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于Ilizarov张力应力法则和牵张成骨理论的骨搬移技术是治疗大段骨缺损的金标准,对合端延迟愈合是Ilizarov骨搬移治疗过程中最常见的并发症,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患者的治疗周期,是临床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对合端延迟愈合的原因包括:应力刺激不足、骨端接触不良、软组织阻挡等.其治疗以保守治疗和手术方法为主:保守治疗以持续... 相似文献
2.
搬移技术(Ilizarov技术)有效解决了慢性骨髓炎伴结构性骨缺损这一临床难题,但该方法存在对合端不愈合、延长间隙矿化不良等严重骨性愈合相关的并发症。术中对搬移骨段力线的维持、截骨端组织的保护;术后合适的搬移速率和应力刺激,以及"手风琴技术"的应用,是降低此类并发症的关键。目前对于外固定架的拆除时机仍有较大争议,一旦因过早拆除引起再发骨折仍需尽早积极手术治疗。此外,需减少术中钉道局部热损伤以及加强术后钉道护理,以预防钉道感染的发生。而全程合理的镇痛方案结合积极的功能锻炼,是避免邻近关节功能障碍发生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3.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2018,(4)
目的观察骨搬移治疗胫骨创伤性慢性骨髓炎的临床效果,探讨术后对合端骨不愈合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洛阳正骨医院收治的62例行Ilizarov骨搬移手术的创伤性胫骨慢性骨髓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开放性胫骨骨折43例、闭合性骨折19例,均为Cierny-MaderⅣ型胫骨创伤性骨髓炎。根据Paley骨愈合标准评定疗效,记录骨折对合端不愈合的发生原因及处理措施。结果患者获随访15~40个月,平均随访时间24.3个月。骨块搬移距离4.3~10.8 cm(平均7.6 cm);胫骨近端截骨55例、远端截骨7例。随访期间对合端自然骨性愈合35例、不愈合27例,骨不愈合发生率44%。不愈合原因包括对合端骨质硬化13例,对位不良、接触面积较少7例,骨折端骨质吸收萎缩4例,软组织嵌顿2例,感染复发1例;3例经"手风琴"技术、19例经髂骨植骨、4例经原位植骨等相应处理后愈合,1例因护理不当,原窦道口处再次溃破渗出脓液,经病灶清除、载万古霉素硫酸钙填充、髂骨植骨治疗后愈合。末次随访Paley骨愈合标准评定优良率84%(52/62)。结论骨搬移手术具有微创、固定可靠、安全有效的特点,是治疗创伤性胫骨慢性骨髓炎的较好选择。但术后对合端不愈合发生率较高,其原因主要为轴线偏移、软组织嵌顿、骨折端硬化、缺乏应力刺激、感染复发及其他全身因素;可采用"手风琴"技术、植骨等相应措施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4.
5.
6.
目的探讨"手风琴"技术在骨搬移治疗胫骨骨缺损过程中促进对合端骨愈合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至2019年2月期间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骨科收治的11例胫骨骨感染患者资料。男10例, 女1例;年龄(47.0±9.7)岁。其中7例为开放性骨折内固定或外固定术后感染, 4例为闭合性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手术行清创, 敏感抗生素骨水泥置入, 根治性切除死亡或感染的骨段后, 所有患者骨缺损长度为(6.6±2.9)cm, 采用Ilizarov环形外固定支架进行骨搬移治疗。所有患者在搬移骨块与对合端接触后采用"手风琴"技术治疗。记录骨搬移过程中的对合时间、"手风琴"技术治疗时间、愈合时间以及骨搬移期间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未在对合端进行植骨。所有患者术后随访(2.7±0.5)年。对合时间为(30.8±6.8)周, "手风琴"技术治疗时间为(43.1±8.4)d, 愈合时间为(31.6±9.0)周。所有患者均无明显疼痛, 3例患者出现踝关节僵硬, 1例患者出现创伤性马蹄足畸形。结论在Illizarov方法基础上使用"手风琴"技术, 可以加速搬移骨段矿化, 促进对合端骨愈合, 无需手术... 相似文献
7.
背景:跟骨慢性骨髓炎是跟骨骨折术后发生的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日益增加,且处理较为棘手.目的:探讨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及抗生素硫酸钙治疗跟骨慢性骨髓炎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6年1月至2019年10月治疗的19例跟骨骨折所致跟骨慢性骨髓炎患者,男11例,女8例;年龄35~65岁,平均(45... 相似文献
8.
