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为了研究基因表达得到的与钠通道位点3或4结合而分别起激活或抑制作用的东亚钳蝎毒素(BmK)α和β多肽对钠通道作用的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2.
东亚钳蝎毒素多肽对家兔心室肌细胞钠电流和在体动作电位的影响以及抗心律失常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基因表达得到重组的东亚钳蝎毒素多肽(BmKXM)对家兔单个心室肌细胞钠电流(INa)和在体动作电位的影响,以及对抗乌头碱诱发的心律失常电活动的作用.方法 用酶解法分离家兔心室肌细胞,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所需INa.采用浮置式玻璃微电极记录在体心肌细胞跨膜动作电位,并监测体表心电图.结果 (1)BmKIM 能明显抑制心肌细胞INa,使INa的电流-电压(I-V)曲线显著上移,但I-V曲线的形态没有发生改变.BmKIM使失活曲线显著左移,50%的INa失活电压分别由用药前的(-70.8±2.6)mV变为(-84.84±3.5)mV(P<0.05).在BmKIM作用下,心肌细胞INa失活后恢复时间明显延长,用药前快、慢恢复时间常数(Tf和Ts)分别是(28.9±6.1)ms和(107±21.6)me,给予BmKIM后,τf和τs分别是(54.2±7.9)ms(P<0.05)和(211.1±34.6)ms(P<0.01).(2)BmKIM 能明显改变记录在体心肌细胞跨膜动作电位时程(APD)和幅度(APA)以及最大上升速率(Vmax),使APD50和APD90都明显缩短,APA和Vmax显著减小.心电图上表现为QT间期缩短,心率明显加快.(3)乌头碱能明显触发后除极,诱发室件心动过速(室速),动作电位上表现为早期后除极和(或)延迟后除极.相对心电图上表现为插入性室性早搏或尖端扭转型室速(发生率为77.8%).BmKIM能明显降低乌头碱诱发的心律失常发生率(22.2%,P<0.01),更不能触发室速.结论 BmKIM对兔的心室肌细胞,INa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这种抑制作用是通过与失活态的钠通道结合而发挥生理学效应,BmKIM 可抑制形成动作电位的钠离子内流,对抗乌头碱所致的心律失常发生,为开发具有选择性直接针对钠通道的阻滞剂BmKIM的应用前景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3.
黄芪总黄酮对急性心肌梗死心室肌细胞钠电流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黄芪总黄酮(TFA)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大鼠心室肌细胞钠电流(ⅠNa)的影响。方法大鼠开胸左前降支结扎造成AMI,酶解分离心室肌细胞,采用全细胞膜片钳记录技术记录左前降支供血区心外膜细胞的ⅠNa。结果应用TFA(20mg/kg)后与AMI组比较,ⅠNa峰值从(-4.79±1.88)nA下降到(-2.74±1.67)n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6)。结论TFA可显著降低AMI大鼠心室肌细胞ⅠNa的幅值。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阿魏酸钠对家兔心室肌细胞膜延迟整流钾电流快速与缓慢激活成分(IKr、IKs)、内向整流钾电流(IK1)、瞬时外向钾电流(Ito)的影响.方法:酶解法分离单个家兔心室肌细胞,以经典的Ⅲ类药胺碘酮为对照,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浓度为3.0、10.0、30.0,100.0 μmol/L的阿魏酸钠对IKr,IKs、IK1、Ito的作用.结果:阿魏酸钠的作用弱于胺碘酮,二者均可浓度依赖性抑制IKr、ILs时间依赖性外向电流及尾电流(IKr,tail、IKs,tail).不同浓度的阿魏酸钠对IKr,tail的抑制率为:(12.1±2.5)%、(24.1±3.0)%、(47.0±5.8)%及(58.5±8.3)%(n=5,P<0.05);对IKs,tail的抑制率为:(15.6±6.4)%、(27.1±6.5)%、(45.6±5.8)%及(51.8±6.6)%(n=5,P<0.05),其对IKr,tail及IKs,tail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均大于胺碘酮(43.6:3.48 μmol/L,44.9:5.11 μmol/L).30.0、100.0 μmol/L阿魏酸钠及10.0、30.0 μmol/L胺碘酮可使IK1的I-V曲线左移,在-100 mV及-20 mV测试电压下,阿魏酸钠对IK1内向、外向电流抑制率小于胺碘酮(n=5,P<0.05).阿魏酸钠与胺碘酮均不影响Ito及其I-V曲线.结论:阿魏酸钠复合阻滞复极期多种钾电流,可能是其抗心律失常作用的电生理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7.
