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医认为病毒性心肌炎的基本病机是人体正气虚弱,温热毒邪入侵,正邪交争,正不胜邪,邪热内舍于心,使心体受损,心用失常。在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中,气阴两虚是贯穿始终的证候,故在本病治疗的整个过程中都需补益心气,顾护阴液。  相似文献   

2.
周易  王珂  郑里翔 《环球中医药》2020,13(8):1394-1396
人体正邪斗争具有一般规律,正邪双方根据相对力量的强弱而不断发生着消长盛衰变化。本文总结了正邪交争产生人体的寒热征象,并详细论述了痞证的形成过程,深入挖掘半夏泻心汤证寒热错杂的形成机理为寒热交争处于相对平衡态。其病因为里气亏虚,邪气内陷,正邪交争而得。正(人体生热抗邪)邪(寒邪入里)双方处于僵持状态而出现寒热共存之象,且病势不断迁延。同时得出了寒热共存于同一部位源于寒热正邪属性之不同的结论,归纳了寒热错杂的几种转归,其发生条件取决于正邪双方的力量对比。  相似文献   

3.
胡希恕教授是我国著名的经方理论家、临床实践家,运用经方强调先辨六经,继辨方证,对《伤寒论》研究形成独特的辨治思维体系。胡希恕教授对《伤寒杂病论》下利方证注释,及对下利辨治实践的总结,使得临床上运用经方论治下利思路清晰,疗效显著。笔者基于胡希恕教授对下利治验的研究,总结溃疡性结肠炎的六经方证要点,以期精准辨证,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正>"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讲述了在兵法交战中必先争夺主动权的战略思想,即要掌握、顺应事态发展的自然趋势,然后稍加引导推动,同事规避风险,就能取得最后的胜利。而自己则付出最小的代价,却可以以最快的速度,最简单的方式获得胜利。《黄帝内经》简称内经是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其因势利导的疗原则在文中运用作为突出。"因势利导",即顺应事物发展的趋势而加以推动引导之意,是中国传统哲学中顺势思维的具体体现,其根据正邪交争的自然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5.
通过运用频次统计、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慢性乙型肝炎、早期肝硬化证候特点进行研究,分析疫毒侵袭人体致病及疾病发展不同阶段的证候特点,表明乙肝病毒侵袭人体为病,与人体正气的盛衰及湿热疫毒的强弱关系密切,其导致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甚至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发生,取决于侵袭人体疫毒的性质、致病特点以及正邪交争、邪正盛衰的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6.
<正>外感热病是现代医学中一系列以发热为主要病证,由体内病毒或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疾病,常见于现代医学中感染性疾病范畴。相关中医理论认为其发病原因是温热病邪与人体正气在体内激烈交争的过程,以祛邪扶正为主要治疗手段[1]。由于体内正邪相争相伤,使得各脏腑与组织器官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进而导致气血津液与经脉网络的机能紊乱与损耗[2]。外感病有寒邪致病、伏邪为病、戾气所伤、温毒邪侵等,且患者自身体质不同,故应"审症求因"、"审因论治"[3]。薛伯寿教  相似文献   

7.
疾病的发生是由于在致病因素作用下,正邪交争所致的机体阴阳、脏腑经络等生理功能异常的结果,该过程与机体的正气、邪气密切相关。而今人在辨证论治中往往过于强调邪气的致病因素,却易忽略正气的决定性作用。正气是指人体内具有抗病、祛邪、调节、修复等作用的一类细微物质,还具有免疫作用。正气参与疾病的发生、发展、传变及预后,文章通过探讨正气与六经病的发病关系,以强调在辨证论治过程中重视正气的理念。  相似文献   

8.
1 病与证的关系 1986年3月,卫生部在北京召开的“中医证候规范学术会议”给中医学的疾病概念作出如下定义:“疾病是在病因作用和正虚邪凑的条件下,体内出现的具有一定发展规律的正邪交争、阴阳失调的全部演变过程,具体表现为若干特定症状和各阶段相适应的证候。”这一定义,不仅对病因学、发病学及疾病特征、规律做了表述,而且也明确了病与证的关系。病与证的关系概括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盗汗一词首见于《伤寒杂病论》,后世认为盗汗多属虚劳,以阴虚内热、心血不足证型论治更为常见。文章从胡希恕的"六经来自八纲"理论出发,通过对《伤寒杂病论》条文解读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根据正邪相争呈现的症状反应,对盗汗热与虚的核心病机进行阐述,认为热有实热与虚热,虚有精气津液虚与虚劳,尤其需要重视厥阴盗汗,并指出这既符合仲景学说的特点,又与后世盗汗病机有相通之处。治疗上仍应坚持辨证论治,认清是何种热、何种虚,使病与方相应乃服之。  相似文献   

10.
[学习的重点] 基本病机和内生五邪及脏腑病机为学习的重点内、容。一、在疾病过程中,邪正斗争的盛衰可产生哪些病理变化? 邪正斗争贯穿于疾病全过程,这种斗争不仅关系到疾病的发生,而且影响着疾病的发展与转归。由于邪正力量消长不同,可产生不同的病理变化。虚与实:邪气盛,正气未衰,正邪剧烈交争的病理反映为实。临床表现出一系列亢盛有余的证候为实证。邪气虽不盛,但正气已衰的  相似文献   

