化SP法检测OPN的表达情况;结合临床资料分析钙化程度与OPN表达强度的关系。结果肿瘤分两种类型即成釉细胞型(41例),鳞状细胞型(13例)。经Mann-WhitneyU检验分析,OPN表达程度在成釉细胞型与鳞状细胞型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Z=-4.813,P<0.001),成釉细胞型颅咽管瘤的表达显著高于鳞状细胞型颅咽管瘤。经Spearman相关分析,在成釉细胞型中随着钙化程度的增加,OPN表达程度显著增强(rs=0.533,P<0.01)。结论OPN与颅咽管瘤的钙化密切相关,推测是影响颅咽管瘤钙化程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在颅咽管瘤组织中的表达,探讨HCMV感染与颅咽管瘤发生的病因学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HCMV立刻早期蛋白1-72(IE1-72)和磷酸化糖蛋白65(pp65)抗原在89例颅咽管瘤组织及10例正常脑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在颅咽管瘤组织中HCMV IE1-72和pp65抗原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7.5%和84.3%,而在正常脑组织中两抗原均为阴性,IE1-72和pp65抗原表达阳性率在颅咽管瘤组织和正常脑组织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0,P=0.000)。IE1-72抗原在牙釉质型和鳞状乳头型颅咽管瘤组织中阳性率分别为83.6%和67.6%,pp65抗原分别为89.1%和76.5%;两抗原在牙釉质型颅咽管瘤组织中的阳性率均略高于鳞状乳头型,但均无统计学差异(P=0.135,P=0.197)。结论 HCMV IE1-72和pp65抗原在颅咽管瘤组织中均有高表达,而在正常脑组织中无表达,HCMV感染及其抗原表达可能与颅咽管瘤的发生有一定关系,其致病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颅咽管瘤组织中整合素αvβ3的表达,并观察其与肿瘤复发的关系。方法本研究包括32例釉质上皮型(AE)和33例鳞状乳头型(SPT)颅咽管瘤病例,根据各组术后复发情况再分为复发组和非复发组,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测定整合素αvβ3在各组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32例AE型组11例患者复发,33例SPT型组3例患者复发。AE型组与SPT型组间复发率和整合素αvβ3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中复发组与非复发组间整合素αvβ3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颅咽管瘤的病理亚型和整合素αvβ3的表达与肿瘤预后及复发有关,可能预测肿瘤复发危险性。  相似文献   

12.
颅咽管瘤骨桥蛋白免疫组化及免疫电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研究颅咽管瘤的超微结构及其与钙化的关系,探讨颅咽管瘤钙化形成的分子基础进一步明确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在其钙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免疫组化SP法检测OPN在54例颅咽管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合临床资料分析钙化程度与OPN表达强度的关系。对颅咽管瘤组织超微结构进行透射电镜观察,并从超微定位水平检测OPN在颅咽管瘤中的表达。结果透射电镜明确颅咽管瘤的超微结构。经Spearman相关分析,在成釉细胞型中随着钙化程度的增加,OPN表达程度显著增强(rs=0.533,P<0.01)。经Mann-WhitneyU检验分析,OPN表达程度在成釉细胞型与鳞状细胞型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813,P<0.001),成釉细胞型颅咽管瘤的表达显著高于鳞状细胞型颅咽管瘤。OPN免疫电镜显示OPN主要定位于肿瘤细胞胞浆的内质网上。结论OPN可能是颅咽管瘤的钙化过程中重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β-catenin基因和颅咽管瘤病理类型及预后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β-catenin基因在50例颅咽管瘤细胞和20例正常脑组织标本中的表达。结果颅咽管瘤组织中β-catenin蛋白的异常表达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釉质上皮型颅咽管瘤组织中β-catenin蛋白的异常表达率高于鳞状乳头型颅咽管瘤(P〈0.05),颅咽管瘤复发者β-catenin蛋白的异常表达率高于非复发者(P〈0.05)。结论β-catenin基因的异常表达激活的异常Wnt通路改变可能在釉质上皮型颅咽管瘤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同时颅咽管瘤细胞中β-catenin基因的异常表达,增加了肿瘤细胞的侵袭能力,使肿瘤的复发率增高。  相似文献   

14.