黄芪总黄酮对豚鼠心室肌细胞L-型钙电流及钠电流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黄芪总黄酮(TFA)对豚鼠心室肌细胞L-型钙电流(ICa-L)及钠电流(INa)的作用。方法实验用胶原酶酶解法急性分离豚鼠心室肌细胞,利用全细胞膜片钳的方法记录心室肌细胞的ICa-L及INa。结果(1)应用TFA(20 mg.kg-1)后ICa-L从(-0.313±0.14)nA下降到(-0.402±0.27)n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应用TFA(20 mg.kg-1)后与对照组比较,INa峰值从(-8.43±2.03)nA升高到(-6.37±1.58)n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TFA可以增加豚鼠心室肌细胞ICa-L的幅值,TFA可显著降低豚鼠心室肌细胞INa的幅值。 相似文献
8.
甘松提取物对家兔心室肌细胞钠、钙通道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研究甘松提取物对家兔单个心室肌细胞钠通道和L-型钙通道的电生理作用.方法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Whole cell patch clamp),观察不同浓度的甘松提取物对钠通道电流和L-型钙通道电流的影响.结果5g/L和10g/L的甘松提取物使兔心室肌细胞ⅠNa峰值(Ⅰ Namax)从(66.48±6.44)pA/pF分别降至(50.95±4.78)pA/pF和(39.64±3.87)pA/F(n=8,P<0.05和P<0.01);使LCa-L峰值(ⅠCa-Lmax)由(6.485±0.78)pA/pF分别减至(3.644±0.39)pA/pF和(2.455±0.21)pA/pF(n=8,P<0.01).甘松提取物使ⅠNa和LCa-L的电流-电压曲线上移,但均不改变其激活电位、电位峰值和反转电位.甘松提取物还减慢钠通道灭活后的恢复过程以及抑制钙通道的激活过程.结论甘松提取物对ⅠNa和LCa-L具有浓度依赖性阻滞作用.这可能是其抗心律失常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研究甘松提取物对兔单个心室肌细胞钠离子电流(INa)和L-型钙电流(LCa-L)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缬草单萜氧化物对单个兔心室肌细胞钠通道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利用全细胞膜片钳记录技术研究缬草单萜氧化物 (VMO)对兔单个心室肌细胞钠离子电流 (INa)的影响。结果 :30 μg/L和 6 0 μg/L的VMO使兔心室肌细胞INa峰值 (INamax)从 5 3.4 7± 5 .1 3pA/pF分别降至 4 0 .2 5± 4 .1 8pA/pF和 30 .89± 2 .95pA/pF(n =8,P <0 .0 5和P <0 .0 1 ) ,抑制率分别为 2 4 .7%和 4 1 .9% ;VMO使INa的电流 电压曲线上移 ,但不改变其激活电位、电位峰值和反转电位 ;VMO还减慢钠通道灭活后的恢复过程。结论 :VMO对INa具有浓度依赖性阻滞作用 ,这可能是其抗心律失常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Nav1.1抗体对豚鼠心室肌细胞钠电流(INa)的影响。方法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观察急性分离的豚鼠心室肌细胞在应用Nav1.1抗体后心肌INa的变化。结果在Nav1.1抗体作用下,钠离子通道电流密度呈浓度依赖性减小。用药前与三个浓度抗体组(1∶100,1∶50,1∶25)的电流密度分别为34.22±6.22,32.13±3.45,25.49±7.4,19.23±1.69pA/pF。其中1∶25Nav1.1抗体明显降低钠电流密度(P<0.05),并且,1∶25Nav1.1抗体使INa电流-电压曲线明显向正电位方向移动,但是其稳态失活曲线和恢复曲线没有显著性改变。结论Nav1.1可能对INa有影响。 相似文献
13.
