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6号染色体微卫星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及杂合性缺失(loss of heterozygosity,LOH),碱基错配修复系统GTBP和hMLH1基因蛋白在B细胞淋巴瘤(B cell non-hodgkin’s lymphoma,B-NHL)发生学上的意义。方法:选取6号染色体上7对多态微卫星标记,结合PCR及银染技术,采用凝胶成像图象分析系统,分别检测58例B-NHL染色体微卫星MSI及LOH。对其中23例BNHL细胞进行EnVinsion法检测MMR的功能基因GTBP、hMLH1的表达情况。结果: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lymphoma,DLBCL)与滤泡性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FL)中GTBP和hMLH1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98和1.30。原发生于淋巴结内与淋巴结外的GTBP、hMLH1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54和0.67。GTBP蛋白在高、低度恶性表达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而hMLH1蛋白表达在低度恶性较高度恶性高,P=0.99。在位点D6S275 MSI的发生率为7.5%(4/53),其中包括DLBCL2例,FL和BCLL/SLL各1例,LOH总的发生率达66.0%(35/53),其中包括DLBCL19例(19/21,90.5%),FL8例(8/13,61.5%),B-CLL/SLL8例(8/19,42.1%),DLBCL的LOH率同B-CLL/SLL和F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10.60。结论:hMLH1和GTBP错配修复基因蛋白表达与BNHL组织学类型、肿瘤的发生部位可能无关系。位点D6S275可能存在一个抑癌基因,该基因的缺失以及与错配修复基因hMLH1突变的关系对B细胞淋巴瘤的发生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6号染色体微卫星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instability,MSI)及杂合性缺失(lossofheterozygosity,LOH),碱基错配修复系统GTBP和hMLH1基因蛋白在B细胞淋巴瘤(Bcellnonhodgkin’slymphoma,BNHL)发生学上的意义。方法:选取6号染色体上7对多态微卫星标记,结合PCR及银染技术,采用凝胶成像图象分析系统,分别检测58例BNHL染色体微卫星MSI及LOH。对其中23例BNHL细胞进行EnVinsion法检测MMR的功能基因GTBP、hMLH1的表达情况。结果: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largeBcelllymphoma,DLBCL)与滤泡性淋巴瘤(follicularlymphoma,FL)中GTBP和hMLH1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98和1.30。原发生于淋巴结内与淋巴结外的GTBP、hMLH1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54和0.67。GTBP蛋白在高、低度恶性表达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而hMLH1蛋白表达在低度恶性较高度恶性高,P=0.99。在位点D6S275MSI的发生率为7.5%(4/53),其中包括DLBCL2例,FL和BCLL/SLL各1例,LOH总的发生率达66.0%(35/53),其中包括DLBCL19例(19/21,90.5%),FL8例(8/13,61.5%),BCLL/SLL8例(8/19,42.1%),DLBCL的LOH率同BCLL/SLL和F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10.60。结论:hMLH1和GTBP错配修复基因蛋白表达与BNHL组织学类型、肿瘤的发生部位可能无关系。位点D6S275可能存在一个抑癌基因,该基因的缺失以及与错配修复基因hMLH1突变的关系对B细胞淋巴瘤的发生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小肝细胞癌患者染色体1p36杂合性缺失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人类染色体1p36等位基因杂合性缺失在小肝细胞癌(small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sH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与临床病理表现的关系。方法:采用PCR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硝酸银染色技术,对140例信息性sHCC中1p36上9个多态性微卫星标志位点的杂合性缺失(lo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染色体1p36可能存在的与非特殊类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发生、发展有关的肿瘤抑制基因,为发现和定位肿瘤抑制基因提供线索和热点位点.方法 选取1号染色体8个微卫星多态位点标志物,采用新鲜和石蜡组织基因组DNA抽提-PCR扩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电泳-银染法-全自动凝胶成像系统分析,检测80例浸润性导管癌及癌旁正常组织基因组DNA的杂合性缺失(LOH)频率.应用x2检验对实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80例浸润性导管癌中有45例(56.3%)至少在一个位点出现LOH,其中D1S1310微卫星位点频率最高,为35.7%(25/70).结论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染色体1p36发生高频率LOH,提示1p36.23 ~ 33区间可能存在与乳腺癌发生、发展有关的抑癌基因.  相似文献   