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在颅咽管瘤发病机制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颅咽管瘤发生发展中可能存在的凋亡调控机制。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对50例颅咽管瘤肿瘤组织中bcl-2、Bax基因的表达进行检测,计算bcl-2/Bax比值。结果①bcl-2在颅咽管瘤肿瘤组织中过度表达,但在鳞状乳头型颅咽管瘤中的bcl-2阳性表达率及表达强度弱于釉质上皮型颅咽管瘤(P〈0.05);Bax在颅咽管瘤肿瘤组织中不表达或弱阳性表达。②釉质上皮型颅咽管瘤中bcl-2/Bax比值明显高于鳞状乳头型颅咽管瘤(P〈0.05)。结论 凋亡抑制基因bcl-2的过度表达及凋亡促进基因Bax的表达减少导致的bcl-2/Bax比值增大,凋亡减少,细胞生存期延长可能是釉质上皮型颅咽管瘤发生发展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5.
核转录因子κB在颅咽管瘤炎症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NF-κB与颅咽管瘤炎症反应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SP法检测核转录因子(nuclear factor-κB,NF-κB)的P65亚基、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在54例颅咽管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及炎症标志物C反应蛋白在成釉细胞型颅咽管瘤患者血清、脑脊液及肿瘤囊液中的检测结果,结合临床资料分析颅咽管瘤与炎症的关系。结果NF-κB(P65亚基)在成釉细胞型中过度表达,经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成釉细胞型颅咽管瘤的表达显著高于鳞状细胞型颅咽管瘤(Z=-4.532,P0.001)。经Spearman相关分析,在成釉细胞型中NF-κB(P65亚基)与OPN表达程度呈正相关。C反应蛋白在成釉细胞型颅咽管瘤患者肿瘤囊液、脑脊液及血清中明显升高,分别为(4.28±0.90)mg/mL、(0.035±0.006)mg/mL、(1.72±0.54)mg/mL。结论炎症是颅咽管瘤与周围重要结构紧密粘连主要的影响因素,NF-κB与颅咽管瘤炎症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颅咽管瘤组织中CD44V6的表达与颅咽管瘤钙化的关系。方法收集2004年5月~2006年3月经手术治疗的颅咽管瘤标本54例。根据术中所见及影像学表现确定肿瘤钙化程度,采用苏木精一伊红染色分析肿瘤组织类型,免疫组化法检测CD44V6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合临床资料分析钙化程度与CD44V6表达强度的关系。结果成釉细胞型颅咽管瘤41例,鳞状细胞型颅咽管瘤13例。经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成釉细胞型颅咽管瘤CD44V6的表达显著高于鳞状细胞型颅咽管瘤(Z=-4.813,P〈0.001)。经Spearman相关分析,在成釉细胞型中随着钙化程度的增加,CD44V6表达程度显著增强(rs=0.527,P〈0.01)。结论CD44V6与颅咽管瘤的钙化密切相关,可能是影响其钙化程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初步建立颅咽管瘤鸡胚绒毛尿囊膜(chorioallantoic membrane CAM)移植瘤模型,并评估移植瘤血管生成能力及细胞增殖能力。方法利用术中所得颅咽管瘤组织,异种移植到鸡胚CAM表面,建立移植瘤模型。对移植瘤瘤体周围CAM血管进行测定,评估移植瘤CAM血管生成能力,同时利用免疫组化法以CD34标记移植瘤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以PCNA检测移植瘤细胞增殖活性。结果成功建立颅咽管瘤CAM移植瘤模型,造釉细胞型颅咽管瘤成瘤率为47.14%,鳞状上皮型颅咽管瘤成瘤率为43.33%,两者无显著差异(χ2=0.123,P=0.726);造釉细胞型移植瘤瘤周CAM血管生成能力,微血管密度及细胞增殖活性均高于鳞状上皮型移植瘤。