关附甲素对单个心室肌细胞钠通道电流的频率依赖性和使用依赖性阻滞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膜片钳全细胞法研究关附甲素(GA)对单个心室肌细胞钠通道电流(INa)的频率依赖性和使用依赖性影响。结果:40μmol/LGA在刺激频率0.5,1.0,2.0Hz时使INa峰值由用药前的7.93±2.3nA分别降至4.81±1.3,3.23±1.1和1.28±0.8nA(n=8,P均<0.05),抑制率分别是39.3%、59.3%和83.9%。在脉冲串刺激时,维持电位-90mV、指令电位-30mV,灌流前INa为7.69±1.33nA;40μmol/LGA灌流后第1,10,20,30个脉冲INa分别是4.24±0.98,3.25±0.74,2.33±0.64和2.06±0.70nA(n=6,P均<0.01);而在维持电位-80mV,指令电位-30mV时,GA灌流前INa为7.51±1.43nA,在灌流后第1,10,20,30个脉冲分别是4.19±1.09,2.28±0.41,1.27±0.24和0.89±0.25nA(n=6,P均<0.01)。提示:GA抑制INa具有频率依赖性及使用依赖性,其频率依赖性和使用依赖性的机理相同。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研究黄芪总黄酮(TFA)对急性心肌梗死(Am)大鼠心室肌细胞L-型钙电流(L—ICa)及钠电流(INa)的作用。方法设正常对照组、AMI组及TFA实验组。大鼠开胸左前降支结扎造成AMI,开胸前5min实验组大鼠舌静脉注射剂量为20mg/kg的TFA溶液50ul。用胶原酶酶解法急性分离AMI模型大鼠心室肌细胞,采用全细胞膜片钳记录技术记录左前降支供血区心外膜细胞的L—ICa及INa的作用。结果①应用TFA(20mg/kg)后,L—ICa从(0.313±0.14)nA增加到(0.402±0.27)n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6)。②应用TFA(20mg/kg)后与对照组比较,峰值从(-8.43±2,03)nA下降到(-6.37±1.58)n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6)。结论TFA可以增加AMI大鼠心室肌细胞L—ICa的幅值,TFA可显著降低AMI大鼠心室肌细胞INa的幅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雷诺嗪对家兔心房肌瞬时钠电流(transient sodium current,INa-T)的影响,并探讨其阻断动力学和临床意义。方法运用全细胞膜片钳记录方法研究雷诺嗪对家兔心房肌INa-T的作用,了解其阻断的通道动力学。结果30μmmol/L雷诺嗪对兔心房肌INa-T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阻断的半最大浓度(IC50)为(25.6±1.8)μmol/L,并且随着刺激频率的增加其作用加强,存在使用依赖性。结论雷诺嗪对兔心房肌,NNa-T有开放依赖性和使用依赖性的抑制作用,此作用成为其治疗心房颤动的可能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中国心血管杂志》2015,(6)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对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AP)的影响以及对快钠电流(INa-T)的张力性阻滞和使用依赖性阻滞作用。方法急性分离新西兰大白兔心脏,并予消化酶消化获得单个心室肌细胞,采用微电极技术检测AP相关参数:最大舒张期电位、零相最大上升速率(Vmax)、AP振幅,以及复极化20%、50%和90%时的AP时程(APD_(20)、APD_(50)、APD_(90))。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检测兔心室肌细胞的INa-T。用100μmol/L利多卡因溶液灌流干预,观察各参数的变化。结果100μmol/L利多卡因灌流后,兔心室肌细胞最大舒张电位无明显变化[(-81±7)m V比(-80±6)m V,P=0.102],AP振幅显著降低[(100±12)m V比(127±9)m V,P=0.002],Vmax明显减慢[(328±41)V/s比(422±45)V/s,P=0.004],APD_(90)显著缩短[(66±8)ms比(85±10)ms,P=0.021],峰值钠电流明显降低[(2 468±389)p A比(3 223±367)p A,P=0.003]。在5 Hz频率刺激下,利多卡因灌流前第40个刺激与第1个刺激诱发的电流分别为(3 145±323)p A和(3 287±432)p A(P=0.087),灌流后电流分别为(1 125±298)p A和(2 365±376)p A(P=0.013)。结论利多卡因降低AP振幅,减慢Vmax,缩短APD90,对INa-T不但有张力性阻滞,更有显著的使用依赖性阻滞作用。 相似文献
18.