11.
伤寒发展至阳明阶段,病情属正气亢奋,邪势鸱张,二者交争剧烈;病位則由皮毛而深入胃肠。故仲景首以"阳明之为病,胃  相似文献   

12.
《伤寒论》六经病论治中,呕吐一证散见于各条,而呕吐同中有异,仲师辨证准确,论治精密、立法严谨、用药简练,不治呕吐而呕吐可止,诸症得以悉解.这对学习研究和发展仲景学术思想大有裨益.1 太阳病呕吐太阳为六经之藩篱,统摄营卫,主一身之表,外邪侵袭人体,太阳首当其冲,太阳受邪,营卫不和,卫外失职,正邪交争,出现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为外感表证,同时内犯于胃,失于和降而发生呕吐."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进者,名为伤寒";"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相似文献   

13.
主要从"羽翼温病,发人所思""旁征博引,溯源经典""三焦正邪,立法详备"等几方面探讨《寒湿论治》一书的特点及立意。阮诗玮教授凭着深厚的理论基础,结合自身临证经验著《寒湿论治》,意在补伤寒、温病之不足,使人不至于寒湿湿热不认,伤寒寒湿混淆一说,而令医者能更清晰地认识和准确辨治寒湿病证。书中示人圆机活法,载入卓有成效之方药,深入学习有助于提高临床思维和辨治水平。  相似文献   

14.
介绍徐敏华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后遗症心律失常的经验。认为本病多因患者素体虚弱,风热或湿热毒邪经口鼻或胃肠侵入机体,繁衍聚毒,正邪交争,正虚邪进,渗入营血,内舍心包,侵入心脉,直犯心体而发,气阴两虚、本虚标实之证为多,治疗强调标本兼顾,从五脏论治。  相似文献   

15.
中药顺势思维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顺势思维是中医学中具有特色的思维方法之一 ,在药物中的应用有极大的影响与渗透 ,它是自然界整体全息思维的体现。从顺药物形态之势、顺药物质地之势、顺药物特性之势三方面对中药顺势思维作了探析。指出 ,顺势思维与同气相求、象形取义思想有着密切关联 ,有着很强的规律性和趣味性 ,极简朴而又奥妙。  相似文献   

16.
胡希恕先生认为张仲景是经方医学的杰出传人,而《伤寒论》中阳气就是津液,不同于《内经》中阳气的概念。经方医学的主要辨证体系是"六经—八纲—方证",有别于医经医学体系的辨证模式。本文挖掘整理胡希恕经方医学中关于"水液辨证"的内容,以机体的胃气充足与否为基础展开论述。胃气是人体化生津液之根本,胃气充足则水液化为津液。病邪来犯时,机体的良能调动全身津液奋起抗击。机体根据自身津液的多少,选择在不同的病位与邪气进行交争。人体胃气虚衰时,水液化为部分病理产物而对机体产生危害。水不化津而生的废水,停于不同的部位,其临床表现不尽相同,形成机理亦同中有异。  相似文献   

17.
补法是中医在治疗各科疾病中的主要方法,亦为"八法"之一,其主要作用是增强体质,改善机体虚弱状态的治疗方法。从中医病因病机及医学的观点来看,任何疾病的过程,都是正邪斗争的过程,没有正、邪的任何一方,都不可能构成人体的疾病。  相似文献   

18.
在对疾病认识过程中,作为中医理论认知中两个重要基本概念,证候与病机之间存在着辩证关系。证候是认识疾病现象变化发展之网上的逻辑起点,症状和体征作为感性具体,是医家认识疾病的出发点;病机作为医家诊疗思维活动中的抽象,则是认识疾病现象变化发展之网上的重要纽结。是进行理性具体证治的一个重要阶段。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是,既对立又统一,相互之间既有所区别,又辩证地联系在一起,共同构成证论治的诊疗思路。医家在临床实践中,诊疗思维对疾病本质和变化发展规律的认识过程,就是从感性具体的证候到抽象的病机,再从抽象与具体紧密结合的证型,到证治具体(理性具体也简称具体)治则、治法、方药的论治,辩证思维运动过程,这个辩证思维运动的基础是医疗实践。  相似文献   

19.
"绍派伤寒"的创始人俞根初博采众长,酌以己见,作《通俗伤寒论》一书,书中俞氏主张寒温兼融,力倡以经典理论为本,把伤寒学及温病学理论相贯通,广泛论治四时外感疾病.对于伤寒少阳证治,俞氏深谙少阳之生理及少阳病的证侯特点,立法、处方多由此人手而切中病机.其证治思想主要体现如下.  相似文献   

20.
《黄帝内经》思想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于治疾时机处,分"及时而治"与"待时而治"。"待时而治"为应对疾病之特殊病理状态而设,或先于病症发生前而干预(治其未发),或于正邪剧烈交争时而静守(不可动之),或于邪气亢奋期罢后再予根本性治疗(刺其已衰)。其运用皆讲究对疾病的正确认识及对时机的精准判断,张仲景、叶天士及现代外科,对其思想各有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