5.
人卵巢癌3号染色体短臂杂合性丢失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军  林晓  李红  石礼红  孙蕾  江荣美 《肿瘤》2005,25(5):478-480,483
目的探讨3号染色体短臂(3p14)等位基因杂合性丢失(10ss 0f heterozygosity,LOH)与人卵巢癌发生及发展之间的相关性研究.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并结合二核苷酸重复序列多态性方法,分别对31例卵巢癌及24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的组织标本DNA中3p14上3个微卫星位点(D3S1234、D3S1300、D3S1312)杂合性丢失(LOH)进行检测,同时还随机地检测31例卵巢癌中21例患者的血清DNA中3p14的LOH.结果31例卵巢癌组织DNA中21例(67.7%)至少在1个微卫星位点中出现杂合性丢失,11例卵巢癌患者(35.5%)有2个以上微卫星位点出现LOH.癌组织DNA中基因杂合性丢失频率与癌细胞分化程度呈正相关,与肿瘤病理类型及FIGO分期无关.24例卵巢良性肿瘤组织及血清DNA中均未出现3p位点上的杂合性丢失.21例卵巢癌血清DNA与肿瘤组织DNA 3p14基因3个微卫星位点杂合性丢失率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P<0 05).结论鉴于人卵巢癌3p14出现杂合性丢失率与其癌细胞分化恶性程度相关以及卵巢癌患者血清DNA与癌组织DNA中3p14出现LOH相一致,故本文实验结果提示3p14 LOH的检测可能具有对卵巢癌患者的临床诊断潜在性价值.  相似文献   

6.
外周T细胞与自然杀伤(NK)细胞密切相关,并且具有部分相同的免疫表型和功能特性.外周T和NK细胞淋巴瘤异质性显著,分型复杂,目前大多尚未发现特有的分子表现.但随着分子技术的应用,对血管免疫母细胞T细胞淋巴瘤与辅助T细胞的相关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的基因以及靶向治疗潜在标志物等有了进一步认识.  相似文献   

7.
宫颈癌3、6、11和18号染色体遗传不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Zhao M  Wu XX 《癌症》2002,21(6):640-643
背景与目的:人乳头瘤病毒的感染以及细胞内的遗传性改变是宫颈癌的主要病因。本研究拟分析人宫颈癌组织部分染色体位点遗传不稳定性,以为宫颈癌相关基因的定位以及筛选宫颈癌诊断分子标志提供依据。方法:应用3、6、11和18号染色体上的8个微卫星多态性位点,对50例原发性宫颈癌活检标本进行杂合性丢失(loss of heterozygosity,LOH)和微卫星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I)分析。结果:一个或多个位点发生LOH的样本占66%(33/50),D18s474(18q21)位点的LOH率最高,达40.5%,其它位点的LOH频率为:D3s1478(3p21.3-21.2,31.7%),D3s1766(18q21.32,15.0%),d6s260(5p23,23.3%),D11s925(11q22-23,17.9%),D18s35(18121.1-21.31,8.7%),D18s64(18q21.32,16.7%),D18s68(18q22.1,27.3%).M1发生频率很低,仅为8%(4/50)。结论:宫颈癌染色体特定区域存在不同频率的LOH,而MI是宫颈癌中的低频事件。染色体3p和18q上的LOH高频区可能存在潜在的宫颈癌相关抑癌基因。  相似文献   