移植瘤PCNA的表达与MVD(Pearson r=0.639,P0.001)及CAM血管评分(Spearman r=0.490,P=0.001)呈正相关。结论采用异位异种移植的方法可在鸡胚CAM上建立颅咽管瘤移植瘤模型。移植瘤可不同程度地刺激CAM上血管生成,移植瘤自身可建立微循环,具有一定的增殖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颅咽管瘤组织中DNA拓扑异构酶Ⅱα(DNATopoⅡα)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与肿瘤复发的关系,探讨其是否可作为判定颅咽管瘤预后的一个有效指标。方法设计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案,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和图像分析技术测定63例颅咽管瘤组织切片中DNA拓扑异构酶Ⅱα的表达水平,评价颅咽管瘤釉质上皮瘤与鳞状乳头瘤病理亚型、复发组与非复发组、原发组与复发组之间肿瘤细胞的增殖能力。结果32例釉质上皮瘤14例复发,31例鳞状乳头瘤6例复发;釉质上皮瘤与鳞状乳头瘤病理亚型之间以及复发组与非复发组肿瘤之间DNA拓扑异构酶Ⅱα的表达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原发组与复发组肿瘤之间DNA拓扑异构酶Ⅱα的表达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颅咽管瘤的病理亚型以及DNA拓扑异构酶Ⅱα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的预后和复发有关,可作为预测肿瘤复发危险性的一个参考指标;DNA拓扑异构酶Ⅱα的表达水平在原发组和复发组肿瘤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提示肿瘤在复发过程中瘤细胞的增殖活性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颅咽管瘤中MVD、VEGF及Ki-67表达与意义。方法根据病理亚型、形态学特征及复发情况,将47例颅咽管瘤按不同分类方法分为成釉质细胞型30例,鳞状乳头型17例;原发31例,复发16例;实性为主肿瘤10例,囊性为主肿瘤37例。SP法检测肿瘤标本MVD、VEGF及Ki-67表达,统计分析不同分类的组间表达差异。结果鳞状乳头型肿瘤MVD、VEGF的表达明显高于成釉质细胞型(均P0.001),而Ki-67在两种病理亚型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囊性为主的肿瘤中VEGF表达明显高于实性为主的肿瘤(P=0.018),而MVD、Ki-67在两种形态学分组之间无显著差异(均P0.05);原、复发组间MVD、VEGF及Ki-67均无显著差异(均P0.05)。在本组颅咽管瘤中,MVD与VEGF显著相关(P=0.014),两者均与Ki-67无显著相关(均P0.05)。结论 MVD、VEGF的测定可为颅咽管瘤的血管发生提供依据,VEGF的表达与肿瘤囊性结构形成密切相关,单独检测MVD、VEGF和Ki-67其中一项指标不能预测颅咽管瘤复发。  相似文献   

20.
颅咽管瘤钙化与骨化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通过对颅咽管瘤超微结构的研究,病理学及影像学资料的复习,探讨颅咽管瘤骨化特点及其形成机制. 方法 收集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神经外科自2004年5月至2006年3月手术的颅咽管瘤标本54例,其中男31例;女23例.术后病理证实为成釉细胞型颅咽管瘤41例,鳞状细胞型颅咽管瘤13例.分析肿瘤标本的显微结构、组织类型、骨化的特征.透射电镜分析颅咽管瘤骨化的超微结构基础,结合手术及影像学资料,分析颅咽管瘤骨化及其与钙化的关系. 结果 成釉细胞型颅咽管瘤钙化情况:7例(-),11例(+),11例(++),12例(++++);鳞状细胞型颅咽管瘤钙化情况:13例(-).镜下可见蛋壳样钙化及大块钙化的颅咽管瘤存在骨化,而在鳞状细胞型颅咽管瘤、无钙化及砂粒样钙化的成釉细胞型颅咽管瘤标本中未见骨化的现象;骨化结构的分布与钙化的程度密切相关. 结论 颅咽管瘤骨化的发生与钙化程度存在密切的联系,钙化是颅咽管瘤骨化的基础,骨化的形成使原本没有生物学活性的钙化结构变成含有肿瘤细胞、肿瘤间质的复合体,为术后残留的钙化组织导致肿瘤复发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