目的:基于采用Ilizarov骨搬移技术治疗胫骨骨缺损后发生再骨折的1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该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20年1月应用Ilizarov骨搬移技术治疗后发生再骨折的19例胫骨感染性骨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8例,女1例;年龄15~66(37.7±13.0)岁。再骨折致伤原因:摔伤4例,砸伤1例,撞伤1例,无明显外伤史13例。再骨折发生的时间:2例外固定架尚未拆除时,发生同侧股骨远端骨折;其余17例最短1 d,最长30个月。再骨折部位:再生区8例,对接点9例,同侧股骨干2例。按笔者新提出的改良Simpson分型进行再骨折分类,再骨折治疗方法包括石膏托固定、牵引或外固定架固定。采用Ilizarov方法研究与应用学会(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and Application of the Method of Ilizarov,ASAMI)标准进行骨愈合与功能评价。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9~17(12.3±3.2)个月。按改良Simpson分型:Ⅰa型3例,Ⅰb型1例,Ⅰc型3例,Ⅱ型1例,Ⅲ型9例,Ⅴ型2例。所有再骨折愈合,无一例发生感染。保守治疗6例,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3、5、3、2、2、2个月,其中1例发生成角约20°的畸形愈合。手术治疗13例,骨折愈合时间为2~6(4.4±1.4)个月。按ASAMI评分标准:骨愈合均为优。功能结果优6例,良13例,其主要原因为踝关节或膝关节僵直。结论:新的改良Simpson分型与骨搬移后再骨折的临床实际类型更为贴切,对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外固定架治疗再骨折是一个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负压封闭引流联合负载万古霉素硫酸钙与自体骨在治疗慢性骨髓炎中的疗效。方法 :2013年6月至2016年12月治疗35例慢性骨髓炎患者,男23例,女12例;年龄11~65岁,平均34岁;病程8~46个月,平均26个月。所有患者为开放性创伤导致的慢性骨髓炎,病灶局部有反复红肿及脓液穿破皮肤病史。32例窦道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3例窦道分泌物细菌培养阴性。影像学检查显示病灶存在骨破坏、骨缺损,周围有骨质增生硬化。Ⅰ期行彻底清创,清除病灶坏死及炎性组织,负压封闭引流敷料完全覆盖创面,以促进创面的修复。Ⅱ期将负载万古霉素硫酸钙与自体髂骨松质骨混合为移植骨复合体,均匀填充病灶。观察患者伤口愈合情况,并对病灶进行X线检查,了解硫酸钙吸收及新骨生长情况。结果:26例行1次清创加负压封闭引流,6例行2次清创加负压封闭引流,3例行3次清创加负压封闭引流。32例伤口甲类愈合,2例乙类愈合的患者经抗感染、伤口换药等治疗后伤口完全愈合。1例丙类愈合的患者于术后4周时再行清创,伤口正常愈合。所有患者病灶处未再次出现皮肤红肿及破溃,X线片显示植入的硫酸钙4周左右开始逐步吸收,8周左右有新骨生成,6~24个月病灶区骨缺损完全愈合。结论:负压封闭引流联合负载万古霉素硫酸钙与自体骨治疗慢性骨髓炎,临床疗效良好、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联合骨移植替代材料植入治疗跟骨慢性骨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VSD联合骨移植替代材料植人治疗跟骨慢性骨髓炎12例,经VSD负压封闭引流7~10d后,行清创、载抗生素骨移植替代材料植人术。结果12例术后均获平均8.9(6~12)个月随访,ESR、CRP、WBC于术后平均15.2(11-24)d恢复正常。12例全部治愈,随访期内无复发。结论VSD联合骨移植替代材料植人是治疗跟骨慢性骨髓炎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与硫酸钙混合后对骨质疏松骨缺损修复的促进作用。方法选用健康3月龄雌性SD大鼠48只,切除双侧卵巢,低钙饮食3月,并将胫骨上端造成3 mm骨缺损,随机均分为3组,未植骨组直接缝合皮肤,硫酸钙组在骨缺损处植入硫酸钙,载辛伐他汀硫酸钙组植入载辛伐他汀硫酸钙,植入后4、8周取标本进行组织学观察骨痂形成情况,植入后8周行Micro-CT检测,于12周对标本进行生物力学分析。结果植入4、8周时,载辛伐他汀硫酸钙组骨愈合程度较硫酸钙组和未植骨组有显著性改善,8周时,Micro-CT检测骨缺损区内骨体积分数(BV/TV),组织骨密度(t BMD),骨小梁数量(Tb.N),载辛伐他汀硫酸钙组优于后两组,12周时生物力学检测,载辛伐他汀硫酸钙组失效强度和刚度优于硫酸钙组和未植骨组(P0.05)。结论载辛伐他汀硫酸钙对骨质疏松性骨缺损具有良好的成骨和骨诱导作用,可以较好地促进骨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12.