8.
微卫星不稳定性和杂合性丢失与宫颈癌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染色体微卫星不稳定性 (MSI)及杂合性丢失 (lossofheterozygosity ,LOH)在宫颈癌的发生及发展的相关性。方法 :运用p53(D17S786)、9p2 1(D9S171) 2对微卫星标志 ,结合PCR银染技术 ,分别检测 4 8例宫颈癌组织、癌旁组织及周围静脉血DNA的MSI(microsatelliteinstability)和LOH及其与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的关系。结果 :4 8例宫颈癌组织的 2个位点进行了微卫星MSI和LOH多态性分析 ,分别为 56%、2 5% ,临床病理分级 (P <0 0 5) ,不同病理分级的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p53(D17S786)、9p2 1(D9S171) 2个不同的位点 17号、9号染色体上存在的抑癌基因的失活以及微卫星不稳定性可能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国人胃癌组织微卫星DNA的杂合性缺失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Wang Y  Zheng E  Ke Y 《中华肿瘤杂志》1998,20(2):116-118
目的从多位点筛选中国人胃癌的杂合性缺失(LOH)频率,以初步确定与胃癌的致病基因连锁最密切的MSmarker。方法选择了30个多态微卫星标记,采用PCR、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银染技术,对42例胃癌组织进行了LOH分析。结果在29个位点上检测到总的LOH频率为27.7%。高频率的LOH主要集中在D3S1577、D3S1067、D6S430、D15S205、D17S945等位点。LOH频率均在40%以上。其次是D5S407、D2S136、D2S147、D13S175、D14S68、D8S279,其LOH频率均在30%以上。不同病理分型的胃癌,LOH频率存在明显差异。印戒细胞癌的LOH明显高于低分化胃癌(P<0.01);低分化胃癌的LOH频率亦明显高于高分化胃癌(P<0.01)。4例高分化胃癌均未发现LOH。结论高频率的LOH位点附近,除了已克隆的癌基因、抑癌基因外,可能还含有未知的胃癌易感基因。这一结果表明,恶性程度高的胃癌涉及更多的等位基因丢失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检测胸腺瘤微卫星不稳定(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和杂合性缺失(loss of heterozygosity,LOH)发生频率,探讨上述遗传学改变与胸腺瘤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选择5个微卫星多态性标记,从石蜡包埋的存档标本中选取28例胸腺瘤组织和其对应的自身正常对照组织,提取DNA后用PCR扩增,6%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银染显色后进行MSI和LOH分析。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观察EGFR、p53、Bcl-2及Ki-67在胸腺瘤中表达情况。结果:28例胸腺瘤中有11例出现MSI或LOH。在所检5个位点中D6S1708、TP53、DM、D11S988和D8S136微卫星不平衡发生率分别为21.4%(6/28)、10.7%(3/28)、14.3%(4/28)、10.7%(3/28)和0%(0/28)。D6S1708遗传学改变多为LOH(5/6),DM和D11S988位点分别仅有MSI和LOH。胸腺瘤MSI和LOH发生与患者年龄、性别、是否合并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组织学分型、临床分期以及免疫组织化学EGFR、p53、Bcl-2、Ki-67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6S1708、TP53、DM和D11S988可以作为研究胸腺瘤微卫星的位点,微卫星不平衡可能在胸腺瘤的发生中起一定作用,但其与胸腺瘤临床病理特点的关系尚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吴孔明  王明荣  王瑞林  韩亚玲  蔡岩  徐昕  晏梅  孙燕  吴旻 《癌症》1999,18(4):361-363
目的:研究p53,p16,Rb,DCC,APC等多种已知抑癌基因在食管癌组织中的缺失及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采用PCR银染技术,检测高发区36例配对的食管癌标本14个微卫星DNA多态位点的杂合丢失和不稳定性。结果:分别与p53,p16及Rb连锁的D17S261,D92S162,D92S171,IFNA和D13S170均有高频率的杂合丢失;两个以上的位点异常者占86%,pTNMⅢ期患者微卫星DNA  相似文献   