利用盐酸二甲肼(DMH)诱发Wistar鼠大肠癌的动物模型,通过分组、分阶段研究蝎毒素对大肠肿瘤发生过程和组织病理改变的作用。结果发现蝎毒素可以减少诱癌的鼠死亡率和诱癌率。20周内单纯诱癌组死亡率达32.69%,蝎毒灌胃组和腹腔注射组分别为23.08%和20.51%,其中蝎毒注射组死亡率与单纯诱癌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20-31周单纯诱癌组诱癌率为81.82%,蝎毒注射组为44%,两组差异显著(P<0.01)。大肠癌核仁组成区染色结果发现单纯诱癌AgNOR颗粒明显增加而蝎毒注射组显著减少,每核AgNOR颗粒数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研究提示蝎毒素具有去除DMH毒性,降低实验肿瘤的发生,抑制大肠肿瘤细胞rRNA活性,直接抑杀肿瘤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利用盐酸二甲肼(DMH)诱发Wistar鼠大肠癌的动物模型.通过分组、分阶段研究竭毒素对大肠肿瘤发生过程和组织病理改变的作用。结果发现蝎毒素可以减少诱癌的鼠死亡率和诱癌率。20周内单纯诱癌组死亡率达32.69%,蝎毒灌胃组和腹腔注射组分别为23.08%和20.51%,其中竭毒注射组死亡率与单纯诱癌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20-31周单纯诱癌组诱癌率为81.82%,蝎毒注射组为44%,两组差异显著(P<0.01)。大肠癌棱仁组成区染色结果发现单纯诱癌AgNOR颗粒明显增加而蝎毒注射组显著减少。每核AgNOR颗粒数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研究提示蝎毒素具有去除DMH毒性,降低实验肿瘤的发生,抑制大脑肿瘤细胞rRNA活性。直接抑杀肿瘤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黄芪对兔急性心肌梗死 (AMI)后心室肌细胞钠通道电流 (INa)的影响。方法 :采用结扎兔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方法建立 AMI动物模型 ,应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方法 ,观察 AMI后 1周心外膜梗死区心肌细胞 INa的变化。结果 :AMI后 1周 INa的 I- V曲线明显上移。对照组 INa电流密度峰值 (- 30 m V)为 4 5 .5 0± 5 .33p A/ p F(n=12 ) ,AMI组为 2 2 .4 8± 4 .6 2 p A/ p F(n=14 ) ,显著低于对照组 (P<0 .0 1) ;黄芪组为 37.14± 3.79p A / p F(n=15 ) ,与 AMI组相比 ,显著增大 (P<0 .0 5 )。结论 :AMI后 1周梗死区心室肌细胞 INa明显下降 ,黄芪可以使 AMI后下降的 INa趋于正常 ,逆转 AMI后形成的电重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