硫酸钙骨水泥降解成骨性能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通过对硫酸钙骨水泥(CSC)、磷酸钙骨水泥(CPC)及同种异体骨三种常用骨替代材料成骨性能的比较,研究CSC在兔松质骨内降解成骨的性能。方法16只成年白兔随机均分为A、B两组,A组兔的左、右侧髂骨内分别植入CSC、CPC,B组兔的左、右侧髂骨内分别植入CSC、同种异体骨;采用影像学、组织学及扫描电镜等方法在不同时间点(2、6、10、16周)观察和评价上述移植物在松质骨内的吸收降解和成骨情况。结果CSC置人6周被部分吸收,10周时完全吸收,新骨生成;CPC吸收速度缓慢,至植人体内16周时仅小部分被吸收;部分同种异体骨植骨区域出现强烈的免疫反应。结论CSC生物相容性较好,植入兔松质骨后的吸收速度快于CPC,生物降解与新骨生成同步进行,是一种良好的骨移植替代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硫酸钙人工骨填充良性骨肿瘤刮除后骨缺损的愈合情况,探讨人工骨在骨肿瘤切除重建中的作用。方法自2005年12月至2008年3月,应用Osteo Set硫酸钙人工骨移植治疗72例原发良性骨肿瘤,其中随访资料完整的47例。根据术后随访期X线片所见评估人工骨降解、吸收和骨愈合生长情况,评估38例含脱钙骨基质(demineralized bone matrix,DBM)和9例未含DBM硫酸钙人工骨的愈合情况,研究植骨量对愈合情况的影响,同时采用肌肉骨骼肿瘤协会(Musculoskeletal Tumor Society,MSTS)功能评分评价关节功能。结果 47例患者获3~55个月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6.3个月。均有人工骨颗粒与宿主骨间隙变模糊以及颗粒间变模糊,平均用时3.1(1~6)个月;42例完全吸收,用时4.2(1~12)个月;27例重新塑形,用时7.3(3~17)个月。人工骨愈合良好39例(83.0%),未出现不愈合病例。含DBM硫酸钙与不含DBM硫酸钙人工骨植入患者的愈合率分别为89.5%和77.8%。植骨量≤5mL组愈合率95.6%,用时6.8(3~12)个月;植骨量〉5mL组愈合率79.2%,用时5.5(3~17)个月。对两组愈合率、愈合时间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100,P=0.920;Z=-0.650,P=0.516)。MSTS功能评分平均28.8分。术后2例出现伤口不愈合。结论对于良性骨肿瘤切除后骨缺损的重建,硫酸钙人工骨愈合效果满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移植材料。 相似文献
14.