12.
We analyzed loss of heterozygosity (LOH) and 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 (MI) in 108 cases of sporadic breast cancers using 22 microsatellite markers on 12 chromosomes. LOH was frequently seen in 1p (13%), 6p (18%), 8p (11%), 11p (18%), 13q (21%), 16q (31%), 17p (44%) and 17q (29%). Individual patients were scored according to the degree of LOH at the above eight chromosomal markers. Patients with no LOH were scored as 1, patients with one to three LOH were scored as 2, and patients with four or more LOH were scored as 3. A high LOH score correlated with a high histological grade (p = 0.019) and a poor prognosis (p = 0.0035). Eleven (10.2%) of 108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showed MI, with 6 cases showing MI at a single locus and 5 at multiple loci. Of the 11 Mi-positive patients only one had lymph node involvement (p = 0.015), none had histological grade 3 disease, and Mi-positive patients tended to have a better prognosis than Mi-negative ones. These data suggest that MI may be an early event in mammary tumorigenesis, and that LOH occurs at a later stage. The LOH score may be a useful prognostic marker of operable breast cancer.  相似文献   

13.
83例散发性结直肠癌D22S274位点杂合缺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崇治  裘国强  张放  贺林  彭志海 《肿瘤》2004,24(1):18-20
目的抑癌基因的杂合缺失(LOH)被认为是结直肠癌形成的关键步骤之一,当一条等位基因已经异常的抑癌基因发生杂合缺失可导致肿瘤的形成.本实验通过对83例散发性结直肠癌D22S274位点杂合缺失情况作一研究,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微卫星DNA标记D22S274与83例结直肠癌病例的肿瘤和正常组织进行PCR反应.83例散发性结直肠癌,男40例,女43例,年龄31至84岁,中位年龄66岁.PCR产物在ABI Prism 377自动荧光测序仪进行电泳3小时,以GeneScan3.1和Genotyper 2.1软件进行遗传位点扫描以及杂合缺失分析.LOH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被视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D22S274(22q13.32-13.33)位点的杂合缺失率34.04%.直肠癌的杂合缺失率为50%(9/18),高于近端结肠癌的12%(2/17)(P=0.018),远端结肠癌的杂合缺失率为42%(5/12)较近端结肠的杂合缺失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然而将远端结肠、直肠一起考虑,它们的杂合缺失率(14/30,47%)高于近端结肠(2/15,13%) (P=0.015),提示远端结肠、直肠癌与近端结肠癌发生机制可能有所不同.结论 22q13.32-13.33区域可能存在与结直肠癌发生相关的抑癌基因.  相似文献   

14.
Xu XF  Tang PZ  Cheng SJ 《癌症》2003,22(5):452-457
背景与目的:微卫星(microsatellite)是广泛分布于生物基因组中的DNA重复序列,与许多重要基因紧密连锁。在肿瘤中微卫星象抑癌基因一样常常发生杂合性缺失(lossofheterozygosity,LOH)。在某些特定肿瘤中有些微卫星位点存在高频发的LOH“热点”,而与该肿瘤发生、发展相关的抑癌基因很可能就隐藏在这些“热点”附近。微卫星LOH的研究是寻找新的抑癌基因的重要方法。本研究旨在探讨喉鳞癌9p13-23区域微卫星LOH的热点及其与喉鳞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显微切割法从喉鳞癌组织石蜡切片中挑取肿瘤组织,苯酚氯仿抽提肿瘤组织和外周血淋巴细胞基因组DNA,应用9p13-23区域13个多态性微卫星标记对42例喉鳞癌组织及其相应的外周血淋巴细胞DNA进行PCR扩增和变性凝胶电泳,并对频发微卫星LOH的发生与喉鳞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42例喉鳞癌组织9p13-23区域微卫星LOH的发生率是97.6%(41/42),LOH发生率最高者是位于9p22-23的D9S162(89.5%),其次是位于9p21的D9S171(80.0%),与p16基因紧密连锁的D9S1748的LOH发生率仅50.0%;(2)等位基因缺失作图发现42例喉鳞癌组织在9p13-23上存在两个明显的LOH较小区域,分别位于9p21的D9S161~D9S171之间和9p22-23的IFNA~D9S162之间;(3)年龄<60岁、声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