采用骨诱导性钙磷生物材料促进肌腱在骨隧道内愈合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组织学探讨骨诱导性钙磷陶瓷(OICPC)对肌腱在骨隧道内愈合的影响。方法将30只新西兰白兔制成膝关节半腱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悬吊固定模型,对照组(15只)为假手术组,实验组(15只)在隧道内植入OICPC。分别于术后4、8和12周采用HE、Masson和天狼星红染色,观察骨隧道和肌腱移植物间的界面组织学变化,界面形态采用Yamakado方法分类评价愈合类型,Masson染色切片做肌腱周围新骨形成的图像分析。结果4、8周OICPC组新骨形成大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OICPC组在8周腱-骨间可见大量Sharpey纤维形成,12周出现直接连接;而对照组在12周才开始出现Sharpey纤维。结论OICPC对肌腱在骨隧道内愈合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孙志刚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2014,(3):177-183
磷酸钙和硫酸钙类可注射骨是应用前景非常广阔的人工骨修复材料,目前已有大量产品应用于人体骨缺损的修复。该文主要介绍磷酸钙和硫酸钙类可注射骨的理化性能和生物学性能,并对其主要产品的性能、应用领域及发展前景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丙烯酸类骨水泥(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混合硫酸钙联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ous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osteoprosis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191例采用PKP术式治疗的OVCF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82例共94个椎体应用PMMA混合硫酸钙进行治疗,设为观察组;109例共125个椎体应用单纯PMMA进行治疗,设为对照组。观察组男16例,女66例,年龄(75.35±11.22)岁,包括36个胸椎,58个腰椎;对照组男22例,女87例,年龄(74.51±9.21)岁,包括63个胸椎,62个腰椎。通过统计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水泥注入量,术前及术后1 d、3个月、1年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Cobb角、椎体高度以及术后骨水泥渗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新型硫酸钙和脱钙骨基质混合物作为骨移植替代物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2005年2月至2008年2月采用新型人工骨移植治疗51例患者,按照植入物不同分为两组:人工骨与自体骨混合组21例,即植人硫酸钙和脱钙骨基质混合物加自体骨;单纯人工骨组30例,只植入硫酸钙和脱钙骨基质混合物.术后定期复查,观察人工骨吸收和新骨生长情况. 结果 51例切口一期愈合,无局部红肿、渗出.3例患者失访,48例随访6~36个月,平均16个月.单纯人工骨组术后4周可见人工骨部分吸收,颗粒形态模糊,术后8~12周(平均9.6周)完伞吸收,可见新生骨质,术后8~16周(平均11周)骨性愈合.人工骨与自体骨混和组术后8~12周(平均11.5周)人工骨颗粒完全吸收,骨折不愈合患者术后14~24周(平均19周)获骨性愈合,其余患者术后9~20周(平均13周)获骨性愈合. 结论 新型人工骨能够发挥增加移植物容量、促进骨生成的作用,无局部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骨移植替代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硫酸钙对骨折修复活动的影响。方法建立兔骨质疏松胫骨平台塌陷骨折模型,用硫酸钙填充植骨,进行一般观察、大体X线及骨密度fBMD)分析。结果普通X线观察提示骨折区填充的硫酸钙逐渐降解吸收,被新生的骨组织替代。骨水泥治疗组兔硫酸钙骨水泥填充后1、2、3、4、6、8、12周骨折处样本BMD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周时骨折区骨密度下降,低于正常胫骨平台:12周时较8周时增高接近正常胫骨平台。结论骨质疏松兔胫骨平台骨折填充硫酸钙骨水泥早期能增加骨密度,硫酸钙体内能够降解吸收,不干扰新骨的形成,能有效修复骨质疏松状态下的骨缺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硫酸钙(CS)在人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向成骨细胞转化过程中对成骨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硫酸钙修复骨缺损可能的生物学机制.方法 制备硫酸钙浸提的成骨诱导液(实验组)与常规的成骨诱导液(对照组),分别加入人BMSCs培养瓶(各3例),使其向成骨细胞的诱导分化,注意观察细胞的分化和生长.培养至第7天时进行RNA的抽提、纯化和质量检测,并合成cDNA,采用成骨功能基因芯片分别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中各种成骨基因的变化.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细胞均生长良好,缓慢增殖,但实验组向成骨细胞分化的趋势要明显较对照组好.成骨基因芯片共检测到89种基因,其中有23种基因表达改变显著(Fold change>2,P<0.05).表达上调超过2倍的基因包括:AMELY、BMP2、COL4A3、COMP、EGF、FLT1、IGF1、ITGA2、MMP10、MMP2、TGFB2、TGFBR1、VDR和VEGFA.表达下调超过2倍的有:COL2A1、COL15A1、COL1A1、COL1A2、COL5A1、CSF2、FGF1、ITGA3和MMP8.结论 硫酸钙促进了人BMSCs向成骨细胞转化的过程,这种作用与硫酸钙促进成骨基因表达上调、合成活性因子增加相关,说明硫酸钙具有潜在的骨诱导活性,可以作为良好的骨修复替代材料,促进细胞的骨修复能力. 相似文献